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銀行業務中的表內、表外業務分別是指什麼
1、表內業務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每吸納一筆存款、放出一筆貸款,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註明。
2、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簡單來說,表外業務就是銀行大力發展的,資產、負債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這部分業務也能給銀行帶來收益。
表外業務主要有擔保類業務,如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何承兌等,承諾業務和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承諾業務與擔保業務類似,都與銀行信用有關。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1)自營投資和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銀行的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比較簡單: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業務是表內業務;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業務就是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可以相互轉換,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假設銀行為某個企業擔保,收取一定的擔保費。如果企業正常兌付,銀行在擔保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服務費,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
但如果該企業不能按時兌付,銀行作為擔保機構極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替該企業兌付。此時銀行要支出一筆資金用於兌付,顯然會減少銀行的資產,這筆錢就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這時,表外業務就納入資產負債表,轉換成了表內業務。
Ⅱ 什麼是表內業務什麼是表外業務
1、表內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表外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例如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
2、表外業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1)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稱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它們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應當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2)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
3、「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得到很快的發展,銀行的財務報表也因此而變得愈來愈晦澀難懂,表內業務紛紛走向表外」--表內業務紛紛走向表外的意思分析如下: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證券化、金融市場一體化不斷發展,金融工具不斷創新,各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得到了長足發展,資產業務所佔比重及贏利空間不斷縮小。隨著表外業務市場的迅速發展,與表外業務相關的風險案件也不斷出現,涉案規模不斷擴張,因此,其信息的披露也越來越被監管當局、投資者、管理者所重視。
與國際同業相比,中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范圍相對狹窄,業務量較小,入關後將面臨與眾多強大對手爭奪國內表外業務市場的嚴峻形勢,國內各商業銀行需要在短時間內加大力度,迅速拓展表外業務。
(2)自營投資和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
1、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與表內業務有很大差異。表內業務在損失體現和處理方面,主要表現為計提和損失本金的承擔上;而表外業務需要通過合約的完備性體現風險管理,損失處理主要是依據合約的權利與義務而定,而約定內容是獨立的風險定價能力。
2、一般認為貸款和存款涉及銀行資產和負債為表內業務,結算業務不涉及資產負債為表外業務。
3、表外業務是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時期可以轉化成資產負債表上的內容的或有負債業務.比如,擔保業務、承諾業務。表外業務也稱為中間業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表外業務、網路—表內業務
Ⅲ 實在搞不清銀行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
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主要有本質、業務內容、風險三種區別。
1、兩者的本質不同:
中間業務本質:指商業銀行為客戶收取支付手續費等委託事項的業務的總稱。
表外業務的本質: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未納入資產負債表,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夠影響企業當期損益的業務活動。並改變銀行資產收益率。
2、業務內容不同:
中介業務的業務內容:在匯款業務中,客戶將現金劃入銀行,銀行將現金劃入異地第三人。代收業務中,銀行代理客戶收取各項款項,接受客戶買賣證券、貴重金屬和外匯的傭金。信託業務,銀行代為管理財產,轉移繼承,保管證券、貴重物品等。
表外業務的業務內容:信託咨詢服務。支付結算。貸款相關服務,如貸款機構、貸款審批、銀團貸款代理,代理服務、貿易報告、出口保險等進出口業務。
3、風險不同:
中介業務風險:
絕大多數中間業務不需要相應的資本金儲備,導致部分商業銀行委託和自營中間業務過度擴張,給商業銀行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由於高杠桿的作用,在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中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利潤和損失。
中介業務涉及多個環節。銀行的信貸、資本、會計和計算機部門都與之相關。很難預防風險和明確責任。中介業務主要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許多企業不能真正反映在財務報表中。股東、債權人和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等財務報表的外部使用者很難理解其整個經營范圍,並對其經營成果進行評估。運營透明度下降,影響了市場對銀行的影響。
表外業務風險:
擔保中,擔保人因破產不能履行債務,由銀行作為擔保人承擔責任。由於市場條件的變化,銀行對客戶的擔保成為銀行實物資產的配置。在期權、期貨和交易所交易中,銀行的風險更加不確定。
Ⅳ 表外負債和表外資產是什麼意思
「表外負債」是指企業資產負債表以外的負債,報告中泛指地產企業債務性融版資但未計入權「有息債務」,或者利用未並表主體融資沒有計入「表內債務」的負債。
表外資產,一般是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容許的會計技巧,企業將旗下一些資產,包括子公司、貸款、衍生工具等置於此項,以降低公司債務與資本比率;表外資產毋須列於資產負債表內,但要在財務報告以注釋形式列明。 研發投入、組織建設、品牌渠道等都屬於表外資產。
(4)自營投資和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表外融資逐漸成為分析房企負債中重要的一環,原因有兩點:
一是由於表外融資是房企的重要融資渠道補充,
二是由於表外融資導致債務隱性化、優化財務指標,容易導致投資者對房企的償債能力產生高估。
因此,需要對表外融資規模較大的房企進行相應的關注,在分析負債時進行適當的調整。
Ⅳ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內業務還是表外業務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是表外業務。
首先要了解一下表外業務的概念,表外業務是指不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之內的,銀行不承擔投資風險,但能給銀行帶來收益(例如傭金、手續費)的業務。大部分銀行選擇將債權轉移,實現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搬運。
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表外業務基本途徑有:
1、委託貸款:委託人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同業買入返售等。
2、銀信、銀證、銀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債權人,主要表現為受益權轉讓。
3、發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是債權人。
4、資產證券化:投資者是債權人,主要通過SPV將資產打包成標准化產品(一般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財就是表外業務的一種。
(5)自營投資和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表外業務指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通常把這些經營活動稱為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它們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應當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狹義的表外業務包括:
(1)貸款承諾,這種承諾又可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
(2)擔保;
(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
(4)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
廣義的表外業務則除了包括狹義的表外業務,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無風險的經營活動,所以廣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內反映的業務。按照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要求,廣義的表外業務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或有債權(債務),即狹義的表外業務。
二是金融服務類業務,包括:
(1)信託與咨詢服務;
(2)支付與結算;
(3)代理人服務;
(4)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
(5)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
通常我們所說的表外業務一般是指狹義表外業務。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表外業務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Ⅵ 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支付和其他委託事項而收取手續費版的業務權的總稱。
2、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
二、具體業務不同
1、中間業務:匯兌業務,客戶將現款交給銀行,由銀行匯給住在其他地方的第三者; 信用證業務,客戶委託銀行向異地賣主支付貨款的商品信用證業務,和客戶將一定現款交與銀行換取一種憑證,用於在該行其他城市的分支機構或往來銀行匯兌現金的貨幣信用證業務等。
2、表外業務:貸款承諾,這種承諾又可分為可撤銷承諾和不可撤銷承諾兩種;擔保;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
(6)自營投資和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的分類:
1、在擔保中,被擔保人由於破產而無法履約,銀行作為擔保人就要承擔債務。
2、客戶違約。
3、由於市場條件的變化,銀行對客戶的保證變為銀行實際資產的配置。
4、在期權、期貨和調換交易中,銀行的風險的不確定性更大。
Ⅶ 銀行業務中的表內,表外業務分別是指什麼可以詳細解釋嗎
表內業務就抄是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
表外(中間)業務是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表外(中間)業務是銀行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利用技術、信息、服務網路、資金、信用方面的優勢,不運用或不直接運用自己的資產、負債,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託為客戶辦理各類委託業務事項。
(7)自營投資和表外業務擴展閱讀:
表外業務與中間業務的區別:
1、狹義的表外業務是那些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關系密切,並在一定條件下會轉化為表內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經營活動。
2、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比如代收電費、電話費,代發工資,代理保險等代理類中間業務,銀行卡業務,結算類業務等等很多種。
3、表外業務是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時期可以轉化成資產負債表上的內容的或有負債業務,比如擔保業務、承諾業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表外業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銀行表內業務
Ⅷ 銀行的委外業務和表外業務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表外業務是抄指商業銀行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那些雖未列入資產負債表,但同表內的資產業務或負債業務關系密切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除包括上述狹義的表外業務外,還包括結算、代理、咨詢等業務。表外項目也被稱為「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項目,或者叫「或有資產和負債」。
委外業務,也稱為委託投資業務,指委託人將資金委託給外部機構管理人,由外部機構管理人按照約定的范圍進行主動管理的投資業務模式。委託方,即資金提供方,可以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也可以是企業類法人;管理人,即資金實際投資運作方,一般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及陽光私募,部分商業銀行現階段也充當委外投資管理人。委託人按照協議約定獲得投資管理的收益,管理人一般以「固定管理費率加超額業績分成」的方式收取管理費。目前,委外業務資金提供方主要是商業銀行的理財及自營資金。
由上可知,委外業務是表外業務的一種實際落地方式,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Ⅸ 商業銀行經營那些業務什麼是表外業務這類業務為什麼越來越受到重視
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抄主要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表外業務參照http://ke..com/link?url=_My-ygXLTmYm7W8PW9o9cCkeOlI2zK.在傳統的業務現在沒有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能增加銀行的收入,提高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