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經合基金

中經合基金

發布時間:2021-04-14 17:02:11

Ⅰ 私募基金的背景

私募股權基金起源於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銀行家通過律師、會計師的介紹和安排,將資金投資於風險較大的石油、鋼鐵、鐵路等新興產業,這類投資完全是由投資者個人決策,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組織,這就是私募股權基金的雛形。
現代PE產業先後經歷了4個重要時期的發展。1946~1981年的初PE時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資產投資以及小型企業對私募的接觸使PE得到起步。1982~1993年的第一次經濟蕭條和繁榮的循環使PE發展到第二個時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出現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債券為資金杠桿的收購浪潮,並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幾乎崩潰的杠桿收購產業環境下仍瘋狂購買著名的美國食品煙草公司雷諾納貝斯克(RJR Nabisco)中達到高潮。PE在第二次經濟循環(1992~2002年)中得到洗滌並經歷了其第三個時期的進化。這一時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逐漸浮現出一系列金融和經濟現象,比如儲蓄和貸款危機,內幕交易丑聞以及房地產業危機。這一時期出現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權投資企業,並在1999~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達到了發展的高潮。2003~2007年成為PE發展的第四個重要時期,全球經濟由之前的互聯網泡沫逐步走弱,杠桿收購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從而使私募企業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2007年美國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證。
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成為僅次於銀行貸款和IPO的重要融資手段。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闊,資金來源廣泛,參與機構多樣。西方國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占其GDP份額已達到4%~5%。迄今為止,全球已有數千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黑石、KKR、凱雷、貝恩、阿波羅、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機構是其中的佼佼者。
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的發展
與美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類似,我國對私募股權投資的探索和發展也是從風險投資開始的,風險投資在我國的嘗試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科學技術改革的決定》中提到了支持創業風險投資的問題,隨後由國家科委和財政部等部門籌建了我國第一個風險投資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中創公司)。20世紀90年代之後,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始進入我國,從此在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中掀起了私募股權投資的熱浪。
第一次投資浪潮出現在1992年改革開放後。這一階段的投資對象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海外投資基金大多與中國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業與嘉陵合作。但由於體制沒有理順,行政干預較為嚴重,投資機構很難找到好項目,而且當時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國內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權投資後找不到出路,這導致投資基金第一次進入中國時以失敗告終,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出台,為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極大鼓舞了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的熱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暫的投資風潮。國內相繼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導的風險投資機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政府設立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公司和中科院牽頭成立的上海聯創、中科招商。2000年年初出台的《關於建立我國風險投資機制的若干意見》,是我國第一個有關風險投資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文件,為風險投資機制建立了相關的原則。同時,我國政府也積極籌備在深圳開設創業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推動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但當時由於還沒有建立中小企業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夠暢通,一大批投資企業無法收回投資而倒閉。
前兩次的私募股權投資熱潮由於退出渠道的不順暢而失敗,但這種情況在2004年出現了轉機。2004年,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有利於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制度創新——深圳中小企業板正式啟動,這為私募股權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所以2004年以後出現了第三次投資浪潮,私募股權投資成功的案例開始出現。2004年6月,美國著名的新橋資本以12.53億元人民幣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17.89%的控股股權,這也是國際並購基金在中國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時也誕生了第一家有國際資本控股的中國商業銀行。由此發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來,PE投資市場漸趨活躍,從發展規模和數量來看,本輪發展規模和數量都超過了以前任何時期。
進入新世紀後,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日益吸引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回國創業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一個創業小團隊,一筆不大的啟動資金。這是絕大多數海歸剛開始創業時的情形。不要說網路、搜狐這樣的網路公司,就是UT斯達康這樣的通訊公司,創業伊始,也不過是三兩個人,七八桿槍。只是因為不斷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種表現形式)的融資,這些公司才最終從一大批同類中脫穎而出。
海外學人創業投資事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共40多家,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推動新技術及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發展、在海外融資的新模式。
近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突破了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圍。有來自多行業、多領域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對此,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指出,「這些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帶來的中國概念也被國際市場所接受。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級管理層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
以北京中關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園區為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中國企業中,海歸企業為數不少。這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海歸企業,正在由推動國內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擴展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 。
以網路、新浪、搜狐、攜程、如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企業給國內帶回了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歸,IDG資深合夥人熊曉鴿、鼎暉國際創投基金董事長吳尚志、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紅杉基金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穎、北極光創投基金創始合夥人鄧鋒、北斗星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立峰、啟明創投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合夥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類風險投資基金的海歸人士。大部分風險投資都是通過海歸或海歸工作的外企帶進國內的。這些投資促進了國內對創業的熱情,促進了一大批海歸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創業投資行業的進步。
總體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發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數、募集資金額和投資案例與金額等代表著投資發展的基本數據將會長時間保持增長狀態,這是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數量多、發展快所帶來的投資機遇。

Ⅱ 美國中經合集團怎麼樣

簡介:美來國中經合集團成立於源1993年,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是一家專注於早期和擴張期企業的風險投資公司。中經合致力於在中國大陸、台灣地區、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攜手優秀的創業者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中經合以往的投資業績包括DivX、Focus Media、Vizio、SiRF and Commerce One等幾十家在納斯達克及世界各地資本市場上市的公司。目前,中經合共管理七支基金,逾7.5億美元的資產,在北京、台北、舊金山設有分支機構。

Ⅲ 青島中經合魯信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怎麼樣

青島中經合魯信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是2017-12-06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注冊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振華街128號。

青島中經合魯信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282MA3F057B4P,企業法人青島中經合魯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委派代表:陳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青島中經合魯信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青島中經合魯信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美商中經合集團

美商中經合投資集團由現任董事長劉宇環先生一手創辦,其宗旨是「促進中國的經濟合作」,主營業務包括投資銀行和創業投資兩部分,跨越太平洋的投資業務網路,使其成為美國矽谷和在中國區之間一座發展高科技的橋梁。美商中經合集團放眼國際心懷亞洲,以其獨特的跨國跨洲跨文化的投資理念,在太平洋兩岸的風險投資界頗具名氣。公司目前在舊金山、北京、台北和香港設有辦公室。中經合目前管理4個基金,基金規模達2.5億美元。到2001年10為止,中經合已經在超過1 00家公司進行投資,行業涵蓋網路、軟體、無線技術、媒體、電信、生物技術等。投資的比率是:網路佔36.0%、道訊佔30%、生物科技佔1.7%、其他佔32.3%,投資報酬率每年平均為101%。

Ⅳ 青島中經合魯信跨境創投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怎麼樣

青島中經合魯信跨境創投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是2018-01-19注冊成立的有限合夥企業,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振華街128號。

青島中經合魯信跨境創投基金企業(有限合夥)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282MA3MLX8J39,企業法人青島中經合魯信基金管理企業(有限合夥),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青島中經合魯信跨境創投基金企業(有限合夥)的經營范圍是:投資管理,資產管理,以自有資金對外投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等金融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青島中經合魯信跨境創投基金企業(有限合夥)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青島中經合魯信跨境創投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更多信息和資訊。

Ⅵ 有關於國內著名的風投資訊網站是幾家呢

國內的一些主要的風險投資公司名單

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
軟銀亞洲投資基金
上海華盈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鼎暉創業投資中心
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
軟體銀行中國風險投資基金
寰慧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英特爾投資中國區
3i
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聯創策源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Doll Capital Management
英聯投資有限公司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山東省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
怡和創業投資集團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聯想投資有限公司
美商中經合集團
龍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永威投資有限公司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富達國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日本亞洲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華登國際投資集團
凱雷投資集團
智碁創投股份有限公司
集富亞洲投資
高通策略投資
維眾創業投資集團(中國)有限公司
深圳清華力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招商局富鑫資產管理公司
盈富泰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光大控股創業投資 (深圳)有限公司
招商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成為基金
北極光創業投資基金
GSR Ventures
Accel Partners
廣東省粵科風險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高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戈壁合夥人有限公司
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廣州科技風險投資公司
橡子園創業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市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清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啟明創投

Ⅶ 美商中經合集團的人物介紹

劉宇環主席在風險投資界擁有超過20多年的經驗,被公認為是亞洲風險投資業的先鋒人物。劉先生出生於北京,成長於台北,受教育於加州柏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在創辦美國中經合集團之前,身為華登國際(亞洲)的合夥人,他與幾個亞洲政府以及著名企業合作,並協助籌募基金,包含中國華登基金(China Walden Fund)在內共募集4億美金。從美國到亞洲,劉先生對於協助高科技公司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並且擁有為投資人管理巨額投資並獲取良好報酬的優秀記錄。 1985年,劉先生作為合夥創始人建立了華登國際,華登國際目前管理17億美金。劉先生個人在大中華地區投資超過100家高科技公司,並為基金的投資人帶來了良好的回報。他投資的項目包括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以及其它多家上市公司
劉先生身兼數家知名的社會組織的會長,並且活躍於數個商業機構並擔任理事,包括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100)、1990學社(The 1990 Institute)及舊金山與上海姊妹城市委員會。他同時還是玉山科技協會(Monte Jade Association)的創辦人,以及華源科學技術協會(Hua 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榮譽會員。此外他也在台灣聯合創立了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擔任韓國金融重建基金會(Korea Restructuring Fund)主席,並獲得舊金山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所頒發的2005年亞太裔領導成就獎(Asia Pacific Leadership Award)。 婁篤宓 Jaclyn Lo 首席財務官
婁篤宓女士負責中經合的財務行政以及組織管理事務。在擔任此職務前,她是中經合所投資公司世界商訊(Business Network Corp, BNI)的首席財務官,世界商訊是一家關注於大中華區域的出版公司。在加入BNI之前,她是中經合項目管理部門的主管,負責投資組合公司的投資評估與投資後管理。她亦擔任過的職務包括MAG InnoVision的財務策略主管,以及大同美國分公司的市場發展經理。
婁篤宓女士擁有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M.B.A.學位以及圖書管理碩士學位,並已通過所有考試取得加州CPA資格。

Ⅷ 美國酷網基金肯定是騙子

其實,對於他們鋪天蓋地的宣傳,只要細心閱讀並略加考證,就會發現連這家公司杜撰的宣傳詞都有紕漏。其宣傳詞稱,「該公司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是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儼然忽略掉了已經在中國市場摸打滾爬多年的紅杉資本、中經合等美國知名風險投資公司。一位在美國定居多年,專門從事證券行業的人士告訴記者,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基金公司。

Ⅸ 美商中經合集團的簡介

美商中經合集團放眼國際心懷亞洲,以其獨特的跨國跨洲跨文化的投資理念, 在太平洋兩岸的風險投資界頗具名氣。公司目前在舊金山、北京、台北和香港設有辦公室。中經合目前管理4個基金,基金規模達2.5億美元。到2001年10為止,中經合已經在超過1 00家公司進行投資,行業涵蓋網路、軟體、無線技術、媒體、電信、生物技術等。投資的比率是:網路佔36.0%、道訊佔30%、生物科技佔1.7%、其他佔32.3%,投資報酬率每年平均為101%。

閱讀全文

與中經合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權在券商和期貨公司 瀏覽:813
紅棗期貨和價格換算 瀏覽:651
紅棗期貨即將上市 瀏覽:878
愛建信託客服 瀏覽:508
基金外包服務市場 瀏覽:293
融資融券c 瀏覽:125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
2018年投資者信心 瀏覽:74
融資入股協議 瀏覽:166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