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在牛市中主動型基金跑不過指數型基金
我認為這個問題細想就不難:不管在牛市還是熊市中,人性都是最關內鍵因素。
牛市的最容高點和熊市的最低點,都是人心的最後瘋狂鑄就的。所以都是超過正常理智的界限。
在牛市中,主動性基金在指數到達一定位置時,就會從理智和謹慎出發,逐步降低倉位,這樣就失去了比較大的漲幅,造成不如指數型基金的結果。
在平衡市和熊市中,只要基金經理不犯大錯,應該能戰勝指數型基金。 在牛市中,就比較難一些了。
❷ 牛市裡邊買指數型基金好還是主動型基金
牛市裡面買入主動型的基金更好,其漲幅更大,因為主動性持有的基金漲幅更容易猛,指數型適合定投,長期收益跑贏大部分主動性基金,短期或者牛市往往是股票型更給力
❸ 散戶跑贏滬深300是什麼水平
散戶跑贏滬深300,則可以說明該散戶的炒股水平較高。因為滬深300指數代表了大盤的整體走勢,能夠作為投資業績的評價標准,為指數化投資和指數衍生產品創新提供基礎條件;
所以一旦散戶跑贏滬深300,即意味著散戶跑贏了整個股市大盤,說明其炒股技術較高。300指數反映的是流動性強和規模大的代表性股票的股價的綜合變動,可以給投資者提供權威的投資方向,也便於投資者進行跟蹤和進行投資組合,保證了指數的穩定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3)主動型基金無法跑贏滬深300擴展閱讀:
滬深300的基本優勢:
1、滬深300成分股的盈利能力突出。盈利能力直接反映了指數的藍籌特徵和長期回報能力,可以了解從前後四批滬深300成分股的稅後利潤及其市場佔比以及主營收入市場佔比的情況。
2、滬深300成分股具備較好的成長性。進一步,以主營業務收入以及凈利潤的加權平均增長率指標來考察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成長性特徵。
3、滬深300成分股的分紅與股息收益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股息收益反映了市場的穩定回報,是投資者在較低風險水平下的可預期回報。
4、滬深300成分股估值水平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以市凈率和市盈率作為評估指標,隨著市場估值水平的提高,滬深300的估值水平也同步提高,但一直顯著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有一定估值優勢。
❹ 如何判斷賬戶收益是否跑贏滬深300
有的軟體有賬戶收益分析,有的沒有這個功能
❺ 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是什麼意思
1、基金決定人不同:主動型基金選擇行業、選擇個股都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來進回行決定的。而答被動型基金在選擇行業和股票的時候,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不會參與。2、買賣費用不同:主動型基金的管理難度比被動型基金高,因此基金管理費也比較高。
❻ 跑贏滬深300指數什麼意思
學習一段文字:
創業板指跑贏滬深300指數1.87個百分點
昨日滬深股市呈現出主板弱而中小內板、創業板強的分化格局,容創業板指數收盤上漲1.36%,顯著強於主板各主要指數,超越滬深300指數1.87個百分點,顯示資金似乎偏好成長股。
昨日早盤滬深300指數低開18.58點至2294.90點,後震盪下行,盤中一度觸及2279.95點,但14時左右有資金入場推升部分周期類板塊,將指數跌幅收窄,至收盤時滬深300指數報2301.79點,跌幅0.51%。相比之下,創業板指數明顯偏強,上午就已經率先翻紅,午後主板反彈時再次出現一波升勢,最終以1.36%的漲幅報收。
自己的漲幅減去指數的漲幅。就是自己跑贏的。
❼ 滬深300能跑贏大盤嗎
現在就跑贏大盤了。
從近幾年情況看, 滬深300指數早已脫離了上證指數的糾纏而逐漸領先。2017年最高達到4403點;而上證最高是3587點,相差八百多點。即使今天收盤,滬深300仍以3854的點位高出上證七百多點。
❽ 主動型對沖基金是什麼
你好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世紀之約,用標普500十年時間打敗了對沖基金經理精心挑選的主動型對沖基金。那麼在中國的A股市場,主動型基金是否能跑贏指數呢?眾說紛紜。這里我們來做個回測,看看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首先我們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這兩類權益類基金區分一下,一般而言,股票型基金的股票倉位在80%以上,而混合型基金的股票倉位是可以從0%到95%之間的,也就是說混合型基金的倉位要靈魂的多,作為指數對標,我們還是選用的最常見的滬深300指數,和它的全收益指數,這兩者的差異主要是分紅引起了,全收益平均比滬深300每年大概多了1.8%左右。
為了避免少部分異常數據對平均值的影響,我們這里用了每年漲幅的中位數(下同),統計表明,從2007年到2020年4月17日這13年多,股票型基金的中位數年化是0.88%,遠遠低於滬深300的4.90%,但同期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數年化高達8.21%,不僅僅跑贏了滬深300,而且還跑贏了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6.70%。
這個結果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在A股這個市場,還不是那麼充分有效,基金經理可以通過倉位控制等手段,擇時擇股獲取阿爾法收益,從而跑贏市場。說的殘酷點,混合型基金整體跑贏市場,是割了小散的韭菜,否則怎麼可能那麼大的體量會跑贏市場呢?混合型基金目前有2921隻,遠遠超過股票型基金的1189隻,如此大的規模整體跑贏市場,那一定是和散戶做了對手盤了。
我們再仔細分析每年的情況,基本上就是大牛市,混合型跑輸股票型,股票型跑輸指數;但到了大熊市或者震盪市,那麼混合型跑贏股票型,股票型跑贏指數。一個牛熊周期下來。結果就是大家看到的,混合型跑贏指數,指數跑贏股票型。
但光有這個結論還沒有用,我們不可能買上2921隻混合型基金來戰勝市場,況且我們還想通過優選跑贏混合型的中位數。
我們先用歷史的業績來挑選基金,第一種方法是去年混合型里排名前10的,經過統計從2007年到2020年13年多,這種方法選出來的基金,年化收益率是8.16%,而原始中位數是8.21%,略微跑輸;第二種方法是前5年每年的基金排名超過中位數,舉個例子,在2019年年初選擇基金的時候,必須2014-2018這5年每年的收益率都必須超過中位數,也就是每年比一半的基金要好,其實符合這個條件的基金並不多,一般平均只有十來只基金,這種方法考量的是歷史上收益的穩定性,但13年多年化也只有8.25%,也就是說,不管哪種方法,用歷史業績在混合型基金里選基金,結果大概率和一隻大猩猩用飛鏢選基金的概率差不多。顯然這些僅僅用歷史業績來選基金的方法都不太靠譜。
我們再來看看我前幾天說的晨星獎選基金的辦法,舉例來說,2012年年初公布的當年激進配置型晨星獎是華夏策略混合,混合型基金晨星獎是國投瑞銀穩健增長混合,那麼我們在次年(2013年)分別選擇這兩只基金,以此類推。這樣就不存在偷用數據的現象了。統計結果表明,從2013年開始到2020年4月17日7年多,滬深300年化是5.93%,對應的全收益年化是8.20%,而近3000隻混合型基金的年化中位數是9.45%,而採用前一年的激進配置型晨星獎的獲獎基金,年化是15.90%,而混合型基金晨星獎的年化是16.66%,都大幅度超出了滬深300指數、全收益指數和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數。特別是混合型基金的策略,7年多隻有2018年虧損了7.86%,其他年份均是正收益,而2017年、2019年的獲獎基金廣發穩健增長混合,不僅在2018年只虧了7.86%,而且在今年盈利了7.87%。唯一的缺點是這只基金的規模有點大,目前大概是130億元
望採納祝你好運
❾ 為什麼滬深300指數基金跑不過滬深300指數,15年牛市滬深300指數漲幅近200%,而大部分滬深
公募基金就這樣抄 `永遠沒有私募基金的利潤高`因為公募基金經理以般時穩健的買`要不就是搶三漲停板的那種盈利虧損都不是很注重投資者的利潤最大化, 而且部分還扮演著利益輸送的扮演者去接盤。所以賺的錢可能拿去補窟窿了。就是說內幕交易。或者是不太注重投資者利潤。做的差不多就行了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