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聯網公司推銷原始股是不是騙人的
1、原始股並不算是騙局,原始股,是在公司上市之前的股票。原始股被稱為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投資原始股比投資普通股票獲利要高的多,所以又是盈利和發財的代名詞。這些在一級市場上發行的企業股票,上市之後,一般都會盈利。
2、原始股締造了太多的神話,馬雲、馬化騰以及秦英林等人迅速暴富背後的原始股效應,讓公眾開始認識到原始股的價值。很多投資者聽聞原始股就產生一夜暴富的憧憬,而實際上,除了BAT外,極少數能夠實現在一夜之間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
3、原始股讓人覺得是騙局的原因有:
一、原始股的不確定性
原始股在初始階段通常為1元1股,雖然價格便宜,然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原始股多半是初創企業為員工提供。目前,原始股多半是創業初始公司,通過給員工相應股權激勵員工,變相培養員工對公司的情感,讓員工對公司有所憧憬。
原始股的公司給予的承諾多半是創始人的美好願望,然而願景能夠如何帶有強烈不確定性,尤其不了解該公司情況的投資者,不了解公司的營業模式、業績情況,沖動購買則不可取。
二、新三板市場風險依舊
目前新三板的掛牌公司3403家,掛牌公司數量逐日遞增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誤認為掛牌新三板並非難事,而實際上新三板企業掛牌容易並不代表投資者可以穩賺不賠。
據七星資本董事長張鵬介紹,政策紅利不出意外的前提下年底新三板市場掛牌企業能夠達到5000家。大量的數據讓投資者認為企業登陸新三板很容易,然而企業光是掛牌新三板市場並非一勞永逸。
目前,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對企業融資的功效還取決於企業是否具備良好的業績,能否存在升值空間。雖然新三板企業數量與日俱增,但質量良莠不齊,假若標的公司交投清淡,投資者甚至會遇到流動性的風險;投資者可以藉助專業中介機構或者通過專業投資機構參與新三板市場,在遵循價值投資的同時,關注政策出台的預期,最終實現資產的增值和風險的規避。
據金融choice顯示,隨著新三板市場價格迅速攀升,三板做市指數周漲幅甚至達到過32%。火爆的行情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催生了大量專注於新三板的金融產品,許多資管產品一經推出便被搶購一空,甚至被「秒殺」。盡管掛牌公司數量仍在快速增長,但是市場成交總額卻在下滑。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4月以來的調整,新三板股票面臨低估,市場正在回歸理性,低廉的股價和龐大的企業儲備給投資者帶來了廣闊的價值投資的機會。
三、掛牌後定增購買更為靠譜
企業目光緊盯新三板,然而目前很多尚未登錄新三板的企業出來發行原始股,風險頗大。未登陸新三板的企業目前正處於爬坡階段,一切還處於未知數,如果沒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和潛在的發展空間,對投資者而言,投資只會成為竹籃打水一場空。
除目前新三板企業不確定性外,由於掛牌新三板企業的門檻較低,新三板市場企業魚龍混雜。企業質量良莠不齊,如果能登陸新三板市場也會存在很多潛在問題。據已披露半年報的2000多家公司中,處於虧損的公司也達到200餘家,但並非不具有投資價值,有的企業交投活躍,日成交額在千萬元級別。
不管是直接投資還是通過借道基金,都可以通過參與擬掛牌公司定增買到原始股。新三板企業原始股市盈率一般是3-4倍,而掛牌後企業平均市盈率約20-30倍,10倍收益很容易實現,但實際上具有成長性好的企業原始股一般主要對員工個人,想買到好的原始股並非易事。
選擇做市商青睞的公司往往事半功倍。投資者在選擇企業時,首先應從行業的角度來分析,其是否是國家鼓勵支持的行業,行業的市場空間是否足夠大,行業進入門檻是否很高,行業的平均盈利水平如何;除此之外,要關注項目的實際控制人和管理團隊是否足夠優秀,新三板市場風險很大,只有優秀的團隊才能具備對行業的分析判斷能力,個人投資者很難實現。
四、購買原始股應持有的原則
建議投資者如果想要購買原始股可以選擇掛牌後定增的方式購買。選擇原始股時要關注其掛牌前後,而前後時間點的選擇關鍵看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可投資價值。掛牌前後的風險和挑戰並存,掛牌前發行說明企業掛牌的可能性極高;而選擇掛牌後購買安全系數高很多,當然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對於企業而言,無論掛牌前後想要融資只要能融到資金對企業都是好事。
隨著原始股投資的逐漸火爆,投資者在投資原始股時,要踏好節奏,謹防落入「原始股騙局」。對於那些已經實施股改並且規范化經營的企業則可以選擇性投資。
❷ 未來十年中國的十大熱門行業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未來十年中國十大熱門行業有哪些?哪個行業最吃香?
未來十年中國十大熱門行業:財務規劃師,人力資源經理,電子商務工程師,網路營銷,網路媒體高級編輯,企業高級規劃師,公關經理,游戲,動畫設計工程師,公務員,職業規劃師, 律師 。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第四 職業顧問的職業門檻很高。它需要結合市場信息研究能力,職業規劃,個人職業評價,心理研究等專業知識。它還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相關的專業教育和工作背景以及各種行業。人才需求眾所周知。
目前,國內注冊律師遠沒有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和法治的要求。人們的法律意識日益加強。資產重組,兼並重組,以及大量中小企業的涌現,會增加很多法律事務,對律師的需求會迅速增加。
❸ 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的區別
供給側改革: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2. 供給:經濟學中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某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需求側改革:
1. 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2. 需求側:需求是在一定的時期,在一既定的價格水平下,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
(3)投資市場催生因素擴展閱讀:
具體內容:
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就當下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經濟決策而言,調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實供給基礎的關鍵,是奠定中國經濟調整轉型和發展進步基礎的關鍵。
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2015年以來,我國城鎮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去庫存化和「後土地財政」的壓力和挑戰,農村則開始進入三權分置改革和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的試點階段,推動城鄉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長期滯後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進。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不斷發展壯大。20世紀80年代,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為主。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辟供給空間。「十三五」時期中國要繼續發揮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供給質量。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創新一樣,是經濟增長的要素之一。對世界歷史橫、縱兩個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內涵與制度質量是影響甚至決定一國經濟長期績效最重要的因素。
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配套改革。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區域、產業、制度、產品等多個方面的競爭力。
❹ 「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一、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數字中國建設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
數字中國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實踐,將為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力推動我國實現數字經濟優質化、數字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
數字中國建設要落腳於「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全面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驅動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推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數據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要素,催生出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共享經濟、數據挖掘、數據解決方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數據是實體經濟提檔發展的新抓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重塑著傳統經濟形態。
以網路化驅動數字治理變革。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普遍適用與深度嵌入,引起了信息採集、傳遞、分析、運用模式的革命性變遷,驅動多元主體從多方視角、多個維度對集成數據展開多層次分析與應用,推動治理實踐走向公開化和扁平化。
以智能化驅動數字信息惠民。智能化工具作為一個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公共服務、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從源頭上豐富了人們的需求、從理念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從方式上創新了人們的選擇。
二、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挑戰
1、政府監管體制亟需跟進
現有政府監管體系構建於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分類設置,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以及數字經濟新興業態在本行業的衍生發展和快速生長,往往反應速度慢,容易錯失發展機遇。中國需要「數字經濟化」,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進入IOT時代,數據爆炸將給全球帶來新挑戰,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這部數字經濟法不僅是一部監管法,更應該是一部發展法,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才是中國對世界真正的貢獻,並建議將電子商務法升級為數字經濟法。
2、數字化轉型分化程度明顯
不同行業領域融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各異,融合創新路徑需要結合產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3、智慧社會發展面臨平台孤立風險
我國城市管理服務工作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問題突出,缺乏統一大平台予以支撐。全國各地教育、醫療、社保、出行、文化、政務等線上服務平台建設較為分散,不但為市民帶來「極易混淆」的困擾,更為政府帶來「平台孤島」的問題。
4、數據安全和數據權問題凸顯
數字中國深入發展,帶來了多領域、多環節、多主體、多層次數據的廣泛收集、海量集中,為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主權維護帶來新挑戰。
❺ 現在都有什麼職業前景好的工作
至2020年1月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一個系統地幫助公司從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和大數據應用挖掘等方面解決大數據應用中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方案的專業。簡而言之,它是收集有關飲食,玩耍的各種數據以進行分析和准確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的應用感到樂觀,在互聯網行業中,網路,騰訊,淘寶和新浪等公司已成為標准。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和新媒體的主要目的是滿足數字信息時代發展和移動互聯網媒體集成趨勢的需求。由此產生的新聞專業已經從諸如Internet之類的新興媒體形式的成熟中發展出來,Internet在新聞業和整個社會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就業前景是最好的,有兩個含義:
第一: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第二:一份好工作,可以賺更多。
❻ 為什麼要開股票市場
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證券市場以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方式實現了籌資與投資的對接,有效地化解了資本的供求矛盾和資本結構調整的難題。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經濟作用
1、對發展的作用
(1)可以廣泛地動員,積聚和集中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擴大生產建設規模,推動經濟的發展,並收到「利用內資不借內債」的效果。
(2)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3)可以為改革完善我國的企業組織形式探索一條新路子,有利於不斷完善我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組織形式,更好地發揮股份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特別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於理順產權關系,使政府和企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用其權,各得其利。
(5)可以擴大我國利用外資的渠道和方式,增強對外的吸納能力,有利於更多地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的經濟效益,收到「用外資而不借外債」的效果。
2、對企業的作用
(1)有利於股份制企業建立和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
(2)有利於股份制企業籌集資金,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而且由於股票投資的無期性,股份制企業對所籌資金不需還本,因此可長期使用,有利於廣泛制企業的經營和擴大再生產。
3、對投資者的作用
從股票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其作用在於:
(1)可以為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擴大投資的選擇范圍,適應了投資者多樣性的投資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一般來說能為投資者提供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
(2)可以增強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有利於投資者股本的轉讓出售交易活動,使投資者隨時可以將股票出售變現,收回投資資金。股票市場的形成,完善和發展為股票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市場影響
股票市場的活動對股份制企業,股票投資者以及國家經濟的發展亦有不利影響的一面。股票價格的形成機制是頗為復雜的,多種因素的綜合利用和個別因素的特動作用都會影響到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
股票價格既受政治,經濟,市場因素的影響,亦受技術和投資者行為因素的影響,因此,股票價格經常處在頻繁的變動之中。股票價格頻繁的變動擴大了股票市場的投機性活動,使股票市場的風險性增大。
股票市場的風險性是客觀存在的,這種風險性既能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亦可能給股份制企業以及國家的經濟建設產生一定的副作用。這是必須正視的問題。
(6)投資市場催生因素擴展閱讀
市場特點
1、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❼ 催生羅斯福新政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始於哪一年
起於1929年的美國股市大崩盤。
1、金本位放鬆了銀根,刺激了投機
「從股市的角度看,1927年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根據一種長期被接受的觀點,就是在這一年播下了末日性災難的種子。責任在於一次慷慨但又愚蠢的國際主義行動。……英國恢復實行以前或者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維系黃金、美元和英鎊之間關系的金本位制。……接著,黃金便從英國和歐洲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政府大量買進發行在外的證券,其必然的結果就是使拋售政府證券的銀行和個人持有了備用現金。……因聯邦儲備系統放鬆銀根而變得可利用的資金不是投資於普通股,就是幫助別人融資購買普通股(而這點更加重要)。這樣,人們就有了資金,並匆匆投入股市。」
「關於聯邦儲備當局在1927年採取的行動是隨後投機與股市崩盤的罪魁禍首的觀點從來也沒有被真正動搖過。這種觀點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就在於它簡單易懂,並且為美國人民和美國經濟開脫了一切重大罪責。……但是,這種解釋顯然假設:只要能夠籌集到資金,人們總會進行投機。……這種解釋僅僅證明了人們在經濟問題上重新偏信那些不可思議的胡話。」(P6-7)
2、投資信託放大了投機熱
「20世紀20年代末,最著名的投機品種就是投資信託或投資公司股票,它們的發行方案更能滿足公眾對普通股的需求。投資信託不是創辦新的企業或擴大已有企業,而只是一種旨在通過成立新公司來讓股民持有已有公司股票的安排。」(P33)
「在投資信託中,杠桿是這樣發揮作用的:通過發行債券、優先股和普通股來購買品種不同的普通股組合。當採用這種方法購進的普通股價格上漲(總是這樣假設股價走勢)時,信託中債券和優先股的價格基本不變。因為債券和優先股的價格是固定的,派生於一個特別規定的回報率。投資信託所持有的證券組合因增值而產生的利潤,全部或大部分分配給投資信託的普通股。結果,投資信託普通股的價格奇跡般地上漲。」(P39-40)
——曾星智註:這種使用杠桿的投資信託,在普通股上漲時,可以幾何級別的增長利潤。但是,如果在股價下跌時,則同樣會幾何級別的縮減利潤。在1929年秋季前的瘋狂投機中,這些投資信託獲取了巨額的利潤;但在大崩盤中,它們的杠桿幾乎使得持有的普通股變得一文不值,總資產大幅縮水。
3、保證金制度加速了崩盤
「每一份拋盤委託都會增加股市上的股票供給,從而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因此,每一筆『割肉』交易都會導致另一筆接踵而至。這是名副其實的連鎖反應。」(P73)
「……1929年股市大崩盤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持續時間長,事態不斷惡化;前一天看上去像是要結束了,但到了第二天才被證明是剛剛開始。因此,既無法確切估計它所造成的最嚴重的損害,也沒法保證可以盡量避免普遍性災難。那些僥幸借到資金把第一張保證金催繳單應付過去的投機商接下來又得設法解決第二張催繳單;即使能把第二張應付過去,第三張、第四張催繳單還會接踵而至。到頭來,投機商們會把所有的資金都賠進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