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米茄的標志是什麼意思
英文名OMEGA,以希臘字母「Ω」命名,代表了象徵卓越、完美與成就之意。
「Ω」是希臘文的第24個,也是最後一個字母。它象徵著事物的伊始與終極,第一與最後,類似於亞洲哲學中「最後意味著最初,結束亦是開始」的循環。
代表了「完美、極致、卓越、成就」的非凡品質,詮釋出歐米茄追尋「卓越品質」的經營理念和「崇尚傳統,並勇於創新」的精神風范。
歐米茄標識的來源
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賣得超好的歐米茄的象徵是一個希臘字母Ω,它來自於1894年勃蘭特兄弟製造精密准確的19令機芯表,當時這個表以希臘字母「Ω」作為標志,它是希臘文最後一個字母,象徵完美、成就與卓越。
兩年後,其19令機芯獲得歐洲幾家著名天文台頒發的精準計時證書,歐米茄從此名聲大振。「Ω」作為歐米茄的象徵也沿襲至今。
㈡ PRC是什麼意思
編輯詞條prc
編輯本段中華人民共和國
PRC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當然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編輯本段其他的PRC
PRC Planned Retirement Community 退休社區計劃
PRC Chief Parachute Rigger (Naval Rating) 行政降落傘裝配工(海軍評級)
PRC Civic Renewal Party (Panama) 公民革新黨(巴拿馬)
PRC Pacific Rim Countries 環太平洋國家
PRC Pacific Rivers Council 太平洋河流理事會
PRC Packed Red Cells 便攜紅血球
PRC Palm Resource File (Palm Computing Platform file extension) 棕櫚資源文件(棕櫚計算平台的文件擴展名)
PRC Pampanga Radio Communication (Philippine company) 無線電通信邦板牙文(菲律賓公司)
PRC Parallel Resonant Converter 並聯諧振變換器
PRC Paralysis Resource Center (Christopher and Dana Reeve's Foundation) 癱瘓資源中心(克里斯托弗和達娜里夫基金會)
PRC Parent Resource Center 家長資源中心
PRC Parents Rights Coalition 父母的權利聯盟
PRC Partial Response Channel 部分反應通道
PRC Partial Response Coding 編碼部分反應
PRC Partial Route Calculation 部分航線計算
PRC Partido Renovación Costariccense (Costa Rican Renovation Party) 革新黨(哥斯大黎加翻修黨)
PRC Partito della Rifondazione Comunista 共產黨
PRC Peak Rate Controller 峰值速度控制器
PRC Peer Review Committee 同儕審查委員會
PRC Pennsylvania Resources Council 賓夕法尼亞州的資源安理會
PRC 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養老金研究理事會
PRC Pension Rights Center 退休金權利中心
PRC People Ready to Communicate (Toastmasters Club) 人民准備好溝通(演講會)
PRC People Running in Circles 人民在各界運行
PRC Permanent Residence Certificate 永久居留證
PRC Personnel Readiness Center 人員願意中心
PRC Pesticide Resie Committee 農葯殘留委員會
PRC Peterborough Regional College (UK) 彼得伯勒區域學院(英國)
PRC Pew Research Center 皮尤研究中心
PRC 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and the Press 皮尤研究中心的人民和新聞
PRC Philippine Racing Commission 菲律賓賽車委員會
PRC Philippine Refining Company 菲律賓煉油公司
PRC Physical Review C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物理評論的c (美國物理協會雜志核物理)
PRC Picocell Radio Channel 微微蜂窩無線電頻道
PRC Pig Research Council 養豬研究會
PRC Planned Requirements, Conversion 計劃的要求,轉換
PRC Planning Research Corporation 規劃研究公司
PRC Platform Requirements and Capabilities 平台,需求和能力
PRC Popular Resistance Committee 人民抵抗委員會
PRC Population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人口研究中心(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PRC Porc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 (also seen as PRCV) 豬呼吸道冠狀病毒(也被視為PRCV )
PRC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s 攜帶型無線電通信
PRC Positive Research Center (San Francisco, CA) 實證研究中心(加州舊金山)
PRC Post Restaurant Council 郵政餐廳理事會
PRC Postal Rate Commission 郵政率委員會
PRC Pre-Ranger Course 前護林員培訓班
PRC Precision Response Corporation (outsourcing) 精密響應公司(外包)
PRC Prentke Romich Company Prentke Romich公司
PRC Prescott, AZ, USA (Airport Code) 普雷斯科特, AZ ,美國(機場代碼)
PRC Preservation Resource Center 保存資源中心
PRC Presidential Reserve Call-Up (United States Code, Title X, Chapter 12-304) 儲備徵召(美國法典,書名第十章12-304 )
PrC Prestige Class (Dungeons & Dragons gaming) 威望類(龍與地下城游戲)
PRC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預防研究中心
PRC Prevention Retention and Contingency (program; Ohio) 預防和應急保留(程序;俄亥俄州)
PRC Primary Rate Card (Network Equipment Technologies) 初級率卡(網路設備技術)
PRC Primary Reference Clock (ITU) 主要參考時鍾(國際電聯)
PRC Privacy Rights Clearinghouse 隱私權信息交流中心
PRC Process Reaction Curve (chemical engineering) 過程反應曲線(化學工程)
PRC Process Review Committee 過程審查委員會
PRC Procurement Review Committee 采購審查委員會
PRC Proction Requirement Category 生產要求類別
PRC Professional Regulation Commission (Philippines) 專業監管委員會(菲律賓)
PRC Profiler Radar Constant 探查雷達不斷
PRC Program Review Committee/Council 程序審查委員會/理事會
PRC Programmatic Risk Classification 方案風險分類
PRC Project Record Center 記錄中心項目
PRC Project Review Committee 項目審查委員會
PRC Project Review Council 項目審查委員會
PRC Property Record Card 財產記錄卡
PRC Propulsion Research Center 推進研究中心
PRC Provisional Ruling Council (Nigeria) 臨時執政委員會(奈及利亞)
PRC Proximal Row Carpectomy 近排腕骨
PRC Pseudo Range Correction (GPS) 近距矯正( GPS )
PRC Public Radio Conference 公共廣播會議
PRC Publications Review Committee (USACE) 出版物審查委員會( USACE )
PRC Purchase Request and Commitment 購買的要求並承諾
PRC Purple Ribbon Campaign (religious tolerance campaign)紫絲帶運動(宗教寬容的運動)
㈢ 愛和自由怎麼和用愛喚醒生命聯系起來
4月12日,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年報發布會在上海舉辦。在本次年報發布會上,正式公布了真愛夢想已獲批轉製成為公募基金會的消息,這是上海第一家轉為公募的基金會。
「真愛夢想是一個學習型行動組織,我們並不擁有正確的答案,更不是什麼專家和權威。我們不過是點燃蠟燭,舉起火把,想喚醒身邊的人,照亮同行的路。讓我們一起努力,去喚醒每一個愛和自由的生命!」基金會理事長潘江雪表示。
從非公募走向公募
這是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第五次公開舉行年報發布會。年報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今,該基金會累計收到1500多家機構和個人的捐款,善款累計超過1.63億元人民幣。
年報詳細刊載了2013年的每一個捐贈者,有機構,也有個人。「過去5年裡,真愛夢想的捐款中來自前十大捐贈人的比例已經從64.7%降到了39.4%,總的捐贈筆數則從176筆提高到了1129筆。完成公募基金會轉型後,公眾籌款比例勢必繼續增加。」籌款委員會主席劉蔓說。
對此,潘江雪表示:「比照資本市場的說法,現在真愛夢想就是『上市』了。從私募的低調靈活,到公募的公眾監督,我們深知公募背後承載的公眾期待,也成為內部改進的動力來源。」
「公募意味著探照燈之下的玻璃口袋,大家不僅僅是看你口袋裡的金剛鑽,而是看你到底乾的什麼瓷器活?」潘江雪強調,「真愛夢想要更透明,不僅要財務透明,還要工作過程透明。」
「不僅是要向人籌資,還需要讓更多的人知曉」成為了真愛夢想的追求。據悉真愛夢想的核心公益項目「鄉村的夢想課堂」已經登陸騰訊公益微信平台,截至4月11日,在上線的9天里,已獲得2372人次的63392.82元善款。而未來基金會還會通過更多渠道出現在公眾面前。
40人服務130萬人的挑戰
轉制意味著更加透明,也意味著更大的發展壓力。
基金會的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基金會的「夢想中心」素質教育公益體系的服務網路涵蓋了全國30個省的338個縣,1219所學校的123萬學生,6萬名老師,累計培訓教師24456人次。在2013年,實施夢想課程合計達到11萬課時。
與此同時,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卻只有40人。人力資源不足之外,IT系統設計的升級、用戶體驗等一系列問題也同時在考驗著真愛夢想的管理團隊。
推出基於觸摸屏的新一代夢想中心、重整運營服務的客戶邏輯、吸納更多專業精英……「現代慈善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慈善組織需要和商業和科技開展專業化的競爭。」秘書長吳沖如此強調。
吸納各領域行業專家近日真愛夢想基金會的理事會和監事會中,也成為應對方法之一。
匯聚更多人的力量
大力加強基金會自身建設之外,吸引更多人的參與是基金會一直努力踐行的另一個解決方案。
「教育不僅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這是潘江雪在發布會上發出的號召,「僅靠基金會的40、50位員工去服務老師、學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讓跨界的專業人士參與進來共同面對教育之難;讓教育界的人士可以新的視角和心態培養未來的人才。」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中,基金會一直在推動建立一個教室、學校、社會相互依存教育的生態系統,因為只有三方共同寫作,才能促成真正的變革。
基金會與山西運城鹽湖區的合作模式便是如此。由政府出資850萬與真愛夢想在鹽湖區共建100所夢想中心,真愛夢想則派出駐點工作人員,讓政府、學校直接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組織的貼身服務。通過幾個月的合作,鹽湖的老師們已經開始探討形成新的同儕學習風氣;有的學校開始通過家長開放日,把學校大門對社會敞開,讓家長參與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
一場「喚醒教育者的內心,喚醒學生向學的生命」的寧靜革命正在進行。潘江雪說:「我們相信教育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喚醒每個體去尋找燭光的可能,教會孩子們點燃蠟燭,而不是詛咒黑暗。」
這個嗎?
㈣ 家庭里真實的關愛的故事
母親的賀卡
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當年,他剛剛二十歲,跑到南方的某個城市作生意,沒想到生意徹底賠了,血本無歸不說,還債台高築,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了。
就要到春節了,他想了又想,給母親寫了最後一封信說,如果他春節不回家,可能就永遠就不回來了,請老人珍重,忘掉他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吧。他那遠在北方偏僻農村的母親收到他這封沮喪又絕望的信,悲傷地哭了很久。這個世界上,她最牽掛的就是這唯一的兒子,他是她的魂啊。
母親找來鄰居家的孩子,又從抽屜里找出了一張已經有些泛黃的賀卡,讓那孩子代筆,在賀卡上歪歪斜斜地寫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媽也不想再活了。母親拄著拐杖趕到幾十里的鎮上,把那張賀卡丟進了鎮上小郵電所為那個綠漆斑駁的郵筒里。那天的雪真大呀!風也颳得呼呼做響,從村裡到鎮上,母親跌了幾跤,紛紛揚揚的大雪,幾乎把母親裹成了一個苯苯的雪人了。
天剛擦黑的時候,小郵電所里的分發室里,幾個人正點著幾盞油燈在分揀信件。一個年輕的女營業員首先發現了那張賀卡,她說在:「咦,這張賀卡怎麼沒貼郵票呢?」的確,那是一張需要貼郵票的老式賀卡,已經有些發黃了,這樣的賀卡早就沒有用了。女營業員看了賀卡上的留言,將已舉到廢紙簍旁的手縮了回來,對老所長說:『『您看,這張沒貼郵票的賀卡。』』頭發灰白的老所長眯著眼睛仔細看了看那張泛黃的賀卡,一雙本來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說:「這張賀卡就是沒貼郵票,也不能退回原址,更不能扔,我們要馬上把它投出去!」老所長一臉凝重的神色
第二天早上4點多,老所長就騎著他那輛和他看上去一樣老的自行車上路了。本來,按照往常的習慣,這么大的雪,天氣又這樣冷,所里是可以不去縣城送或取郵件的,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皚皚的,路上的積雪太厚,又很少有行人,這樣的行程太危險。但老所長看著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彷彿看見站在懸崖邊上的生命啊!絕望的孩子,還有抱著僅僅一線希望的一位老母親……老所長的眼眶濕了,他顧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隱隱做痛的老寒腿,把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掖在貼胸的口袋裡,騎上車趔趔趄趄地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上路了。
天黑的時候,棉襖和眉毛上落滿白雪的老所長終於感到了縣城。他匆忙停好了自行車就一溜風似地跑進郵局的信件分發室。分發室的人很驚訝:「這么大的雪你還跑什麼,不想要你那半拉子名命了?」老所長笑笑,就從貼身的口袋裡掏出那張賀卡:「這賀卡忘貼郵票了,但它拴著兩條人的命呢!說什麼我們都要把它投出去!」分發室的人一一接過那張還有著老所長體溫的賀卡傳遞著看了說:「寄,馬上就寄,這張賀卡一點都不能耽誤!」他們「啪」地在賀卡上砸上了鮮紅的郵戳,想想,又在那賀卡的空白邊緣上鄭重地寫下了一行黑體小字兒:這是一張很重要的賀卡,望能迅速投遞!落款是:禮城縣郵局全體同仁。在落款上,他們又蓋上了一枚鮮紅的郵戳。
雪還是紛紛揚揚的下著,但夜裡十點多,郵車上路了。這是郵車第一次走夜路,何況還飄著大雪。局長讓胖胖的司機看了看賀卡問:「什麼時間往市郵局送?」
胖司機笑笑說:「您別將我的軍,我還能不知到什麼時候送?這張賀卡,今夜不投到市局裡去,我的覺就甭想誰了!」局長拍拍司機的肩膀,招呼了兩個年輕人隨車一起去,再三叮囑他們說:「今晚一定送到市局去!」
熾亮的車燈照在地上的積雪上,比白天的陽光還耀眼,郵車冒著鵝毛大雪搖搖晃晃上路了。
黎明時分,郵車終於停在了市郵局大門口。胖司機親手提著那件裝著這張賀卡的郵包走到分發室,市郵局的人很詫異,什麼十萬火急的郵件啊,竟冒著大雪和危險連夜趕來?胖司機取出那張沒貼郵票的賀卡說:「趕不上你們今早的分發,今年的春節我甭想過得安穩。」市郵局的人看了賀卡,迅速分揀好,拍拍胖司機的肩膀說:「8點鍾准時讓它上火車,耽誤了它,我們和你老兄一樣心理很難踏實!」
8點的時候,按戰俘賀卡和一些郵件准時送到了遠去的火車上,開始了它的新一輪傳遞……
他是在四天之後的夜裡收到母親的這張賀卡的。那時他已經蜷縮在一個偏僻的小旅館里的通鋪上睡著了,睡眼惺忪的店老闆叫醒了他:「有你一個郵件,我讓郵遞員給我叫給你就行,但郵遞員非要親手交給你。」
跑得汗津津的郵遞員說:「本來這賀卡是明天早上送的,但既然今天晚上就分到我的郵包里,今天晚上不送到你手裡,我這心裡就不踏實。」說著,就把那張輾轉了萬里的賀卡遞給了他。
「怎麼,沒貼郵票?」他看了看那賀卡愣了。
「是沒貼郵票,可它就這么一程一程地投遞過來了。」郵遞員微笑著望著他說。
他看看賀卡母親的留言和邊緣空白處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旅店裡的旅客聽到他的號啕大哭都紛紛披衣圍了過來。大家默默地傳遞著看了那張泛黃的、沒有郵票的賀卡,默默地掏出錢放到他的面前:「回家去吧!你媽在家等你呢!」那一堆錢有10塊的,有5塊的,有1塊的,還有角票和許多硬幣,他知道,住到這地方的人,都是些經濟不太寬裕的人。
懷揣著那張賀卡,他終於踏上了北歸的列車。如今,年過40的他,已是北方一個大公司的總經理了,他和善,樂於助人,似乎他開公司不是要賺錢,只是為了一種雪中送炭的施捨。他的辦公桌上,總放著那張泛黃的餓用玻璃鑲嵌起來的賀卡,只有他知道,愛是一個人一個人一程程一程程傳遞過來的,就像是一種生命的接力。當初,那麼多的陌生人將愛傳到他的手上每吧愛傳下去,那是他唯一的任務。那張賀卡沒有郵票,但曾經被許多陌生的愛心傳遞給他了。愛,是一種通行於生命的唯一郵票。如果把愛的心靈一顆一顆地串起來,那世界將是多麼璀璨的一串水晶啊!
沒事的時候,他常常默默凝視著那張母親的賀卡,他的眼裡常常會涌滿淚水。為母親,更為那些直到現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們,也許,是為了什麼之間那些閃爍著愛的光芒的心靈吧!
愛,是不會忘記的。
㈤ 李建民的個人簡介
姓名:李建民(Jianmin Li)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1990.8-1997.1),助研究員(1997.1-2001.9),副研究員(2001.9-2007.3),研究員(2007.3-)
史語所人類學門召集人(2007.7-2009.10)
《新史學》雜志社常務社員
中國出土資料學會(東京)會員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8)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1)
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
台北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2003)、合聘(2005)、教授(2009)
長庚大學醫學院傳統中醫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5)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傳統科技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06-2009)
長庚醫學院「中醫始信社」社員(2007- )
國立中國醫葯研究所《中醫葯雜志》編輯委員(2008-)
《校園》(基督教福音派雜志)編輯委員(2009-)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2010) 中央研究院「年輕研究人員著作獎」(1998)。
「立青中國科學史青年學者傑出論文獎」(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主辦,2001)。
第三屆「大象優秀科技史論文獎」(北京: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主辦,2001)。
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2007 -2008)。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8年度「傑出研究獎」(2010) 旅行者的史學
我的碩士論文以漢代的「樂舞百戲」為題,後來修訂出版《中國古代游藝史》。1990年代初,我閱讀了張舜徽的《愛晚廬隨筆》,內容有論古代武術,他認為「武術包括甚廣,由健身強體之法,發展而為雜技、百戲」等,內容涉及了馬王堆帛畫《導引圖》及醫家華佗五禽戲等。我對中國醫學史最早的興趣即是從馬王堆出土的醫學書入門的。出土醫書在考古挖掘、整理拼復的過程實際已經歷經了羼亂(disturbance)的結果;如何就考古數據的扭曲情況進行解讀,並置入傳世文獻的秩序中,修復出比較合理的醫療史圖像,無疑是史學家極具冒險又辛苦的工作。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見於《死生之域》、《生命史學》及《旅行者的史學》三本專著。
在我研究中國醫學史的歷程里,沒有注意中醫外科史的問題。目前中國醫學史研究的主流,基本上是針灸、內科傾向所建構出來的身體觀(感)及技術史,不少醫學史研究者以學習針灸做為入門,甚至本身即是針灸醫生。然而,如果回顧歷史,外科的起源無疑早過內科;人類在環境受刀傷,皮膚有潰瘍,易受感染,甚至各種原因造成體表的腫脹,或者骨傷脫臼等等,無疑占絕大部分。內科的成立需要在經絡學說、臟象學說等條件成熟後,才逐漸與外科有所區隔。最早醫學的目光所凝視的身體是皮膚、肌(筋)肉、骨骼,而不是相對抽象的氣、經脈等概念吧!
未來十年,我將從事中醫外科史的相關課題的探討。例如:中醫外科的分流;中醫內科的擴大化,以及外科的「內科化」的原因為何?如果我們重新從外科構思中醫的身體觀及技術史,將會與現行醫學史的既有研究成果有什麼不一樣的新面貌等等。我也想在研究的基礎上,將成果影像化。我也極有興趣行有餘力撰寫歷史小說,並在C.P. Snow的The Masters的啟示下,反思及回顧什麼是學院生活。
據說有一種稱為「旅行者的史學」。歷史學者彷佛遠途的客旅相見,雖然不知其姓名,但忻忻論學終日而不覺睏倦;就讓我們與我們之前的世代,及一同尋道的同儕保持合一性的對話,並等待我們之後來到的求道者。
㈥ 管理學家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應該比較適合你所指的情況: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是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倡導者,被後人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1874年,18歲時考入哈佛大學法律系,不久,因眼疾輟學。被迫於同年進費城的一家工廠學習製作模具,4年之後到費城鋼鐵廠工作,由於他工作刻苦,表現突出,他從一個普通的車間雜工開始干起,先後被提拔為車間主任、技師、工長、維修組長、設計室主任和總工程師。
1881年,泰羅25歲那年開始進行工人勞動時間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於賓夕法尼亞某鋼鐵廠進行咨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實驗和鐵鏟實驗,這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1901年他退休,開始從事無償地咨詢和演講活動,宣傳他的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較為全面地闡述了科學管理理論的內容。
科學管理首創於美國,其內容相當豐富,它是以工商業的生產管理和車間管理為起點,理論、原則和操作性技術方法相結合,兼具思想性和實用性的一整套管理學說。其主要內容涉及到生產管理的技術與方法、管理職能、管理人員、組織原理、管理哲學等五大方面。正是從科學管理開始,管理學沿著伽利略、牛頓創立的實驗科學道路,告別了單純的經驗總結和智慧技巧,由「治術」發展為一門科學,迄今仍不失其光彩。許多論著談及科學管理,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術層面,實際上,科學管理所包含的思想層面內容,遠比其技術手段重要得多。只有完整地理解鋼鐵公司和新教倫理的有機組合,才能真正掌握泰羅制。
泰羅年表
●1856年, 泰羅出生於美國費城傑曼頓一個富有的律師家庭。在接受中學教育後,進入埃克塞特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專科學校學習。
●1874年, 考入哈佛大學法律系,不久,因眼疾輟學。
●1875年, 進入費城恩特普里斯水壓工廠當模具工和機工學徒。
●1878年, 轉入費城米德維爾鋼鐵公司(Midvale steel Works)工作。從機械工人做起,歷任車間管理員、小組長、工長、技師等職。
●1881年, 泰羅開始在米德維爾鋼鐵廠進行勞動時間和工作方法的研究,為以後創建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同年,在米德瓦爾開始進行著名的「金屬切削試驗」。
●1883年, 通過業余學習,獲得新澤西州霍肯博的史蒂文斯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位。
●1884年, 擔任米德維爾鋼鐵公司的總工程師。同年結婚。
●1886年, 加入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890年, 離開米德維爾,到費城一家造紙業投資公司任總經理。
●1893年, 辭去投資公司職務,獨立從事工廠管理咨詢工作。此後,他在多家公司進行科學管理的實驗。在斯蒂爾公司,泰羅創立成本會計法。在西蒙德滾軋機公司,泰羅改革了滾珠軸承的檢驗程序。在伯利恆鋼鐵公司大股東沃頓(Joseph Wharton)的鼓動下,以顧問身份進入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 Company),此後在伯利恆進行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
●1895年, 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發表《計件工資制》。
●1898年, 與懷特(Munsell Wright)共同發明高速鋼。
●1901年, 離開伯利恆鋼鐵公司,不再同任何工業公司來往,只從事不收取報酬的管理咨詢、寫作和演講工作,推廣科學管理。
●1903年, 正式出版《工場管理》。同年,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的年會上宣講《商店管理》(Shop Management)。
●1906年, 正式出版《論金屬切削技術》。同年,當選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主席,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1909年, 發表《製造業者為什麼不喜歡大學生》。在伊利諾斯大學演講《論成功之道》。這年冬天,泰羅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院院長蓋伊(Edwin F. Gay)的邀請,到哈佛講授科學管理,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1910年, 洲際貿易委員會舉行東部鐵路公司運費聽證會,科學管理開始廣為傳播。
●1911年, 發表《效率的福音》,同年正式出版《科學管理原理》。在陸軍軍械部部長克羅澤的支持下,泰羅在馬薩諸塞的沃特頓兵工廠和伊利諾斯的羅克艾蘭兵工廠進行科學管理實驗。具體實施科學管理的梅里克在沃特頓兵工廠解僱拒絕配合的工會會員引起罷工,國會眾議院組成特別委員會展開調查。1911年10月至1912年2月,美國國會舉行關於泰羅制和其他工場管理制度的聽證會,泰羅出庭作證。
●1912年,正式出版《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的證詞》。
●1915年,因患肺炎在費城逝世,終年59歲。
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附帶略介紹鐵鍬試驗)
1898年,泰勒受雇於伯利恆鋼鐵公司期間,進行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搬運生鐵塊試驗,是在這家公司的五座高爐的產品搬運班組大約75名工人中進行的。這一研究改進了操作方法,訓練了工人,結果使生鐵塊的搬運量提高3倍。鐵鍬試驗是系統地研究鏟上負載後,研究各種材料能夠達到標准負載的鍬的形狀、規格,以及各種原料裝鍬的最好方法的問題。此外泰勒還對每一套動作的精確時間作了研究,從而得出了一個「一流工人」每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量。這一研究的結果是非常傑出的,堆料場的勞動力從400-600人減少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從16噸提高到59噸,每個工人的日工資從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㈦ 鄭騫的傳記
鄭先生諱騫,字因百,遼寧鐵嶺人。中年嘗以蜀生、灌筠、愧二陶室主人、穎白、聞韶、孔在齊等為筆名;晚歲則嘗改稱龍淵中隱及大學中隱。曩在北平,書齋取名桐陰清晝堂,省稱清晝堂,蓋本辛棄疾詞「愛桐陰滿庭清晝」;後居台北溫州街,以溫州古永嘉郡,因名永嘉室。清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即民前六年(1906)陰歷閏四月二十九日(陽歷六月二十日),生於四川灌縣之成都水利府署。大父時官成都水利同知,駐灌縣,考妣隨侍焉。先生一脈,祖籍鐵嶺,清初,十三世祖入關,世居河北完縣之吳村。道光中,高祖徙北京。民國肇造,大父復稱鐵嶺籍,而仍居北京。民二年(1913),先生八歲,從塾師金碩福讀《四書》。翌年,父頤津公任吉林東寧縣知事。先生隨宦,初就讀於縣之小學;年餘自退學,於縣署中改從塾師韓國賓受古文。五年冬,返北京,自此在京長住。次年,在外祖家塾從劉雲鵬讀《尚書》、《詩經》、《左傳》。又明年,入崇德小學,始讀英文。中學初在崇德,後轉崇實,兩校皆基督教會所立。先生幼喜讀章回小說,每於微弱煤油燈下閱讀,致成近視;而聰穎早慧,博聞強識,其在崇實,同儕每遇疑難,往往不就教於師而轉求解於先生,故有「書庫」之目雲。 十五年,先生自崇實畢業,保送入燕京大學中文系。時北大文史名宿多來燕大兼課,先生遂能多方獲益;而其一生治學門徑、見解,尤深受沈尹默、周作人二師之薰陶,至老服膺。十八年,經顧羨季推介,自燕大請假,赴河北省立女子師范學院任教,是為先生畢生教學生涯之始。在女師授文學史及詩詞選讀,並兼系主任。時先生年甫二十四,大學尚未畢業,雖當時大專教授資格年齡限制不嚴,而先生之受器重,亦可見矣。在職一年,回燕大銷假復學。同時在城內匯文中學兼課,校規本不許,而系中諸師以先生曾任「教授」,多予寬假。二十年,自燕大畢業,正式任教匯文,授文商兩科高三國文及文學史。二十七年,始回燕大任中文系講師。先生在此數年間,撰就《辛稼軒詞編年校注初稿》,為其著作之始;惟此稿經先生數十年增補修訂,迄未付梓。抗日軍興,華北淪陷凡八年,先生留居北平,謹言行,慎交遊,未嘗稍出治學教書之范圍,故能免禍。三十四年秋,抗日勝利,華北重光。歲杪,教育部設立大學先修班於北平,體制同大學,延聘先生為中文系副教授。明年,先修班結束,遂於歲暮歸瀋陽,任教國立東北大學。在校僅半年餘,以烽火四起,乃於三十六年赴上海,任教國立暨南大學。翌年秋,應老 友台靜農之邀,遂渡海來台任教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並升為教授,時年四十三。 先生在台大,前後三十餘年;自四十六年起,並獲聘為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其間曾五度出國訪問及講學。四十五年應美國國務院約請訪問哈佛及華盛頓等大學;五十年秋,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客座教授;五十一至五十二年任香港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五十四至五十五年任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六十一年任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六十三年八月,先生以六十九之齡退休;以兼任教授名義繼續指導博士論文,至七十年止。嗣台大創名譽教授制,先生即膺榮銜。先生甫自台大退休,東吳、輔仁兩校即禮聘為中文研究所講座教授,以迄八十年夏。七十四年二月,國家文藝基金會特頒「國家文藝貢獻獎」。七十八年,受聘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設所諮詢委員。七十九年十二月,行政院又特頒「文化獎」,以旌先生在學術文化之卓越成就與貢獻。八十年(1991)七月二十八日,以老病終於台北三軍總醫院,享壽八十有六。 先生生而異敏,讀書過目不忘,識者無不嘆服。自幼篤志向學,深究群經,博通諸史,尤熟於宋代掌故;復出入諸子百家,靡不津逮。敷教上庠者凡六十年,所授課程多屬集部,遂特以詩文詞曲名。然先生講授文辭,莫不根柢經史考據,不為鑿空之論,所以開示學子有本有原之學。畢生著述,至老不衰。所著有《辛稼軒年譜》、《詞選》、《續詞選》、《曲選》、《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景午叢編》、《校點南詞韻譜》、《北曲新譜》、《北曲套式匯錄詳解》、《陳簡齋詩集合校匯注》、《宋人生卒考示例》、《唐伯虎詩輯逸箋注》、《陳後山年譜》、《清晝堂詩集》等三十餘種,胥優游涵泳而發為心得之作;識見通徹,辨析深微,片言只語,良玉精金,皆足以扶末學、啟來者。其詞曲選數種,亦早經各大學采為教本,影響至大。晚歲集歷年所作古今體詩千餘首,為《清晝堂詩集》,抒性靈,發襟抱,方駕唐宋而無愧色。其〈讀詞三十首〉、〈論詩百首〉、〈論書百首〉,尤為文學史、書法史上極富創辟之鉅制。其論著身後由門弟子整理付梓者,已有《永嘉室雜文》、《龍淵述學》兩種;其餘平生緒言,尚待續為整理。先生四十三歲來台,在台亦適得四十三年,明鏡屢照,誨人不倦,其終身奉獻於學 術教育,蓋有目共睹,見譽為當代之鴻儒,良有以也。 先生為人,和而不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終其身未嘗疾言厲色,亦未有一語道人之非。胸懷磊落,淡泊榮利,但求適志,恥為標榜。其氣象有如和風慶雲,故友朋喜與之交,而門人亦樂受其教。從游門下經其指授者,皆能窺治學之門徑,而一門彬彬,相處如家人父子焉。 元配趙靖孚女士,中道辭世。女秉書,任職中華工程公司;婿顧崇豪,任職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皆已退休。外孫尚志、尚偉,外孫女秀慧、同慧,皆已大專畢業。 五十二年,繼配許慕英女士來歸,亦不幸先於七十三年病逝。女、婿即遷回溫州街寓所,奉侍晨昏。先生體氣素弱,其臻耄耋而猶能教學著述不輟者,前後二夫人暨女、婿悉心照拂之力,不可沒也。
㈧ 求《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一兩百字的都行,適合我初中生的身份
今天讀了《親愛的安德烈》。
這些書信最初的願望是龍應台想藉此走入十八歲的兒子的內心世界;因為她發現,她和兒子,幾乎已經無話可說。那個曾讓她擁抱,讓她親吻,讓她牽手,讓她牽腸掛肚、頭發有點汗味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冷冷的看著她,愛她卻不喜歡她的安德烈。她無法忍受和兒子成為了這樣有愛、但卻彼此不認識不了解不喜歡的人。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兩代人之間,還是異國的兩代人之間,而且是好長時間沒有生活在一起的異國的兩代人之間,其實是很自然的。
我的安安哪裡去了?可愛的安安哪裡去了?小鳥長大了,總會要單飛的;翅膀硬了,自然也就不那麼溫順。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小雞仔長大了,它金燦燦、毛茸茸的樣子哪裡去了?我鬢發蒼蒼了,二十歲的青春容顏哪裡去了?
答曰,隨時間去了。
父母終歸就是父母。是那個生育他,教育他,扶持他,影響他的人;是那個怕他飢,憂他寒,為他千里擔憂的人;是那個願意為他付出太多太多, 以他的快樂為自己最大的快樂。
孩子終歸是孩子。是那個感恩父母的無私奉獻和良苦用心的人,是那個願意用自己的寸草心來報答父母的三春暉的人。他真切的願望是,等有一天我長大了,要讓父母因為我而更加幸福。
但父母沒法強求自己一定會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就像我們沒法強求何一個人成為自己的知己一樣。因為年齡,父母不會熱衷於同樣的事情,因為經歷,你走過的路他還沒有起步。所以孩子自有他們興趣相投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有靈犀的知己。而對於父母,卻是從全心依賴到慢慢分離,交集越來越少,觀念愈發迥異。小鳥長大了會單飛,它要去的地方父母不曾涉獵,孩子長大要獨立,他的想法在父母看來難免會不可思議。父母只是那個巢,而不可能是它飛行的旅伴。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要成就的是——「我之為我」。
所以不要試圖清晰孩子的每一個念頭,不要追問他還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否則就會陷入一種愛得深太想問,但知道問了會換來抗拒和逃離的傷感境地。
有時候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經歷了鳳凰涅盤得來的真經,一定得讓孩子如視珍寶的珍藏玩味,否則他就要費時間走彎路受折磨,還可能荒廢一生甚至遭受到致命的打擊,這怎能不讓父母揪心憂慮?
不知道一個先知先覺的人總在身邊指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哪怕你自己也明白所說的一切道理其實都是廢話,生活需要每一個人獨立地慢慢經歷,反復周折,才能體驗。哪怕你的願望只是告訴他最後不要倒下去,要站起來,那都是奢侈的。有沒有你總是諸葛亮的感覺?他有沒有先讀愛情小說再談戀愛的感覺?他會不會覺得自己始終被動且後知後覺?
有時候父母也會把愛和佔有混為一談。安德烈是變了,但媽媽沒有說於他自己而言,他是變得更浮躁更煩惱了更墮落了?還是更踏實了更成熟更快樂了?媽媽關心的只是她不能再享有擁抱親吻那個可愛的小男孩的感受了!愛就希望佔有,佔有就是一種限制,愛希望回報,回報就是一種索取。愛,有時候也會變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視對方獨立平等不可強求不可冒犯。是不是老覺得我是對他好,就可以理直氣壯?是不是還覺得,我是愛他的,就可以肆無忌憚?而對於被愛的人,其實常常不願把愛自己的人定義為侵略者或者入侵者,於是便寧肯整天整天和朋友泡在一起,不得不面對父母的時候,就帶上耳機。還記得《黑天鵝》里那份母愛嗎?
龍應台的《目送》,寫的還是太傷感了。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眼看著這個自己深愛的孩子越走越遠,而且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父母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孩子走遠了,又覺得無限荒涼和凄然。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我們的心裡,沒有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的愛,我們其實全都牢牢的記在了心裡。我們也願意用最大的愛去回報,只是,請允許我用自己的方式。我願意把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來讓我的媽媽過上相對充裕的生活,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質,這樣我會得到一種莫大的快樂和滿足;但我不願意聽她嘮叨一分鍾,我覺得這不是不愛,只是因為我們不是能在語言交流上取得愉悅的人。如果說她在說,我在聽,我不違心的告訴你,那僅僅是出於禮貌和孝敬。
當然,我覺得龍應台和安德烈,也有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說,龍應台從政。我是有點很難理解一個母親和兒子的書信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世界,國家,民族,公平,自由,正義,很像是政治家們在探討議論人類的發展,時局的走向;這跟我看《傅雷家書》的感覺不太一樣。我想對龍應台來說這可能是職業習慣思維定勢,但對安德烈來說,他只是個人主義的自由慣了的年輕人,有幾分熱情,幾分牽強,就很難說清了。
比如說,也有安德烈的原因。父母都是有成就的名人,而且長時間不在身邊,從小過著優裕的生活,十幾歲周遊了半個世界。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孩子是獨立、自由、無憂而任性的人。他會放縱自己沉迷於自己的喜好,比如說朋友、音樂、足球、啤酒,而不願意拿一點點時間來敷衍任何人。
我不知道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是否達到了最終的目的,消除了心靈上的隔離;還是只是一個母親一次有些痴心有些偏執的努力,其實在我的心裡,我覺得可能沒有。
要隨時間去的東西,即使你追憶的再辛苦,它也是不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