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期股權投資有重大影響的情況下,怎麼確認賬面余額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在權益法的賬務處理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按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計算,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
1、購入時的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200
貸:銀行存款 1050
營業外收入 150
2、期末確認投資時的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25
貸:投資收益 25
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1200+25=1225
拓展資料 :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這種核算方法可以體現出投資的本質。
核心是將長期股權投資理解為投資方在被投資單位擁有的凈資產量,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出現虧損、分派現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都會引起投資方凈資產量的相應變動。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關於會計的有關問題我們就介紹到這里,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Ⅱ 投資組合在兩個風險因素上的系數分別是0.4和0.5,如何對沖兩個風險因素的所有風險敞口
投資風險這個因人而異,如果你錢多的話,你覺得他有前途,你可以買多一點,如果風險太大了的話,你就可以不用玩。
Ⅲ 我國股權風險溢價現狀什麼樣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由於中國股票市場在1990年才開始建立,採用中國股票和資本市場的歷史數據資料,計算中國各種資產的ERP,這些資產是: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消費物價指數(CPI)。以上資產的觀察期為1992—2004年。上證指數代表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深成指數代表了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代表了中國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通貨膨脹率代表了中國商品價值的變動。由計算得到上海股市普通股1992—2004年的年平均收益率為l9.68l%,深證股指的平均收益率為24.588%,而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僅有5.698%,保值實物商品價值增長為5.92%。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約14%,深成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約18.9%。它們與通貨膨脹率相比,也分別高出約14%和18.9%左右。在這l3年間,由於通貨膨脹率波動較大,平均銀行存款收益率低於平均通脹率,因此在此期間把錢存入銀行還不如購買實物資產進行保值的收益率高。
為了比較各種資產的收益和再次投入相同資產的條件下,一單位人民幣的增長情況,計算了上證收益增長、深成收益增長、銀行存款增長和通張增長數值。結果表明,在觀測期內消費物價指數中商品購買成本上升了4.9倍,這意味著在1992年價值一元的商品在2004年的時候要花費2.04元才能購買到。對於其它資產來說,投資在上證指數上1元的人民幣會增長到4.33元,在深圳交易所投資的平均收益會由1992年的1元人民幣增長列2004年的3.18元,而將1元人民幣存人銀行的收入增長略低於通貨膨脹增長,也在2.04元左右。通過對各種資產收益進行比較,在上證交易所進行股票投資的收益比進行其它方式的投資收益更高。
通過計算各種資產幾何平均收益增長率發現它要低於由算術平均收益增長率計算的ERP,上證指數的ERP約為5.38%,而深成指數的ERP約為3.1%。可見在計算ERP時,使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別很大。從各種資產收益的標准差可以看出,中國股市的波動較大,上證指數收益的年平均波動達到52.24%,深成指數收益的波動更大,達到76.72%左右,銀行存款的波動最小。資產收益的波動性越大,其風險也就越大,收益率越高,風險與收益的對稱性在中國股市中得到了很明顯的體現。銀行存款相對其它資產來說風險較小,收益率也較低,但在樣本觀測期內也不是很好的投資保值資產,因為其收益率低於通貨膨脹率,如果將錢存入銀行其實際價值還會下降。從分析的期限看,在1997年到2004年間,隨著期限的縮短,上證指數收益率、深成指數收益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以及通張率都減少了,而且它們的波動性減小了,所得到的ERP也減小了。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的算術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72%和2.88%左右,其相應的ERP約為3.51%和-0.34%,而幾何平均收益率更低,所得到的ERP為負值,分別約在-1.6%和-6.1%左右。因此可以得出,隨著觀測期限的不同,風險溢價也不相同;中國的ERP有下降的趨勢,而且近期觀測的風險溢價偏低。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Ⅳ 長期股權投資 新准則是不是把股權投資差額科目取消了
長期股權投資中沒有股權投資差額這個明細科目。
權益法核算 下:
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投資企業取得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投資以後,對於取得投資時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應區別情況分別處理。
(1)初始投資成本大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該部分差額從本質上是投資企業在取得投資過程中通過購買作價體現出的與所取得股權份額相對應的商譽及被投資單位不符合確認條件的資產價值。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時,兩者之間的差額不要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進行調整。
(2)初始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兩者之間的差額體現為雙方在交易作價過程中轉讓方的讓步,該部分經濟利益流入應作為收益處理,計入取得投資當期的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Ⅳ 風險敞口的風險度量
模擬法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風險評估方法。回歸法運用的是歷史數據,是一種事後檢驗的評估方法。對於當今變化發展相當迅速的產業來說,模擬法無疑勝於回歸法。
根據情景設想來實現模擬法。運用模擬法,管理者需要在不同要素實現的基礎上預測收益或現金流量。例如匯率風險,管理者需要明確說明在不同匯率下的各種情景。每一個情景設想下還要估計在不同假設條件下的利潤或現金流量的發生額,這些假設條件除了匯率變動情況以外,還包括該產業的產品需求情況、競爭對手情況和其他供應者對匯率變動的反應。 盡管模擬法要求分析者做出更多的主觀判斷,對於分析者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模擬法並不依賴公司過往的歷史業績來評估將來。事實上,這一點在一個持續變化的環境下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要估計通用公司的日元風險,一般都不可能僅僅通過對過去10年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在這10年間,通用公司的競爭對手——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已經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而且,一個公司未來的日元風險敞口不可能與其過去的風險敞口是一樣的。
對根據回歸模型獲得的最初評估值進行調整。用模擬法分析匯率風險只需管理者估計在不同匯率情景假設下企業的未來成本和收益,並以此計算利潤(或現金流量)。回歸法可以為這些估計數據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同時管理者在分析時不應該局限於通過回歸法得出的結果.他(或她)還可以把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競爭對手的預期反應與回歸估計值結合起來分析。此外,回歸法認為利潤(或現金流量)與匯率變動之間存在著線性關系,然而這種關系在現實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管理者要通過調整以回歸分析為基礎的評估值來解釋各因素數量關系中的非線性關系。
例如,通用公司假設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在日元小幅度升值時仍會保持其產品的美元價格不變,以此放棄部分利潤來確保市場份額。如果該假設成立的話,通用公司將不會從日元的小幅升值中獲利。然而,如果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汽車製造商將發現放棄美國市場是明智之舉,這時通用公司就可以從中漁利了。
當日元貶值時,我們也可以利用類似的論證方法。日元貶值將利於日本汽車製造商,小幅貶值對於在美銷售的日本汽車的價格不會有什麼影響,這也許是因為日本的汽車製造商考慮到如果日元貶值後又大幅升值的話,他們還要被迫將價格再調升,這樣做不利於汽車市場價格的穩定。可是,如果日元大幅貶值的話,將會給日本的汽車製造商帶來巨大的成本優勢,他們無疑將充分利用這一機會來擴大市場份額,從而大幅削減通用公司的利潤。
根據基本原理預先確定要素β系數
在某些情況下,要素β系數可以通過基本原理預先確定。例如,德國金屬股份公司以預先決定的價格向客戶出售燃料油的這個承諾可以被視為一份遠期交易合約。如果風險要素是10年後的石油價格,那麼10年期的遠期合約的要素β系數一定等於1。
波動率——風險敞口的度量指標
公司管理者總希望用一個數字來概括風險敞口。鑒於此,標准差常常被用來概括和分析多個要素β系數組合的風險影響。計算一項投資的要素風險方差的公式為
式中,βm為要素m的要素β系數;βn為要素n的要素β系數
由要素風險而產生的現金流量或價值的波動率(即標准差)就是上述公式計算結果的平方根。
在險價值——風險敞口的度量指標
也許當今最為流行的風險敞口度量方式便是在險價值(value at risk,VAR)了,它是指正常市場條件和給定的置信水平下,金融參與者在給定的時間區間內可能發生的最大期望損失。例如,某項投資的頭寸在下一年中有不超過1%的時間,其最大投資損失將達到1億美元,因此一些管理者就會認為下一年的在險價值為1億美元。
在險價值的決定因素是時間區間以及投資者主觀認定的正常市場條件的標准。時間區間不同在險價值將不同。投資頭寸在下一年的在險價值是1億美元,如果把考慮的時間區間縮短,比如說一個月,那麼下一個月的在險價值將明顯小於下一年的在險價值。同理,如果預計市場非正常的不理想情況出現概率不超過5%,那麼分析者作出的在險價值評估將低於預計市場非正常情況出現概率不超過l%的分析者所作出的評估。
當使用描述利潤與損失的分布圖來表示在險價值的時候,置信水平(5%或1%就是典型的決定非正常市場條件的特定極限)以及時問區間的重要性就會體現出來。圖表22.1表示了預計利潤為零的交易在置信水平為5%時的在險價值。時間區間影響分布曲線的形狀。時間區間越長,利潤的不確定性就越大.正常的分布曲線也越長。這將導致點A一一曲線左翼5%區域的邊界一一向左移動,從而增加了在險價值。左翼區域邊界極限的改變同樣也會改變在險價值,如果5%的邊界向左移動到1%的邊界,那麼在險價值也會因此而增加。
在險價值是評價衍生金融工具或者其他證券組合的價值時度量風險的一種標准分析方法。在這一標准化的過程中也有管理機構的推動作用。1996年底,國際結算銀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及聯邦儲備委員會建議他們所監管的金融機構對某些金融活動的風險度量採用在險價值作為標准。另一種類似的方法被應用於分析現金流量風險,叫在險現金流(cash flow at risk,CAR)。這種方法也越來越受到各公司企業的重視。
根據標准差估計在險價值和在險現金流
如果價值或現金流是正態分布的話,在險價值和在險現金流就是標准差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例如,
VAT(5%置信水平=1.65σ)
式中:σ是價值的標准差。除非是現金流的標准差,否則同樣地公式也適用於在險現金流(CAR)。
上述公式中的數據1.65來源於正態分布表。特別要注意的是,在表中我們發現N(-1.65)大約是0.05。從更廣義的角度來分析,如果正態分布的價值或現金流量的均值為0,標准差是σ,其概率小於P%,則可令x等於此價值或現金流,就有:N(x)=p%。因此,VAR或CAR就是 − xσ。
案例分析如何將σ轉換成CAR.
在正態分布的假設下根據標准差計算CAR
在上個案例分鍾中,現金流量的標准差大概是576200美元。假設現金流量是正態分布的,那麼在5%的置信水平下現金流量的在險價值是多少?
答案:1.65(576200美元)=950720美元
利用模擬法估計在險價值在險現金流。如果要估計在險現金流,模擬法比標准差公式有更好地適用性。一直確定的要素β系數,我們就可以根據要素等式模擬現金流量,要素等式中的要素價值是通過觀察給定的歷史期限數據獲得的。在險現金流就是平均現金流量與歷史期限下的第五區間值之間的差額。
Ⅵ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對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時,對其持股數量是否有限制具體限制百分比是多少
這個沒有限制。沒有哪個法律規定它的投資上限,但實際投資中,PE基金的股權大部分是小股權,只有很少的案例投資比例會達到40%以上。並購基金除外。
Ⅶ 私募股權投資風險外文參考文獻近五年的
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
在私募股權投資中,由於存在較高的委託代理成本和企業價值評估的不確定性,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具有較高的風險。其風險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價值評估帶來的風險
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過程中,對被投資項目進行的價值評估決定了投資方在被投資企業中最終的股權比重,過高的評估價值將導致投資收益率的下降。但由於私募股權投資的流動性差、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不規則、投資成本高以及未來市場、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的價值評估風險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直接風險之一。
(2)知識產權方面存在的風險
這一點對科技型企業具有特殊意義,私募股權投資尤其是創業風險投資看重的是被投資企業的核心技術,若其對核心技術的所有權上存在瑕疵(如該技術屬於創業人員在原用人單位的職務發明),顯然會影響風險資本的進入,甚至承擔違約責任或締約過失責任。對於這一風險,企業一定要通過專業人士的評估,確認核心技術的權利歸屬。
(3)委託代理帶來的風險
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主要有兩層委託代理關系:第一層是投資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委託代理,第二層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
第一層委託代理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信息披露要求低,這就不能排除部分不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或基金經理暗箱操作、過度交易、對倒操作等侵權、違約或者違背善良管理人義務的行為,這將嚴重侵害投資人的利益。
第二層委託代理問題主要是「道德風險」問題,由於投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被投資方作為代理人與投資人之間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況,這就產生了委託代理中的「道德風險」問題,可能損害投資者的利益。這一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製作規范的投融資合同並在其中明確雙方權利義務來進行防範,如對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階段的安排、投資企業董事會席位的分配等內容作出明確約定。
(4)退出過程中的風險
我國境內主板市場上市標准嚴格,對上市公司的股本總額、發起人認購的股本數額、企業經營業績和無形資產比例都有嚴格的要求;中小企業難於登陸主板市場,而新設立的創業板市場「僧多粥少」,難於滿足企業上市的需求;產權交易市場性質功能定位不清,缺乏統一、透明、科學的交易模式以及統一的監管,這無疑又為特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者增加了退出風險。
Ⅷ 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評審過程有哪些風險
私募直營店為您解答:
對項目作出准確的評審抉擇是投資能否實現的重要保障。通過分析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流程,結合受資企業的具體情況,使資金流向那些有前途、有潛力的公司,最終可以通過退出獲得高額收益。但要作出投與不投的抉擇以及投資方式的選擇並非易事,必須對企業的真實情況加以盡職調查並對管理者的個人水平作出分析判斷,才能作出正確判斷並使後續投資逐步落實到位。
私募股權基金必須充分考查企業管理層的能力,尤其是企業領導人的個人情況,因為處於上升期的中小企業的個性往往與決策層的風格相符,領導者的個人素質和能力對於企業能否壯大與成功至關重要。對於盡職調查報告,評審委員會應結合市場情況來辨證地做出判斷,應對項目經理給予足夠的信任與人文關懷。另外,合作的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有可能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與受資企業合夥舞弊,進行自我包裝,極力隱瞞企業的劣勢,大搞面子工程並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等。但這些合作方屬於服務行業,處於相對的弱勢地位,私募機構應給予其足夠的尊重,在制定合理傭金水平的前提下充分溝通,把合作的風險限制在可控的范圍內。
投資評審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簽署項目合同。這是投融資雙方權利義務制衡博弈的最終結果,內容不僅包含私募機構的投資方法、基於估值的入股情況和入股價值,以及如何監管和管理受資企業,也規定了受資企業的未來計劃與應盡的其他義務。但由於私募的相關法律仍不夠完善,合同並不完全能受到法律保護,順利履行更多是基於雙方的信譽。而且合同本身可能並不平等,融資方為了實現快速融資,可能答應了極為苛刻的條件卻無力兌現,使合同成為一紙空文,雙方的合作也只能以失敗告終,同時造成私募基金運營成本增加,甚至投資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