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限合夥基金公司如果邀請了其他管理機構作為基金管理人,那該基金公司法人以及總經理是否仍有資質要求。
會有要求,在該基金公司備案時會要求高管符合相應條件
㈡ 已經是一家基金公司的法人了,還能擔任另一家基金公司風控經理嗎
一家基金公司的法人可以同時擔任另一家基金的公司風控經理。
㈢ 為什麼基金拍照法人與公司法人不一致
是滿足基金業協會監管要求,合法合規。
㈣ 私募基金公司倒閉,我作為法人會有什麼後果
承擔所有的法律和債務糾紛責任 通俗說 就是 如果公司倒閉 欠了很多錢 那就是你來還 如果有刑事或者民事責任也是你來擔
㈤ 閩商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企業法人是誰
丁梅另一家任職法人代表的企業是:九江閩商寶藏能源有限公司
企業的法人代表、股東明細、成立時間、注冊地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等,都是工商局的公示信息,你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就能查詢到這個公開信息。
㈥ 崔軍的主要經歷
2007年:私募對決公募,推動銀豐基金封轉開
2007年4月,當時「基金銀豐」六折交易,是合同最特殊的封閉式基金之一。合同中約定,基金成立一年後,如果持有人大會通過,並獲得相關部門同意後,「基金銀豐」可以提前封轉開。崔軍看到其中蘊藏著非常高的套利空間,於是開始大量買進,並積極推動「基金銀豐」的封轉開。在崔軍的推動下,「基金銀豐」2007年連續分紅4次,總計分紅1.7元/每份,完全覆蓋投資成本,並大大消除了折價,由最初的6折漲到95折。同時,在大盤高漲的背景下,「基金銀豐」的凈值也屢被抬高,進一步提升投資回報率。在崔軍推動「基金銀豐」封轉開的過程中,最終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不僅崔軍單方獲利超過200%,基金持有人都達到了共贏,同時,迫使基金在高位出貨分紅,有效規避了大盤下跌的風險。
2008年:圍攻賽馬實業,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第一案
2008年7月崔軍管理的寶銀投資曾意圖進駐賽馬實業董事會,被業界一度稱作私募基金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第一案,使其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一戰成名。尤為重要的是,崔軍以董事角度,向賽馬實業提出四個要求,體現出其在資本管理及實業運作方面的戰略高度:一是,賽馬實業2008年中報分配方案實施公積金10轉贈10股;二是,在上海成立賽馬實業投資部,由崔軍任賽馬公司副總經理兼任投資部總經理;三是,賽馬實業出資不超過5000萬元給賽馬實業投資部,由崔軍負責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的證券投資,並有具體配套獎勵措施;四是,要求公司加快山西的水泥生產線的建設,加強在水泥行業的並購擴張,讓賽馬實業早日走出寧夏,盡快完成山西水泥生產線的建設,盡快完成2010年1500萬噸的產能目標。
2011年7月,招商銀行發布配股公告,擬向全體A、H股東融資不超過人民幣350億元,作為招行機構投資者之一的崔軍(時任創贏投資董事長),反對招行配股方案,認為招行此次配股計劃將打壓招行股價,傷害股東利益。為了維護所有股東的利益,崔軍建議董事會引入長期戰略投資者,並將融資方案改為向股神巴菲特增發H股,此舉將有利於規范上市公司管制。崔軍之所以屬意巴菲特,旨在借股神的投資效應拉升股價,惠利所有股東,同時招行可以稍高於目前市價給巴菲特3-5年的優先認股權,對巴菲特也有利。然而,崔軍以及其他一些股東不能左右大股東的意見,他的建議並沒有通過招商銀行董事會會議,但是崔軍這個舉動,表明中國股市的民主氣氛開始濃厚,上市公司內部治理更加規范。
2015年當經歷令人發指的股災,不少私募基金產品在此輪「股災」中灰飛煙滅。而崔軍實戰彰顯其實力,被不少媒體譽為「股災」煉金私募「能漲抗跌」是真英雄。股災之後,除去寶能舉牌萬科事件引發圈內外廣泛關注,私募崔軍也在繼續增持著新華百貨,在6次舉牌後股權比例已達32%,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並多次向新華百貨董事會要求改選董事會,並稱成立伯克希爾控股有限公司,將新華百貨打造成世界級別的公司。不過,新華百貨董事會並未採納崔軍的建議。崔軍方面增持致新華百貨增發流產,與物美系股權爭奪棋至僵局。也正是在這樣背景下,「私募大佬」崔軍還在持續准備並購項目,崔軍與多名客戶在上海深入溝通反向並購基金,並稱「准備並購三個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崔軍系與物美系大戰,既是一場資本大戰,也是一場輿論大戰。除了媒體和各路專家,股民小散也對這場股權大戰,給予了高度關注。
㈦ 銀行從業人員兼任基金公司法人代表
不可以的,
銀監有規定,
銀行從業人員不可以兼職的。
㈧ 做基金投資,自然人與法人企業在稅收上有何區別
投資者不需要交稅。基金公司,不論公募還是司慕,同樣交稅。
㈨ 崔軍基金經理簡介
這個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