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瑛那年出生簡歷
張瑛,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人,到杭州師范學院讀書時結識師兄馬雲,杭州師范學校(現杭州師范大學)畢業後,隨即與馬雲結婚。
中文名
張瑛
外文名
Zhang Yi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地
浙江嵊州市甘霖鎮
職 業
家庭主婦
畢業院校
杭州師范大學
2. 馬雲妻子退出阿里巴巴的管理是為了讓馬雲更好的去管理嗎
其實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女人,張瑛也有著想在事業上發展的想法,她從阿里巴巴退出來,一方面是為了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考慮為了阿里巴巴能夠持久發展。馬雲要放開手腳讓阿里巴巴成為一個102年的企業,就必須大膽改革管理層,如果創業的其他16個人,每家的妻子都在公司都做高管,參與高層的決策,必然會帶有各家庭私人的感情色彩,容易迷失方向。
這樣的混合家族企業,是不可能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超大公司。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馬雲當年勸退張英辭職,自己首先起帶頭表率作用,其他人雖然也極力挽留張瑛,但馬雲堅定的態度,豎起的榜樣,讓其他成員無話可說,這確實是一項於公於私的英明決定。
3. 張瑛的人物簡介
姓 名 張 瑛 性 別 女 出生年月 1974.12 民族 漢 政治面貌 群 眾 最高學歷(學位)及
畢業時間、學校、專業 2005年12月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下一級學歷(學位)及
畢業時間、學校、專業 1998年7月畢業於成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參加工作時 間 1998.6 工作部門及黨政職務 四川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師 現從事專業及專長 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藝術體操 職 務 副教授 參加何種學術團體及職務 無 主 要
社會兼職 無 何時榮獲榮譽稱號 2010年7月在第五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中榮獲優秀裁判員稱號
2010年5月在成都市錦標賽及四川省大學生田徑邀請賽中榮獲優秀裁判員稱號
獲2010年9月17日—19日「浩沙杯」全國萬人健美操大賽四川分區賽優秀教練員稱號 主要業務工作、進修簡歷 業務工作: 1998年6月至2008年8月承擔川師草堂校區旅遊與飯店管理專業的形體訓練課,跨專業形體訓練選修課和學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工作,以及川師草堂校區男女籃球代表隊訓練工作。
2008年9月至今承擔學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工作。
承擔體育學院2006,2007級學生校內實習指導工作;2005,2006級畢業生論文指導工作。
進修簡歷: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成都體育學院進行研究生學習,並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在職)
4. 張瑛的個人生活
擁有了市值超2300億人民幣的阿里巴巴 ,並囊括雅虎、淘寶、支付寶、阿里軟體後,馬雲將太太勸離了總經理的崗位,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辭職回家的張瑛安心愜意在家相夫教子。
婚姻生活:我和馬雲是大學同學,畢業就拿了結婚證。 她認為當生活資料的日子並不壞,在家的日子雖然平淡,但是每個收獲都值得讓我再三品味。
5. 張瑛的人物經歷
張瑛是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人,到杭州師范學院讀書時結識師兄馬雲。
1988年在杭州師范學院(現杭州師范大學)英語專業畢業,隨即與馬雲結婚。
1999年隨馬雲等18人團隊創建阿里巴巴。
做全職太太,相夫教子。
6. 張瑛的個人經歷
張瑛,原名張溢生,1919年1月25日出生於香港,由於在家族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十四,因此圈中人稱他為「十四哥(叔)」。
他是香港粵語片時代的演員,李小龍還是童星時常出現在他主演的電影中。並和其餘三位粵語片演員吳楚帆、張活游和李清合稱為「粵語片四大小生」。
他曾參與和吳楚帆、白燕等創辦了著名的「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的電影工作,包括名作有《家》(1953)、《春》(1953)、《秋》(1954)等。他和吳楚帆、張活游、李清並稱為當年香港粵語電影「四大小生」,表現出色,可正可邪,除了文藝片外,亦曾與白燕(飾殷素素)合作參與第一代的金庸武俠片「倚天屠龍記」,飾演張翠山一角。
張瑛後來曾短暫加入無線電視,與其鬧翻後憤而在70年代加盟麗的電視,其間也演出過幾部電影。張瑛飾演的角色多樣化,可為上流社會人物正派中人,如「天蠶變」的武當掌門青松(電視劇版)、「怒劍鳴」中的岳飛後人岳世豪、「湖海爭霸錄」中的張居正、「武俠帝女花」中的崇禎等;也可飾演較為下流的奸商或偽君子,如「大地恩情」中的那位披著儒家孔孟道德衣冠,但行為與卑鄙小人沒有太大差別的假道學教書先生孫學齋、電影「狂龍」中的黑道老大、電影「發錢寒」中的投機商人陳千億等。他於1983年後期在亞視最後參演的作品有「劍仙李白」、「鐵膽英雄」等。張瑛在麗的擔任基本演員時,認萬梓良作乾兒子。1984年年底,張瑛與狄龍、谷峰等明星赴美國主演電影「又見冤家」,拍攝完後不久即去世。其兒子張煒亦曾為電視演員,他寫了一個網頁「張瑛與張煒」紀念亡父。
抗戰時期:香港電影皇帝吳楚帆、張瑛在湛江的苦難歷程
香港電影演員吳楚帆、張瑛,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會陌生。香港上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他倆一直雄霸影壇鰲頭,每人拍片都超過300部以上,有電影皇帝之稱。他們所拍攝的粵語片,在全球華人區域,家喻戶曉,有口皆碑,是觀眾極其喜愛和贊譽的著名演員。張瑛七十年代轉拍電視連續劇,改革開放後,湛江引進播放不少香港電視劇,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電視劇《大地恩情》中處處以阿Q精神自居的私塾教師孫先生,也不會忘記《流氓大亨》中動不動就喊粘線的亞沖父親,這兩個角色都是張瑛扮演,其不落窠臼超凡的演技傾倒湛江觀眾,受其影響,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粘線」一詞成了湛江流行語。這兩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走難到湛江(前身廣州灣),長達半年,經歷了人生中最艱苦的歲月。吳楚帆,福建人,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早年當過商店售貨員、工廠管理員,業余愛好習藝,1935年被香港聯華影業公司看中,主演首部粵語片《 生命線》一舉成名,以後拍片不勝數舉,有「華南影帝」稱號。他在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中成功飾演高覺新,其中《春》於1957年榮獲國家文化部頒發優秀電影獎,本人也獲優秀演員金質獎章,巴金盛贊他是出色的演出藝術家,1993年在加拿大病逝。張瑛、也是福建人,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早期在粵劇界當小生,1937年初上銀幕,主演處女作《夜明珠》走紅影壇,象吳楚帆一樣,戲路寬廣,拍片不計其數,有「粵語片皇帝」之稱。他主演的故事片《敗家仔》出色塑造一個墮落青年,「敗家仔」一度成為他的代名詞。他轉拍電視劇,寶刀不老,凡出演的角色都相當成功,在香港擁有眾多劇迷,又稱「電影電視雙料皇帝」。張瑛有一女張楚雲曾是香港第一屆港姐冠軍,1990年也是在加拿大病故。吳楚帆與張瑛,生同一籍貫,死同一異國,人生經歷,事業成就十分相近,抗戰時期,又同一水路走難到湛江駐足,可謂驚人巧恰。
1941年香港淪陷,日寇佔領香港後,計劃利用香港製片設施和電影人員,籌拍一部宣揚日軍戰功及大東亞共榮圈影片《 香港攻略戰》,風聲傳開,在港電影從業人員,不甘附敵,誓死不為日寇服務。當時,湛江是法帝殖民地,偏安一偶,水陸交通均可由港到湛,於是便紛紛南逃到湛江。與吳楚帆、張瑛一齊到湛還有著名演員黃曼梨、白燕、梅綺、大口何等。此時,湛江尚未建市,只是區區小商埠,經濟貧困落後,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吳楚帆、張瑛等藝人在湛生活異常艱苦。初到時,張瑛因戰亂散 失行李,連更換的衣服都沒有。吳楚帆被迫改行當經紀九八,為專走越南海防的「永華號」貨船商人,聯系住宿,寄存貨物,尋找買主。為了省線,他們不敢住旅店客棧,與眾藝人在赤坎大德二橫路租—民居集體住宿,二十多人,打平鋪擠在一起,天氣炎熱,蟻蠅滋生,四周污水橫流,臭氣刺鼻,艱苦景況可想而知。每當回想此段辛酸往事,吳楚帆、張瑛都不堪回首,感慨萬千。
國仇家恨、同仇敵愾,愛國熱情驅動,吳楚帆,張瑛在湛江發起組織香港電影從業人員成立《明星話劇團》,既可發揮一技之長、服務社會,宣傳抗戰,又可解決眾藝人謀生糊口。話劇團由趙樹泰任團長,吳回、李辰風、余慕雲當導演,謝益之負責舞台監督,主要演員除吳、張外,還有黃曼梨、梅綺等,連後台工作人員及家屬共20多人。結合宣傳抗日救國,鼓勵民眾保家衛國,演出一系列優秀話劇,計有《林沖》、《雷雨》、《欽差大臣》、《欲魔》等。他們舞台配合完整,演員合作默契,演技精湛,布景獨特,燈光多變,令湛江觀眾耳目一新,在赤坎平安戲院(今人民電影院對面)等地演出,歷時四個月,幾乎場場滿座。
吳楚帆、張瑛等香港電影藝人在湛江活動期間,給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也改變了湛江電影的市場結構。早前,湛江電影素來是美國影片佔領很大市場,米高梅、華納兩影片公司一直占上峰。吳楚帆、張瑛等電影從業人員到湛後,潛移默化,溝通了湛江居民對香港電影的認識和喜愛,他們由喜歡美國片轉為香港片,特別是粵語片,打破了美國影片獨占優勢的局面。此愛好,一直沿續至今,港產片始終是湛江人電影的重頭戲。
1943年湛江也被日寇佔領,香港明星話劇團在戰火中兵分兩路,分赴桂林和越南繼續演出。抗戰勝利後,吳楚帆、張瑛從內地回歸故里,重操舊業,依然在影壇紅透發紫,顯赫一方。15年後的1957 年,吳楚帆、張瑛隨香港電影界訪問團到湛江,舊地重遊,辛酸往事歷歷在目,感慨不已。他們尋找當年演出的平安戲院,已在戰亂中大火焚毀,如今重建樓房,成了赤坎糧站;還專程到中山路衣記雞飯店品嘗走難時留下難忘記憶的香雞油飯。隨後,他們參觀湛江港,游覽市容,了解解放後湛江的建設成就。看到湛江舊貌變新容換了人間,吳楚帆、張瑛喜上眉梢,笑顏逐開。
7. 張瑛的人物生涯
1981年 青島市青年匯演以「貴妃醉酒」獲獎並獲優秀劇目獎。1983年參加上海首屆舉辦「梅蘭芳 藝術訓練班」有魏蓮芳、梅葆玖、童芷玲等老師親授下學習了「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生死恨」等劇目,在畢業匯報演出時得到觀眾及專家贊揚與好評。《上海日報》 、《工人日報》對此做了專題報道,1985年青島市青年基本功比賽獲獎,1987年青年演員評 選比賽獲選,電視大選賽獲「熒屏獎」,獲山東賽區「玲瓏金杯獎」,1990年專業基本功比 賽「西施」獲一等獎,1991年獲山東電視台選拔賽青年組第三名。1993年參加「趙王李元霸 」在第四屆山東文化藝術舞台評獎中獲表演獎。1995年參加青島市新劇目調演「難得糊塗 」飾韓妻獲二等獎。1985年渡日本演出「霸王別姬」受到歡迎,1987年應天津文化局邀請參 加天津市舉辦「梅派展覽演出」並與梅葆玖、杜近芳老師同台合演「穆桂英掛帥」,《天 津日報》對其做了專題報道稱謂「三個穆桂英」。1996年9月16日台灣《申報》以《梅派青 衣張瑛在京劇藝術道路上成長》作了專題報道。1997年青島市專業劇團基本功考核,「生 死恨」獲「優秀」獎,1998年青島市京劇團復排大型現代京劇「杜鵑山」飾柯湘,演出過程 中受到專家及觀眾的好評,1993年度巾幗建功活動中被評為市文化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1999年青島京劇院排新編現代戲《生死峽谷》飾杜敏,得到專家好評,並在《戲劇電影 報》犁園周刊登其藝術創作與追求。並獲優秀表演獎。現任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青年聯 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青島市民主促進會支部委員。個人傳略被編入《 中國當代戲劇家名錄》、《音樂群星錄》、《齊魯劇壇群星譜》、《中國民間名人錄》。 ?
8. 張瑛的介紹
張瑛,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人,到杭州師范學院讀書時結識師兄馬雲,杭州師范學校(現杭州師范大學)畢業後,隨即與馬雲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