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2002-2011年各年度公募基金收益率前三名一覽表,含基金經理姓名、管理的基金名、收益率等。
入圍次數最多和連續上榜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是王亞偉
2006 華夏大盤 154% 同類68隻基金中排第11位 同期滬深300指數 119%
2007 華夏大盤 226% 同類94隻基金中排第1位 同期滬深300指數 135%
2008 華夏大盤 -34% 同類113隻基金中第12位 同期滬深300指數 -64%
2009 華夏大盤 116% 同類137隻基金中第1位 同期滬深300指數 91%
華夏策略 84% 同類137隻基金中第12位
2010 華夏策略 29% 同類172隻基金中第1位 同期滬深300指數 -11%
華夏大盤 24% 同類172隻基金中第4位
2011 華夏策略 -14% 同類228隻基金中第39 同期滬深300指數 -22%
華夏大盤 -17% 同類第65位
㈡ 中國目前的基金有哪些平均每年的年收益是多少
基金有公募和私募之分,公募基金要求70%的資金持有股票,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公募回基答金會虧損,公募基金,資金大小都可以進入,而私募基金是針對特定人群而募集的基金,說白了就是有錢人玩的,一般至少要50萬或者100萬才能進,私募基金的收益率比較穩定一點,一般11%-13%,超過15%的就要小心是不是陷進了!
㈢ 今天買的公募基金,什麼時候計收益
交易確認當天開始計算。一般下午3點之前的算當天的交易,3點以後算第二天的交易((但是買基金的錢是當天就扣掉了)。准確的說,購買的基金凈值按照確認當天的基金凈值來計算,確認的第二天才有收益(收益為基金實時凈值/申購確認時的基金凈值)。
㈣ 什麼是最牛公募基金,業績可以到達多少
2020年「瘋狂的基金」終於告一段落。110隻基金凈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賺近60%,收益最高的冠軍基金年回報超過166%,每個數字單拎出來都相當炸。
乘著2020年業績的東風,「十倍基」(Ten bagger)的隊伍也進一步完成了擴容。將時間拉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可以發現,在公募基金陣營中,雖然十倍基是一個相當珍稀的「品種」,但截至2020年底,整體漲幅超過10倍的基金達到了驚人的50隻(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回報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來的回報已經將近40倍了,堪稱「業績之王」。
這些不同類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點?它們的風格、業績爆發時點、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經理,又有哪些比較突出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怎樣才能識別「靈魂投手」,買到一隻真正的十倍基?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拆解了全市場50隻十倍基,用數據和事實告訴您答案。
正是由於績優基金經理的不斷接力和傳承,才鍛造出了這些優秀的產品。
如果結合這3隻基金的業績爆發年度來看,還能發現一些別的規律,於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作了一個統計。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這2隻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來了一波業績爆發,年度凈值增幅為70%左右。在其後的幾年間,這2隻基金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好,年度回報在-20%和20%之間來回波動,一直到劉彥春接手以後才重新起飛,收益扶搖直上。另一隻基金景順鼎益的情況與此類似,2015年劉彥春開始擔綱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當年回報就達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報均超過了50%。一個字,穩。
對於另外一些基金,或許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更大。例如華夏大盤精選,王亞偉以一人之力貢獻了近12倍的任職總回報和49.77%的任職年化回報,在同類型基金中一騎絕塵。在他離開後,華夏大盤精選又經歷了7位基金經理,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經理頂著巨大的壓力,也創造了比較穩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國內公募歷史上唯一的一隻「四十倍基」。
總的說來,一隻「十倍基」背後往往是多個基金經理和其投研團隊持續不斷的努力。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明星基金經理出走創業,行情下跌時巨大的壓力或者公司人事的變動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發揮,毀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隻「十倍基」,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能少。
怎樣才能買到「十倍基」?
最後來簡單講一講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怎麼才能買到「十倍基」。
通過前面部分的統計,大家可以發現,即便是最年輕的「十倍基」,也誕生於2008年,到2021年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將一隻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夠做到的只有極少數人。這個沒有對與錯,主客觀因素都有,大家並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備這么長線的資金實力。
作業還是可以抄的。與其去抄基金的重倉股,也許不如認准這個基金經理,直接買這只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已經歸納了不少「十倍基」的特點,比如選擇中長期業績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動管理能力優秀、投資風格穩健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深刻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同時避開一味炒熱點、做短線的產品。其實只要做到了這些,要選出一隻「潛力基」並不難。
這些已經成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可以進入你的基金池而進行關注的。近兩年市場風格轉換很快,熱點賺錢效應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結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業績來挑選出眼下依然能夠適應新形勢、沒有落後於市場的好基金。
還有一個特點是,近兩年業績增長一倍、兩倍的「翻倍基」隊伍也日趨龐大,從這些「翻倍基」中尋找下一個「十倍基」,也許並非天方夜譚。
總的說來,業界一直以來強調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資,不間斷,不以錯過「十倍基」而懊惱,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長期持有,中間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㈤ 公募基金年度報告應披露近幾年的基金收益分配情況
基金年度報告應披露近3年每年的基金收益分配情況
㈥ 公募基金最近幾年的平均收益率一般能有多少
公募基金分很多種,一般保守的是貨幣,一般是年化4%-7%,股票型的就會高很多,不過風險會大些,主要看你喜歡什麼樣的?
㈦ 公募基金盈利模式是什麼
傭金
你所看到的基金凈值是該基金所持有的所有證券和現金的總和扣除一定比例的傭金後的凈值。
這里的傭金是廣義的傭金。其中包括基金運營費,代理費等各類費用。你可以在基金招募書中找到相應的條款和比例。
㈧ 2020年是公募基金市場的大年,為何獲得收益的反而是少數人
因為2020年有很多的基金小白融入到這個市場之中。雖然說2020年是公募基金市場的大年,但是每次獲得的收益的都是少數人。不管是在股票中還是基金中都是一樣的,最終能夠獲得收益的人都是很少的一部分。基金投資看起來很簡單,不過卻很考驗人性。我在今年年後的時候就入場了,在那個時期可以說是重倉進場。然後就開始了大跌,對於心態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看到每天都是估值大跌,那個時期就有非常多的小白開始拋售。於是就帶來了許多新鮮的韭菜,我並沒有選擇賣,而是一直持有到了現在。行情重新回暖,之前虧損的現在也基本上全部賺回來了。
㈨ 選基金看歷史收益靠譜嗎
歷史業績是看公募基金錶現的其中一個要素,但是還有其他方面,我在領先基金的研報上看過一篇文章就是討論這個問題,主要可以看三方面:
1、看大環境:可以用美林投資時鍾大周期擇時、非常6+1擇時的方法來看。領先基金每周的研報就有這方面分析,不用自己去找資料。
2、看各類市場以及細分領域的評估,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等。一些專業機構出的周策略等文章可以參考。
3、看基金經理業績和風格評價。
主要就是這幾個方面,如果想詳細了解可以再聯系我,望採納哦~~
㈩ 基金的歷史累計收益和產品總額
首先你要確定這個是不是公募基金,或者希望你告知基金名稱。
產品總額這個說法很不明確,如果是公募基金,說的可能是該基金的總量大小吧。
但是一般是形容私募基金的,也就是最大的量是多少。
歷史累計收益是說該基金從成立到現在的總收益。
這個看的意義不大,對比意義也很小,因為基金成立時間都不一樣,
對比多少也沒意思的。且這些也都是歷史。
公募基金是可以隨時贖回,但如果是私募,就要看具體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