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依靠基礎設施投資的gdp有何意義
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現階段,甚至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10-20年)內,投資都將是中國gdp增長的骨幹力量。有人批判說我國投資太多,消費太少,這並沒與切中要害。投資其實並不多。現在我國只有少數省市,如北京,廣東等處在工業化後期,其餘如遼寧,山東等處在工業化中期,其餘如雲南甘肅等更是處於工業化初期。這樣的情況,決定了我國今後還將有很長一段投資高峰期。試想,連基礎設施都沒有,怎麼會有經濟呢?前期的投資就是後期的gdp,在發展程度低的時候投資必不可少。一個人口大國,沒有強有力的工業支撐,就永遠不能是一個真正的強國。在這里,印度就走了一個錯誤的道路。印度想從農業直接跨越到第三產業,這犯了大國發展之大忌。三產低能耗,附加值高不假,但是可以吸收的勞動力是不如二產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現在即使女人不用工作,照樣比中國有限制人口的原因。消費,在以後會慢慢發展為gdp增長的中堅力量。但是,這需要時間。現在消費率低,人們不敢花錢不假,淡更重要的是沒錢花,收入分配比例的嚴重不均,導致了最大量的平民老百姓無錢可花,這才是消費難以提起的最大症結。等待收入分配製度的逐步均衡,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消費必將像發達國家一樣成為我國gdp最重要的增長力量。出口在我國加入wto的這些年裡為我國貢獻了一定的力量,搞活了經濟,改變了我國閉門造車的思想觀念,使我國更加註重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經濟,雖然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已經變得日益削弱,但搞活市場是他的最大貢獻,必將使我國經濟質量的提升做出巨大貢獻。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點參考價值
Ⅱ 在房地投資統計報表中:本年完成投資=本月完成投資+配套工程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嗎
本年完成投資當然是把年度內各月的投資累計了。應該是:本年完成投資=1-12月各月完成投資之和。
Ⅲ 不動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有什麼區別
不動產投資是比如買房之類不能移動或者若移動則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品。專
基礎設施投資是指屬交通、通訊、能源供應、水電、等生活中的。
如果你是想短期內就能用得到的財產基礎設施投資是比較好,因為基礎設施投資就像做生意一樣。如果是想讓你子孫後代來享用的建議投資不動產。
Ⅳ 請舉例說明財政支出中哪些屬於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財政支出用於基礎設施的包括修建的公共道路,包括一些農業基礎設施等等。
Ⅳ 基礎設施投資的介紹
隨著專項債和資本金管理兩項財政逆周期政策的落實,基建項目融資能力將顯著提高,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明顯回升。在政策多措並舉打破基建投資瓶頸的宏觀環境下,市場熱情也將持續高漲,當前市場對周期板塊的高度關注便是最好例證。
展望2020,基建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以及「基建補短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中長期項目都有望提振經濟。當然,在大幅「加力」之外,繼續「提效」仍然是基建發展重點,補齊投資短板、提高投資效益,應是下一階段逆周期調節加力的重點。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當前基建投資受地方財力不足和嚴控隱性債務制約較大。提前下發專項債和降低項目資本金比例,有助於基建項目擴大投資規模,強化逆周期調節。當然,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資能否贏回市場期望,仍有待政策及時落地、配套措施精準實施。
Ⅵ 基礎設施投資特徵是什麼
特徵: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回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答地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是否可以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基礎設施投資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消費服務,能夠為社區提供用於改善不利的外部環境的服務等基本設施建設的投資。
(6)基礎設施投資11月擴展閱讀:
當前,為了應對由於全球性金融危機及國內諸多因素造成的經濟下滑的巨大風險,中國政府推出「四萬億」投資的經濟刺激計劃,「四萬億」經濟刺激預計每年拉動經濟增長約1個百分點;
其中近一半資金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和城鄉電網建設,這不僅可以使中國加快擺脫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作用,還可以擴大內需,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的增長。
配合中央政府的計劃,全國各省市政府紛紛以基礎建設項目為重點,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2008年全社會總投資將超過16萬億元。
Ⅶ 不動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有什麼區別
不動產投資是比如買房之類不能移動或者若移動則損害其價值或用途的物品。
基礎設施投資版是指交通權、通訊、能源供應、水電、等生活中的。
如果你是想短期內就能用得到的財產基礎設施投資是比較好,因為基礎設施投資就像做生意一樣。如果是想讓你子孫後代來享用的建議投資不動產。
Ⅷ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式有哪些
當前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模式主要有DBFO(設計-承建-投資-運營)、TOT(轉讓-經營-移交)、BOT(建設-經營-移交)三種模式,另外還有一種PPP(公私合夥制)模式主要是前三種模式的綜合用,不是一種單純的經營模式。
1.DBFO模式,設計一建設一融資一經營模式是指從項目的設計開始就特許給某一機構進行,直到項目經營期收回投資和取得投資效益。它一般是一份長期合同,合同期在25-30年之間。
2.TOT是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移交——經營——移交。TOT方式是國際上較為流行的一種項目融資方式,通常是指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將建設好的項目的一定期限的產權或經營權,有償轉讓給投資人,由其進行運營管理;投資人在約定的期限內通過經營收回全部投資並得到合理的回報,雙方合約期滿之後,投資人再將該項目交還政府部門或原企業的一種融資方式。 3.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轉讓。是私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方式。中國一般稱之為「特許權」,是指政府部門就某個基礎設施項目與私人企業(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授予簽約方的私人企業(包括外國企業)來承擔該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和維護,在協議規定的特許期限內,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並准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並賺取利潤。政府對這一基礎設施有監督權,調控權,特許期滿,簽約方的私人企業將該基礎設施無償或有償移交給政府部門。 此外,還有根據這三種模式簡化出來的BT模式以及三者綜合的PPP模式,但操作原理不外乎這三種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