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國海外投資的最大接收國

中國海外投資的最大接收國

發布時間:2021-02-18 07:10:49

①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的原因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穩定增長,主要得益於較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愈加廣闊的消費市場,這兩項吸引外資的最基本因素一直沒變。金伯生說,隨著我國對外資、合資企業在外資比例、國產化程度、外匯持有量和出口方面的要求逐漸取消,到中國發展並實現本土化生產的跨國公司越來越多。

金伯生還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外商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有所增強,在逐步履行對WTO的承諾和各行業領域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外商可投資的范圍也更加寬泛。另外,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強,連續幾年的持續高增長使全球企業在尋找投資地點時紛紛看好中國;還有就是近年來世界製造業集團處在新一輪調整之中,並開始對中國重新定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已成為跨國企業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胡景岩指出,國際上外國直接投資的實現形式主要來自於跨國並購方式,而中國對於外資並購的研究自2003年4月實施《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以來正處於起步階段。隨著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和系統配套措施的建立,並購方式將為中國持續有效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開啟新的大門。

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認為,今後,製造業依然是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導力量,但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逐漸向服務領域靠攏的大趨勢下,中國服務行業吸收外資的比重將大大提高。該機構經濟學家詹姆斯·詹稱,盡管2004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略微放緩,但外資進入中國仍呈上升勢頭。

實際上,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得出的結論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大致相同。早在今年7月初,經合組織就在一份名為《外國直接投資趨勢和近期發展》的報告中提出,2003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但該組織公布的數字與聯合國貿發會議有些出入:2003中國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30億美元,美國為399億美元。

對於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獲得對外直接投資大幅減少,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全球經濟復甦總體而言還顯乏力;二是市場對國際安全形勢憂心忡忡;三是很多大公司著力對此前的並購業務進行整合,因此推遲了新的跨國並購活動。

此外,聯合國貿發會議報告同時指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連續3年下滑,2003年跌至5600億美元,但今年以來呈現回升態勢。其中,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03年銳減25%,僅為3670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去年卻同比增長9%,達到1720億美元。流入亞太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由2002年的940億美元升至1070美元,強勁的經濟增長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兩大主要原因。

② 哪個國家對中國投資最多

中國商務部6日公布,最大的對華投資國——日本的製造業直接投資額從2005年的.2977億美元減少到去年的45.9806億美元,幾乎減少了30%。這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減少。投資項目數量也從3269個減少到2590個。 去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為630.2053億美元,略高於2005年。但增加部分大都是香港投資。日本、韓國、美國等對華投資「三大國」的投資規模則日益縮小。<br> <br>截至2004年8月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為630.77億美元,實際投入451.69億美元,項目數為30748項,僅次於香港和維爾京群島,在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br> <br>在2003年,美國對華投資排在香港、維爾京群島、日本、韓國之後,居第五位。截至2003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4萬多個,合同投資860多億美元,實際投資440多億美元。<br> <br>截至2003年底,歐盟成員國累計對華投資16131項,協議投資659.35億美元,實際投資378.72億美元。<br> <br>2006全年,對中國大陸實際投資金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香港(202.33億美元)、英屬維爾京群島(112.48億美元)、日本(45.98億美元)、韓國(38.95億美元)、美國(28.65億美元)、新加坡(22.6億美元)、中國台灣(21.36億美元)、開曼群島(20.95億美元)、德國(19.79億美元)、薩摩亞(15.38億美元),其投資金額合計佔中國非金融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83.86%。<br> <br> 中國企業對英屬維爾京群島可謂情有獨鍾。據統計,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美國是外資直接進入中國內地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其中,英屬維爾京群島位列第二。某些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實際上並非純粹的「中國牌」,因為其整體或某部分的注冊地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地<br> 區、開曼群島等地。也就是說,就其屬性而言,它們算是「混血兒」。<br> <br> <br> <br> 有一家在浙江寧波保稅區設有合資生產企業的台資企業就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了一家貿易公司。由於台資企業無法直接在中國內地進行投資,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一家空殼公司,把資本先轉移到那裡,然後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在國內進行投資,這樣就可以繞開政策的障礙。該台資企業是一家從事鋼鐵產品加工的企業,但是在維爾京卻是注冊的一家貿易公司。<br> <br> <br>原因是,如果不這樣做,直接把在中國內地加工完成後的鋼材(作為兩頭在外的來料來樣加工)返回到海外的母公司還要交納高額的關稅,而如果以該貿易公司為中轉,以銷售的方式把鋼材賣給該貿易公司,然後再以該貿易公司名義去銷售到國際市場,反而可以避免交納大筆關稅。據了解,很多從事實業生產的企業都通過注冊一家這樣的空殼貿易公司的方式來逃避關稅。<br> <br> <br> <br> 通過這種方式,很多內地企業搖身一變而成為外資企業,特別是很多從事信息技術產品開發和生產的企業,由於我國對該行業的優惠政策更為傾斜,他們更願意通過這種方式來享受我國的優惠政策。由於在當地注冊公司的股本構成、董事名單甚至公司營業情況,都可以保密,這使得公司狀況得到高度保密,如果公司在經營期間出現與投資者的法律糾紛,往往可以逃避某些責任。而有些民營企業主由於在內地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只好特意到海外注冊,變身「外商」再回國投資的時候,卻會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並得到各種優惠政策,這也是民營企業主對海外注冊趨之若鶩的一個重要原因。<br> <br> <br> <br> 2003年下半年廣州市外經貿部門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廣州番禺區約有50%的民營企業、荔灣區約有60%的民營企業,都採用到香港或者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注冊,再返回內地與自己的工廠合資辦企業的方式(離岸注冊),變身成為「三資企業」,享受「三減一免」的優惠政策,並取得進出口權。據初步測算,這些「三資企業」,每年的出口值約佔全市的二至三成。據統計,目前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內地公司,其中大部分的注冊地都是這些大洋島國,在創業板代碼在8003至8028之間的10家上市公司,只有1家在香港本地注冊,其他9家公司(4家主要經營地在內地)的注冊地全部是開曼群島或百慕大。而新浪、網易、金蝶、聯通等公司無一不是在這些地方注冊。<br> <br> <br> <br>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由於不缺少外來投資,同時作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企業繳納的稅收是國家財政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如果國內資金紛紛外逃,稅收必然無法保證,因此,美國、英國都紛紛制定政策來限制本國企業在這些避稅港注冊公司。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現階段引進外資是比防止漏稅更重要的事。另外,要把這些企業納入稅收的范圍,對專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要了解各國稅收法律體系,要參加有關的國際組織,國內要有完備的監管機構和法律法規,並且還要有充足的稽查和徵收力量。這些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是不可能的。出於上述兩個主要原因,目前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默許離岸注冊這種逃稅行為,即使是馬來西亞、新加坡這樣完全對外資敞開門戶的國家,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br> <br> <br> 目前在全世界所有能夠自由進行公司注冊的避稅港中,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注冊要求最低,監管力度最小。<br> <br> <br> <br>為發展當地經濟,該島政府1984年通過了《國際商業公司法》,允許外國企業在本地設立「離岸公司」並提供極為優惠的政策:在當地設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納營業執照續牌費外,免交所有當地稅項;公司無注冊資本最低限制,任何貨幣都可作為資本注冊;注冊公司只需一位股東和董事,公司人員中也不必有當地居民;無需申報管理者資料,賬目和年報也不必公開。在這里設立公司的費用也很便宜。據紐約一家專門提供避稅地公司注冊業務的中介公司「OFFSHOREINC」介紹,在英屬維爾京 群島設立注冊資本在5萬美元以下的公司,最低注冊費為300美元,加上牌照費、手續費,當地政府總共收取980美元,此後每年只要交600美元的營業執照續牌費就可以了。<br> <br> <br> 靠「離岸注冊」避稅是很多企業通常的做法,對中國而言,一面要繼續鼓勵境外投資,一面又要打擊逃稅行為,在這個兩難命題中如何博弈抉擇,將是未來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③ 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嗎

聯合國報告: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報告預測,2018年全球國際投資有望出現增長,但增長勢頭將十分脆弱,預計增長約5%。報告指出,雖然有全球經濟增長向好等諸多利好因素,但全球投資仍可能受到地緣政治風險、貿易關系緊張和美國稅改等因素的沖擊。

來源:新華網

④ 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據報道,復近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制會議7日發布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對外投資飆升44%,達到1830億美元,這是中國在該報告中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該報告主編、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在報告發布當天的解讀中稱,中國對外投資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但仍面臨投資保護主義等挑戰;而由於全球FDI流量增長有限,以及中國生產要素成本優勢減弱等原因,中國吸收外資近幾年不會有大幅增長。

⑤ 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我國還有哪些方面遙遙領先

根據新華社傳出的消息,我給我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這個消息被報道出來之後,就立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高中函數必定能夠成為最大的外資流入國,意味著國內的投資環境是要遠超過其他國家的。其實我們除了在吸引外資方面,在國內的基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比如我們現在的高鐵已經是世界第一的營業里程,而且其發展速度也是要遠超過其他國家的。除此之外我們的5g發展速度也是如此。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我們取得了哪些成就可以吸引如此多的外資。

第三,如何看待這樣的投資?

首先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投資進入國內的確會創造很多的機會和提供很多的就業崗位。但是由此同時也會對我們的本土產業結構產生一定的沖擊,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需要進行一定的適應才可以,畢竟這些外資在引進的時候也可能攜帶一些先進的生產設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市場發生一定的波動。所以我們本土的企業也需要適當的轉變自己的發展戰略。

⑥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幾大資本輸出國

但是韓國媒體卻鼓吹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資本輸出國家,但沒得到我國官方證實。

據《韓國經濟新聞》報道,2006年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中國輸出的資本在國際資本輸出市場上佔比17.3%;居第二位的是中東產油國,占國際市場份額的15%。

國家商務部簡化了本國公司取得海外生產投資許可的審批程序。現在,商務部將通過自己的官方網站接收申請和發放許可證。政府也承諾將全力支持投資商。
2003年,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535億美元,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國公司去年在海外的投資額僅為28.5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的投資佔43%%。

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預測,未來四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躋身五大資本輸出國之列。目前,國有石油和采礦公司是中國對外投資的先鋒———它們為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確保長期的原料供應。政府鼓勵這類投資。

新規定還支持中小企業,包括非原料生產性企業對外投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資深經濟學家詹姆斯·扎恩說,一批中國企業將把多餘的生產能力投向非洲、中東和東南亞。投資商在那裡建廠,然後將鞋類、旅遊產品和自行車等生產物資從中國運往那裡。另外一些中國企業與來自歐美的競爭者合作,取得跨國公司地位。2003年,中國 T C L集團與法國湯姆森公司聯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公司。

⑦ 中國成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這對我們來說是好是壞

根據各大金融機構給出的數據顯示,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這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在好處的背後肯定也是隱藏著一定隱患的,我們能夠成為最大的外資流入國,主要就是因為國內現在對於新冠疫情的治理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所以國內的市場是非常穩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能夠吸引外資,但同時外資如果大量引進國內市場的話,也會對我們的國內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中國成為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到底有哪些影響。

第三,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首先我們不能過多地對我們現有的企業過度的保護,畢竟我們要讓他進入國際市場,肯定要接受外置的沖擊。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一點,那就是我們不可能將這些外資排除在外,我們要吸納他們進到我們的市場當中,不僅可以為我們創造稅收,同時也可以加強資金的流轉。我們之所以能夠吸引外資,也意味著他們認為中國是值得投資的,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⑧ 為什麼中國是近年來全球對外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中央政府收入太多,國內投資空間不足

⑨ 2015 在中國最大外來投資的國家

您好
中國商務部6日公布,最大的對華投資國——日本的製造業直接投資額從2005年的65.2977億美元減少到去年的45.9806億美元,幾乎減少了30%。這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減少。投資項目數量也從3269個減少到2590個。 去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為630.2053億美元,略高於2005年。但增加部分大都是香港投資。日本、韓國、美國等對華投資「三大國」的投資規模則日益縮小。<br> <br>截至2004年8月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為630.77億美元,實際投入451.69億美元,項目數為30748項,僅次於香港和維爾京群島,在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br> <br>在2003年,美國對華投資排在香港、維爾京群島、日本、韓國之後,居第五位。截至2003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4萬多個,合同投資860多億美元,實際投資440多億美元。<br> <br>截至2003年底,歐盟成員國累計對華投資16131項,協議投資659.35億美元,實際投資378.72億美元。<br> <br>2006全年,對中國大陸實際投資金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香港(202.33億美元)、英屬維爾京群島(112.48億美元)、日本(45.98億美元)、韓國(38.95億美元)、美國(28.65億美元)、新加坡(22.6億美元)、中國台灣(21.36億美元)、開曼群島(20.95億美元)、德國(19.79億美元)、薩摩亞(15.38億美元),其投資金額合計佔中國非金融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83.86%。<br> <br> 中國企業對英屬維爾京群島可謂情有獨鍾。據統計,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美國是外資直接進入中國內地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其中,英屬維爾京群島位列第二。某些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實際上並非純粹的「中國牌」,因為其整體或某部分的注冊地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地<br> 區、開曼群島等地。也就是說,就其屬性而言,它們算是「混血兒」。<br> <br> <br> <br> 有一家在浙江寧波保稅區設有合資生產企業的台資企業就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了一家貿易公司。由於台資企業無法直接在中國內地進行投資,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一家空殼公司,把資本先轉移到那裡,然後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在國內進行投資,這樣就可以繞開政策的障礙。該台資企業是一家從事鋼鐵產品加工的企業,但是在維爾京卻是注冊的一家貿易公司。<br> <br> <br>原因是,如果不這樣做,直接把在中國內地加工完成後的鋼材(作為兩頭在外的來料來樣加工)返回到海外的母公司還要交納高額的關稅,而如果以該貿易公司為中轉,以銷售的方式把鋼材賣給該貿易公司,然後再以該貿易公司名義去銷售到國際市場,反而可以避免交納大筆關稅。據了解,很多從事實業生產的企業都通過注冊一家這樣的空殼貿易公司的方式來逃避關稅。<br> <br> <br> <br> 通過這種方式,很多內地企業搖身一變而成為外資企業,特別是很多從事信息技術產品開發和生產的企業,由於我國對該行業的優惠政策更為傾斜,他們更願意通過這種方式來享受我國的優惠政策。由於在當地注冊公司的股本構成、董事名單甚至公司營業情況,都可以保密,這使得公司狀況得到高度保密,如果公司在經營期間出現與投資者的法律糾紛,往往可以逃避某些責任。而有些民營企業主由於在內地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只好特意到海外注冊,變身「外商」再回國投資的時候,卻會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並得到各種優惠政策,這也是民營企業主對海外注冊趨之若鶩的一個重要原因。<br> <br> <br> <br> 2003年下半年廣州市外經貿部門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廣州番禺區約有50%的民營企業、荔灣區約有60%的民營企業,都採用到香港或者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注冊,再返回內地與自己的工廠合資辦企業的方式(離岸注冊),變身成為「三資企業」,享受「三減一免」的優惠政策,並取得進出口權。據初步測算,這些「三資企業」,每年的出口值約佔全市的二至三成。據統計,目前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內地公司,其中大部分的注冊地都是這些大洋島國,在創業板代碼在8003至8028之間的10家上市公司,只有1家在香港本地注冊,其他9家公司(4家主要經營地在內地)的注冊地全部是開曼群島或百慕大。而新浪、網易、金蝶、聯通等公司無一不是在這些地方注冊。<br> <br> <br> <br>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由於不缺少外來投資,同時作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企業繳納的稅收是國家財政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如果國內資金紛紛外逃,稅收必然無法保證,因此,美國、英國都紛紛制定政策來限制本國企業在這些避稅港注冊公司。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現階段引進外資是比防止漏稅更重要的事。另外,要把這些企業納入稅收的范圍,對專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要了解各國稅收法律體系,要參加有關的國際組織,國內要有完備的監管機構和法律法規,並且還要有充足的稽查和徵收力量。這些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是不可能的。出於上述兩個主要原因,目前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默許離岸注冊這種逃稅行為,即使是馬來西亞、新加坡這樣完全對外資敞開門戶的國家,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br> <br> <br> 目前在全世界所有能夠自由進行公司注冊的避稅港中,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注冊要求最低,監管力度最小。<br> <br> <br> <br>為發展當地經濟,該島政府1984年通過了《國際商業公司法》,允許外國企業在本地設立「離岸公司」並提供極為優惠的政策:在當地設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納營業執照續牌費外,免交所有當地稅項;公司無注冊資本最低限制,任何貨幣都可作為資本注冊;注冊公司只需一位股東和董事,公司人員中也不必有當地居民;無需申報管理者資料,賬目和年報也不必公開。在這里設立公司的費用也很便宜。據紐約一家專門提供避稅地公司注冊業務的中介公司「OFFSHOREINC」介紹,在英屬維爾京 群島設立注冊資本在5萬美元以下的公司,最低注冊費為300美元,加上牌照費、手續費,當地政府總共收取980美元,此後每年只要交600美元的營業執照續牌費就可以了。<br> <br> <br> 靠「離岸注冊」避稅是很多企業通常的做法,對中國而言,一面要繼續鼓勵境外投資,一面又要打擊逃稅行為,在這個兩難命題中如何博弈抉擇,將是未來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⑩ 在外國中國最大的投資排行榜!!!就是咱們中國在海外那個國家投資最多

美國 國債有2萬億

與中國海外投資的最大接收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