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誰更有發展前景
微信支付確切的說,跟支付寶不是一致競爭。支付寶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為基礎,為支付提供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微信是個底層架構,是個生態系統。
第一、非正面競爭
支付是微信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個服務,微信可以搭載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寶,也可以在微信上實現有效應用,所以說,微信支付跟支付寶確切的說不是一個層面上的競爭。
從結果來看,微信通過這種方式,讓支付寶感受到了壓力是必然的,因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賴微信所形成的應用場景,來實現支付,從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寶里去,通過支付寶來實現支付了,從而對支付寶形成了擠壓,這里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機構來跟支付寶打。包括了銀行支付,都可以搭載微信基礎。
我自己覺得支付這個行業,最終比拼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應用場景,更多應用場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脫離了支付使用場景,支付很難生存,支付寶走到了第一,是因為有了淘寶,財付通走到第二是因為騰訊,如果單純比拼支付,支付寶肯定遠勝財付通,那是因為商品特性更產生支付基礎,而社交的支付場景過少,兩者不可比。
但是微信橫空出世之後,已經把騰訊也從原先的社交屬性里給延展出來,現在的微信其實已經遠不止社交的概念,一個適用人群覆蓋六億的客戶端,理論上可以把人類的各類行為都涵蓋在內,從而誕生出更多的想像空間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經遠遠大於淘寶的支付場景,這個時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處就顯現出來了,可以實現真正的無處不支付。
這里其實還有個所謂線下線上之爭的觀點,事實上,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從邏輯上推論,互聯網的總體流量也好,需求也好,都是有限的,可以直接推算為總人口乘以總時間這個是極限值,總體流量有限的情況下,誕生兩個邏輯,第一個是線上線下平衡邏輯,人在線上和線下分配自己的時間,也就是分配流量。
目前從電商情況來看,雖然電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總佔比還只是佔到大概不到8%左右的份額,這裡面其實雖然還有很大想像空間,但是現實也看到很多線下目前的確也遇到無法線上化的問題,線上入口目前白熱化的競爭背後,其實反映的是線上的流量目前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在降低,技術條件約束了很多線下東西無法線上化,雖然可以看到珠寶、汽車都在線銷售,但是全體性的鋪開線上化,難度還是很大。為什麼O2O大行其道,反過來其實也說明的是未來線下的流量之爭可能比線上更關鍵。
基於線上流量的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目前互聯網里的競爭業態,就反映為在各個業態之間分配時間的不同所呈現的流量此消彼長的情況,微博沒落,不是因為微信比微博好,因為兩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擠佔了更多人類的時間,自然就會對微博構成了擠壓,互聯網之間的競爭,就是如此,我喜歡吃肉了,就不太會多吃素菜,因為我吃的東西總是有限的。流量之爭的背後其實表現為人類更喜歡在什麼地方上花更多的時間,從而把那些不願意花時間的東西給打敗了,跟這兩個東西好壞不關鍵。
所以微信支付的邏輯其實就我願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時間,我自然也就會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給幹了,當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夠方便的支付場景,而前面說了,幾乎人人在用微信,這個應用場景其實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寶的錢包,很難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場景要超越微信的難度很大,畢竟一個是開放體系,一個是單一體系。
這裡面談所謂的財付通的事情,我堅持我在北京電視台BAT大戰里說過一個觀點,沒有微信的財付通,一無是處,而有了微信,財付通天下無敵,但是這里其實是有個前提其實是微信要帶著財付通玩,因為理論上,前面說了,微信只是個基礎平台,應該是開放式的,不應該只是財付通的應用場所,否則對微信的傷害也很大,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旦微信拋棄了財付通,我看財付通會好,但是很難很好。
第二、誰勝誰敗?
微信支付不犯錯誤的情況下,感覺失敗的可能性不大,理由兩個,第一個是支付寶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競爭和對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競爭對抗,還跟銀行進行對抗,他的核心邏輯是,支付寶自建賬戶體系,要從銀行里拿錢充值到自己的錢包里去,雖然最終託管在銀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銀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銀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實是繞開了銀行的清算,形成體系內的虛擬清算,無論哪個,都是樹敵過多的行為,從人家口袋裡搶錢的事情,不好乾。加上阿里一直很強勢的作風,我感覺規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說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形成對抗,確切的說,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務的機構,更開放的模式,比相對封閉的模式,更容易起規模,也更容易鋪開,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線,我估計到年底做到五六千萬的用戶群,應該不是難事,這個是必然的,甚至他都會考慮放開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會更小,微信支付確切的說,更符合互聯網的開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第三、安全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從邏輯上推論,兩個都必然是金融級安全技術,否則無法支撐支付這個行業,但是由於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術層面出現的,支付寶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現的安全漏洞報道較多,一方面是因為捆綁手機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應用,可以通過攔截手機來實現破解,這個破解其實已經跟技術本身可能已經是關系不大,而是因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補這樣的漏洞就要考慮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會帶來支付體驗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遠是個博弈難題,只能尋求平衡點。
另外,支付寶採取的是自建賬戶體系的方式,相當於你額外弄了個零錢包,而且還支持零錢包之間的相互轉賬功能,也在不斷的擴大支付場景,零錢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繞開銀行卡進行交易,這樣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這個零錢包,而且現在零錢包里的零錢越來越多之後,攻擊力度都會極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這個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幫助你從你的銀行卡到別的銀行卡,直接跟銀行卡捆綁,他本身不是資金沉澱和賬戶體系的概念,資金還是沉澱在銀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還其實是回歸到銀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較簡單,直接還是通過銀行卡進行劃款,流程相對更簡單,應該也更安全。
當然這個只是邏輯推演,這個命題現實中還真很難說明白,我自己個人感覺,目前能解答的說法只能是誰也無法說誰比誰更安全,但是考慮到兩者都是全賠策略,其實,意義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是全賠的情況下,打安全牌意義也不是特別大。
第四、支付寶加上來往呢?
來往對抗微信的事情,從常理上推論,其實勝算是很小的,互聯網的競爭,一致競爭的可能性,先發優勢和基礎性優勢,是很難撼動的。而且現在的微信承載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來越不可能被顛覆,因為替換成本太大。
來往能做成第二個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個微信,這個是我的基本判斷,干趴下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種更讓用戶群在上面停留花費更多時間的東西,在即時通訊領域,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會去做第二個選擇了,真沒必要,用什麼都一樣的東西,幹掉微信的是那些我們現在想不到的生活習慣或者生活方式的東西,而不是來往這樣,跟微信連外表都一樣的東西。
所以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很難打得過微信支付,更何況,我感覺支付寶走的就是獨立賬戶體系的模式,承載開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即使來往做起來了,做來往支付,其實是革支付寶的命,這個對支付寶來說,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本質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微信也說推出余額寶,由於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這個模式,不會形成資金的沉澱,有賬戶體系,但是不以賬戶體系為核心,他只是給微信提供方便的資金服務應用,但是由於沒有資金沉澱,也就沒余額管理的概念,個人感覺微信的余額寶金額是超越余額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余額寶的基礎性優勢是賬戶體系模式,所以這個基礎不打掉,沒人能超越余額寶,唯一能打敗余額寶的,其實是銀行的活期直接轉貨幣基金,但是這個顯然銀行短期是不會去做的事情,這裡面,由於微信的便捷性,估計會打掉一些純粹以存款替代為目的的投資人放棄支付寶的錢包,而使用微信的余額寶,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實際的意義比較有限。
2. 支付寶和微信主要盈利模式的區別
支付寶和微信是我們最經常使用的手機應用了,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首先我們的支付寶和微信裡面通常都有小額零錢,存在余額寶裡面,或者買了東西還沒簽收,這些小錢錢積少成多,支付寶和微信的用戶大概有8-9億人,就算一個用戶一塊錢,他們的賬戶上少說都有幾千萬,況且我們的零錢遠遠不止1塊錢。這些錢拿去做投資,可謂是無本萬利,其次 微信有很多商家投放廣告。舉個例子 我們在朋友圈刷到的廣告,每1000個人看到 微信收150元上下,如果商家想要100萬人看到,就要給微信15萬元的廣告費,微信內還有幾百萬個自媒體,每篇文章後面投放廣告,廣告收入加起來算都算不清楚。支付寶和微信都接入了很多商家服務,比如買機票 動車票 訂酒店 滴滴打車等等服務,每一筆成交 他們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服務分成。
總而言之,支付寶和微信錢包占據了全國移動支付和整片江山,想怎麼盈利,就怎麼盈利。
3. 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會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支付寶、微信錢包等屬於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屬於無卡、無現金的支付方式, 這是未來支付的趨勢, 對非現金消費支付來說, 目前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 支付寶和微信到底哪個更有優勢
微信支付確切的說,跟支付寶不是一致競爭。支付寶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為基礎,為支付提供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微信是個底層架構,是個生態系統。
第一、非正面競爭
支付是微信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個服務,微信可以搭載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寶,也可以在微信上實現有效應用,所以說,微信支付跟支付寶確切的說不是一個層面上的競爭。
從結果來看,微信通過這種方式,讓支付寶感受到了壓力是必然的,因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賴微信所形成的應用場景,來實現支付,從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寶里去,通過支付寶來實現支付了,從而對支付寶形成了擠壓,這里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機構來跟支付寶打。包括了銀行支付,都可以搭載微信基礎。
我自己覺得支付這個行業,最終比拼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應用場景,更多應用場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脫離了支付使用場景,支付很難生存,支付寶走到了第一,是因為有了淘寶,財付通走到第二是因為騰訊,如果單純比拼支付,支付寶肯定遠勝財付通,那是因為商品特性更產生支付基礎,而社交的支付場景過少,兩者不可比。
但是微信橫空出世之後,已經把騰訊也從原先的社交屬性里給延展出來,現在的微信其實已經遠不止社交的概念,一個適用人群覆蓋六億的客戶端,理論上可以把人類的各類行為都涵蓋在內,從而誕生出更多的想像空間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經遠遠大於淘寶的支付場景,這個時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處就顯現出來了,可以實現真正的無處不支付。
這里其實還有個所謂線下線上之爭的觀點,事實上,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從邏輯上推論,互聯網的總體流量也好,需求也好,都是有限的,可以直接推算為總人口乘以總時間這個是極限值,總體流量有限的情況下,誕生兩個邏輯,第一個是線上線下平衡邏輯,人在線上和線下分配自己的時間,也就是分配流量。
目前從電商情況來看,雖然電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總佔比還只是佔到大概不到8%左右的份額,這裡面其實雖然還有很大想像空間,但是現實也看到很多線下目前的確也遇到無法線上化的問題,線上入口目前白熱化的競爭背後,其實反映的是線上的流量目前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在降低,技術條件約束了很多線下東西無法線上化,雖然可以看到珠寶、汽車都在線銷售,但是全體性的鋪開線上化,難度還是很大。為什麼O2O大行其道,反過來其實也說明的是未來線下的流量之爭可能比線上更關鍵。
基於線上流量的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目前互聯網里的競爭業態,就反映為在各個業態之間分配時間的不同所呈現的流量此消彼長的情況,微博沒落,不是因為微信比微博好,因為兩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擠佔了更多人類的時間,自然就會對微博構成了擠壓,互聯網之間的競爭,就是如此,我喜歡吃肉了,就不太會多吃素菜,因為我吃的東西總是有限的。流量之爭的背後其實表現為人類更喜歡在什麼地方上花更多的時間,從而把那些不願意花時間的東西給打敗了,跟這兩個東西好壞不關鍵。
所以微信支付的邏輯其實就我願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時間,我自然也就會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給幹了,當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夠方便的支付場景,而前面說了,幾乎人人在用微信,這個應用場景其實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寶的錢包,很難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場景要超越微信的難度很大,畢竟一個是開放體系,一個是單一體系。
這裡面談所謂的財付通的事情,我堅持我在北京電視台BAT大戰里說過一個觀點,沒有微信的財付通,一無是處,而有了微信,財付通天下無敵,但是這里其實是有個前提其實是微信要帶著財付通玩,因為理論上,前面說了,微信只是個基礎平台,應該是開放式的,不應該只是財付通的應用場所,否則對微信的傷害也很大,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旦微信拋棄了財付通,我看財付通會好,但是很難很好。
第二、誰勝誰敗?
微信支付不犯錯誤的情況下,感覺失敗的可能性不大,理由兩個,第一個是支付寶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競爭和對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競爭對抗,還跟銀行進行對抗,他的核心邏輯是,支付寶自建賬戶體系,要從銀行里拿錢充值到自己的錢包里去,雖然最終託管在銀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銀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銀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實是繞開了銀行的清算,形成體系內的虛擬清算,無論哪個,都是樹敵過多的行為,從人家口袋裡搶錢的事情,不好乾。加上阿里一直很強勢的作風,我感覺規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說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形成對抗,確切的說,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務的機構,更開放的模式,比相對封閉的模式,更容易起規模,也更容易鋪開,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線,我估計到年底做到五六千萬的用戶群,應該不是難事,這個是必然的,甚至他都會考慮放開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會更小,微信支付確切的說,更符合互聯網的開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第三、安全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從邏輯上推論,兩個都必然是金融級安全技術,否則無法支撐支付這個行業,但是由於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術層面出現的,支付寶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現的安全漏洞報道較多,一方面是因為捆綁手機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應用,可以通過攔截手機來實現破解,這個破解其實已經跟技術本身可能已經是關系不大,而是因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補這樣的漏洞就要考慮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會帶來支付體驗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遠是個博弈難題,只能尋求平衡點。
另外,支付寶採取的是自建賬戶體系的方式,相當於你額外弄了個零錢包,而且還支持零錢包之間的相互轉賬功能,也在不斷的擴大支付場景,零錢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繞開銀行卡進行交易,這樣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這個零錢包,而且現在零錢包里的零錢越來越多之後,攻擊力度都會極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這個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幫助你從你的銀行卡到別的銀行卡,直接跟銀行卡捆綁,他本身不是資金沉澱和賬戶體系的概念,資金還是沉澱在銀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還其實是回歸到銀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較簡單,直接還是通過銀行卡進行劃款,流程相對更簡單,應該也更安全。
當然這個只是邏輯推演,這個命題現實中還真很難說明白,我自己個人感覺,目前能解答的說法只能是誰也無法說誰比誰更安全,但是考慮到兩者都是全賠策略,其實,意義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是全賠的情況下,打安全牌意義也不是特別大。
第四、支付寶加上來往呢?
來往對抗微信的事情,從常理上推論,其實勝算是很小的,互聯網的競爭,一致競爭的可能性,先發優勢和基礎性優勢,是很難撼動的。而且現在的微信承載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來越不可能被顛覆,因為替換成本太大。
來往能做成第二個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個微信,這個是我的基本判斷,干趴下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種更讓用戶群在上面停留花費更多時間的東西,在即時通訊領域,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會去做第二個選擇了,真沒必要,用什麼都一樣的東西,幹掉微信的是那些我們現在想不到的生活習慣或者生活方式的東西,而不是來往這樣,跟微信連外表都一樣的東西。
所以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很難打得過微信支付,更何況,我感覺支付寶走的就是獨立賬戶體系的模式,承載開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即使來往做起來了,做來往支付,其實是革支付寶的命,這個對支付寶來說,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本質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微信也說推出余額寶,由於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這個模式,不會形成資金的沉澱,有賬戶體系,但是不以賬戶體系為核心,他只是給微信提供方便的資金服務應用,但是由於沒有資金沉澱,也就沒余額管理的概念,個人感覺微信的余額寶金額是超越余額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余額寶的基礎性優勢是賬戶體系模式,所以這個基礎不打掉,沒人能超越余額寶,唯一能打敗余額寶的,其實是銀行的活期直接轉貨幣基金,但是這個顯然銀行短期是不會去做的事情,這裡面,由於微信的便捷性,估計會打掉一些純粹以存款替代為目的的投資人放棄支付寶的錢包,而使用微信的余額寶,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實際的意義比較有限。
採納哦謝謝
5. 支付寶的余額寶和微信里的理財通到底哪個
都差不多,二者買的都是貨幣基金;
至於收益,是浮動的,有時理財通高,有時余額寶高,對於零錢理財,收益相差不大。
6. 微信理財通和支付寶理財哪個好
微信理財通和支付寶理財哪個好?
2個平台都不錯,只是從收益上看支付寶要高於財付通,而且支付寶使用范圍更廣,
其他都一樣。
7. 支付寶和微信裡面的基金,靠譜嗎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理財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投資理財,由於基金種類豐富,可以滿足不同種類人的需求,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方式之一。
有的人選擇直接在基金公司開立證券賬戶購買,有的選擇支付寶或者是微信等,第三方平台購買,這些基金靠譜嗎?到底從哪裡買的基金才靠譜?
支付寶和微信裡面的基金,只要是基金公司發行,它本身的運作和管理都是由基金公司進行和支付寶,微信沒有直接關系,他們只是一個類似於銀行理財的代銷機構,並不會影響基金的安全,所以只要是備案的基金,投資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購買。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8. 理財支付寶和微信哪個好
都好。
我是兩個都有,大多數選在微信上,因為我方便。
現在互聯網金融都在整頓。把不符合監管的都下架了。凡是以前買進去的依然有效,新的就不可以買了。
謝謝你的提問,望採納。
9. 微信和支付寶的理財哪個好
微信和支付寶理財其實差不多,他們的理財產品都是別的機構的,好不好要看這些機構的水平,他們只是代銷的,而且費率差不多,沒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