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帶一路"未來投資規模有多大
短期抄因素:
化解國內的經濟產能的過剩,助力產業結構的一個升級;對國內核心區域的,長江流域、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北、港口周邊等等;推動人名幣的國際化,走傳統的方式碰壁比較多,所以就改變方式進行,通過一帶一路形成一個小圈子,逐步將人名幣國際化。
考慮資源能源的安全,從西安過去經過中東、俄羅斯,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機會:設施的互通、貿易的互通。
今年的一帶一路在內容上,形同「國際化的兩會」,干貨基本沒有多少。
炒作路線A:1、建築領域(中國建築、)2、工程機械(中國中車、三一重工)
目前還算是一個初期。
注意:板塊一定要選擇盤面小的,小市值的去選擇,上一次的中國建築這些都炒的比較厲害了。
炒作路線B:區域
1、新疆--擴散至陝西(建材類)
2、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域(港口)
5月16日我們看到資金向雄安板塊780億、一帶一路367億,排名第五,選擇國有企業,下半年19大要來了,國有改革會有一波行情,目前大盤處在3000點向上走,應該屬於中線波動,一兩個月問題不大。——投資有問題,就要上約基
㈡ 一帶一路未來投資規模有多大
短期因素:
1、化解國內的經濟產能的過剩,助力產業結構的一內個升級;
2、對國內核心區域的,長容江流域、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北、港口周邊等等
3、推動人名幣的國際化,走傳統的方式碰壁比較多,所以就改變方式進行,通過一帶一路形成一個小圈子,逐步將人名幣國際化。
考慮資源能源的安全,從西安過去經過中東、俄羅斯,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機會:設施的互通、貿易的互通。
今年的一帶一路在內容上,形同「國際化的兩會」,干貨基本沒有多少。
炒作路線A:1、建築領域(中國建築、)2、工程機械(中國中車、三一重工)
目前還算是一個初期。
注意:板塊一定要選擇盤面小的,小市值的去選擇,上一次的中國建築這些都炒的比較厲害了。
炒作路線B:區域
1、新疆--擴散至陝西(建材類)
2、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域(港口)
5月16日我們看到資金向雄安板塊780億、一帶一路367億,排名第五。選擇國有企業,下半年19大要來了,國有改革會有一波行情。目前大盤處在3000點向上走,應該屬於中線波動,一兩個月問題不大,
㈢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帶一路」帶給中國的不僅僅事經濟的繁榮,還有綜合國力的提升。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描繪出一幅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中亞到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經濟大走廊,其東西貫穿歐亞大陸,南北與中巴經濟走廊、中印孟緬經濟走廊相連接的新藍圖。
㈣ 在一帶一路實施的過程中,中國對外投資有什麼影響
當前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對內海外投資布局主要有五點戰略容意義:
首先,彌補中國周邊安全的短板。中國進行海外投資首先要考慮資金安全問題,亦即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問題。目前,一些國家對中國發展壯大存在憂慮,加深了中國周邊環境復雜性、不穩定性。「一帶一路」在安全上可彌補中國周邊安全合作的短板。
第二,「一帶一路」建設尋求區域一體化和互利共贏,以建立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為切入點,使亞洲整體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交融並進。目前,APEC自貿區談判有望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系(RCEP)談判可望在未來一到兩年完成。「一帶一路」建設重點推動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將推動亞洲經濟走實、走強。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積極參與21世紀全球治理和區域治理頂層設計,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體現。
第四,「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它有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轉移那些對於中國是過剩產能而對於周邊國家則是經濟發展需要的有效產能,並為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開辟新渠道。
第五,「一帶一路」建設將與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加強中俄戰略協作關系相得益彰。
㈤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幫助有多大
中國推新版「馬歇爾計劃」支持中國經濟的走出去戰略,設立規模達400億的基金,用於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以及我國相關西部、東南部省份的基建、能源、金融合作等方面提供融資支持,達到輸出國內過剩產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及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經投入產出模型嚴格計算後:
1、中短期內,「一帶一路」有助於消化過剩產能,但對推動本國經濟增長效益不大。以投入產出模型計算,1單位的基建投資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單位的生產擴張,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上游產業,1單位的基建投資可以推動下游產業3.05單位的生產擴張。「一路一帶」將有助於國內部分行業如鋼材、水泥、煤炭等對過剩產能的消化,因為雖然1單位的投資走了出去,但是1.89單位的生產還是源自於國內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況下,1單位的基建投資對下游產業所產生的3.05單位的推動效應就完全貢獻給了國外,而不是推動本國經濟。
2、中長期內「一帶一路」助力亞太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且有助於我國外儲投資方向多元化。中國將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帶動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同時,此戰略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
3、與美國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對世界經濟具有更廣泛的經濟效益。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更無償的「贈予」,對於區域經濟的貢獻更加顯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主要資金都用於購買最終產品進行消費,而這些最終產品又多數來自於美國,對於美國經濟的拉動效應十分顯著。而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採取基建輸出的方式,基建投資作為中上游產品,其產生的引致投資、引致消費完全留給了「一路一帶」的沿線地區,因此可以說「一路一帶」確實會繁榮一路、富強一帶,這是中國贈予地區經濟增長的外部效應。
4、「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機制,並在海外援助中增加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中國的地緣政治十分復雜,並且從中國多年歐洲開發的經驗來看,有必要保持較高的軍事水平應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困難。對外的基建輸出仍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同時,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我們在今後海外投資和援建中應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擴大海外投資和援助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在現階段國內經濟緩慢築底,國內需求相對疲弱的局面下,「一帶一路」為國內部分產業中短期內消化過剩產能和去庫存提供了契機。依託於港口、公路建設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走出去」戰略,投資於「一路一帶」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運營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資收益。
一個仔細計算過的數字勝過千言萬語,我們可以通過投入產出模型來理解「走出去的基建投資」具體有何效應,該方法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列昂惕夫創立,主要貢獻在於可以測量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從而對產業結構及國民收入的構成做出合理判斷。
投入產出表的系數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某行業對其上遊行業的總需求的拉動效應和對其下遊行業的總供給的推動效應的測量方法。經過仔細計算,我們獲得了各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拉動效應)和完全分配系數(推動效應)。下表列出了基建行業和房地產建築業兩個大行業的系數。其中,與基建相關行業有6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房地產建築業相關的行業有兩個(房地產業,建築業)。
在拉動效應方面,1單位的基建產出將拉動上游相關產業1.89單位的生產擴張,這個效應可能更大,因為我們在這里僅囊括了6個基建的相關行業,但大體上基建投資與房地產業的拉動效應是相當的,或者說略低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從中短期內來看,「一路一帶」戰略導致的「走出去的基建投資」將對於國內部分行業如鋼材、水泥、煤炭等的去化產生積極作用,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雖然投資走了出去,但是生產還是源自於國內的。
在推動效應方面,主要指該行業對於下游生產所激發的總供給,例如1單位的基建產出將總體推動3.05個單位的供給的擴張,這集中體現了基建作為上游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效用。相對而言,房地產作為下游產業,推動效應就小得多,這是符合經濟直覺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況下,基建行業這一部分的推動效應對我國經濟而言就損失了,因為基建投資發生在國外,推動效應也發生在國外。我們常說的「要想富,先修路」就描述了基建作為供給所能給其他行業帶來的推動效應,若是道路修在國外,雖然修路所用的設備、材料對我國經濟仍然有拉動作用,但我們就無法同時享有道路的使用給當地經濟帶來的推動效應了。
但是中長期內「一路一帶」助力亞洲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並有利於外儲投資多元化
雖然損失了基建投資帶來的推動效應,但「一帶一路」在中長期內的戰略意義仍然可圈可點,因為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國將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首先採取資本的輸出引領亞洲經濟的增長,從而帶來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一點與歐美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是十分類似的,例如,美國和加拿大在二戰中基礎設施受損最小,它們比戰前要繁榮的多,但是出口貿易只佔經濟中的一小部分,馬歇爾計劃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援助將被歐洲用來從美/加處購買工業製成品和原材料,這就促進了區域間進出口貿易的增長。而「一路一帶」戰略也將使中國自身從這一類似的路徑中受益。
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這些基建投資、尤其是後續的運營,將帶來與國外更多的能源領域的合作機遇,這將會回補常年以來我國經濟對於部分能源的議價權方面的劣勢,而對外的投資也將逐漸帶來國防外延的擴張。
第三,「一帶一路」的基金融資來源中我國外儲佔比在65%以上,這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基建投資在嚴格控制投資風險的基礎上,長遠看可能實現比美國國債更高的收益。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美國不同,對世界經濟具有更廣泛的經濟效益
二戰結束後,為消化美國在戰時的過剩產能,美國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馬歇爾計劃」,將龐大的資本輸出到歐洲,刺激消費品、就業市場復甦,拉動歐洲對基本消費品的需求潛能、進而帶動美國出口貿易,並且增強了歐洲地區的對美國中樞的向心力,奠定了美國的戰略地位。美國輸歐的資金總量為130億(贈款90%、貸款10%),其中88億流入貨品采購,27億進入原料市場,16億流入工業機械。
歐洲經合組織OECD的前身在美國援助款項的分配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要求必須以各國的資源、生產指標、進出口貿易、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等為依據,進行某種程度的跨國調節;因此馬歇爾計劃無形中促進了西歐地區的貿易自由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也形成了實際上的以美國為核心,各國依據美方統籌進行經濟重建的機制。
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不同,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更無償的「贈予」,對於區域經濟的貢獻更加顯著。理由是美國「馬歇爾計劃」雖然主要為贈款,但主要資金都用於購買最終產品進行消費,而這些最終產品又多數來自於美國,由於歐洲國家在二戰中耗盡了外儲,馬歇爾計劃的資金援助幾乎是它們從國外進口商品的唯一資本,在計劃最初進口最多的是必需品——比如食物和服裝,而在後期消費方向轉向了重建所需物資——這也是馬歇爾計劃最初的用意所在。關鍵在於消費品屬於下游產品,被消費後不再對歐洲產生效益,但從投入產出模型可以看出,它們對於美國經濟的拉動效應卻是十分顯著的。如上表所列,服裝業對上游產業的拉動系數為2.57,即購買1個單位(例如,美元)的服裝能拉動美國上游產業2.57個單位的產出。而1個單位的服裝僅能推動歐洲當地產業0.87個單位的產出。這於基建投資有天壤之別。
而中國的「馬歇爾計劃」採取基建輸出的方式,基建投資作為上游產品,弱投資於國外,其產生的引致投資、引致消費並沒有留給中國,而是留給了「一路一帶」的沿線地區,因此可以說「一路一帶」確實會繁榮一路、富強一帶,這是中國贈予地區經濟增長的外部效應。
「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保障機制,並增加海外援助中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
「一路一帶」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清醒地注意到san點。
其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基建投資收益有賴於後續軍事保障。美國「馬歇爾計劃」有充分的軍事保障,美國作為二戰後第一軍事強國,需保障經濟的後花園歐洲與蘇聯對抗。當今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形式十分復雜,從中國多年在歐亞開發的經驗來看,必須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面困難有充分的准備。
其二,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對外的基建輸出也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在地區選擇上,可以選擇試錯成本較低,國際關系相對良好的國家首先進行合作。
其三,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今後在海外的投資和援建計劃中,可以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的比重,用以擴大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㈥ 一帶一路的建設資金都是由中國投資嗎
一帶抄一路很多人還不理解。還有類似「低調做人的老頭」在罵罵咧咧一樣。
我的理解,說簡單點吧:
世界上多數發展中國家財政都是不足或者資金方面有很多羈絆。中國呢現在外匯太多,投資美國國債是不劃算的,甚至是虧的。再加上人民幣想走出去變成一種硬通貨一般的貨幣,還有中國很多產業產能過剩了,亟待走出去。單靠一個企業個體走出去還是有些困難。那麼需要一個橋梁來一拍即合。
但中國也不是凱子嘛,憑啥平白無故的就給貸款哈,所以呢也是講點條件的。那就是用中國資金,中國標准,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的公司為主體投資方之一
幫助借貸國提高基礎設施,幫助借貸國資源優勢變成現金,可以資金投資換資源。中國資金因此借船出海。所以這樣一個過程,既消化了中國外匯太多的煩惱,需要資源的需求,又發展了借貸國的經濟和資源優勢,提高和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很多國家要沒有一帶一路的投資,或許一個項目只能是紙上談兵或者十幾年才能實現,所以很多國家也歡迎一帶一路。互惠互利。
㈦ 如何看待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現狀與前景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帶來的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增長之道:「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㈧ 一帶一路中國一共用多少錢
「一帶一路」,未來5年,中方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預計將達到1500億美元。
㈨ 去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貿易額達多少萬億元
商務部今日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了2017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情況。
他表示,2017年,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務實合作的新階段。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明顯成效。
三是自貿區建設取得突破。與喬治亞、馬爾地夫簽署自貿協定,與摩爾多瓦、模里西斯正式啟動自貿協定談判,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取得積極進展。
四是對外援助效應提升。啟動「共築援助之橋 暢通『一帶一路行動,落實重大援助舉措,積極為沿線發展中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穩步推動改善民生的援助項目建設,開辦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舉辦專題培訓班,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他指出,商務部將繼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與「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共同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