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政策投資機會

政策投資機會

發布時間:2021-02-05 12:31:30

⑴ 論述我國中央政策啟動四萬億投資及地方政府十六萬億投資過程中,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你指望誰給你寫5000字的東西?
上網抄吧,
這需要有經濟和金融的知識,還要對宏觀形式和商業有一定的了解
沒閑人給你寫這個

⑵ 中國西部地區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政策優惠,發展潛力大,投資機會

中國西部地區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政策優惠,發展潛力大,投資機會多,專市場前屬景廣闊。 China's western region is rich in resources, good instrial base, preferential policie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mor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s.

⑶ 在國家「拉動內需」政策下,哪些行業將會迎來發展機遇哪些行業最具發展潛力

去分四萬億的羹吧。
開個貿易公司,轉賣生產設備之類的,先接訂單再買貨,版本錢比較少,而且現在基建投資權多的話可以多准備點這種設備去政府部門試試。
農村地方不要忽視。
發改委強調發展農村,尤其水利建設,現在很多政府都發愁沒有項目,你去開個項目建議公司也可以,賣水利設備之類也可。

⑷ 做國家政策生意,投資少回報大,

我有好項目。
想創業,別愁,男人得有霸氣,有野心,我記得我2008年剛到北京的時候,做的房地產中介,在CBD的金台夕照那邊兒,遇到一個外國客戶,是個義大利人,當時我本來就是出於套近乎,隨口一請教,我問他,你是怎麼成功的,你知道這義大利人怎麼說的嗎?就倆字「野心」。
你們別羨慕富二代,你們應該羨慕富一代,你們也應該努力做富一代,做開疆闢土創立家族企業的那一代,哪個富一代以前不也是普通老百姓,窮人一個?只要頭腦富裕,肯定能發家,沒腦子的,金山也能揮霍空。

後來2010年我自己開始創業,現在在北京南三環買了一套87平米的房子,價值也300多萬,有自己的公司,我就信一條,弱肉強食,別人沒有義務同情你,人們大多數都是救急不救窮,只有你自己腦子開竅了,找到好的項目了,別人看好你了,自然才能發家致富。
窮人家的孩子發家致富,一定要學會兩個字,投機,就是做杠桿率大的項目,投資小,回報高,但是切記,不要賭博,玩兒股票,那都不是一般人玩兒的,那都是大莊家玩兒的,股民都是小魚,被吃的,你踏踏實實找個實體行業的好項目,一定要是新項目,因為做的人少,記得剛才和你說的富一代嗎?富一代為什麼能從一堆窮人里脫穎而出?腦子好那就不用說了,重要的是,他做的是什麼項目,他做的項目,一定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想到的項目,等他掙了錢,這個行業也熱火起來,那些愚蠢的人都來跟風的時候,肯定造成市場縮水,競爭壓力增大,而早做這行的人已經有了規模,也有固定的客源,所以後來的人只能在低利潤和不好找客戶的條件下苦苦經營。為什麼那麼多人做餐飲服裝?因為大部分人的智慧和見識有限,要不然都是大富翁了,權力和財富總是掌握在少數有智慧的人手裡,大多數普通人他們腦子里一提到創業,條件反射性的第一個想到的就只能是餐飲服裝,五金配件,所以造成了生產過剩,也就是供大於求,你看看這兩年開服裝店和開飯店的,有幾個能掙來房子和車甚至別墅的?一年到頭,大多數錢都給房東了,因為店租很貴。你們看到街上有那麼多做服裝餐飲的,大多數不是因為很掙錢才繼續營業,而是他們已經幹了很長時間,擅長做這個,養成了一種習慣,雖然掙的大多數錢給了房東,但是起碼剩下的錢平時的吃喝拉撒夠他們用,掙大錢的機會是沒有了,他們也不敢做別的他們不擅長的行業,怕萬一賠了錢,連吃喝拉撒都維護不住了,而且有些人慢慢的有了孩子,孩子長大,更需要錢,就更把他們套牢了,什麼都不敢做了,這樣一輩子慢慢也就過去了。

找競爭小,客源多,利潤大,投資小的項目的找我。在鄉鎮或農村創業的別找我,勿擾,舉個例子,你讓肯德基去村裡開我想除了在中國第一村華西村,肯定在哪兒都是賠錢,很多好項目,都是在市區最起碼是縣城才能運作,鄉鎮和農村的消費觀念和市場十分有限,不適合以企業的形式創業,所以我能幫到的必須是打算在市區或者最少是縣城創業的。

⑸ 企業預計將有一投資機會,則選擇定率股利政策較好

剩餘股利政策

⑹ 政策與房產政策的擠壓,三四線房產還有投資機會嗎

沒有
一二線都橫盤了
別提三四線,跌只是時間的問題,本來人口就少,哪裡有那麼多接盤俠

⑺ 國內大循環政策下有哪些投資機會

國內大循環政策下有哪些投資機會?

國內大循環政策為資本市場帶來重大機遇,我認為投資機會的重點板塊是:農業、軍工、5G半導體晶元、券商。


總之:國內經濟大循環搞活了,外資就會買入A股越來越多,在A股上市的好公司也會越來越多,垃圾公司退市也會常態化,A股優勝劣汰機制會逐漸形成,我國資本市場會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期,投資機會也值得大家珍惜!

⑻ 所謂剩餘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著良好的投資機會時,公司的盈餘首先應滿足投資方案的需求。

應該是首先滿足目標資本結構的需求。
比如要投一千萬,然後目標結構為30%權益,70%債務。
假設本期盈餘800萬,那就投300萬盈餘就好,剩下500萬拿去分,而不是800全投了去滿足需要。
不明白追問。

⑼ 宏觀經濟政策對投資的指導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經濟之聲《基金觀察》記者劉思強專訪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李俊,本期主題:宏觀經濟分析對投資的指導作用。

劉思強:從當前時點看,哪些宏觀因素會影響您下一步的投資決策?

李俊:宏觀環境方面,我的判斷是:經濟增速預計會窄幅波動,逆周期政策以及部分行業投資升溫會帶動經濟出現溫和的回暖,但是房地產引擎退出以後,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還沒有形成;貨幣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大概率是中性,未來貨幣政策很難進一步寬松,但是鑒於內外部壓力明顯,收緊可能性不太大。這是年初我對宏觀基本面的判斷。但是目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評估,至少對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會帶來較大影響。與此同時,我們的政策由於應對疫情這一突發事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貨幣政策方面比之前預計的更為寬松;財政政策方面,對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也給予了大力度的稅費減免和財政補貼。

關於市場機會方面,我們不妨先看一下2018年和2019年,可能更為清晰一些。2018年市場大跌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和去杠桿。2019年則是另外一番氣象,貨幣環境大幅寬松,這可以看作是對2018年的修正,也就是影響2018年市場環境的主要因素都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市場大漲,年度漲幅處於歷史第二高的位置。而2020年與2019年相比已經不再是修正的過程。在國內,在空間換取的寶貴時間里,如果我們簡單選擇放水,則是一種「逃避」。所以,我個人還是期待在改革方面有一些切實硬核的措施能夠出台。如果有這樣的一系列舉措,我對市場是充滿信心的。那麼今年,需要關注的市場主要矛盾,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第一,改革舉措是否能夠出台;第二,貨幣政策的松馳;第三,經濟能否齊穩;第四,美國大選以及中美關系的走向;第五,世界地緣政治的演變。這是主要的幾個方面。

另外,就像疫情打亂了經濟運行的節奏一樣,這對市場而言也是一個新的變數,給市場的投資節奏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從資金量方面,更為寬鬆了;在政策選擇上,鑒於我們要完成既定的增長目標與任務,在政策上也將推出一系列的穩增長政策,投資者在具體投資的板塊上需要予以關注。

劉思強:從實戰經驗來看,宏觀基本面對投資的指導作用到底有多重要?

李俊:我認為宏觀研究對於實際投資的重要性是見仁見智的。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投資理念,這個其實無所謂好壞,只要適合自己就可以了。我個人對宏觀研究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宏觀研究在我個人的投資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具體的投資上,我的投資框架里有三個因素:一是投資者;二是資產;三是資金。更詳細來說是指」投資人的認知、資金的可獲得性以及資產性價比」。從宏觀的視角看,這三個因素更容易看得清。所以就我個人而言,宏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劉思強:投資者、資產和資金這三個方面的具體關聯,該如何理解?

李俊:投資者主要是指投資者認知,但是投資者的認知和市場主流觀念還不是特別一致。一般市場主流觀點代表市場整體的趨勢,但投資者個人的認知有時是在市場主流認知之前,有時是在之後,所以有時做了左側交易,有時做了右側交易,這是投資者的認知方面。資產性價比方面主要是看標的的未來成長性,另外是看它的價格,如果你成長性很好,但是價格非常高,性價比就不是特別高了,那麼資金肯定會流向其他性價比更高的資產上去。資金的可獲得性主要是看市場的貨幣環境是寬松還是比較緊張。這是最主要的三個方面,建議個人投資者從這三個方面來參考決策。畢竟宏觀概念是比較龐雜的,如果整體來看,會容易抓不到重點,主要抓這三個方面就可以了。

劉思強:關於資產配置的方向,具體到配置策略上,投資者應該如何把握?

李俊:對於大類資產配置,我目前比較看好的有幾個方向:第一是我覺得港股目前性價比是比較好的,主要是因為去年跌得比較多,今年我覺得一些邊際上的影響會逐漸消除,相對於A股來說,港股目前配置價值可能更為明顯一些;在商品方面,我覺得有色表現應該會好於黑色,主要是看房地產這塊,因為我覺得今年主要是製造業投資可能會上來,未來在科技板塊這塊可能會更明顯一些;在其他方面,我覺得如果未來全球地緣風險上升,下半年黃金會有一定的機會。這是我對未來大類資產簡單的判斷。

風險提示:上述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基金投資需謹慎。

《基金觀察》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經濟之聲《交易實況》欄目特設的投資專欄。對基金業內專業人士進行深度訪談,聚焦資本市場,分析市場熱點,幫助投資者把握投資機會。周一至周五交易日,經濟之聲10:30播出。

李俊

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工商管理學碩士。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曾任職於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證券部。2008年12月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數量投資部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等,現任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華夏5GETF、華夏新能源汽車ETF、華夏新錦綉混合等基金的基金經理。

劉思強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專欄編輯、記者,《基金觀察》製作人、財經評論員。

閱讀全文

與政策投資機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排行 瀏覽:305
均值回歸外匯交易策略 瀏覽:597
中國電影投資 瀏覽:926
2078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1
科創板基金申購比例 瀏覽:82
反彈基金 瀏覽:802
適合40歲怎麼理財 瀏覽:147
開戶香港期貨所 瀏覽:960
合營企業投資 瀏覽:891
青海省年豐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614
08245股票 瀏覽:573
華民慈善基金會登陸 瀏覽:838
8200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126
stp外匯平台 瀏覽:457
資金用途有哪些 瀏覽:711
格萊美股票 瀏覽:688
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費最低 瀏覽:62
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政策 瀏覽:957
京保貝目標群體資金來源 瀏覽:409
廣西白砂糖今日價格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