A. 請列舉一些借殼上市的公司股票。
ST小鴨----中國重汽
ST吉紙----蘇寧環球
ST重機-----中國船舶
ST春都-----同力水泥
ST長控-----浪莎股份
ST煙發-----園城股份
ST冰熊-----重慶銀星
ST活力-----三安光電
ST數碼-----鹽湖集團
ST萬山-----德賽電池
ST吉發-----航空動力
ST中燕-----通策醫療
ST原宜-----合加資源
ST濟百-----天業股份
ST綿高-----西部資源
ST華靖-----國投電力
ST民豐-----上海輔仁
ST網點-----第一醫葯
ST渤化-----創業環保
ST北旅-----航天長峰
ST陳香-----新華錦
ST天華-----中茵股份
ST光電-----宜華地產
ST天水-----天保基建
ST新智-----華麗家族
ST寧窖-----大龍地產
ST海納-----眾合機電
ST金帝-----紅陽能源
ST蘭寶-----順發恆業
ST美雅-----廣弘控股
ST仕奇-----華業地產
ST黎明-----聯美控股
ST遼房天----萊茵置業
ST豪盛------多倫股份
ST白鴿------中原環保
ST黃河科------廣電網路
ST吉諾爾-----領先科技
ST金盤-------海馬股份
ST鋼管-------寶信軟體
ST永久-------中路股份
ST大盈-------丹化科技
ST農商社-----海通證券
ST民化-------英力特A
ST幸福------華遠地產
ST秦豐------延長化建
ST重儀-------華立葯業
ST華僑------正和股份
ST慶豐------萬好萬家
ST鑫泰------華升股份
ST聖地------西藏旅遊
ST縱橫------南通科技
ST九化------仁和葯業
ST粵海發-----同達創業
ST中迅------領先科技
ST嘉豐------金豐投資
ST港澳------賽迪傳媒
ST吉輕工-----光華控股
ST湘中意-----湖南投資
ST株慶雲-----金德發展
ST京天龍------兆維科技
ST樺林-------佳通輪胎
ST凱地-------英特集團
ST中遼-------萬方地產
ST國貨-------民生投資
ST遼物資-----銀基發展
ST天宇-------美錦能源
ST京西-------北京旅遊
ST長運------西南證券
ST恆泰-------開創國際
ST丹江-------卧龍地產
ST江紙-------中江地產
ST聯益-------宗申動力
ST農化------建峰化工
ST飛彩------中鼎股份
ST七砂------高鴻股份
B. 今年A股都借殼了哪些公司
綠地控股借殼金豐投資、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基礎產業集團借殼海島建設、廣匯汽車借殼美羅葯業、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巨人網路借殼世紀游輪等(投投金融)
C. 股票停了三年了,現在重組上市,上市開盤算什麼板塊
借殼上市嚴格點來說叫資產重組,例如我看上某個股票了,想要借殼來達到我上市回的目的,那麼我就會答跟這個股票的控股股東談,要是雙方都有意向,按程序走就必須停牌,避免股價大幅波動,整個過程中,全部涉及的人員,包括雙方談判的人員和第三方的法律,會計等人員都要簽保密協議。作為購買方來說,股價越低則越好,賣方則相反。不排除你說的打壓股價後再談的可能,但股價越低,搶著要的人就越多。一般有實力重組整個股票的企業,不會太在意短期的股價波動,因為我要是借殼成功的話,我的資產溢價已經翻了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這一點你就多慮了。二級市場股價的波動的是因為投資者各種預期或者傳聞影響的。重組成功後,股價是市場行為,一般按同行業的PE來估值,別人一年賺一塊錢的,股價10塊,你一年賺五毛錢的,股價在五塊錢就很合理,要是股價去到20~30,你敢買嗎?你具體看看金豐投資就明白的了。
D. 國企改革獨愛借殼上市的背後有哪些邏輯原因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由於審核等同IPO,借殼猶似雷區。但眼下,多家公司反其道而行主動貼靠借殼標准,究竟有著怎樣的背景和邏輯?
國投中魯(600962)、金豐投資(600606)和秦嶺水泥(600217)三個重組案例的共性顯示,對於重組的國有企業比照借殼進行信息披露並不是壞事,某種意義上是在彰顯國企改革的力度與決心,也避免了「落人話柄」的尷尬局面。另一層的解讀是,監管部門對於借殼上市的把控逐漸由形式轉向實質。
西諺雲:「彼之毒葯,我之蜜糖」。多數公司重組避之不及的借殼,竟成了部分公司追捧的「香餑餑」。
近期,國投中魯、金豐投資和秦嶺水泥三個重組案例的共性顯示,對於重組的國有企業比照借殼進行信息披露並不是壞事,某種意義上是在彰顯國企改革的力度與決心,也避免了「落人話柄」的尷尬局面。另一層的解讀是,監管部門對於借殼上市的把控逐漸由形式轉向實質。
不尋常的「自我要求」
上周五(9月19日),國投中魯發布重組預案,擬發行股份購買江蘇環亞全部股權。亮點之處在於對借殼的認定。
據方案,在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情況下,注入資產成交金額20.50億元,占上市公司2013年度資產總額的90.57%,未達到100%。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簡稱《重組管理辦法》)第十二條之規定,本次重組不構成借殼上市。
但公司卻表示,本次交易雖未達到借殼上市的相關指標,但涉及上市公司擬出售全部資產和負債;同時,交易完成後主業發生重大變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其交易實質已滿足借殼上市的實質要件,故構成借殼上市。
據記者統計,從2013年至今的數十個借殼案例中,從沒有主動貼靠借殼的情況。相反,出於規避嚴苛監管、突破政策限制等考量,上市公司窮極各種手段巧避借殼的案例呈高發態勢。
與國投中魯類似,今年另兩起重組雖不構成借殼,但在信息披露與合規性審核上卻全面按照借殼標准進行。它們分別是金豐投資與綠地集團的重組,及秦嶺水泥與中再生旗下8家公司的重組。
以秦嶺水泥為例,重組草案顯示,本次重組擬購買資產截至2013年末的資產總額合計為18.92億元,占上市公司2013年末資產總額22.32億元的84.77%,按《重組管理辦法》不構成借殼上市。但「為了讓投資者更充分地知曉本次重組的相關信息」,公司董事會決定參照借殼上市的標准披露本次重組。在合規性審查環節,兩家公司的獨立財務顧問也根據借殼規定進行審查,並按照IPO標准對標的資產進行審查。
兩家公司嚴格的「自我要求」,與國投中魯的處理異曲同工。
「類借殼」的邏輯
仔細梳理國投中魯、金豐投資和秦嶺水泥三個案例,可以發現三家上市公司均屬國企序列。
其中,秦嶺水泥重組前後實際控制人均為國資。一位資深並購人士告訴記者,本次重組後上市公司業務發生了完全的變化,實際控制人也發生了變更,「如果就因為資產總額標准沒有過線就不按借殼處理的話,肯定會有人說閑話。」在他看來,中再生為央企,旗下企業運作十分規范,即使按照借殼標准來審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再來看金豐投資。重組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重組後變為「上海市國資系統中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業」。作為地產界巨頭,綠地集團資產總額大大超過金豐投資。對照相關標准,本次重組是否構成借殼的關鍵就看實際控制人是否發生變更。
敏銳的投資者可以發現,金豐投資重組方案中的表述十分曖昧,並未直接給出是否構成借殼的答案,但在合規性說明中,卻對照了《重組管理辦法》第十二條、《關於借殼新規持續經營問題的通知》等規定。
由此,金豐投資也被業界視為一起「嚴格自我要求」而產生的「類借殼」。市場人士表示,如果按照借殼標准審核,暗示著上海國資委並不控制重組後的綠地集團。由此,綠地集團日後的重大經營決策可以盡可能脫離國資的掣肘,「混合所有制是對其企業性質的一次確認。」
國投中魯的動機也與此有關。公司在重組預案中表示,國投公司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之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與所出資企業更加強調以資本為紐帶的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更加突出市場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改變以往與所出資企業的垂直管理模式,「先行先試」地探索出一條符合國有企業改革方向的國投公司發展之路,而以國有資本為主的並購基金在不影響國有資本收益權的前提下,解決了國有資產垂直管理帶來的市場化運行效率低下的問題,企業的管理與運營讓位於市場。
由此可見,既然上市公司已經脫離國投公司控制,公司就試圖讓重組的性質更明確一些,讓等同於IPO的借殼為其背書。
借殼認定轉向實質
除了公司的自發選擇之外,監管之手也在其中若隱若現。參與秦嶺水泥重組的資深並購人士表示,在處理該案例時正值今年年初,證監會宣布借殼等同於IPO之後,相關方比較擔心政策的下一步走向,「等同IPO肯定表明監管在趨嚴。這個項目已經離紅線很近了,萬一標准稍作調整,有可能被動納入借殼審核。」
國投中魯也領會了監管意圖。一位市場人士透露,此前泰亞股份(002517)令人眼花繚亂、意在規避借殼的重組方案引發監管部門高度關注,導致公司停牌快近2個月核查,結果仍胎死腹中。
前述市場人士說,「公司也沒那麼自覺,或許是監管部門的要求。把標的資產評估出盡可能的高價,又控制在借殼之外,監管部門對此不太認同。」
對於借殼這座「圍城」的不同選擇,背後也夾雜著業界對借殼標準的爭議。
「借殼怎麼認定?借殼怎麼審?恐怕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投行人士對記者說。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曾在內部提出審核時對於是否發生借殼的理解要從「重組後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發生根本性變化」出發。「置出全部資產,上市公司主營當然發生根本性變化。類似國投中魯的案例被認定為借殼是從實質來把握借殼本質,我認為是比較合適的。」有並購人士這樣認為。
「有人說借殼是一場無聊的"貓鼠游戲",但在並購重組趨向市場化的情況下,其博弈反而更為激烈。從如何認定借殼,到如何審核借殼,監管部門需要慎重考慮。」上述人士如是說。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E. 國企並購民營企業案例
國有企業並購案例匯總:
2014年:
1、綠地借殼金豐交易金額系A股歷史最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
2014年3月18日,停牌8個月的綠地借殼金豐終有進展。金豐投資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進行重組。其中,金豐投資擬置出資產預估值23億元,擬注入的綠地集團100%股權預估值達到655億元,這是迄今為止A股交易金額最大的一次重組並購。如果重組完成,綠地集團將通過借殼方式實現A股上市。接下來,預計綠地集團會發行一些定向募股、公司債,對公司資金面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在置出資產後,金豐投資將向綠地集團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購買其持有的綠地集團股權。
2、五礦聯合體$58.5億收購秘魯銅礦【現金購買股權】
2014年4月14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所屬五礦資源有限公司(MMG)宣布,由MMG、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屬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嘉能可」達成秘魯「邦巴斯項目」股權收購協議,交易對價為58.5億美元。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銅礦之一。此次收購邦巴斯項目也成為中國金屬礦業史上迄今實施的最大境外收購。邦巴斯該項目位於秘魯南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銅礦項目,預計達產後前5年每年可生產銅精礦含銅量約45萬噸。
嘉能可表示,該交易預計將在今年9月底完成。在收購該礦的財團中,五礦資源佔62.5%的股份,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Guox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佔22.5%,中信金屬(Citic Metal)佔15%。 拉斯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銅礦之一,每年可供應大約45萬噸銅。截止去年11月,銅礦的建設進度已完成40%,預計2015年可正式投產並出產40萬噸銅,相當於2013年中國進口銅的1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銅礦進口國,銅需求佔全球需求的大約40%。
F. 幫忙找下借殼上市的公司!!
珠江控股
ST東源
東北證券
S*ST化二
S 延邊路
金宇車城
華茂股份
春暉股份
皖維高新
九龍電力
ST長運
金豐投資
太極實業
寧波富達
S前鋒
全部都是 給分~!
G. 綠地借殼金豐投資 上市完成後對股民有送股嗎
是的的,就是借的。
H. 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為何不漲
估算過高,現在價值市值是2200多億,面萬科才1500多億市值,所以現在不值17元每股,估計在跌到12-15元左右,
I. 中冠綠地開發集團是央企嗎
你好!不但是國企,也是央企。超級集團,借殼金豐投資在A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