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浙江長興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地方特點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6億元,年均增長15.9%,人均GDP 3300美元;財政總收入22.01億元,年均增長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04億元,年均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年累計331億元,年均增長23.3%;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實現「雙超百億」,分別達到120億元和10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由2002年的13.9:52.6:33.5調整到2006年的9.9:57.1:33。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實現進位提檔,分別從2002年的107位、97位上升到2005年的56位和62位。
長興政府網上都有,自己刪選下用自己的話寫應該OK了
❷ 浙江長興環太湖經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7年7月31日,公司名稱由「長興縣永盛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變內更為「長興容縣永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2008年3月4日,公司名稱由「長興縣永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長興環太湖經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江
成立時間:2005-10-31
注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52200000177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湖圖影旅遊度假區
❸ 五水共治的模範城市
在省委、省政府「小資本對接大項目」,既集中力量辦大事又普惠民生的指導思想下,由長興縣委、縣政府牽頭,浙江長興環太湖經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就發行「五水共治」定向融資計劃進行洽談,並於8月18日開始通過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平台掛牌發行長興「五水共治」定向融資計劃。
2013年,「讓長興的水秀起來」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猶如一聲春雷響徹長興大地。在這場行動中共打撈清理雜草浮萍、垃圾43650噸,打撈拆解沉船605艘,取締無證漁網6364條……縣域范圍內水面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014年,全省治水行動全面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決策,既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基礎性、長遠性戰略工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最大民生實事工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推進「五水共治」,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
「五水共治」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我縣在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的基礎上,借冬修水利之機,從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個方面全面提升水環境,統籌組織、精心安排,切實發揮全縣領導幹部隊伍工作合力。
目前全縣劃分黨員治水責任區536個,確定段長1072名。目前正在開展「每天參加義務勞動1小時」活動和河道保潔每日輪班制度,定期清理河面漂浮物和河道垃圾,取得實質性進展。由於這是一項資金投入大、惠及幾十萬人口的重大工程,因此縣人大代表周榮華在《關於對「五水共治」工作落實及辦好》的議案中建議從源頭上抓好治水管理工作。「首先應該成立專項工程督察組。在縣、鄉鎮、村各級垂直管理的基礎上,由多部門參與,並邀請人大代表聯合成立專項工程督察組,建立定期督辦工作制度,隨時督察工程進度及資金往來審查核算情況和工程質量,針對推進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直接向縣委、縣政府領導匯報,保證各項工程依法進行。」另外,周榮華提出,還應制定工程偷工減料懲罰措施,維護施工秩序,確保治水工程質量。 麗水「五水共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擴大)會議在市行政中心召開。該市「五水共治」確立了下一階段的十大工作目標,重點推進污水治理,聯動推進「五水共治」,統籌推進治水治氣。
麗水結合實際,明確市「五水共治」下一階段的十大工作目標:全市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要繼續保持全省第一;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和縣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力爭在全省率先完成半年內清理垃圾河,兩年內治理臭河,消滅黑河工作;2014年農村污水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0%以上;到2016年,麗水中心城區、縣級城區達到防禦20—50年一遇洪水標准;完成縣級以上城區備用水源建設;完成麗水中心城區排澇整治工程;開展縣城城區防洪防澇綜合整治工程;開展松古、碧湖和壺鎮三大平原排澇工程;初步建立節水型社會。 溫州甌海「兩會」召開之際,舉行千人共建「美麗塘河·宜居水鄉」暨「治水公益基金」捐贈啟動儀式。出席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帶頭捐款,為「治水公益基金」籌集首筆資金68萬余元,並齊心協力參與清理河泥勞動。
治水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美麗浙南水鄉並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希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動員、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投身到治水行動中來。
甌海區啟動黒臭河、垃圾河整治行動,47條掛牌整治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現象,河道水質有了一定的改善。2014年該區將繼續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推進黑臭河道整治,嚴格落實「河長制」,打好治水攻堅戰。活動現場所募集的共68萬余元的捐款,將全額用於治水工作。
❹ 請問浙江長興這個地方好不好經濟、環境什麼的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
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8.41億元,比上年增長52.6%;財政總收入達到10.32億元,在全省的排名比上年前進了6位,比上年增長50.98%,增幅列全省第一,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4.57億元,比上年增長40.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工業性投入全年30.56億元,比上年增長48.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全年合同利用外資2.85億美元,同口徑增長116%;實際利用外資1.009億美元,同口徑增長46%;實到內資16億元,同比增長27.4%;自營出口額達76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22元,比上年增長9.8%。今年1-6月財政收入達7.9億元,同比增長54.2%;合同利用外資1.5億美元,同口徑增長157%;實際利用外資3573萬美元,同口徑增長76%;自營出口額達464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長興先後躋身於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經濟百強縣、全國綜合治理先進縣、國家衛生縣城和浙江省文明縣城行列。
❺ 誰知道有關浙江長興的歷史和發展情況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5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35.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是1995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184.74億元,比上年增長30.1%;財政總收入達到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9.4億元,比上年增長3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94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工業性投入全年47.2億元,比上年增長25.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9億元,比上年增長13%;全年合同外資3.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實到縣外內資35億元,自營出口額達1.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307元,比上年增長13.5%。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❻ 浙江長興環太湖經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
2007年7月31日,公司名稱由「長興縣永盛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變更為「長興縣永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2008年3月4日,公司名稱由「長興縣永盛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長興環太湖經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江
注冊資本:5000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0572-6066617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太湖圖影旅遊度假區
❼ 浙江長興的歷史
太湖明珠—長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長興地處中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處在號稱「天堂」的蘇州與杭州之間,位於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馳名中外的太湖西南岸,與蘇州、無錫隔湖相望,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東南望縣」之美譽。長興是上海經濟區的交通樞紐,雄踞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結合部,故有「三省通衢」之稱。
長興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兩條國道(北京—福州的104國道、上海—拉薩的318國道)、三條高速(杭州—南京的杭寧高速、杭州—長興的杭長高速、上海—合肥的申蘇浙皖高速)、三條鐵路(連結隴海線溝通東北與長江三角洲的陸海大通道江蘇新沂—浙江長興鐵路、華東第二大通道宣州—杭州鐵路、杭州—牛頭山鐵路)和一條年運量超過2000萬噸、有「東方萊茵河」美稱的「黃金水道」(長興—湖州—上海)構成的水陸交通網,交叉匯聚於長興,使長興與周邊大中城市通達便捷、聯系緊密,為長興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便利條件。長興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
太湖明珠—長興,文化積淀深遠厚實。長興建縣始於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為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長興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故鄉,至今還保留著他臨世沐浴的聖井。茶聖陸羽在長興寫就了曠世巨作《茶經》,成為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人,長興也因此成為茶文化的發祥地。明代中葉,散文大家歸有光、小說家吳承恩同治長興縣,歸撰文、吳書寫的《聖井銘並序》、《夢鼎堂記》、《長興知縣題名記》三塊碑至今保存完好,吳承恩在長興縣丞任上為寫作《西遊記》積累了大量素材。長興還保存了元代大畫家、大書法家趙孟兆頁 等一代宗師的手寫真跡。長興的民間藝術也十分豐富,有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各國、參加紐西蘭中國新年燈會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為世界地質遺產、命名為「金釘子」的長興灰岩保護區等文化遺址。長興是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舊址。
太湖明珠—長興,物產資源豐富多樣。長興區域面積1430平方公里,土地資源儲備豐富,有耕地60萬畝,可開發旱地10萬畝,林地90萬畝,水面10萬畝,是國家的「糧油大縣」、「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浙江省的產油大縣。長興名特優新產品十分豐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板栗、青梅、栝樓;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等。長興西倚天目、東臨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間的優越自然環境,自然、人文景觀豐富別樣,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特別是「金釘子」地質遺跡保護區、十里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這三個上億年的珍稀自然遺產,為全球罕見;綿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線,為旅遊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已進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環太湖旅遊開發規劃國際咨詢,並計劃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設成為獨具魅力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休閑度假勝地。
太湖明珠—長興,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我們按照加快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訂完善了《長興城市總體規劃》,近期規劃長興中心城2005年目標為建成區25平方公里,20萬人口。根據規劃,我們以配套城市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路段和建築,三年來有總投資57.2億元的35個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重點項目開工或建成,城市框架已拓展到21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一座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雛型基本形成。特別是長興(省級)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福地。我們按照建設國內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舉全縣之力辦好開發區。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25平方公里,已基本實現九通一平,區內主幹道全部按照國家一級公路標准設計,路寬66米,公共綠化率達到40%,供水、供電、供熱、供氣、排水、排污、通訊管線均已一次性鋪設到位。同時,我們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建立審批辦證中心、投資服務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致力於快捷、優質、守信,不斷改善投資服務環境。到2003年為止,已有來自美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區落戶,一批大項目陸續落戶長興。
太湖明珠—長興,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依靠科技進步、致力擴大開放、加快體制創新,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長興經濟活躍,社會安定,百業興旺,人民富裕。進入新世紀,長興以更開放的姿態、更開拓的精神、更扎實的工作,更矯健的步伐,朝著建設山水園林型的現代化中等工貿城市和提前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偉目標邁進,取得了新的業績。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8.41億元,比上年增長52.6%;財政總收入達到10.32億元,在全省的排名比上年前進了6位,比上年增長50.98%,增幅列全省第一,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4.57億元,比上年增長40.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56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工業性投入全年30.56億元,比上年增長48.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全年合同利用外資2.85億美元,同口徑增長116%;實際利用外資1.009億美元,同口徑增長46%;實到內資16億元,同比增長27.4%;自營出口額達76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6%;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622元,比上年增長9.8%。今年1-6月財政收入達7.9億元,同比增長54.2%;合同利用外資1.5億美元,同口徑增長157%;實際利用外資3573萬美元,同口徑增長76%;自營出口額達464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長興先後躋身於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經濟百強縣、全國綜合治理先進縣、國家衛生縣城和浙江省文明縣城行列。
參考: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39486/39493/292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