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世界人口問題
在20世紀70年代,有人認為,當時的人口要佔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總人口的75%。這一被廣泛引用的統計結果過於受20世紀人口爆炸的影響——比例實在是高得令人難以置信。要想得到一個比較精確的結果,我們必須確定現代人類是從何時開始的,出生率是多少,以及歷史上到底生活過多少人。普遍認為,現代人是在5萬年前出現的。我們可以設想,當時是不會限制人口出生的,且人的壽命都很短,這就導致一個年輕的人口結構和較高的生育率——每個母親大約會生6到8個孩子。到了中世紀,出生率開始長時間地下降。18世紀以後的記錄表明,當時的工業化國家,出生率在持續下降。
美國人口學者卡爾-郝伯(CarlHaub)認為,在農業出現以前,在以狩獵為生的方式下,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只有500萬到1000萬。科技之光消息,到了公元1世紀,根據當時羅馬、中國和地中海地區的斷斷續續的人口普查,世界人口已增長至3億。對這個人口應用一個較高的出生率,就可以估算出,迄今為止地球上總共生活過大約1060億人。我們現在有61億人,佔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總人口的5.7%。在1900年,全世界只有16億人,但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世界人口的激增,所以我們現有人口佔地球曾有人口的比例在上升。
2. 一帶一路發展中國與哪些國家的一些合作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經濟區開放後,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2015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2015年,中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5%。
應答時間:2020-10-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哪些 64個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名單:
1、東亞:蒙古國。
2、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菲律賓。
3、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4、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不丹。
5、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6、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7、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3)波黑投資擴展閱讀
影響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1、探尋經濟增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2、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
3、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4. 芬蘭的經濟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
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依賴進口。
由於天氣的原因,芬蘭的農業僅維持在基本農產品自給自足的水平。林木業作為出口的主要支柱,為農村人口提供了第二個工作選擇。芬蘭在1999年加入歐元體制,截止到2013年是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在未來幾年芬蘭將更快地與西歐經濟一體化。
芬蘭1999年加入歐元區,2002年正式流通歐元。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芬蘭經濟長期陷入困境,仍沒有走出低迷的跡象。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14年芬蘭經濟增長率為負0.4%。2012年和2013年芬蘭經濟已連續兩年萎縮。在國內,科技巨頭諾基亞衰落,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
在國外,烏克蘭危機升級,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大戰愈演愈烈。這些因素對尚未從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陰影中走出來的芬蘭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在2013-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度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三。受全球經濟形勢和歐債危機影響,芬經濟增長滯緩,企業倒閉增加,失業上升。
1.工業
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從勞動、資金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建立在森林基礎上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製造業為經濟支柱,並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森林工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佔世界出口量25%)及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
2.農林業
林業發達,農畜產品自給有餘。農林密切結合,幾乎所有的農戶都經營一定數量的林地。耕地約229.8萬公頃,從事農林業的勞動力為11.6萬,約占總勞力的4.7%。主要產品包括鋸材、膠合板、纖維板、傢具等木材加工品,紙漿及紙張產品。
斯道拉恩索(StoraEnso)、芬歐匯川(UPM)和M-real集團是前三大林業公司。斯道拉恩索是世界第一大紙箱和紙板生產商、第三大鋸材生產商,芬歐匯川是世界最大的雜志紙、標簽紙生產商和歐洲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商,M-real是歐洲領先的高質量紙張和紙板製造商。
3.服務業
芬蘭服務業包括商業、旅遊、金融、通訊和公共服務業等。信息產業發達,是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一。主要旅遊點有赫爾辛基、圖爾庫、東部湖區、北部拉畢地區和奧蘭島等。
芬蘭是高度融入全球經濟,國際貿易是GDP的三分之一。歐盟占貿易總額的60%。最大的貿易流動與德國、俄羅斯、瑞典、英國、美國、荷蘭和中國。由歐盟貿易政策管理,芬蘭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除了農業。芬蘭是唯一的北歐國家加入歐元區。
4.財政金融
2012年,芬政府財政收入615億歐元,支出662億歐元,赤字47億歐元。
5.對外貿易
2016年外貿總額約為1063億歐元,其中進口546億歐元,與上年持平,出口517億歐元,下降4%,外貿逆差29億歐元。出口商品主要有金屬、紙張紙板、化工產品等;進口商品主要有金屬、原油等。主要貿易對象:德國、俄羅斯、瑞典、荷蘭、中國等。
6.雙向投資
芬直接投資國主要為瑞典及其它歐盟國家,外國對芬直接投資主要來自瑞典、荷蘭、美國和英國等國家。2015年,芬對外直接投資854億歐元,吸引外資742億歐元。
7.對外援助
2015年外援總額約12.9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62%。主要受援國為:衣索比亞、肯亞、莫三比克、尚比亞、坦尚尼亞、尼泊爾、越南、尼加拉瓜、阿富汗、波黑、科索沃、蘇丹和巴勒斯坦地區。
(4)波黑投資擴展閱讀
芬蘭共和國(芬蘭語:Suomen tasavalta,瑞典語:Republiken Finland),簡稱芬蘭(芬蘭語:Suomi, 瑞典語:Finland),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
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芬蘭人遷入後,建立了芬蘭大公國。芬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芬蘭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人均產出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
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政府公務員清廉高效,並且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名列第一,為最清廉國家。
5. 波黑塞族共和國的稅收制度
波黑稅收實行分級(實體、州及市)管理。波黑簡接稅管理局負責徵收增值稅及協調一般財政政策問題,也負債波黑實體內的關稅及消費稅。
基本稅種
波黑基本稅種包括: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工資稅、財產稅、由僱主及雇員支付的社會安全金、消費稅,某些商品如油品、煙產品、軟飲料、酒、咖啡等需付特種銷售稅。
公司稅
波黑聯邦30%。塞族共和國10%。布爾奇科10%
個人稅
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如下:
個人所得稅包括:工資、農業收入、財產及財產權收入、版權、專利及技術革新收入,資本收益、其他收入。波黑聯邦個人所得稅實行州級管理制,塞族共和國由實體管理。布爾奇科特區有特區個人所得稅法,由特區依法管理。
波黑聯邦的工資稅和個人其它收入稅有不同的稅率。工資稅率為5%,個人其它收入稅率為10%-25%。塞族共和國的工資稅率為0%-15%(稅基數是凈工資,根據工資數額徵收),其他收入稅率與工資稅率相同。
增值稅
波黑2006年1月1號起實行增值稅,替代了原來貨物及服務的營業稅,稅率為17%。增值稅是一種綜合稅,對所有商業活動都適用,包括貨物的生產和分撥以及提供服務。
安全金
除對個人徵收以上所得稅外,波黑對從業人員的個人工資徵收社會安全金。塞族共和國按雇員凈工資徵收。波黑聯邦由僱主和雇員按毛工資額比率交納。布爾奇科人生保險金按實體法律規定徵收。
僱主應付
波黑聯邦:工資的32%(不包括以上5%工資稅),其中,人生保險17%,健康保險13%,失業保險2%,抗自然災害金0.5%。
塞族共和國:凈工資的42%(不包括凈工資稅10%),其中,人生保險24%,健康保險15%,失業險1%,兒童保護金2%。
布爾奇科:波黑聯邦雇員和塞族共和國雇員的人生保險分別為毛工資的17%和凈工資的24%,
健康保險分別為毛工資的12%和凈工資的10%。(總額:波黑聯邦雇員,毛工資的29%,加凈工資的10%。塞族雇員,凈工資的34%,加毛工資12%)
雇員應付
波黑聯邦:毛工資的11.5%,其中人生保險7%,健康保險4%,失業保險0.5%
布爾奇科:人生保險為毛工資的7%。
塞族共和國:無
投資者稅
波黑聯邦公司法規定,外國資本超過投資資本總額20%的,可減免相當於外國公司資產投資資本額的5年稅收。這一規定對100%外國資本投資公司也適用。
在波黑聯邦,公司將應納稅利潤投資在其生產活動和住房建設中,該投資額100%免稅,如投資到公司其他活動,該投資額75%免稅。
在波黑,投資資本不征稅。從國外轉來已納稅的利潤不征稅。
外國人稅
所有在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長期居留的外國人要付個人收入所得稅。不長期居住在波黑的所有外國人,但在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有收入的,被認為是納稅人。
在布爾奇科特區,如不簡斷居住183天以上的外國人被視為納稅人。
波黑的進口關稅分四種,不同的商品徵收不同關稅,稅率分別為0%,5%,10%和15%。
外貿統計
2012年上半年,塞族共和國出口額11.8億馬克,同比下降4.1%;進口21.44億馬克,同比增長0.7%;進出口比為55%;貿易逆差9.64億馬克。塞族共和國出口市場主要是義大利,1.88億馬克,占出口總額的15.9%;塞爾維亞1.86億馬克,佔15.7%。出口商品主要是汽油和石油提取物(原油除外),出口額1.74億馬克,占出口總額的14.8%。進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從瀝青礦物中提取的油。進口額為5.68億馬克,占進口總額的26.5%。
6. 哪位知道呢
歐盟成員國
最初的15國:法國 德國 義大利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丹麥 愛爾蘭 英國 希臘 西班牙 葡萄牙 奧地利 芬蘭 瑞典
新加入的10國:塞普勒斯,馬爾他為地中海島國,其餘8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均在中東歐,它們在雅爾塔會議上被劃入蘇聯的勢力范圍,冷戰時期屬於蘇聯陣營
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 1981年,希臘成為歐共體第10個成員國.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增至12個.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擴至15個. (15申根國確定)
2002年11月18日, 歐盟15國外長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決定邀請馬爾他,塞普勒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10個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加入歐盟協議(歐盟後10國確定)
7. 世界上著名的操盤手
喬治·索羅斯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 設置置頂
推薦日誌
轉到私密記事本
不知道核雕 發表於2009年06月30日 14:52 閱讀(6)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許可權: 公開
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反射理論」和「大起大落理論」為理論基礎,在市場轉折處進出,利用「羊群效應」逆市主動操控市場進行市場投機。看重的是市場趨勢。
理論闡述:索羅斯的核心投資理論就是「反射理論」,簡單說是指投資者與市場之間的一個互動影響。理論依據是人正確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資者都是持「偏見」進入市場的,而「偏見」正是了解金融市場動力的關鍵所在。當「流行偏見」只屬於小眾時,影響力尚小,但不同投資者的偏見在互動中產生群體影響力,將會演變成具主導地位的觀念。就是「羊群效應」。
具體做法:在將要「大起」的市場中投入巨額資本引誘投資者一並狂熱買進,從而進一步帶動市場價格上揚,直至價格走向瘋狂。在市場行情將崩潰之時,率先帶頭拋售做空,基於市場已在頂峰,脆弱而不堪一擊,故任何風吹草動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拋售從而又進一步加劇下跌幅度,直至崩盤。在漲跌的轉折處進出賺取投機差價。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沒有嚴格的原則或規律可循,只憑直覺及進攻策略執行一舉致勝的「森林法則」。
森林法則即:1、耐心等待時機出現;2、專挑弱者攻擊;3、進攻時須狠,而且須全力而為;4、若事情不如意料時,保命是第一考慮。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注重市場氣氛,看重大勢輕個股。認為市場短期走勢只是一種「羊群效應」,與個股品質無關。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不預測在市場機會臨近時,主動出擊引導市場。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沒有特定的投資風格,不按照既定的原則行事。但卻留意游戲規則的改變。「對沖基金」這種循環抵押的借
貸方式不斷放大杠桿效應,應用這支杠桿,只要找好支點,它甚至可以撬動整個國際貨幣體系。
名言及觀念:「炒作就像動物世界的森林法則,專門攻擊弱者,這種做法往往能夠百發百中。」「任何人都有弱點,同樣,任何經濟體系也都有弱點,那常常是最堅不可催的一點。」「羊群效應是我們每一次投機能夠成功的關鍵,如果這種效應不存在或相當微弱,幾乎可能肯定我們難以成功。」 *冒險家才會成功*—————
【19
30年】,喬治·索羅斯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性格堅毅,處事精明,他對索羅斯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不僅教會了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而且從小教育索羅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財富,而索羅斯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實踐了父親的教誨,將億萬家財都投入到慈善事業中。
童年時代的索羅斯在各方面都表現突出,是各種活動的常勝將軍。父母的寵愛,家境的優越,自身的出色,他是天之驕子,讓人羨慕。但這種生活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
【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結束了,隨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滿危險和痛苦的歲月,靠著父親的精明和堅強,憑借假身份證和好心人提供的庇護,他們一家終於躲過了那場劫難。
後來索羅斯說,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從生死危難中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其中的兩條經驗對他此後的投機生涯很有幫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險,第二是冒險時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19
30年】,喬治·索羅斯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性格堅毅,處事精明,他對索羅斯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不僅教會了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而且從小教育索羅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財富,而索羅斯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實踐了父親的教誨,將億萬家財都投入到慈善事業中。
童年時代的索羅斯在各方面都表現突出,是各種活動的常勝將軍。父母的寵愛,家境的優越,自身的出色,他是天之驕子,讓人羨慕。但這種生活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
【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結束了,隨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滿危險和痛苦的歲月,靠著父親的精明和堅強,憑借假身份證和好心人提供的庇護,他們一家終於躲過了那場劫難。
後來索羅斯說,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從生死危難中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其中的兩條經驗對他此後的投機生涯很有幫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險,第二是冒險時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19
30年】,喬治·索羅斯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性格堅毅,處事精明,他對索羅斯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不僅教會了索羅斯要自尊自重、堅強自信,而且從小教育索羅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對待財富,而索羅斯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實踐了父親的教誨,將億萬家財都投入到慈善事業中。
童年時代的索羅斯在各方面都表現突出,是各種活動的常勝將軍。父母的寵愛,家境的優越,自身的出色,他是天之驕子,讓人羨慕。但這種生活沒過多久就被打破了。
【1944年】,隨著納粹對布達佩斯的侵略,索羅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結束了,隨全家開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滿危險和痛苦的歲月,靠著父親的精明和堅強,憑借假身份證和好心人提供的庇護,他們一家終於躲過了那場劫難。
後來索羅斯說,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從生死危難中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其中的兩條經驗對他此後的投機生涯很有幫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險,第二是冒險時不要押上全部家當。
索羅斯說:「我是一個復雜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區,我以迫使英格蘭銀行屈服和使馬來西亞人破產而出名,即作為投機者和魔鬼而出名。但在世界其他地區,我被視作『開放社會』的捍衛者。」
的確,他是一個復雜的人,讓人無法猜透,與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的無情殺伐相比,他又是一個慈善家、哲學家,他曾獲得的代頓和平獎,是根據1995年簽署的旨在結束波黑內戰的代頓和平協議而命名的。僅在2000年,索羅斯旗下的援助波黑基金會就為波黑的教育、衛生、社會發展等領域投入了近5億美元的資金,還把2萬5千美元獎金捐獻給波黑的重建事業。他還將自己的錢,建立了一個基金會,專門用於貧困學生的上學問題……
這就是索羅斯,人們永遠無法預料到他的下一步又會是什麼,是高揚和平旗幟,還是又一次讓世界震驚、民眾遭殃的大地震,但是無論如何,他都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家之一,帶給我們更多深層次的思考。
成功秘訣
擁有一雙發現經濟泡沫的銳利慧眼,同時擁有一付掃盪市場的冷酷心腸。
不確定中榨取最確定利潤的把握能力。
冒險買空賣空的膽略。 索羅斯投資秘訣:突破被扭曲的觀念
索羅斯是大師級的金融理論家,他總是靜若止水,心氣平和,即不縱情狂笑,也不愁眉緊鎖,他擁有參與投資游戲的獨特方法,擁有認識金融市場所必需的特殊風格,具有獨特的洞察市場的能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秘訣,則是他的哲學觀。
早年,他一心想當一名哲學家,試圖解決人類最基本的命題——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個戲劇性的結論,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領域的可能性幾乎不能存在,因為首先人們必須能夠客觀地看待自身,而問題在於人們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於是他得出結論-人們對於被考慮的對象,總是無法擺脫自己的觀點的羈絆,這樣,人們的思維過程不可能獲得獨立的觀點用以提供判斷依據或對存在給予理解。這個結論既對他的哲學觀也對他觀察金融市場的角度影響深遠。
不能得出獨立的觀點的結果就是,人們無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無偏頗地抵達真理。也就是說,絕對完美的可知性相當值得懷疑。如索羅斯所言,當一個人試圖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環境時,他的所知不能成其為認識。
索羅斯演繹出這樣一個邏輯:因為人類的認識存在缺陷,那麼他能做的最實際的事就是關注人類對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認識---這個邏輯後來構成了他的金融戰略的核心。
人非神,對於市場走勢的不可理解應是正常現象,然而當市場中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基本面因素的影響達成共識,並有繼續炒作之意時,這種認知也就處於危險的邊緣了。市場中為什麼會出現失敗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長後往往出現V型反轉,以索羅斯的哲學觀,我們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們暫且不對索羅斯的哲學觀作評論,旨在探討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首要應該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將會使其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廣闊的視野,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市場,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處驚不亂,從容應對,最終獲得成功。
[編輯本段]
索羅斯投資秘訣之:投資於不穩定狀態 簡介:
市場不穩定狀態就是指當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與客觀事實之間的偏差達到極端狀態,在反作用力使市場自我推進到一定程度後,難以維持和自我修正,使市場的不平衡發展到相當嚴重程度,此時則為市場不穩定狀態。
不平衡的市場狀態源於市場預期所形成的主流偏向受到客觀現實的強烈對比,市場中的清醒的投資者開始對這種偏差進行反省,對主流偏向進行挑戰而使市場原有的主導因素變得脆弱,但市場的慣性使原有走勢狂熱。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索羅斯投資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善於發現市場的不穩定狀態,捕捉盛衰現象發生的時機。
例如,發生在80年代中期的一個案例,投標競買公司的出價使公司的資產被重新評估,於是銀行給予其他競買者更多的貸款,使得他們的出價越來越高。終於,投標價格一路飈升,市場因價值被高估而變得搖搖欲墜。根據索羅斯的理論,崩潰將不可避免。盛衰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穩定的市場狀態為投資者提供機遇。
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盛衰之例,美國大豆漲到1000時市場預測將達1400、1600,牛勢到了後期價格發展到出乎人們的預期,便有了牛勢不言頂的市場心理,這時大豆庫存被極度低估,大豆價格虛值成份被大大誇大。最終盛衰現象發生,大豆價格暴跌,國內進口商紛紛違約,因高價進口大豆使油脂企業重新洗牌。
把握盛衰發生的時機也非常關鍵,因為這時往往是市場主流偏向強烈之時,殺傷力也是比較強的,只有採取恰當的投資策略,有計劃建倉,才能充分利用這種不穩定的市場狀態所帶給我們的投資機遇。
8. 黑山共和國的經濟
資源
森林和水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54萬公頃,約占黑山總面積39.43%。鋁、煤等資源儲藏豐富,約有鋁礬土礦石3600萬噸及3.5億噸褐煤。
2006年獨立後,黑山經濟繼續轉型發展服務業,吸引外國投資者參與旅遊新建投資和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以促進旅遊業發展,目標成為優質旅遊地點和加入歐盟。
2006至2007年間,房地產市場蓬勃,俄羅斯、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富豪在沿岸地區購買物業,2008年人均外國投資高於其他歐洲國家,經濟因外國直接投資飛速增長。
2012年上半年,黑山出口貨品(主要是金屬)總值1.82億歐元,比前一年同期減少14.6%,主要出口國依次是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黑和匈牙利,而進口貨品(主要是糧食、石油和電能)總值864,9億歐元,較前一年同期高2.6%,主要進口國依次是塞爾維亞、希臘和波黑。
全國通用歐元。
GDP總量:42.8億美元(2014年)
人均GDP:6881美元(2014年)
黑山製造業薄弱,大量的工業產品、農產品、能源及日用消費品依賴進口。其物價水平偏高,常用物品供應正常,但蔬菜品種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