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的相互影響關系
投資需求復的增長,必然要求消費制需求相應的增長,因為投資需求是中間性、生產性需求,消費需求是最終性需求,最終性消費需求制約中間性投資需求。投資需求增長過快,就會引起生產資料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消費需求增長過快,就會引起消費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人民生活受到影響。投資需求減少,就會造成生產資料的積壓,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消費需求減少,又會引起消費品的積壓和浪費。可見,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及其比例,在客觀上要受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增長及其比例的制約,所以要根據兩大部類的增長與比例,來保持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適當的增長率和比例。
㈡ 假定政府考慮如下緊縮政策:一是取消投資津貼,而是增加所得稅。用IS-LM曲線和投資需求曲線表示這兩種
2.首先考慮取消投資津貼的影響。取消投資津貼將降低私人部門的投資意願,在每一利率水平下,投資水平較以前都有所降低,即如圖(a)所示,投資需求曲線將由i=i(r)變為i=i』(r)。如果利率不變,則投資量要減少i1i0,即從i0減少到i1,然而投資減少後,國民收入要相應減少,IS曲線要左移,在貨幣市場保持均衡不變(即LM曲線不變動)條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為收入減少後,貨幣交易需求必然減少,在貨幣供給不變時,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會增加投資,使取消投資津貼以後的投資減少量達不到i1i0. 均衡利率由圖(b)決定,當IS曲線因為頭子漸少而左移至IS1時,均衡收入減少至y1,均衡利率降至r1,這使得在圖(a)中表示的投資量保持在i2而非i1的水平上,少降低了i1i2的數額。 再來看一下增加所得稅帶來的影響。增加所得稅將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消費支出減少,這也會使IS曲線左移。假設由於增稅,IS曲線可移至IS1的位置,收入和利率與取消投資津貼時有同樣的變化。但所得稅增加並不會直接降低投資需求,因而投資需求曲線本身將不變動。隨著利率穩定在r1的水平上,投資者將沿著原有投資曲線變動,確定一個較以前更大的投資量i3。也就是說,增加所得稅雖然使消費、收入、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資卻增加了。
㈢ 增加投資補貼(或取消投資補貼)對宏觀總量投資、消費、產出、利率的影響,圖文結合分析,越具體越好。
增加投復資補貼使投資增加 使需求制增加 使產出增加 使貨幣需求增加 但實際貨幣供給不變 使利率增加 使產出減少(後面每部分是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總體來說是投資 產出 消費(產出增加) 利率都增加
㈣ 財政政策取消投資津貼時,利率,消費GDP怎麼變化,
利率下降,消費減少,gdp減少
㈤ 投資稅收抵免制度對投資和消費有什麼影響
刺激投資是我國當前的政策取向之一,而投資稅收抵免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實行的一種稅收優惠措施。
㈥ 為什麼減少所得稅,增加政府購買和支出,投資津貼,可以使利率上升,為什麼擴大貨幣供給利率下降
減少所得稅會使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從而增大投資和消費。投資回和消費的增加,會導致對貨答幣需求量的增加,因此,利率上升。
降低所得稅利率,首先會使得企業的收入增加,企業收入增加了,相對的z支出、投資會增加,投資支出現有存款不夠,怎麼辦像銀行融資,融資需求增大,相對的利率變會上浮,以吸收存儲更多的資金滿足需要。
(6)投資津貼對消費的影響擴展閱讀:
企業、單位在享有減免稅優惠待遇的同時,要珍惜這一權利,依法申請、使用、保管和處置減免稅貨物,並承擔相應義務。
為方便企業、單位了解海關關於減免稅貨物的申辦和監管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對有關事項告知如下:
申請單位項目備案預錄——海關項目備案審核---申請單位減免稅審批預錄---海關減免稅審批——海關出具《進出口貨物征免稅證明》——報關進口。
減免稅備案、減免稅審批和減免稅後續管理中的相關審批事項實行三級審批作業制度。
除另有規定外,項目單位應在貨物進出口15天前,持齊全有效單證向海關申請辦理進出口貨物減免稅審批手續。
㈦ 投資津貼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通過刺激投資來增加國民收入,從而影響IS曲線的移動(右移)內
財政政策容(一般有減稅,增加政府購買支出,投資津貼等)是通過影響IS曲線來影響均衡的國民收入;貨幣政策(一般為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量m)是通過影響LM曲線來影響均衡的國民收入,向最終的充分就業水平靠攏
㈧ 投資過高、消費過低對社會和經濟有何影響
投資和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國民收入流量最終循環的結果,從國民收入內流量循環的角度看容,實際消費率和投資率取決於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占整個GDP的份額,它們的支出結構,以及儲蓄向消費或投資資金的轉化.正是國民收入流量循環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共同作用,致使我國投資率偏高而消費率偏低。 投資過高、消費過低會使宏觀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所得份額偏低,政府所得份額偏高;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中形成消費的比例偏低,形成凈金融投資的比例偏高;政府部門消費率略偏低,形成投資的支出份額偏高;金融系統把儲蓄轉化為企業投資資金偏多,轉化為居民消費資金偏少等情況。長此以往,將加大貧富差距,形成國富民窮的病態發展形勢,無法拉動內需影響國家經濟轉型,使經濟體活力日趨下降,應予以警示。
㈨ 政府投融資對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影響
政府投資、融資對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影響:
在一定條件下,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可能會發生「擠出效應」。
(1)政府投資的「擠出效應」
所謂「擠出效應」,是指由於政府發行國債規模過大,從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對有限信貸資金的競爭,導致民間部門投資減少。它將使政府擴張性財政支出的效應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銷。因此,國債規模及投向必須合理,如產生「擠出效應」,國債政策必須進行調整與轉向,以保證其可持續性。
(2)產生「擠出效應」的條件
1)經濟中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經濟中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勞動力、資金、土地資源供給充足,廠商能以較低的要素價格水平得到所需要的資源要素,則意味著價格水平不會隨產量變動而變動,此時,總供給曲線是接近水平線的。此時,國債擴張導致的政府支出增加的收入效應較大,而價格水平不變或上升幅度很小,因而對利率影響較小,從而對私人投資影響也較小,擠出效應也較小。反之,如果經濟中資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則擠出效應較大。
2)貨幣供給是否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沒有相應增加或增加額不能滿足貨幣需求增加的需要,則國債擴張將產生擠出效應;反之,則不會產生擠出效應。不論中央銀行直接借款給政府,還是在政府向公眾借款的同時,中央銀行通過商業銀行體系向流通領域增加貨幣供給,都可以抑制利率因政府支出擴張而上升。因此,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抵銷擠出效應,即在增加財政支出的同時,增加貨幣供應量。
3)社會經濟活動是否達到充分就業水平。在經濟已經達到充分就業水平以後,即使貨幣供給增加,政府支出擴張的擠出效應也將難以避免。因為此時國民收入水平超出充分就業收入,意味著社會需求過度、資源約束緊張,而價格水平急劇上漲。價格上漲使貨幣供給的實際價值減少,利率上升產生擠出效應,國民收入也隨之下降。所以,在經濟已經達到充分就業後,仍然擴張政府支出,即使增加貨幣供給,最終也避免不了擠出效應。
政府投資是由政府決策並由國有資金進行投資的行為或由代表政府的國有企業進行的投資活動。其投資主體是政府,產權屬於國家,形成國有資產,構成國有經濟,因此,政府投資在某些情況下又稱國有投資。民間投資在我國通常是指由集體、私人進行的投資活動,投資主體是個人,產權屬於集體或個人,構成民營經濟。外商投資是由國外政府或私人進行的投資,形成外資經濟。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外商投資共同構成我國社會的總投資。在我國,政府投資又分為中央政府投資和地方政府投資。這樣,目前我國投資主體是由政府及代理人、個人、外商組成的。政府投資在我國建國後很長時期,一直是投資的主要力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國的國有經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政府投資在社會投資中的比重日益減少,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日益壯大。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在我國經歷了建國以後到確立改革開發基本國策近30年的歷史。這個做法既促進了我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又給我國經濟和社會帶來一系列至今尚難以消除的後患。與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主導地位的確立相對應,民間投資也經歷了由艱難生存、限制發展和逐步削弱甚至消亡的命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民營經濟逐步得到肯定,民間投資也日益活躍。近年來,我國政府出台了一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民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政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的比例顯著降低,而民間投資的比例明顯上升,二者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它與消費、政府支出和進出口共同構成一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2002年,我國經濟增長率為8%,其中有3.77個百分點為投資所做的貢獻。在過去幾年裡,為了遏止通貨緊縮,政府主要運用了利用國債進行投資的財政政策,通過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拉動內需,從近三年實施財政政策的情況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投資的地區上,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民間投資主要集中在沿海及中部地區。房地產投資是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房地產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比如人們購房之前節衣縮食進行儲蓄,貸款購房後減少消費還貸款;而政府投資為主的西部開發,因民間投資未能及時跟上,其帶動投資需求的作用也並不明顯。由於啟動居民消費的社會經濟環境的限制,短期內通過擴大消費需求拉動內需的措施已被證明難以奏效。政府投資被用來作為增加投資需求的主要手段。但政府投資的積極意義與消極影響並存,這一點已為實踐所證明。民間投資是改革開放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支重要的社會投資力量,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正在加強。2002年在社會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3.77個百分點的貢獻中,政府投資佔2個百分點,而民間投資佔1.77個百分點。加快民間投資的發展,是我國在當前國際經濟前景不明朗、國債投資拉動社會需求的政策作用有限的情況下,能否保持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勢頭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