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如何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下滑。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繼續下滑至6.0%,其回中答2季度增速從1季度的7.5%回落至5.2%,雖然6月單月增速小幅反彈至5.7%,但依然偏低。三大類投資中,製造業小幅回升,基建繼續走弱,房地產小幅回落。
基建投資增速繼續回落。1-6月基建投資增速回落至3.3%,其中6月單月增速-1.0%。基建投資疲軟是今年以來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具體看,1-6月,三大類基建投資增速漲少跌多,電力熱力燃氣水、交運倉儲郵政均降至6.3%。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偏弱,2季度財政支出增速從1季度的10.9%下滑至5.3%,對基建投資擴張形成制約。
Ⅱ 二季度增速保持穩定的可能性大不大
首先,從投資來看,受以下因素驅動,有望保持小幅回升的態勢。去年以來中央政府穩增長的措施及今年各地掀起的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已經激發了地方基建投資的熱情,今年一季度增速同比增長26.9%,比去年末增速提高13.6個百分點,一季度無論是社會融資總量還是中長期貸款增速都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基建投資增速仍有望在二季度維持高位;雖然受多種條件制約,地方投資增長的動力有所減弱,但在今年3月地方完成政府換屆後,且又面臨「十二五」中期規劃落實檢驗時期,仍會有較強的投資沖動,而這也會推動投資項目的增加,如1-3月新開工項目投資增速為14%,比1-2月提高3.9個百分點;雖然以國五條為代表的調控政策使得未來幾個月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將下滑,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一旦企穩後具有較強的慣性,且目前開發商的資金面也比較充裕,如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增速為29.3%,遠超過投資增速,因此二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仍有望穩定保持在20%的水平。
Ⅲ (二)基礎設施用地仍將持續增長
基本判斷: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減緩,我國經濟也處於轉型的新階段,在國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回落速度加快。在這種情況下,各地都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
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在應對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時,各級政府均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避免經濟出現大的波動。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減緩,我國經濟也處於轉型的新階段,在國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回落速度加快。在這種情況下,各地都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自2009年起步入快速增長通道,2009年供應超過10萬公頃,同比增長110.7%。在保持連續兩年增長的情況下,2011年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再次出現高速增長,供應面積超過20萬公頃,增幅高達80%。
交通運輸用地供應增長最快。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包括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特殊用地和其他土地等五類,2011年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佔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的98.4%。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增長較快,增速都超過了工礦倉儲用地、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增長最快的是交通運輸用地,其次是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中交通運輸用地同比增加了127.2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同比增加了100.23%。盡管高鐵建設放慢腳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勢頭強勁,以公路建設為例,據交通運輸「十二五」規劃,2015年高速公路將達到10.8萬公里,二級以上公路將達到65萬公里,均超過十一五期間的建設速度,尤其二級以上公路年均建設里程數是「十一五」的1.7倍。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升。自2010年起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落,2012年第一季度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更是同比下降2.1%,第二季度出現好轉,投資增速由負轉正,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4%,前三季度基礎設施同比增長10.2%,全年增長13.3%(圖3-1)。從2010年開始各地部署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從目前的投資情況看,資金的增速滯後於供地的增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和民間投資,2011年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比重為35.6%,2006年中央財政所佔比例15%左右。近兩年,地方政府深陷債務危機,同時由於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2011年以來,建設基礎設施、地方政府償還債務的重要資金來源,土地出讓收入銳減。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密切關注,加強分析,避免用地的無序擴張,保證用地的節約集約。
圖3-1 基礎設施用地供應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情況
Ⅳ 基礎設施投資的介紹
隨著專項債和資本金管理兩項財政逆周期政策的落實,基建項目融資能力將顯著提高,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明顯回升。在政策多措並舉打破基建投資瓶頸的宏觀環境下,市場熱情也將持續高漲,當前市場對周期板塊的高度關注便是最好例證。
展望2020,基建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以及「基建補短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中長期項目都有望提振經濟。當然,在大幅「加力」之外,繼續「提效」仍然是基建發展重點,補齊投資短板、提高投資效益,應是下一階段逆周期調節加力的重點。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當前基建投資受地方財力不足和嚴控隱性債務制約較大。提前下發專項債和降低項目資本金比例,有助於基建項目擴大投資規模,強化逆周期調節。當然,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資能否贏回市場期望,仍有待政策及時落地、配套措施精準實施。
Ⅳ 為什麼靠基建投資拉動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這個觀點有局限性。應當區分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當然無法依靠基回建投資拉動答GDP,因為該建設的基礎設施都建設完了,但在發展中國家就完全不同,這些落後國家的基礎設施欠賬太多,不誇張說,再投資建設20年,也不一定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那麼,連續20年都可以起到拉動GDP增長的作用,還能說是「不可持續」嗎?當然是持續拉動經濟了。所以,以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的體會,全球多數發展中國家,若干年內,依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依然是合理的選擇。即使是我們中國,在74萬億元的GDP成果的背後,一年基建投資60萬億元絕對「功不可沒」。而且現在每年基建投資的增值率還保持在5%左右,說明有相當的可持續性。
Ⅵ 基建需投入多少才能支撐6.5%的GDP增速
2015年,陝西出台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穩增長」強力政策措施,全省經濟增速逐季回升。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8171.86億元,比上年增長8%,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成績全年經濟總量前移至第15位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僅為6.9%,近20年來首次低於全國增速。陝西採取一系列舉措追趕超越,全年實現了8%的增長速度。同時,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如工業、投資等增速出現大幅回落。2015年我省GDP增速較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加快0.4、0.7和1.1個百分點,呈逐季回升態勢。總量超過內蒙古,位次前移至全國第15位。亮點第三產業增速趕超GDP增速記者昨日獲悉,第三產業佔比提升,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成為2015年全省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支撐力量。「十二五」前四年,我省第三產業增速一直低於GDP增速。2015年第三產業增速開始高出GDP增速1.6個百分點。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9.7%,較2014年提高2.7個百分點,為2004年以來的最高值。走勢今年經濟發展將呈良好開局昨日,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張曉光表示,因為服務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與全國一樣,融入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大格局中,因此「今年陝西經濟發展會有一個良好的開局」。記者了解到,因為陝西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工業體系完善,陝西經濟發展面臨著「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得機遇。此外,陝西科技力量、教育資源在全國雄踞前列,面臨著創新發展的機遇。但是經濟發展中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如國際大宗產品、能源價格還在波動;農村脫貧任務依然繁重;煤炭、水泥、鋼材等產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對經濟發展也會帶來一定影響。農業:實現「十二連豐」農業穩定增長,連續12年穩定在千萬噸以上,屬豐產,蘋果、獼猴桃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2015年,糧食產量達到1226.8萬噸,比上年增長2.4%,實現「十二連豐」。其中,夏糧產量491.7萬噸,秋糧產量735.1萬噸。全年生豬存欄845.99萬頭、牛存欄146.75萬頭,比上年分別下降3.8%和2.6%;家禽存欄6733.62萬只、羊存欄701.93萬只,分別增長1.7%和0.3%;豬牛羊禽肉類產量114.68萬噸,下降0.4%;牛奶產量141.19萬噸,下降2.4%。工業:走出低谷工業緩中企穩。主要支柱產業能源工業逐步走出低谷,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1.3%轉為全年增長1.5%。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其中,輕工業增長13.5%,重工業增長5.8%。分能源和非能源工業看,能源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非能源工業增長13%,增速高於能源工業11.5個百分點。從高技術產業看,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5.9%,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8.9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7%。投資:穩步增長2015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9826.65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民間投資9066.37億元,增長7.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5.7%。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2.8%,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2494.29億元,比上年增長2.8%;商品房銷售面積2978.94萬平方米,下降3.7%。消費:穩中趨好全省社會消費品市場穩中趨緩、緩中向好。201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8.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055.06億元,增長7.7%。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3855.55億元,比上年增長7.8%。按用途分,吃類商品零售469.33億元,增長16.8%;穿類524.77億元,增長9.7%;用類2861.45億元,增長6.2%。外貿:高速增長2015年,金融存貸款穩定增加。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760.61億元,較年初新增2913.23億元。其中,新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460.44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達84.5%。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2415.24億元,較年初新增3996.96億元。同時,對外貿易高速增長。2015年全省進出口總額189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出口918.52億元,增長7.4%;進口977.14億元,增長18.4%。
Ⅶ 中國基建投資還有多少空間
隨著專項債和資本金管理兩項財政逆周期政策的落實,基建項目融資能力將顯著提高,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明顯回升。在政策多措並舉打破基建投資瓶頸的宏觀環境下,市場熱情也將持續高漲,當前市場對周期板塊的高度關注便是最好例證。
展望2020,基建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以及「基建補短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中長期項目都有望提振經濟。當然,在大幅「加力」之外,繼續「提效」仍然是基建發展重點,補齊投資短板、提高投資效益,應是下一階段逆周期調節加力的重點。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當前基建投資受地方財力不足和嚴控隱性債務制約較大。提前下發專項債和降低項目資本金比例,有助於基建項目擴大投資規模,強化逆周期調節。當然,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資能否贏回市場期望,仍有待政策及時落地、配套措施精準實施。
Ⅷ 什麼是基建投資
廣義的基建投資是國家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狹義的基建投資是指企業或地方政府對項目的建築物投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