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旦基金公司限制大額申購基金股份是什麼狀況俺是初學者,望多多指點。謝謝
基金公司限制大額申購基金份額是為了保護原有持有人的利益,讓基金運作更加穩健。
當基金遭遇大額申購時,會增加現金的持有規模,降低基金股票資產的倉位,份額的快速增長會稀釋了投資收益,影響基金的業績。
限制大額申購對基金公司本身的盈利是一件不利的事情,因為限制大額申購從本質上說就是限制了基金的份額擴張和資產管理規模擴大,減少了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的來源。
是指投資者到基金管理公司或選定的基金代銷機構開設基金帳戶,按照規定的程序申請購買基金份額達到或超過規定數量的行為·。也就是說,根據基金公司的規定,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本基金A級基金或B級基金金額分別不應超過X萬元。
不同公司規定金額不同,同一公司制定標准可以調高可以調低,規定可以實行可以撤銷。
在基金募集期內認購,一般會享受一定的費率優惠。以購買100萬以下華富競爭力為例,認購費率為1.0%,而申購費率為1.5%。但認購期購買的基金一般要經過封閉期才能贖回,這個時間是基金經理用來建倉的,不能買賣,而申購的基金在第二個工作日就可以贖回。
(1)基金暫停大額申購擴展閱讀:
基金公司限制大額申購的目的有以下幾點:
1、貨幣基金和中短債基金暫停大額申購主要是防範大機構突擊申購套利的行為。機構資金突擊申購事實上成為套取其他投資者尤其是廣大個人投資者資金的收益,為了維護已有的基金持有人利益,公平對待新老投資者,貨幣基金在長假前都會採取暫停申購的安排。以保護已有投資者的利益。
2、在基金申購踴躍的大背景下,基金規模突然大幅度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基金的投資運作帶來較大的困難。基金管理人考慮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權衡風險控制和基金業績的可持續性,對所管理的基金根據基金的總份額的增幅對申購量做動態限制,即分不同時間段。
當基金總份額達到一定規模後將暫停申購,這樣將更有利於保護廣大持有人的利益,更利於基金的投資運作,提升基金的業績。
基金認購是指投資人在開放式基金募集期間、基金尚未成立時購買基金份額的過程。基金申購是指投資人到基金管理公司或選定的基金代銷機構開設基金帳戶,按照規定的程序申請購買基金份額的行為。
B. 為什麼有的基金要停止申購或限大額
對於基金停止大額申購的原因,據介紹,公司作出此項安排,目的是為了保證內基金的業績穩容定,有效維護持有人利益。據了解,如果短時間內新增申購的規模過大,將攤薄之前持有人的利益,而限制性定期開放申購業務,將有利於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
在股票型基金中,中等資產規模的基金錶現相對較好。處於暫停申購狀態的基金比較有利於基金經理的投資運作,因為這些基金減少了大量申購對基金投資運作的影響,有利於投資策略的執行。
C. 基金申購狀態為暫停是什麼意思有危險么
基金暫停交易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節假日和非交易時間基金休市停止回交易,暫停開放狀態答;
2、基金處於新成立初期的封閉建倉期,暫停交易;
3、基金公司出於基金運營角度臨時停牌,暫停交易;
4、基金單方面暫停申購或贖回,為保證投資者利益或是為防止基金凈值出現市場波動而採取的臨時干預措施。
基金申購是指投資者到基金管理公司或選定的基金代銷機構開設基金帳戶,按照規定的程序申請購買基金份額的行為·。申購基金份額的數量是以申購日的基金份額資產凈值為基礎計算的,具體計算方法須符合監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要求,並在基金銷售文件中載明。
D. 公募基金為什麼暫停接受大額申購,轉換轉入
私募全面加強監管、強化規范
1、2015年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明確,要「強化監管和風險內防範,加強容相關制度建設,堅決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金融欺詐、非法集資等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2015年12月25日,證監會明確暫停私募機構新三板掛牌和再融資,並對前期融資的使用情況開展調研。此後,證監會繼續對已掛牌私募機構可能存在的問題開展大量的調研和分析工作。
3、2016年1月15日,證監會發布《2015年私募基金檢查執法情況通報》,披露了檢查發現的五類問題(分別是登記備案信息失真、資金募集行為違規、投資運作行為違規、公司管理失范、涉嫌違法犯罪),公布了對30家機構、8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情況,以及對9家私募管理人立案稽查、21家私募管理人涉嫌違反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或地方政府的情況。
同時,證監會明確表態,將持續加強私募基金行業日常監管和檢查執法工作,依法從嚴查處違反違規行為,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4、2015年歲末,基金業協會接連公布了多向自律規則、業務規范、指引等文件,旨在引導或強化私募基金的規范運營。望採納 謝謝
E. 基金停止申購是什麼回事
分兩種情況:
1. 是新基金集中申購期結束,進入封閉期,停止申購。
購買過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一般都聽說過開放式基金有一個封閉期,那麼封閉期到底是怎麼回事?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從開放式基金募集資金到進行投資的過程來看,經歷了三個期間:募集期、封閉期和正常申購贖回期,在這三個期間內投資者買賣基金份額的情況各不相同。
首先是募集期,在此期間內基金管理公司通過公司的直銷機構或者銀行等代銷機構向投資者銷售基金,募集資金,投資者在這個階段只能買入,而不能賣出基金份額,買入的價格是份額凈值(1元),買入基金份額的費用稱為認購費。由於去年以來開放式基金銷售的持續火爆,為避免募集的資金量過大而引起投資上的不便,基金一般規定一定的募集份額限制(如100億),超過的部分不予確認。由於近期基金銷售火爆,監管部門日前發布通知要求新基金的認購申請超出既定限額的時候實行按比例配售的方式。
募集期結束,就進入封閉期了,這時,基金合同已經生效,但在封閉期中,基金不接受投資者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的請求,這段時間內投資者既不能買入也不能賣出基金份額。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許多基金在封閉期的後期先開放申購,也就是說,在這一階段,投資者可以根據基金資產凈值申購基金,但不能將持有的基金份額贖回變現。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規定,基金的封閉期不得超過3個月。
封閉期結束,基金可以同時接受申購與贖回,這就進入了正常申購贖回期,投資者可以根據開放式基金每天的份額凈值進行基金的申購和贖回。
2. 是老基金的暫停申購。
8月以來逾十基金暫停申購,公告多解釋為控制規模考慮
一邊是基金增發擴募忙「增肥」,另一邊諸多基金集中暫停申購。
Wind資訊統計顯示,8月以來,陸續宣布暫停申購或大額申購的基金已達11家,這其中固然有暫停申購5天以內的,但是更多基金壓根沒有指定恢復申購日。為何會出現基金大面積的暫停申購?這些基金何時才能「開閘」呢?本文將為投資者解答這些問題。
上投摩根四「股基」全封閉
李小姐最近很困擾: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買入基金,結果挑來挑去,看入眼的基金全都「封閉」了。不過,這種買基金遭遇「閉門羹」的事情恐怕並非偶然。隨著8月8日上投摩根阿爾法基金暫停申購,上投摩根旗下的4隻股票型基金齊齊進入了封閉期。
「現在公司旗下四隻股票型基金規模都已經達到了100多億,大規模的基金加上持續快速湧入的申購量,使我們這些基金持續提供優質績效上面臨相當壓力。」上投摩根總經理王鴻嬪在接受采訪時顯得很無奈。
公開資料顯示,上投摩根旗下4隻基金最早關閉申購通道的是上投摩根中國優勢,於5月11日暫停申購,隨後,成長先鋒和內需動力先後於6月25日和6月27日暫停申購,阿爾法則在本周三宣布暫停申購。
上投摩根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該公司旗下基金暫停申購多為基金經理主導,理由無非是規模過大,適合該基金投資品種不夠多。「並非是所有基金都限制在100億規模內,而應該是基金經理根據合同規定和市場環境決定的。」這位人士表示。
最長「封閉」時間逾半年
「封閉」了的開放式基金一般多久能打開贖回呢?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暫停申購或者大額申購(從20萬到1000萬不等)的開放式基金多達269隻,其中有19隻迄今仍未打開申購,10隻尚未打開大額申購。而今年以來,暫停申購或大額申購超過30天才「開放」的基金另有36隻。
其中,暫停申購時長最久的莫過於華夏大盤精選基金,這一長期穩定且風格靈活的績優基金,自今年1月19日發布暫停申購公告後,無論投資者如何追問,也只有「恢復申購時間請靜待公告通知」的回復,頗有「將封閉進行到底」的勢頭。
值得一提的是,和上投摩根一樣,華夏基金似乎同樣對暫停申購頗為青睞。時至今日,該公司旗下處於「暫停申購」和「暫停大額申購」狀態的基金共有6隻,包括華夏大盤精選、藍籌核心、平穩增長、回報2號以及兩只債券型基金。而華夏回報自去年12月28日起暫停100萬以上大額申購至今年7月18日方打開,也創下去年「封閉」最久的記錄。
意在保護持有人?
基金規模無疑是和基金管理費用掛鉤的,在這一前提下,基金暫停申購,一定程度上相當於關閉了大幅擴容的通道,基金管理費自然也不會大幅提高,那麼基金緣何頻頻出招,「自斷財路」?
對此,上投摩根也相當認同。「目前基金公司主要收入來源於基金管理費用,主動限制旗下基金規模擴張會犧牲公司可觀利益」,該公司內部人士表示,他們認為,短期收入應讓位於持有人利益和品牌建設,整體上來說,資產規模快速擴大不利於基金的運作,對投資人的長期收益也會帶來一定損害。
而來自持有人的壓力也是原因之一。「我們開放申購的時候,老持有人就會有意見,當我們暫停申購的時候,要買入的新持有人也會很大意見的。」一位業內人士笑稱,對於基民而言,應對這一現象的最好做法,就是及時關注基金打開申購的消息,把自己變成老持有人,就再不會對暫停申購有意見了。
是不是暫停申購的基金都值得投資呢?聯合證券資深基金研究員任瞳認為那也不一定,因為基金暫停申購往往有自身的考慮,不見得完全出於投資人利益的考慮,關於是否買入還是要觀察基金本身的情況。
本報記者 李小天 實習生 朱婭琳
-專家看法
規模過快增長影響業績
此前,基金暫停申購一般都「事出有因」,如持有股改停牌股票,為了避免惡意資金趁機進入套利,導致攤薄現持有人的利益等因素。如今,根據相關公告顯示,「出於控制規模」的考慮而進行的「封閉」趨勢越來越明顯。那麼基金規模與業績之間的關系究竟為何呢?
對此,任瞳表示,基金規模過快增長確實會影響業績表現,尤其是在市場上行,基金申購火爆的情況下,適當限制基金規模,客觀上起到保護持有人利益的作用。
任瞳認為,市場瘋狂的時候,規模增長速度一定超過基金管理人能力的增長,因為人的能力短期難以大幅提升,一旦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可能出現管理團隊能力不足以維持之前迅猛業績增長的情況。過去幾年的數據顯示,規模較大的基金,業績往往趨於中庸,而中小規模的基金盡管兩極分化更明顯,但也不乏表現異常醒目之輩。不過,從目前整體趨勢來看,基金最佳運作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主要是因為證券市場擴容明顯。
F. 公告,基金限大額申購是好還是壞,基金限制大額申購
貨幣基金和中短債基金暫停大額申購主要是防範大機構突擊申購套利的行為。每內逢春容節假期或黃金周休,都有大量的機構閑散資金在收市前最後一到兩天突擊申購貨幣基金。這些資金看中了貨幣基金相對於銀行儲蓄或回購有更好的收益水平。基金申購踴躍的大背景下,基金規模突然大幅度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基金的投資運作帶來較大的困難。基金管理人考慮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權衡風險控制和基金業績的可持續性,對所管理的基金根據基金的總份額的增幅對申購量做動態限制,即分不同時間段,當基金總份額達到一定規模後將暫停申購,這樣將更有利於保護廣大持有人的利益,更利於基金的投資運作,提升基金的業績。
G. 000805基金暫停大額申購及定期定額投資是利好還是利空,麻煩大師指教
對於基金停止大額申購的原因,目的是為了保證基金的業績穩定,有效維專護持有人屬利益。
對已經買入的持有者是利好,想買入還未買入的是利空
如果短時間內新增申購的規模過大,將攤薄之前持有人的利益,而限制性定期開放申購業務,將有利於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
在股票型基金中,中等資產規模的基金錶現相對較好。處於暫停申購狀態的基金比較有利於基金經理的投資運作,因為這些基金減少了大量申購對基金投資運作的影響,有利於投資策略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