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pdf

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pdf

發布時間:2021-02-19 16:40:56

㈠ 關於「新舊會計准則的比較與思考」的論文

你的題目太大,可以出本書了,建議題目縮寫些,這樣寫才能深入,不然你只能寫點皮毛

㈡ 求定量投資分析 pdf中文版

定量投資分析中文版pdf可以在高頓部落進行下載。
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
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特點如下:
1.定量分析法為企業管理層正確進行最優管理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有用的資料依託現代數學技術發展起來的區別於傳統財務會計方法的定量分析工具,它的主要職能作用是籌劃未來,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資料,定量分析法偏重於數量方面的分析,嚴密地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地掌握情況,正確進行最優管理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有用的資料,它的科學性及精確性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贊賞。
2.管理會計中定量分析法具有局限性
定量分析法對客觀經濟變化缺乏應變能力
雖然管理會計逐漸發展完善了一些定量分析工具,它們把所涉及的變數與變數以及變數與目標之間的關系,用數學模型將數量之間的關系表達出來,然後按照預測的前提條件,計算出結果。但對客觀經濟變化缺乏應變能力,如果其主要問題把握不好,會嚴重影響預測、決策的結果。
企業需花費高額成本來進行信息搜集
定量分析法耗時費力,也更為嚴格,有時需要使用復雜的數學模型。只有保證數據和假設的質量,才能保證定量分析法的質量。這就要求企業為了保證定量分析法的運用,收集大量符合質量標準的數據。但現實中存在著企業現有信息搜集措施不能滿足這些工具的需要的情況,企業需花費高額成本來進行信息搜集。當信息搜集成本太高時企業就會拒絕採用,從而導致了這些工具的應用成了紙上談兵。

㈢ 王曉芳的論文、著作及教材

論文:
我國兩種金融結構體系運行效率考察,《經濟經緯》2005年第6期
基於三次樣條函數的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曲線構造,《系統工程》2005年第6期
1997-2003中國貨幣正價值實證研究,《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4年第9期
投資者保護、證券市場與經濟增長,《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6期
上海證券交易所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實證分析——三次樣條函數法 China Business
Review 2005.1
金融混業經營與證券公司發展戰略,《財貿經濟》,2003年第5期
宏觀經濟變數與股市關系的實證研究,《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第9期
The reflections upon the stratics shift of focus on China's
macroeconomiccontrol月
澳大利亞墨爾本,亞太金融學會年會 2000年7月
利率結構·利率自由化與國債市場,《經濟評論》,2000年6月
中國金融發展的總體評價,《經濟研究參考》,1999年第77期
關於宏觀調控重點戰略性轉移《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 9 期
東南亞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金融思考,《財貿經濟》,1998年第7期
需求·結構·增長:金融宏觀調控新導向,《金融研究》,1998年第六期
著作:
譯著《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2005.12
專著《中國金融發展問題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11月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銀行信貸管理學)2004年3月

㈣ 資產證券化的原因和作用(從銀行、企業和投資者)是什麼

資產證券化,又稱結構化金融,是指以特定基礎資產(或資產組合)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對現金流的結構化以及增信處理,將流動性較差的存量資產轉換為流動性較強的收益憑證的過程。資產證券化所進行的實際上是未來現金流與當前現金流的轉換,是存量資產與流動資產的轉換。對於經濟發展,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資產證券化能夠對盤活存量、提供企業發展資金起到積極作用。從美國的發展歷史看,資產證券化對其經濟發展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資產證券化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金融工具,整個產業涉及眾多機構,盤根錯節,再加上金融本身屬性,因此,它並不是一個不會觸發金融系統風險的產品。

我國資產證券化雖剛起步不久,但在2013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議提出要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之後,資產證券化發展異常迅速,2014年的發行規模超過前9年之和,而2015年的發行規模又超過前10年之和。從規模上看,2015年資產證券化發行量已躍升為世界第二。資產證券化的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值得重視。因此,在資產證券化規模還不大的時候,需要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和規劃,特別是加強對其的監管,這對防範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資產證券化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缺乏信息數據披露機制,缺乏信息共享系統。資產證券化作為一項復雜的金融產品,特別需要信息數據的披露。在美國,《1933年證券法》就是以「完全信息披露」為指導,以保護投資者利益和防止證券欺詐為核心目標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設有電子數據存放分析獲取披露系統(EDGAR),並規定所有向公眾發行證券的機構都需要向EDGAR提交電子文檔,而這些文檔又向公眾免費開放。不僅如此,針對資產證券化的特性,SEC還特別設定了額外信息披露標准,如需要公布參與機構信息、證券信息、基礎資產池信息、借款人信息、交易結構信息、靜態池信息、信用增進措施、重要衍生合同等。對於不同資產,如房貸、車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保護隱私條件下,也需要逐筆披露基礎資產數據。服務機構還需要出具合規報告,受託機構負責人需要對報告進行審閱並簽名承擔相應責任。而我國當前對這類信息數據的披露機制嚴重不足,規則不健全、不完善。
眾所周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的質量惡化。在過度追求發展速度時,資產證券化基礎質量如何控制?對此必須依賴於對數據的分析。這對於監管機構尤其重要。數據分析是及時掌握市場一手信息和發展變化的重要且必要手段。但如果基礎資產數據披露機制不存在,那麼對金融風險的系統分析就無從談起。在我國,企業資產證券化信息平台還不存在。雖然有備案制,但對外不透明。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企業資產證券化是私募產品,不需要公開信息。但實際上,這些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是在上交所[微博]、深交所[微博]掛牌交易的,面對的是公募基金。特別是,資產證券化產品正在尋求擴大投資人范圍。對於投資人來說,缺乏信息數據的獲取,就無法有足夠的信心來投資產品。而無足夠廣泛的投資人,也無從談起構建活躍的二級市場。
其次,雖然目前資產證券化創新較多,但資產證券化的創新大多集中在基礎資產的擴展上,有實質性意義的創新不多。有的雖然號稱有創新,但也只是局限在某一地域或時段,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突破。特別是,眾多產品在針對投資人需求方面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而投資人方面的市場需求極大。例如,我們能否設計出對沖利率變化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我們能否設計出給貨幣基金投資人的產品?這些供給側產品的設計能夠切實滿足投資人的需要,規避投資風險,增加投資人類別,開拓二級市場。否則,大家千篇一律地抄襲著固有模式,規模好像起來了,但發展的動力卻越來越弱了。
此外,一些創新實質上是在進行政策套利,這對金融體系的宏觀穩定可能起到「混亂」作用。例如,在交易結構上,國內出現了所謂雙SPV的構架。這種結構可以完成「非標轉標」的目的,或者將信貸資產轉移到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創新,但實際上是對監管的一種規避。由於我國資產證券化監管比較散亂,並沒有一種SPV模式可以供所有產品按需選擇,不同產品發起人必須按照所屬監管部門的分類進行業務活動。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分業監管制度對資產證券化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不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在這種狀況下,發起人採用雙SPV可以規避監管格局的限制。但在行業出現問題時,監管部門如何妥善協調解決問題,還有待觀察。深層次上看,通過監管套利已經成為國內金融發展的一種常態。如何簡化監管,管該管之事,放不該管之物,特別值得深思。如果說,通過雙SPV能夠規避分業監管的限制尚屬不得已之舉,而「非標轉標」則純粹是監管政策套利。通過「非標轉標」提升了銀行名義資本充足率,但如果資產本身沒有出表,銀行實際風險並沒有改變。筆者認為,這特別需要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當前,對資產證券化的理解過度強調資產出表所帶來的好處,卻忽略了其不足之處。而事實上,是否出表僅僅是會計上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資產證券化對一些資產出表的確可以提高當期企業盈利率。但是否可以長期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這個問題值得研究。事實上,海外對此問題已經有了大量論文,但結論並不一致。不少實證分析認為,企業會利用資產證券化獲得的流動性資金來投資於風險更高的項目上,因此會降低商業銀行的長期資本充足率,並導致銀行經營風險上升。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發展來看,資產證券化活躍度高的商業銀行所受沖擊更大。但也有論文認為,資產證券化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改善風險管理與提高盈利水平,對銀行的風險取決於基礎資產和交易結構的設定。在我國,長期以來,商業銀行追求規模,對縮減資產規模的資產證券化業務還不太關心,因此比重還很小。但隨著企業轉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速度會進一步加快,如何理解資產證券化業務對企業績效的長期作用,而不是追求近期業績,值得研究。

資產證券化的機理是大數定律。也就是說,當資產包里的基礎資產多量、分散時,資產證券化才有助於分散單項資產的違約風險,提高產品的信用度。但事實上,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資產集中度,相比美國同類產品,要高得多。通過對已發產品的計算,75%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中的資產筆數低於50個,覆蓋行業普遍低於20個。而美國,同類產品的資產筆數一般在200~300個,覆蓋行業20~30個。金融結構本身就具有變性和不穩定性,比如,即便在平常是負相關的資產,在危機到來之時,其價格走向也會急劇變化成為正相關且相關系數接近於1。因此,在資產包中基礎資產過低時,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一些增信措施,如優先/劣後,將失去作用。不但如此,一旦相對安全的優先順序失去劣後層的保護,那麼眾多的優先層的歸集也會爆發系統性的沖擊。

總之,資產證券化業務在我國開展歷史不久,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缺陷,比如企業資產證券化核心所在的SPV在破產隔離、稅收中性方面都不具備完善的法律支持。但這些缺陷只是造成了業務成本的提升和投資人收益的降低,尚不會帶來系統性風險。而資產信息數據的不透明、不公開,以及不公正的監管套利則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或者妨礙監管部門對風險的及時跟蹤和反應,值得監管部門的重視。在當前,監管部門應該盡快完善信息數據披露機制,關注點應該從負面清單轉移到數據的准確性、全面性。在完善SPV法律、會計處置的基礎上,建立市場跟蹤機制,及時處理政策套利,改進業務指導規則,使得資產證券化能被實體經濟更好地運用,而不是成為虛空的金融形式,同時防範潛在的風險。

㈤ 資產證券化產品該如何定價求解

資產證券化的推出,對於銀行的意義在於分散和轉移了風險,實現了低成本融資,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和增加了現金流,同時也為各個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投資品種,重新進行投資組合。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我認為可以分成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已有證券品種來定價,另一種是對資產池的測算來定價。
根據已有證券品種定價 現在發行的債券品種包括:國債、金融債、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央行票據等,從發行人性質來看,一個是發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MBS)的建設銀行,一個是發行信貸資產證券化(ABS)的國家開發銀行,資產支持證券的定位應該在哪裡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信用風險 國家開發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ABS)的資產池是由企業貸款而組成的,資產池中的項目以「兩基一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主,主要包括煤電油運、通信、市政公共設施等,從性質上來看,屬於一個企業債的組合。由於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質量在國內名列前茅,並且是政策性銀行,此次優良資產中剝離出來的優質資產組成的資產池,因此ABS的信用等級高於一般企業債。另一方面,ABS的運作過程中設置了特殊機構(SPV)用來隔離信用風險,國家開發銀行要將ABS「真實地」出售給SPV,將資產支持證券的信用等級與其發起人的信用等級相分離,且在破產償付的時候,資產支持證券不計入破產清算范圍,因此,ABS的信用等級應該低於金融債。
綜合考慮,國家開發銀行ABS的信用等級應該定位在低於金融債同時又高於企業債的位置上。由於國家開發銀行的ABS是用層次結構設計的,分為A、B、C三個檔次,其劃分依據是按風險由高到低,時間由短到長,也就是說A檔次的質量最好,C檔次的質量最低。上述的定價是依照A檔次而定位的,因此,對B、C兩檔次要加上一定的風險補償,具體的補償額度要看具體的資產池結構,因此風險補償後的B、C兩檔次可能會高於一般性企業債的收益率。
二、違約風險與提前支付風險 如上所述,因為國家開發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ABS)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此次是優中取優,而且在國內首次推出,為以後各家銀行推出ABS具有示範作用,因此違約風險很小。ABS或建設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MBS)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是提前支付風險。假設,當利率有走高預期的時候,那麼貸款者必然要承受更高的利率,付出更多的資金來還貸款,而我國現在對於新的存、貸款利率都是次年執行,因此,會引發在新貸款利率執行前的一個時間段內提前支付的風險。提前支付的風險是可控的,由於資產支持證券的現金流不同於債券,債券是每年支付利息,最後一年還本付息。而資產支持證券每年的現金流是既包括本金又包含利息,因此,本金是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並且國家開發銀行ABS資產池的期限是三年以內,如果發生提前支付的話,那麼所承受的損失要比一般性企業債債券小。
綜上所述,對國家開發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按已有證券品種來定價,可以定位於金融債與企業債之間,分別構建一條金融債的收益率曲線和企業債的收益率曲線,然後根據資產池中的資產結果尋求兩條收益率曲線之間的合理價位。
根據資產池測算 資產池測算主要包括資產組合的分析、貸款利率分析、現金流分析、違約概率和提前支付概率分析等。
一、定價基準 一般浮動利率債券是以一年期存款利率為基準的,對於國家開發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和建設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來說,我認為用貸款利率為基準更為准確。由於資產支持證券是由一組貸款組成的,因此,資產池中的組成部分基本都是採用貸款利率來計息的,國開行的ABS資產的剩餘期限在一至三年,而國開行此次用於證券化的資產基本都是「兩基一支」,期限都比較長,由於央行對各個商行貸款利率不設上限,而且存在著比較大的地域差異、貸款水平差異,那麼,說明資產池中的各個項目的貸款是不統一的,因此,分別計算本金及產生的利息。資產池中的資產是按照貸款利率來計息的,因此,資產支持證券也應該以貸款利率為基礎來定價。
二、現金流 資產支持證券的現金流是本金加利息,是一組穩定的現金流,可以分解資產池中的具體項目,用折現法測算出每個項目每年所需要支付的本金和利息,然後將單個的項目組合,擬合出總的現金流情況。同時,需要測算出違約概率和提前支付概率,並進行量化,從現金流中剔除,並要減去必要的手續費和稅率等因素。最後,對於國家開發銀行的ABS得出A、B、C三個不同檔次的現金流情況,對於建設銀行的MBS,還要計算上海、江蘇、福建的房屋價格差異和貸款水平差異,最後根據現金流的情況為資產支持債券定價。
如果按照此方法定價,一方面,我國債券市場現在的情況是收益率持續走低,一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僅為1.6%,企業債約為2.3%。另一方面,資產支持證券按相對應貸款利率計算,一年是5.58%,三年是5.76%,那麼ABS或MBS的收益率定價一定遠遠高於金融債,同時也高於企業債。國家開發銀行ABS的是按層次劃分的,對於風險比較高的C檔次,加上一定的風險補償,那麼其收益率一定會高企。

㈥ 求《新舊會計准則差異比較》開題報告

給你找了篇比較短的論文,要拓展的話其實也挺容易,就根據每部分的內容再另搜資料了。
新舊會計准則比較和思考
2006年2月,國家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准則。新會計准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並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准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三個部分構成。和舊的會計准則相比,新准則從基本會計准則到具體會計准則都作了較大的改動。
一、比較
(一) 新基本准則與舊基本准則的比較
新基本准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二)新會計准則中具體准則與舊具體准則的比較

1.增加的舊會計准則中缺乏的部分

(1)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工具列報和金融資產轉移

關於金融工具的4項具體會計准則主要適用於金融企業,這些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擬上市的金融機構則首當其沖。例如,准則規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並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這就要求上市銀行和證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這把「雙刃劍」,因為表內化將對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企業不但要考慮現金流等經濟因素,還要考慮衍生金融工具對報表的影響,以避免給報表帶來過大的波動。新會計准則與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共有5方面的差異: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計價基礎的不同、確認方面的差異和資產減值准備的差異。

(2)原保險合同與再保險合同

我國一直沒有對原保險合同制定準則,實務指導以《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為准。與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新准則由如下特點:區分保險風險和非保險風險;增加准備充足性測試;區分原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

(3)石油天然氣開采

這條准則是對我國現行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業務處理的描述。新會計准則與原企業會計制度的主要差異體現在:礦區權益、井及相關設施折耗的計算方法,原制度採用直線法,新准則引入產量法和年限平均法。新准則允許提取棄置支出准備,並設置了「油氣資產」,「累計折耗」和「油氣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同時取消了「地質成果」科目。

(4)投資性房地產

舊准則並沒有將房地產作為一個單獨項目來加以處理,而是把現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的相關內容分散在其他相關准則之中。新准則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採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方法。成本模式的計量方法與原准則相同,但在採用公允價值模式時,不需要攤銷或折舊,也不需計提減值准備,只需要在期末按公允價值對帳面進行調整,將其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5)增加了生物資產、企業年金基金和股份支付准則

這三條准則對舊會計准則中未曾規范或者沒有詳細規范的方面制定了更為嚴謹可行的操作指南。填補了在農業資產、補充養老保險和期權激勵行為的會計核算規范方面的空白。

2.在舊會計准則基礎上發生突破性變革的新會計准則主要部分

(1)資產減值准備計提。新舊准則主要區別在:

新准則提出了「資產組」的概念,擴大了資產減值准則的使用范圍,在資產減值跡象判斷上,新准則比現行制度要求更加明確,可收回金額的計量原則也更具有操作性。並且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對公允價值的計量使用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強調一但使用公允價值就停止歷史成本價值的帳務處理。同時由於使用公允價值所產生的資產減值准備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一規定可謂是新舊准則中減值准備部分差異最大的地方。

(2)債務重組方法。新舊准則最大的差異就是公允價值的使用和債務重組收益將計入當期損益,因此採用新准則以後影響的是當期損益而不是權益。新准則中債務重組的定義是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時,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讓步的事項。新准則突出了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前提和債權人最終讓步的業務實質。

(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目前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不一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值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願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新的合並財務報表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並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並范圍。

(4)所得稅的影響。新舊准則的差異體現在:

在計稅基礎上,舊准則強調收入和費用與納稅收益和納稅扣除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從發生額的角度進行分析,新准則則強調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的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所存在的暫時性差異,從余額角度來進行分析。在所得稅確認上,舊准則要求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新會計准則則要求企業一律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遞延所得稅。在減值確認計量上,舊准則沒有遞延稅款借項計提減值准備的規定,而新准則則規定在一定的情況下,可計提減值准備,並在日後符合規定時可以轉回。

(1)長期投資核算方法。新舊准則的差異表現在:

舊准則對投資中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進行確認,並分期進行攤銷,以調整投資收益,如果是負的股權投資差額就應確認為資本公積。新准則規定,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的,確認為商譽,該商譽不進行攤銷;如果是小於的,則直接沖減留存收益。

二、思考

會計准則的更新,無論是對企業、投資者、注冊會計師、審計人員和政府部門的監管者,影響都是巨大的。宏觀上這是一種中國會計史上里程碑似的變革,微觀上則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選擇。較之舊會計准則,新會計准則總結起來更有如下的優點:

(一) 新會計准則使財務信息更加可靠

新准則中的基本准則明確規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第一條就是可靠性,要求「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新會計准則從三個方面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1.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變化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強調按資產的定義確認和計量資產,在資產不能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要求企業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2.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企業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允許企業在不違背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前提下,根據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靈活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會計政策,如可對其他應收款計提壞帳准備,可採取不同百分比進行計提,以及採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等;充分揭示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3.新會計准則就或有事項等不確定性事項所可能引發的風險,要求企業認真甄別,將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或有事項產生的義務確認為負債,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充分披露。新會計准則還要求承擔人在確認租賃引發的負債時,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二)新會計准則適應經濟生活的發展要求,內容上有所創新。

新會計准則體系從過去偏重工商企業准則擴展到橫跨金融、保險、農業等眾多領域的39項准則,覆蓋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填補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新型業務處理規定的空白。主要創新表現在:

在涉及的領域上,增加了原准則中沒有或有但規定不詳細或不明確的內容。如: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資性房地產、生物性資產、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列報、保險合同的規定等等。

在會計處理方法的具體內容上,引入多項新的概念,如:

公允價值概念引入。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考慮換出、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要求上市公司在債務重組交易中考慮重組債務的公允價值,並要求在利潤表中確認相關損益。這些規定將使得上市公司的資產和交易得到更為公允地反映,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以低價資產換入高價資產,從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將不再可行。

資金的時間價值在新准則中得到體現。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准則要求,公司對應收和應付款項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這使得擁有長期應收、應付款項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將這些長期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減計至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金額。這種處理方法充分體現了資金的佔用成本,並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上市公司管理層對資產負債結構、產品賒銷政策進行優化。

在批露方法上也作出許多新的規定,如:

金融風險的披露更為直接和透明。准則要求,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這使得上市公司進行的一些高風險金融投資可以及時地在財務報表中得到反映,使治理層可以更直接地獲取相關信息,為更好地履行其職責提供了條件,同時也使投資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況。

(三)新會計准則體現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

新准則充分借鑒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除極少數事項外,已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實現了趨同。新准則實現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新會計標准充分地體現了這一客觀要求,將實質重於形式列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此外,在資產計價、負債核算、收入確認和完善財務報告體系等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基本一致。
開題報告的話我有個模板,你套上去就可以了。
論文(設計)題目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的思考
1.選題目的和意義:
資產證券化是一種結構融資方式,即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進行組合並轉化為一種更自由地在資本市場上發行和出售的融資工具。自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筆資產證券化業務面世以來,其發展就從未停息,截至2008年末,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余額為7.59萬億美元,資產支持證券(ABS)余額為2.67萬億美元。盡管在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但可以預想隨著我國金融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開放,我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必將在不遠的將來逐步壯大。與此同時,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仍然處於不健全的階段。因此借鑒資產證券化會計處理已有的國際模式,結合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的現狀,探討如何完善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對於客觀反映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實質,保證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推動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以及滿足監管機構對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監管需求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2.主要研究內容(含論文提綱):
論文設想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界定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和其作為一種結構融資方式的實質,並探討它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第二部分分別介紹資產證券化在美國的最新進展以及在我國的歷史和發展。第三部分重點分析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對資產證券化會計的規范,兩種模式的不同和影響。第四部分在回顧我國已有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將結合國際先進經驗探討如何完善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規范,以適應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大綱如下:
1.前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本文結構與思路
2.資產證券化概述
2.1資產證券化的本質
2.2資產證券化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
3.美國和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
3.1 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概述
3.2 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4.國外關於資產證券化會計的相關規范
4.1 資產證券化的會計確認
4.2 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計量
4.3 資產證券化的財務報告問題
5.探討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的完善
5.1 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的現狀和問題
5.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發展的思考
3.完成論文的條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實驗設計、調研計劃、資料收集、參考文獻等內容:
完成論文的條件:根據所學知識,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運用學校內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以及相關報刊等資源,完成論文的撰寫。
調研方法以及措施主要是通過對國際和國內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歷史和現狀,參考各種資料以及各會計協會、會計實務界關於證券化會計的文獻來進行研究和相關分析。
資料收集主要通過借閱學校圖書館相關書籍、參考資產證券化方面相關論文以及網路資料庫如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等網站來進行相關資料收集。
主要參考文獻:
[1] 趙宇華等,2007,《資產證券化原理與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美] 安德魯.戴維森等,2006,《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張超英,2004,《資產證券化的本質和效應》,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4] 陳秋梅,2005,《資產證券化會計——國際模式和我國選擇》,中央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5] 張蕾蕾,2007,《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6] 財政部,2005,《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會計處理規定》。
[7] FASB, FAS140: Accounting for Transfers and Serv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Extinguishments of Liabilities, September 2000.
[8] IASB, IAS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December 2003.
[9] IFRIC, SIC12 Consolidation—Special Purpose Entities, November 2004.

㈦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導論

證券化是一種金融技術,其將資產匯集在一起,然後將其轉化成可以交易的證券專。證券化交易的最終結果是公司能夠屬通過出售資產獲得資金而無須借債。在實際中,許多證券化的結構非常復雜,對於很多實務人員、投資者和金融學學生而言,難以理解。通常,討論這一主題的著作,要麼篇輻太長、要麼太偏重技術細節、要麼在表述時過於膚淺。本書是關於資產證券化領域相對全面的著作,為讀者提供了這一成為當今金融領域最重要主題的有用理解。兩位作者,法博齊和科塞瑞是這一領域中受到國際認可的專家。在本書中,他們給予證券化明確的定義,將其與公司金融進行比較,並且討論了證券化的優點。他們詳細描述了資產支持證券交易的構建,包括機構類抵押支持證券交易和非機構類交易,並且展示了如何在這些交易中運用信用增進及利率衍生品。他們概述了ABS的擔保品類別,如零售類貸款、信用卡以及未來現金流類資產,並且討論了持續的融資工具如資產支持商業票據通道和其他結構化載體。他們描述了債務擔保證券(CDO)的不同類型及結構化信貸,並且對結構和分析進行了詳細討論。本書還提供了關於信用衍生品的介紹。

閱讀全文

與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