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國在非洲石油投資

中國在非洲石油投資

發布時間:2020-12-22 18:19:49

① 中國在非洲的國際影響力如何

環 球時報轉譯美國《聖何塞信使報》的文章說,蘇丹最大的煉油廠今夏完成了一項造價3.41億美元的擴建工程,其煉油能力提高了一倍,增加了這個國家的石油出 口和國內汽油供應。在距離該煉油廠幾十英里的一處河岸,那裡曾是一個垃圾場,開發商們正緊鑼密鼓地籌畫建造一個投資40億美元的商業區,他們希望將喀土穆 打造成東非的商業中心。
這兩項工程成了蘇丹的展示專案,該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如果沒有中國,這一切就是不可能的。這折射出整個非洲的一股趨勢,中國公司正向從煉油廠、水壩到公路、商場等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建築項目,注入數以億計的美元。
美國缺席與中國存在同等醒目
在過去10年,中國日益轉向非洲,以滿足其對自然資源的渴求。中國成了非洲大陸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是,這種每年400億美元並且在不斷增長的貿易關系已不再僅僅圍繞著石油和礦物。
在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因非洲長期動盪而認定那裡無利可圖,並於幾十年前就幾乎放棄在那裡的大型基礎設施和工業的投資之際,中國公司進來了。
憑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中國企業從事著缺乏資金的非洲國家有必要去做但自身又無力去做的工作。中國公司業已在多個非洲國家開展或同意開展不同的項目,如 安哥拉的醫院和鐵路線、蘇丹和肯亞的公路和橋梁、衣索比亞和利比理亞的水壩、迦納和辛巴威的電信網路,以及其他許多專案。
上周,剛剛結束兩周非洲之行的民主黨參議員巴拉克"奧巴瑪與國會議員連線時說:"走訪非洲時的一個驚人事實是,美國在非洲的缺席與中國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人是否在從中獲取巨大好處目前尚不清楚。不過,通過從事美國和其他國家沒有做的工作,中國鞏固了與非洲領導人的關系,並確保他們對自己的議程的支持,尤其是在阻止台灣與非洲國家發展"外交"關繫上。
分析人士說,中國的首要目標還是能源,它經常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為石油和礦產協議開道。不過,中國也同那些沒有石油儲藏的非洲國家做生意。一家中國公司正在乾旱的衣索比亞興建一座造價3.5億美元的大壩。該水壩建成後可望用於灌溉和發電。
據世界銀行統計,2004年,中國在非洲共有450個投資專案,其中大部分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但中國帶來的影響也許更深遠。來自中國的投資正在改變非洲大陸這塊博弈場,西方國家曾長期控制對那裡的發展援助以及政治議程。
非洲人怕中國人離開
非洲國家從中國的投資中得到了好處。非洲大陸的經濟增長率去年達到5.3%,預計今年會更好。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投資及其對非洲原材料的需求。不過,一些非洲人擔心,如果中國人不對當地人進行培訓,他們離開後,目前進行的投資將可能付諸東流。
中國表示,它有意在非洲長期待下去。北京宣布2006年為"非洲年",並發布了一份政策檔,承諾對非洲進行長期投資以及對非洲工人提供培訓。在中國領導 人越來越頻繁的非洲之行中,他們經常講到發展中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專家們說,中國不把世界上最貧窮的非洲大陸看作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視為一個投資機 遇。
南非一家研究機構的分析家史蒂文"弗里德曼說:"我不認為中國在目前這個階段的首要目標在政治影響力上,他們更關注經濟領域。"
也許,再沒有其他地方比在灰塵遍布的喀土穆,更能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力了。在那裡,由中國公司建造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在修整一新的街道上面,穿著光鮮的石油商在中國人開的加油站給他們的高級轎車加油。
駐喀土穆的一名美國高級外交官說,蘇丹經濟的迅速增長令一些美國官員大吃一驚。"我有時甚至自問,『我們是不是錯失了這里的良機'?"這名外交官說對蘇 丹的制裁是合理的,但他淡化了有關中國在蘇丹投資威脅美國利益的說法。他說:"他們在跟我們作對嗎?美中在蘇丹有著越來越大的合作空間,我們的政策目標不 必是對抗。"
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非洲項目主任J"斯蒂芬"莫里森表示,中國可能正將自己在經濟崛起中學到的經驗用於非洲。他說:"過去20年裡,中國已使數億國民擺脫貧困......對非洲,中國人比我們有信心。"
。。。一片專家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有朋友在非洲有石油進貨渠道.我能否在中國開貿易公司進口,在國內銷售國家政策有沒限制

不能。國家欽定的七大國資壟斷行業里,石油在第一位。不過民資可以做成品油。

柴油汽油潤滑油都是成品油。

③ 中石油在非洲等海外國家的開發投資屬於發展援助嗎

不屬於。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開發石油資源後,經常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幫助當地建設學校、打井等,也算是一種援助把。

④ 中國有哪些行業和企業在非洲投資開發

在非洲目前中抄國企業主襲要是開發礦產品和貿易。但當地日用品實際生產條件很好的,可以考慮開發日用品工廠,市場潛力很大。 當地比較有優勢的是礦產品,木材,生皮。農業也不發達,但要看國家了,如果到一個沒有開發的國家去,開發難度就很大,因為對氣候需要從頭了解。在非洲曾經嘗試種菜,但因為沒有其他人種,也沒有成功,主要是育種及移植問題。 太陽太毒,剛栽的不過半個小時就會曬幹了。

⑤ 如何看待中國投資非洲


最後說一下,這是一片未開發的地區,屬於世界邊緣的存在,只要他們結合實際需要,學習一下中國人的精神,他們就可以發展得很好,這片土地也可以是黃金的,事實上,這片土地為了黃金,已經打了很多年了,如果我們不把他們拉一把,那麼誰來開發這一片土地呢,誰又真心誠意的幫助,至少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很善良的,也願意幫助人,也很有耐心,不是嗎?

⑥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的關系迅速發展,對非洲投資增多,這引起了某些西方人士的非議,他們甚至荒唐地認為中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中版國對非洲權的投資有利於促進非洲經濟的發展,增強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2)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中國堅持在尊重主權、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與非洲國家發展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有利於加強「南南合作」,實現共同繁榮,推進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3)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尊重別國人民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戰略,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⑦ 中國給非洲投資如此大,扶持度也很深,那非洲出口給中國的石油為什麼要比外國貴

沒有任何跡象能證明我國進口非洲的石油要比中東和俄羅斯的貴!

⑧ 中國投資非洲對中國的利益是什麼

能源利益
毋庸諱言,世界將關注之目光投向非洲的重要原因,在於非洲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非洲石油存量位列世界三甲。非洲已探明石油儲量佔世界的8%,其石油產品佔世界的11%。目前,非洲的石油產品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至2007年,非洲石油日產量達700萬桶;2010年,非洲石油日產量將達到800萬桶。蘇丹一國的石油儲量已超過50億桶,2006年其石油日產量已達75萬桶。而在幾內亞灣諸國,深海石油勘探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非洲石油不但儲量巨大,而且含硫低、油質好,易於提煉出航空燃料,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
經濟利益
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利益,主要表現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2004年,中國駐非的非金融類企業達715家,投資項目分布在49個國家;新簽價值67億美元的勞務承包合同,完成營業額40億美元。截至2005年,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FDI)16億美元,涉及48個非洲國家。2005年1-9月,中國國有、民營和合資企業對非出口額分別為55.9億美元、51.1億美元和28.6億美元。2007年5月,中國宣布在三年內,將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融資。中國在非洲的投資范圍極為廣泛,投資項目涉及貿易工商、資源開發、交通運輸、農業及農產品開發等。中國在蘇丹涉及的工程價值已超過200億美元,包括基礎設施、水壩、水電站、紡織廠和農業等項目。中國承諾將向蘇丹提供7.5億美元用於尼羅河上的新水壩建設。與此同時,中方投資l億美元用於紡織廠的建設,另提供5億美元作建設煉油廠之用。此外,中國還向蘇丹政府提供了1200萬美元的軟貸款,用於紅海漁業工程項目。
中國在非洲的政治利益,是中國在非傳統利益的核心要素。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非洲國家在國際政治生活中對中國仍有重要意義。在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政治框架內,非洲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強大政治力量。歷史上,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恢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非洲國家的支持。當前,中國既是大國,亦為發展中國家,其和平發展需要得到非洲國家的支持。今後,非洲在國際政治中還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非洲在對外交往方面的不斷成熟,非洲國家開始「用一個聲音說話」,提升了其在國際社會中的整體力量。因此,在某些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國需要得到非洲國家的支持。
台灣問題始終是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之一,在中非關系中,非方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支持是發展雙方關系的前提。絕大多數非洲國家歷來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從這一點看,中國在非洲的核心政治利益是有保障的。從宣傳言辭上看,中國對非洲的外交話語也保持了很強的一致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在非洲的政治利益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⑨ 請問中國的投資給非洲帶來了什麼

【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自獨立以來,非洲一體化一直被視為加速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去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布的《非洲經濟發展報告》就分析了非洲一體化進程在提升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潛力,分析指出:在經濟多元化、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非洲一體化無疑提升了非洲經濟的生產力,壯大了經濟規模,增強了經濟競爭力,並且成為非洲經濟更好參與全球經濟的助推器。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2004年的報告指出: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要求非洲更快、更具戰略性地推動一體化進程。非洲是否需要通過非洲內部經濟一體化的方式來創造更具規模、更富競爭力的地區經濟組織,從而佔有更大的全球市場份額,一直備受爭議。一方面,經濟融合將解決長期困擾非洲多個國家經濟的結構問題,同時也增加了經濟的脆弱性,抵消了消除貧困的努力。另一方面,非洲政治、經濟、社會的內部問題也限制了一體化進程。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在非洲的基礎建設投資對非洲一體化所發揮的作用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中國在非洲的基建投資被認為是西方發展模式的替代方式。德博拉最近在《外交事務》雜志的一篇文章中對中國和西方在非洲的行為模式做了比較。該文指出
:西方通過推進貿易自由打開非洲市場;中國則通過建設經濟特區吸引本國企業到非投資;西方支持政治治理和民主;中國修建公路和大壩。
西方推動的是非洲的民主、自由和一體化進程而中國推動的是基於資源的發展援助。例如,布勞蒂加姆指出70年代末中國曾藉助其資源從日本吸引了100億美元的貸款。
中國從日本得到了新的設施和技術,作為回報,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
從80年開始日本投資於中國的六個主要鐵路、港口和水電項目,許多日本公司參與建設中國的輸電網路、煤礦和交通運輸網。2004年以來,中國已與至少7個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達成了將近140億美元的類似協議。
許多非洲的領導人對中國的發展模式表示認同,因為中國無疑為非洲提供了傳統援助者之外的其他選擇。不過西方一直對中國在非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懷疑,他們嘗試說服中國按照西方模式援助非洲的發展,注重民主、自由和非洲一體化。本文的關注點是地區一體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及中國的基建投資在非洲地區融合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從目前來看,非洲的一體化進程並不成功,對於一體化的制約因素眾說紛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非盟提出能力與資源的缺乏限制了地區融合,並質疑國外直接投資和其它外國援助在地區融合中的作用。南非金山大學的吉爾伯特教授稱之為外生的一體化。吉爾伯特對歐洲等所謂的第一代援助者推動的外生一體化與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NEPAD)進行的內生一體化進行了對比,並表示中國可以在第二代地區融合中發揮作用,淡化歐洲的影響。鑒於目前大家的關注點多集中於中國與非洲國家的雙邊關系,而往往忽略中國對於非洲一體化的支持。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非盟和其它次區域組織。例如,中國給予該地區組織以經濟支持從而避免內部沖突以保持和平,劉貴今大使在沙姆沙伊赫的中非合作論壇上的發言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國企業在非洲基建方面的投資也被認為是促進了非洲的區域融合,特別是類似於坦贊鐵路這樣的基礎建設。非洲脆弱的基礎建設往往被認為是區域融合的制約因素,因此中國在提高當地基礎建設水平的努力也被認為是促進了非洲區域融合和經濟發展。雖然中國在該方面的投資方便了非洲國家之間的交往,但是卻沒有提升非洲國家促進一體化進程的內在需求。
一、沒有經濟多元化就沒有經濟一體化的需求
非洲是否存在一體化的內在動力?吉布指出由於市場沒有互補性,非洲的一體化進程目前還沒有真正開始。非洲經濟依賴於原材料貿易,由於很少有非洲國家自身的生產能力能消化這些原材料,因此這種貿易並不是非洲內部的互補貿易。生產品種單一也限制了貿易品種的多元化。這就道出了非洲經濟缺乏融合的原因。因此促進非洲經濟多元化應是提升非洲經濟的第一步,由此還可以促進地區基建的發展和一體化進程。沒有一體化的內在動力,跨國境的基礎建設只是為在非的國際企業提供了便利。相對於基礎建設,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製造業對當地政府來說應該是更有裨益。
目前,中國的政府和企業正在投資非洲的製造業,根據薩塞克斯大學發展研究中心古京博士的研究,中國民間資本越來越關注非洲的製造業。中國在迦納的340個項目中有超過100個都是與製造業相關的項目,而在衣索比亞,66%的中國企業投資於製造業。目前世界銀行正與中國政府合作發展非洲的製造業以促進非洲的產業轉型,及從最基礎的製造業開始逐漸轉向有附加值的產業鏈。中國政府經常談論中國投資給非洲帶來的工業革命,其戰略就是鼓勵中國企業將部分生產線轉往非洲。
中國的私營企業家也樂意將部分或者全部業務移往非洲,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促使中國企業放眼海外尋求機遇。中國政府正在通過資金支持和簡化海外投資程序等方式鼓勵中國企業開拓非洲市場。另外歐洲與非洲之間的優惠協議以及能源優勢都吸引中國企業在非洲設廠。到目前為止在非投資的產業都屬於低端製造業,例如玩具、製鞋等,因為中國國內也正試圖進行產業升級。但是這些產業多集中於非洲的經濟特區,因為非洲基礎建設水平落後,而特區往往瀕臨港口或者有較好的基礎設施。
中國在非洲的製造業投資是否能夠提升所在國的產業多元化?非洲的基礎建設是否僅僅為國外企業提供便利?抑或是特區的周邊地區也將受益於當地的基礎建設?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政府在短期內確實實現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轉型,中國的官員明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實現重大轉變是有可能的,這種發展模式不同於西方,因為中國沒有經歷工業革命。因此中國的發展戰略值得深入探討。
二、中國發展模式的經驗
在前幾十年中國一直在吸引境外直接投資,國外企業在中國的運營受到嚴格限制,開設公司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合資企業,且中方合資人必須擁有超過50%的股權。這樣的措施主要是為了促進技術的轉移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非洲模仿中國的發展模式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但是中非之間又存在巨大的差異,中國有強大的政府執行力,但是非洲國家間卻存在多種領導模式。如果某個非洲國家准備限制國外投資,只允許他們開設合資企業,那麼這些企業可能很快就會轉往其它限制較少且擁有同樣豐富資源的非洲國家,直接投資的缺乏一定程度上迫使非洲政府堅持目前的經濟政策,因此政治一體化並形成統一的針對國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戰略對非洲國家來講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所有的非洲國家能就境外直接投資達成一致協議並都遵照嚴格執行,無疑將提高對非洲的技術轉移,促進經濟多樣化,而這又會增強經濟一體化的內在動力。
非洲的政治一體化應先於經濟一體化,以創造更強大的經濟一體化的內在動力。因此,如果說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促進了地區融合,那麼其中發揮作用的並不是中國在非的基建投資。正如前文所言,如果非洲沒有一體化的內在動力,那麼基礎建設只是為境外企業提供了便利。如果中非之間就中國應為非洲融合提供幫助這一點達成共識的話,那麼中國就應該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開辦工廠從而促進非洲經濟多元化。從另一方面來講,與其等待中國給予此方面的協助,不如從現在開始非洲國家就通過制定統一的外資政策,以從目前的在非中資企業獲取發展的利益。通過這種模式中國也可以在非洲的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相較於歐洲,非洲一體化進程中的問題與當年的中國更相似。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組織為非洲一體化所提出的建議往往沒有效果的原因,因為這些建議多基於歐洲一體化的經驗。如果中國真的願意在非洲的第二代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作用,就應該協助非洲發展製造業,其中技術轉移以及當地企業的參與程度都尤顯重要。非洲應該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學習經驗,思考強大的政府執行力和統一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另外,相對於個體機遇,非洲國家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最符合非洲現實情況的,什麼是最符合本國國情的。【作者系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⑩ 為什麼國家要投資非洲

非洲有中國急需的資源,而且非洲國家和中國做生意不會有太多的政治目的,非洲國家也不會像西方國家那樣處處刁難中國,最主要的是中國投資非洲國家,都是非洲國家急需的技術和項目。

與中國在非洲石油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
天下金理財 瀏覽:936
為什麼內部融資增加的是經營負債 瀏覽:640
廣安歐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26
10000曰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懶人投資不是假的吧 瀏覽:514
鼎立股票行情 瀏覽:435
天治旗下品種基金 瀏覽:149
人民幣和韓幣匯率今天 瀏覽:93
人眾金融白領投資 瀏覽:208
告投資者說 瀏覽:165
浙江祥貴貴金屬關閉後 瀏覽:128
香港天富寶貴金屬官方網 瀏覽:183
4500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531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
創鑫貸理財 瀏覽:451
投資者的理財意識風險 瀏覽:975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