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十二五空管建設投資

十二五空管建設投資

發布時間:2021-04-14 07:10:08

A. 上海民航華東空管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民航華東空管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成立於2015年03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在總公司授權范圍內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曹勇
成立時間:2015-03-25
工商注冊號:3401000012137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駱崗機場內

B. 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一)完善安全保障體系,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和事故防範能力。
煤礦:開展全面、系統、徹底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防範瓦斯、水害、火災等重特大事故。完善煤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生產過程管理領導責任。深化煤礦瓦斯綜合治理,推進先抽後采、抽采達標,嚴格落實綜合防突措施,完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健全災害監控、預測預警與防治技術體系,狠抓礦井水害、火災、沖擊地壓等事故防控技術措施落實。對資源整合礦區實施水文、工程地質補充勘探。治理煤礦火災隱患。提高礦用產品、設備安全性能。
將煤礦技術人員配備列入安全准入基本條件,嚴格煤炭建設、生產領域的企業准入標准。推進煤礦企業安全質量標准化和本質安全型礦井建設,推廣應用煤礦井下監測監控系統、人員定位系統、緊急避險系統、壓風自救系統、供水施救系統和通信聯絡系統(以下稱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強化安全班組建設等安全基礎管理。推動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和小煤礦整頓關閉,構建安全、高效的煤炭產業體系。完善煤礦采氣權與采礦權協調、小煤礦嚴格准入與有序退出等機制。小型煤礦採煤、掘進裝載機械化程度到2015年底分別達到55%和80%以上。加強煤礦地質勘探報告審查。嚴格控制新(改、擴)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建設,「十二五」期間停止核准新建30萬噸/年以下的高瓦斯礦井、45萬噸/年以下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項目。 專欄2 防範煤礦事故重點地區 瓦斯治理重點地區:山西、河南、貴州、黑龍江、重慶、四川、湖南。
水害治理重點地區: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川、湖南。
新建技改整合重組監管重點地區:河南、新疆、內蒙古、陝西、甘肅、山西。 道路交通: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戰略規劃。深入推進客運車輛特別是長途客運車輛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從嚴整治超載、超限、超速、非法載客和酒後、疲勞駕駛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客運線路安全審批和監管,完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資格培訓和管理制度。開展運輸企業交通安全評估。完善客貨運輸車輛安全配置標准。建立完善車輛生產管理信用體系,加強車輛產品准入、生產一致性管理和監督,提高車輛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改善道路交通通行條件,加強事故多發路段和公路危險路段綜合治理。推進高速公路全程監控系統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設。建立農村客運服務和安全管理體系。在公路省際交界處、市際主要交界處建立固定式交通安全服務站。 專欄3 防範道路交通事故重點地區 重特大事故控制重點地區: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廣西、西藏、新疆。
事故總量控制重點地區: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四川。 非煤礦山:制定非煤礦山主要礦種最小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標准。合理布局非煤礦山采礦權,嚴格落實非煤礦山建設項目安全核准制度。落實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常態化管理措施,到2015年,非煤礦山數量比2010年下降10%以上。實施地下礦山、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尾礦庫、排土場等專項整治,重點防範透水、中毒窒息、坍塌和尾礦庫潰壩等事故。建設金屬非金屬礦山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完善石油天然氣開采防井噴、防硫化氫中毒、防爆炸著火及海洋石油生產設施防颱風、防風暴潮等防範措施。推動露天礦山採用機械鏟裝、機械二次破碎等技術裝備,「三高」(高壓、高含硫、高危)油氣田採用硫化氫氣體防護監測技術裝備,三等及以上尾礦庫和部分位於敏感地區尾礦庫安裝在線監測系統。 專欄4 防範非煤礦山事故重點地區和領域 事故控制與資源整合重點地區:雲南、河南、湖南、貴州、廣西、遼寧。
重點監管礦種:鐵礦、有色金屬礦、煤系礦山、「三高」油氣田。 危險化學品:推動制定與實施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開展城市化工產業布局調查,加強城市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和化學品輸運管線等易燃易爆設施隱患排查治理。推動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進入化工園區,規范化工園區安全監管,實行化工園區區域定量風險評價制度。推動城區內安全防護距離不達標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及儲存企業搬遷。強化危險化學品生產過程安全管理,對涉及危險化工工藝的生產裝置建立自動控制系統及獨立的緊急停車系統。強化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危險產品和重大危險源的監管和監控,嚴格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健全區域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聯控機制。加快建設集倉儲、配送、物流、銷售和商品展示為一體的危險化學品交易市場,推動大中型城市內的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進場交易。 專欄5 防範危險化學品事故重點地區和領域 事故控制重點地區: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天津、上海、遼寧。
事故控制重點領域:城區內化學品輸送管線、油氣站等易燃易爆設施;大型化學品儲存設施;大型石化生產裝置;國家重要油、氣儲運設施。 煙花爆竹:推進煙花爆竹生產工廠化、標准化、機械化、科技化和集約化建設。嚴格安全生產准入條件,到2015年,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數量比2010年減少20%以上。加強煙花爆竹生產、經營、運輸、燃放等各環節安全管理和監督,深化「三超一改」(超范圍、超定員、超葯量和擅自改變工房用途)等違規生產經營行為專項治理,推進禮花彈等高危產品專項整治,建立煙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統。
建築施工:加強工程招投標、資質審批、施工許可、現場作業等環節安全監管,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建築企業和施工工藝、技術及裝備。落實建設工程參建各方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重點排查治理起重機、吊罐、腳手架和橋梁等設施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建築工程安全生產信息動態資料庫,健全建築施工企業和從業人員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完善失信懲戒制度。以鐵路、公路、水利、核電等重點工程及橋梁、隧道等危險性較大項目為重點,建立完善設計、施工階段安全風險評估制度。
民用爆炸物品:優化民用爆炸物品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規范生產和流通領域爆炸危險源的管理,合理控制企業及生產點數量,減少危險作業場所操作人員。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淘汰落後生產設備和工藝,主要產品的主要工序實現連續化、自動化和信息化。
特種設備:嚴格市場准入,落實使用單位安全責任,保證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制度、機構、人員到位。實施起重機械、危險化學品承壓設備等特種設備事故隱患整治,建立重大隱患治理與重點設備動態監控機制。推動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故障的實時監測,推廣應用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系統。
工貿行業:實施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和商貿等工貿行業事故隱患專項治理,重點開展工業煤氣系統使用、高溫液態金屬生產和工貿行業交叉作業、檢修作業、受限空間作業等隱患排查整治。實施自動報警與安全聯鎖專項改造,提高自動化程度。加強對企業煤氣輸送、儲存、使用等危險區域連續監測監控。
電力:完善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應急體系,提高電力系統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加強電力調度監督與管理,加強廠網之間協調配合。扎實開展電力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和標准化建設,加強新能源發電監督管理,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加強核電運營安全監管,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對已投入運行20年以上的水電站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加強水電站大壩補強加固和設備更新改造。
消防(火災):推進構築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推動消防規劃納入當地城鄉規劃,加強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落實新(改、擴)建工程消防安全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或備案抽查制度。實施消防安全專項治理行動,整治易燃易爆單位、人員密集和「三合一」場所(企業員工宿舍與生產作業、物資存放的場所相通連)、高層建築、地下空間火災隱患。完善相關消防技術標准,嚴禁違規使用易燃、可燃建築外牆保溫材料。根據國家標准配備應急救援車輛、器材和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
鐵路交通:加強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監管和設備質量控制,強化高速鐵路安全防護設施和防災監測系統建設。深入開展高速鐵路運輸安全隱患治理,重點對線路、車輛、信號、供電設備以及制度和管理等進行全方位排查。強化高新技術條件下鐵路運輸安全風險管控。嚴厲打擊危害高速鐵路運輸安全的非法違法行為。到2015年,危險性較大的鐵路與公路平交道口全部得到改造。開展路外安全宣傳教育入戶活動。嚴格鐵路施工安全管理,整治鐵路行車設備事故隱患,強化現場作業控制,深化鐵路貨運安全專項整治。
水上交通:加強水路交通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和港口保安設施建設。開展重點水域、船舶和時段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綜合治理。推進現有港口、碼頭的安全現狀評價。強化運輸船舶和碼頭、橋梁建設及通航水域采砂等水上水下施工作業的安全監管。推進內河主要干線航道、重要航運樞紐、主要港口及地區性重要港口監測系統建設。完善船舶自動識別、船舶遠程跟蹤與識別、長江干線水上110指揮聯動等系統,加快內河船岸通信、監控系統建設。實施渡改橋工程。加強內河海事與搜救一體化建設。嚴厲查處農用船、自用船、漁船非法載客等行為。
民航運輸:實施民航航空安全方案,推進航空安全績效管理。建立空勤人員、空中交通管制員體檢鑒定體系和健康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航空安保威脅評估機制。研究實行航空貨運管制代理人制度。整體規劃適航審定能力建設方案。建立航空安保崗位資格認證機制與培訓體系。加強飛行、機務、空管、簽派等人員的專業技能教育培訓。建設航空安全實驗基地,提高航空運行、適航維修、航空保安和事故調查分析等實驗驗證能力。
農業機械:完善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加強安全監理設施和裝備建設,加大安全投入,保障安全監理工作需要。強化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登記、牌證核發和年度檢驗。推廣應用移動式農機安全技術檢測和農機駕駛人考試裝備。加快建立農機市場准入、強制淘汰報廢和回收管理制度,推進對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農業機械進行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創建500個以上「平安農機示範縣」。探索開展農機政策性保險,鼓勵支持農機安全互助組織有序發展。
漁業船舶:推進重點水域漁船和漁港監控系統建設。強化漁船、漁港安全基礎設施管理,加強漁業航標、漁港監控設備等建設。推進漁船自動識別系統建設,加強漁船通信終端設備配備。推進漁船標准化建設,鼓勵漁民更新改造老舊漁船,實行漁業船舶、船用產品、專用設備報廢制度。加強漁業船員培訓基地建設。實施漁船安全救生設備補助項目,推廣應用氣脹式救生筏等裝備,實現沿海中型以上漁船救生設備應配盡配。
職業健康: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普查。加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檢測。建立完善職業健康特殊工種准入、許可、培訓等制度。建立重點行業(領域)職業健康檢測基礎資料庫。開展粉塵、高毒物質危害嚴重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到2015年,新(改、擴)建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審查率達到65%以上,用人單位職業危害申報率達到80%以上,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70%以上,粉塵、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0%以上,重大急性職業危害事件基本得到控制,接觸職業危害作業人員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60%以上。強化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監管和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嚴肅查處職業危害案件。
同時,全面加強旅遊、水利工程等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全面加強人員密集場所、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管理,嚴防各類事故發生。
(二)完善政府安全監管和社會監督體系,提高監察執法和群防群治能力。
健全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體制。完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行業管理部門專業監管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煤礦安全工作體系。完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布局。落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領導班子成員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強化基層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建立健全基層安全監管體系。積極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大型礦產資源基地建立完善安全監管體系。研究建立與道路里程、機動車增長同步的警力配備增加機制。
建設專業化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培訓、執法資格、考核等制度,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的能力評價體系。嚴格新增執法人員專業背景和選拔條件。建立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實訓體系,開展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全員培訓。到2015年,各級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執法資格培訓及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專題業務培訓覆蓋率達到100%。
改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工作條件。推進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工作條件標准化建設。到2015年,東部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工作條件建設100%達到標准配置,中西部100%達到基本配置,省級和區域煤礦安全監察機構達標率達到100%。改善一線交通警察執勤條件,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設施及執勤配套設施建設納入高速公路建設體系。加強農機安全管理機構基礎設施及裝備建設。
推進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信息化建設。建成覆蓋各級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和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的信息網路與基礎資料庫。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信息網路和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加快建設航空安全信息分析中心,建立民航安全信息綜合分析系統。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信息系統。推進海洋漁業安全通信網、漁船自動識別與安全監控系統建設。
創新安全監管監察方式。健全完善重大隱患治理逐級掛牌督辦、公告、整改評估制度。推進高危行業企業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系統建設,完善重大危險源動態監管及監控預警機制。實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援助與服務示範工程。強化安全生產屬地監管,建立分類分級監管監察機制。把符合安全生產標准作為高危行業企業准入的前置條件,實行嚴格的安全標准核准制度。推進建立非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制度。完善高危行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健全工傷保險浮動費率確定機制。完善安全生產非法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建立與企業信譽、項目核准、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面掛鉤的安全生產約束機制。
依法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監督作用,依法維護和落實企業職工安全生產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拓寬和暢通安全生產社會監督渠道,設立舉報信箱,統一和規范「12350」安全生產舉報投訴電話,實行安全生產信息公開。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強化輿論反映熱點問題跟蹤調查。鼓勵單位和個人舉報安全隱患和各種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完善有效舉報獎勵制度。
(三)完善安全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技術裝備的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實施科技興安、促安、保安工程。健全安全科技政策和投入機制。整合安全科技優勢資源,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安全技術創新體系。開展重大事故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科技攻關,實施科技示範工程,力爭在重大事故致災機理和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專欄6 安全科技產學研重點領域 安全基礎理論研究:典型工業事故災難、交通事故防治基礎理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基礎理論;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理論;安全生產經濟政策。
技術及裝備研發:煤礦重大事故預測預警與防治;非煤礦山典型災害預測與控制;化工園區定量風險評價與管控一體化;煙花爆竹自動化制裝葯生產線;特種設備無損檢測與監測;高危職業危害預防;安全生產物聯網;事故快速搶險及應急處置;個體防護及事故調查與分析;新型交通管理設施與交通安全設施。
安全管理科學研究:安全生產法規政策體系運行反饋系統;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模式與決策運行系統等。 強化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職業安全健康專業人才和專家隊伍建設。實施卓越安全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完善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建立完善注冊安全工程師使用管理配套政策。發展安全生產職業技術教育,進一步落實校企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技能型人才。
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完善國家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技術支撐機構,搭建科技研發、安全評價、檢測檢驗、職業危害檢測與評價、安全培訓、安全標志申辦與咨詢服務等的技術支撐平台。推進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安全技術研究、應急救援指揮、調度統計信息、考試考核、危險化學品登記、宣傳教育、執法檢測等監管監察技術支撐與業務保障機構工作條件標准化建設。到2015年,東部省級安全監管技術支撐和業務保障機構工作條件建設100%達到標准配置,中西部100%達到基本配置;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達標率達到100%;安全生產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關鍵技術准入測試分析能力達到90%以上。
推廣應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與裝備。完善安全生產科技成果評估、鑒定、篩選和推廣機制,發布先進適用的安全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完善安全生產共性、公益性技術轉化平台,建立完善國家、地方和企業等多層次安全科技基礎條件共享與科研成果轉化推廣機制。定期將不符合安全標准、安全性能低下、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促進安全產業發展。制定實施安全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防護、災害監控及應急救援等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將其納入國家鼓勵發展政策支持范圍,促進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等專用技術、產品和服務水平提升,推進同類裝備通用化、標准化、系列化。合理發展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安全評估認證等咨詢服務業。到2015年,建成若干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
推動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規范發展。完善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建立分類監管與技術服務質量綜合評估制度。規范和整頓技術服務市場秩序,健全專業服務機構誠信體系。發展注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規范專業服務機構從業行為,推動安全評價、檢測檢驗、培訓咨詢、安全標志管理等專業機構規范發展。
(四)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准體系,提高依法依規安全生產能力。
健全安全生產法律制度。加快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建立法規、規章運行評估機制和定期清理制度。制定安全設施「三同時」、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從業人員資格准入、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職業危害防控、應急管理等方面以及與法律、法規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推動地方加強安全生產立法,根據本地區安全生產形勢和特點,研究制定亟需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准。制定實施安全生產標准中長期規劃。提高和完善行業准入條件中的安全生產要求。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審定發布相結合的標准制定機制。建立健全標准適時修訂、定期清理和跟蹤評價制度。鼓勵工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先行制定地方性安全技術標准。鼓勵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集成度大的行業,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率先制定企業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安全技術標准。
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全面推動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實現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加強企業班組安全建設。強化對境外中資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指導與管理,嚴格落實境內投資主體和派出企業安全生產監督責任。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累進獎勵制度。嚴格執行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輪流現場帶班制度。
提高安全生產執法效力。建立嚴格執法與指導服務、現場執法與網路監控、全面檢查與重點監管相結合的安全生產專項執法和聯合執法機制。推行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政務公開。完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和群眾投訴舉報制度。健全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和事故查處分級掛牌督辦制度。強化事故技術原因調查分析,及時向社會公布事故調查處理結果。落實安全生產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完善「覆蓋全面、監管到位、監督有力」的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體系。
(五)完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事故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
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健全省、市、重點縣及中央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聯合處置機制,嚴防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建立各地區安全生產應急預警機制,及時發布地區安全生產預警信息。
加快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快礦山、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水上搜救、緊急醫學救援、船舶溢油及油氣田、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國家、區域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鼓勵支持化工企業和礦產資源聚集區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一體化示範建設。依託公安消防隊伍建立縣級政府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加強緊急運輸能力儲備。建立救援隊伍社會化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
完善應急救援基礎條件。強化應急救援實訓演練。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完善企業與政府應急預案銜接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預案報備制度。推進安全生產應急平台體系建設,到2015年,國家、省、市及高危行業中央企業應急平台建設完成率達到100%,重點縣達到80%以上。
(六)完善宣傳教育培訓體系,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和社會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建立國家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考試中心,以及中央企業安全教育培訓考試站。推行安全生產「教考分離」和安全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強化高危行業和中小企業一線操作人員安全培訓。完善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化過程的安全教育培訓機制。高危行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將安全生產納入領導幹部素質教育范疇。實施地方政府安全生產分管領導幹部安全培訓工程。
提升全民安全防範意識。將安全防範知識納入國民教育范疇。創建安全文化示範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應急避險和職業健康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家庭活動,實施「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萬里行」、「文明交通行動計劃」、「消防119」、「安康杯」知識競賽等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培育發展安全文化產業,打造安全文藝精品工程,促進安全文化市場繁榮。
構建安全發展社會環境。開展安全促進活動,建設安全文化主題公園和主題街道。加強安全社區建設,提升社區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平安暢通縣市」、「平安農機示範縣」、「平安漁業示範縣」、「文明漁港」、「平安村鎮」、「平安校園」等建設,創建若干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倡導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

C. 十二五期間民航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十二五」期間民航發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安全第一。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系,貫徹落實持續安全理念,適度增大安全裕度,在保證航空、空防和地面安全的前提下,推進民航發展。
堅持積極主動。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科學規劃,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擴大業務規模,主動滿足快速增長的航空需求。
堅持統籌協調。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並舉,速度與質量並重。統籌行業協調發展,優化航空業務結構。積極營造有利於民航發展的環境。
堅持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民航創新能力,將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轉化為民航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加快民航現代化進程。
堅持節能環保。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民航。
主要目標
到2015年,航空運輸持續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全面增強,服務能力基本滿足需求,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成效,競爭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對國家經濟社會的貢獻明顯增大。
——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業安全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運輸航空每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低於0.20。
——保障能力整體提高。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30個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機場體系。空域不足的瓶頸有所緩解,空管保障能力穩步提高,保障起降架次達到1040萬架次。
——運輸能力顯著增強。運輸總周轉量達到99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5億人,貨郵運輸量900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3%、11%和10%。航班正常率高於80%,公眾對民航服務基本滿意。
——通用航空規模快速擴大。基礎設施大幅增加,作業領域不斷擴展,運營環境持續改善,標准體系初步建立,作業量和飛機數量翻番。
——節能減排全面推進。能源節約和污染排放控製取得明顯成效,噸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平均比「十一五」下降3%以上,新建機場垃圾無害化及污水處理率均達到85%。

D. 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有哪些扶持政策

(一)穩妥推進低空空域開放——讓通航飛機飛得上天

空域問題是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核心問題。目前,國家空管委辦公室正牽頭開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並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全國空管系統「十二五」規劃》,財政資金應著力於解決低空空域開放中涉及空管保障的關鍵問題:

1.民航空管領域。一是在遠離管制空域的小型機場(起降點)新建約100個通航飛行服務站(FSS),提供空域申報、飛行計劃、航行情報、氣象、通航咨詢、告警以及維修補給等服務。二是開展通勤航空試點空管保障工程。

2.軍航空管領域。由中央財政公共預算和發改委基建投資共同安排軍航空管建設資金,主要用於建設低空空域監視管理系統,在各級軍航管制中心配置飛行服務管理終端,在體育、公安、武警等行業新建空管業務綜合信息系統,製作和發布全國低空航圖等。

此外,建議對低空空域開放的法律法規、標准體系、科研培訓、宣傳教育等方面繼續加大投入。

(二)鼓勵通航機場等設施建設——讓通航飛機落得下地

開展通航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通航機場(起降點)建設領域。國家正在會同中國民航局研究從民航發展基金中設立專項資金,對企業和個人投資建設通航機場(起降點)、固定運營基地(FBO)、維修基地(MRO)等設施設備,給予一定的投資補助。

(三)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場——讓通航企業賺得到錢

通航企業是通用航空的運營主體,培訓通用航空市場,重點是改善通航企業的市場運營環境,增加企業收入,補貼成本支出,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具體措施包括:

1.航空作業補貼。採取作業小時補貼的方式,重點支持國家應急救援、農林牧漁等公益性作業項目,並適當兼顧部分盈利能力較差的工業服務項目。財政補貼與平均作業價格掛鉤,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2.鼓勵駕照培訓。根據培養渠道和執照類型,對企業和個人開展通航飛行員商業執照培訓給予一定補貼,為通航企業提供更多的飛行專業人才。

短期來看,通過上述財政政策支持,可以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場,促進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協調發展;長期來看,通用航空的發展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解決,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從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建立研發投入機制和用戶補貼機制,加快飛機發動機、航電設備等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鼓勵通航企業使用國產飛機,使通用航空產業成為繼汽車產業之後又一個能大力拉動國內需求的新興支柱產業。

E. 成都西南民航空管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西南民航空管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5月0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接受公司委託,從事本公司承攬的下列業務:通信、導航、航管及航站樓弱電工程專業設計、無線通信工程專業設計、電子系統工程專業設計等。
法定代表人:郭朝暉
成立時間:2014-05-04
工商注冊號:51012200017803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成都市雙流國際機場西南空管局第四辦公區309室

F. 成都西南民航空管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西南民航空管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分公司成立於2010年06月21日。
法定代表人:郭朝暉
成立時間:2010-06-21
工商注冊號:53011110007436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昆明市官渡區關上中路宏興大廈B座1103號

閱讀全文

與十二五空管建設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易所非公開數據 瀏覽:357
綿陽小額貸款公司58 瀏覽:671
純凈水股票 瀏覽:907
本人親自去貸款公司 瀏覽:108
怎麼查東莞證券歷史資金 瀏覽:189
北京理財渠道 瀏覽:536
王建平股票 瀏覽:202
外匯存款證明嗎 瀏覽:980
比特幣價格今 瀏覽:426
天弘基金所管理的基金 瀏覽:653
2018年中國股權投資年度排名 瀏覽:357
哇哇在線理財 瀏覽:158
國泰君安的資金賬戶忘記了 瀏覽:372
中融的助金資金池能買嗎 瀏覽:228
002600資金走向 瀏覽:19
羅紋價格換算 瀏覽:871
鳳凰醫療股票 瀏覽:561
3i基金理財 瀏覽:64
600826資金 瀏覽:512
2001年盧比與人民幣匯率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