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投資不足的原因

投資不足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1-07-26 03:35:45

⑴  投資項目失敗的原因

在上一節里,著重總結了投資項目成功的範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投資項目失敗的教訓也觸目驚心。這里想集中討論造成投資項目的主要原因,以供借鑒。

一、立項論證和決策上的失誤

主要表現在6個環節上:

(1)原材料或開採的礦源上出了問題,主要是在礦源不清的情況下就急於上選場,造成損失的最多。這一點對地質勘查單位具有諷刺意味:本身是勘探的,恰恰搞不清自己的開發產地。

(2)市場銷路出了問題。有的在項目論證時,產品的市場銷路還很好,可是建成之後(常常托延了建設時間),市場變化了,銷路不暢。

(3)投資品即預訂的設備,技術水平達不到設計要求,投產之後需要不斷追加投資,加以補救。有的甚至原設計的設備和工藝就是落後的,造成無法改變的局面。

(4)成本預測不準確,一旦投入生產,實際成本遠遠超過設計水平。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預先進行成本評估,只是憑借「想當然」而拍板定案。

(5)外部環境十分不利,但預先缺乏估計,項目一旦進入實施或投產階段,各種難題接踵而來,有的是當地根本不允許使用道路,有的各種名目的收費難以承受,直至把你趕走為止。

(6)用人不當,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這種人往往被領導所賞識,有的把事情辦糟之後揚長而去,不受任何追究。

上述問題,有許多是在選項時就沒有進行認真地科學地論證,單憑少數領導個人說了算,根本聽不進不同意見。

二、管理十分混亂的主要表現

有的有章不守,有的無章可循,完全應付著干,主要表現是:

(1)在調查的十幾項失敗投資的事例中,多數是無賬可查,完全是依靠當事人的回憶,從立項到項目失敗,根本沒有記錄,沒有檔案,甚至沒有人承擔責任。

(2)損失浪費嚴重。有的年產不足10公斤黃金礦山,一年請客吃飯竟花掉十幾萬元;有的派往礦山的在職職工,人浮於事,但所有體力勞動,全部靠臨時工;有的礦山勞動計量、弄虛作假、無人過問。

(3)工作拖拉,資金不到位,往往把建設周期搞的曠日持久,錯過了最有利的時機,造成虧本。如213隊硅鐵廠計劃一年建成,此時硅鐵特別暢銷,只要一年就可收回投資,而實際三年才投產。結果不但錯過了賺錢的機會,還造成大量產品積壓。

三、現行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的不足

現行的管理體制和機制的不足,形成不了硬性的財產和利益約束,往往是干好了,不會有相應的回報;干壞了也不會受到應有的懲罰。損失國家的錢不心痛,或不那麼心疼。即所謂有人投資決策,無人對損失負責;有人花錢,無人還債。這是造成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下面有兩個例子很說明問題,一個是合辦的企業有效益,人家把我們踢出來,我們基本沒有反映;一個是合辦企業辦糟了,人家把股份拿走,我們也沒有什麼反映。

前者是山西地勘局213隊辦的乙炔廠,與當地一位村長(個人)合辦,我方投資38萬元,很有效益,但是村長不同意把分紅拿走,堅持再投入。當我方的分紅投入加原投入達到70萬元時,村長早已通過各種途徑把企業效益轉移了。我方見勢不妙,提出撤資,但村長則強調無資金可還,最後總算拿出二台汽車頂賬,折價僅為20萬元,我方欣然接受。

後者是山西主辦的高嶺土項目,與港商合資,我方占股份49%,港方占股份51%,組成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總預算3767萬元。但是當總造價一再突破、已經達到9千多萬元,且投資之後根本沒有效益時,該項目卻成了我方獨資,獨自承擔經濟責任。

上述兩個事例,根子都在機制上。假如這兩個合辦企業,是私人對私人,肯定要付諸公堂的;即使私人對國有企業,而不是對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地勘單位,也不會善罷干休。所以從投資失敗的教訓中大家深深感到,再不能用現行的體制和機制繼續維持下去了。它的主要弊端是從上到下,被嚴重的依賴機制、干預機制所控制;最下層,是企業化(注意不是企業)的單位辦項目;中間層是事業性質的地勘局提供投資或提供貸款擔保;最上層是國家機關管理分配投資或疏通貸款。在這個體制下,下邊辦項目,必然向上邊要投資,誰要到,誰就佔了便宜,因為它可以不還;誰不要,只能是白不要。這就產生了一種機制,積極促進要錢,於是立項論證,完全是以要錢為目的,可行性研究變成了可批性研究,至於項目的最終後果是什麼樣,則考慮的不多。而主管投資大權的上邊,由於它本身不是企業,只能單純享受權利,無法承擔責任。享受權利,促使它對下過多的干預;無法承擔責任,促使它不顧忌失敗的後果。所以這種機制很難提高投資效果。

⑵ 導致投融資總量不足的原因

很多方面的原因,基本上很難,因為現在風險很大,投資者都很謹慎,除非你的項目特別好,不然很難融資,現在經濟都不景氣,所以還是好好努力吧,慢慢來,不要著急,只要努力做,會越來越好的,希望幫到你。

⑶ 投資不足為甚麼會導致現金短缺

投資了卻沒推廣加銷售出去產品。你投資的錢就回不來了

⑷ 凱恩斯認為在什麼因素的作用下,投資需求不足

凱恩斯認為在資本的邊際效率規律作用下,投資需求不足。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礎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論則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規律為前提的。凱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規律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和流動偏好規律。

(4)投資不足的原因擴展閱讀:

由於人們總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費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為儲蓄,這樣人們的收入越是增加,消費支出佔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小。

凱恩斯認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是由人類的天性所決定的。由於這個規律的作用,增加的產量在除去個人消費增加以後,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沒有相應的投資來填補這個缺口,產品就會有一部分無法銷售出去,於是就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產緊縮和失業。

為了避免生產下降和失業增加,就必須相應增加投資。但凱恩斯認為,在生產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消費不足,投資也是不足的。

⑸ 財務管理投資不足和投資過度怎麼理解

投資不足:指的是放棄凈現值為正的項目而損害債權人利益進而降低企業價值的現象。
過度投資:指的是投資於不盈利項目或者是高風險項目而產生的損害股東以及債權人利益而降低企業價值的現象,過度投資會損害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這點需要注意。 發生過度投資主要有兩個情形:經營者和股東之間利益沖突,經營者自利行為會產生過度投資問題;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矛盾沖突,經理代表股東利益會採納成功率低甚至凈現值為負的高風險項目,從而產生過度投資。
理解以上名詞,主要是理解代理理論,企業產生財務困境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債務代理成本,產生過度投資或者投資不足的現象。

⑹ 什麼是投資不足

是指因企業放棄凈現值為正的投資項目而使債權人利益受損並進而降低企業價值的現象

⑺ 投資不足為什麼會造成現金短缺

1、公司應該為客戶提供信用制度。
不按時付帳或者不付帳的客戶不是一個好客戶,你應該讓客戶明白你會在多大限度的范圍內透支給他們。如果該客戶以往的信用不好,你應該在銷售制度上做出改變,比如「現金支付制度」。因為如果該筆賬是壞賬,那就應該注銷那筆賬,這樣就會造成你人力和產品的損失。
2、銷售應該有借款周期,比如30天或者60天,過期不付款應該收取利息等。如果一些客戶總是延遲付款,你就要考慮是否應該繼續跟那家客戶做生意了。

⑻ 投資需求與資本輸出不足的原因分析

3個心裡規律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邊際投資效率遞減、流動性偏好規律內
基於這三個規律的理論證明了有容效需求不足,具體推導這說不清楚

凱恩斯以前的經濟學家認為資本主義市場能自動均衡,無需宏觀調控,凱恩斯認為自動調節代價太大,需要政府幹預,政策主張精煉為4個字:相機抉擇

⑼ 為什麼融資困難資金不足的原因

融資方式:第一種是基金組織,手段就是假股暗貸。所謂假股暗貸顧名思義就是投資方以入股的方式對項目進行投資但實際並不參與項目的管理。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從項目中撤股。這種方式多為國外基金所採用。缺點是操作周期較長,而且要改變公司的股東結構甚至要改變公司的性質。國外基金比較多,所以以這種方式投資的話國內公司的性質就要改為中外合資。 第二種融資方式是銀行承兌。投資方將一定的金額比如一億打到項目方的公司帳戶上,然後當即要求銀行開出一億元的銀行承兌出來。投資方將銀行承兌拿走。這種融資的方式對投資方大大的有利,因為他實際上把一億元變做幾次來用。他可以拿那一億元的銀行承兌到其他的地方的銀行再貼一億元出來。起碼能夠貼現80%。但問題是公司帳戶上有一億元銀行能否開出一億元的承兌。很可能只有開出80%到90%的銀行承兌出來。就是開出100%的銀行承兌出來,那公司帳戶上的資金銀行允許你用多少還是問題。這就要看公司的級別和跟銀行的關系了。另外承兌的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根據國家的規定,銀行承兌最多隻能開12個月的。現在大部分地方都只能開6個月的。也就是每6個月或1年你就必須續簽一次。用款時間長的話很麻煩。 第三種融資的方式是直存款。這個是最難操作的融資方式。因為做直存款本身是違反銀行的規定的,必須企業跟銀行的關系特別好才行。由投資方到項目方指定銀行開一個帳戶,將指定金額存進自己的帳戶。然後跟銀行簽定一個協議。承諾該筆錢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挪用。銀行根據這個金額給項目方小於等於同等金額的貸款。註:這里的承諾不是對銀行進行質押。是不同意拿這筆錢進行質押的。同意質押的是另一種融資方式叫做大額質押存款。當然,那種融資方式也有其違反銀行規定的地方。就是需要銀行簽一個保證到期前30天收款平倉的承諾書。實際上他拿到這個東西之後可以拿到其他地方的銀行進行再貸款的。 第五種融資的方式(第四種是大額質押存款)是銀行信用證 。國家有政策對於全球性的商業銀行如花旗等開出的同意給企業融資的銀行信用證視同於企業帳戶上已經有了同等金額的存款。過去很多企業用這個銀行信用證進行圈錢。所以現在國家的政策進行了稍許的變動,國內的企業現在很難再用這種辦法進行融資了。只有國外獨資和中外合資的企業才可以。所以國內企業想要用這種方法進行融資的話首先必須改變企業的性質。 第六種融資的方式是委託貸款。所謂委託貸款就是投資方在銀行為項目方設立一個專款帳戶,然後把錢打到專款帳戶裡面,委託銀行放款給項目方。這個是比較好操作的一種融資形式。通常對項目的審查不是很嚴格,要求銀行作出向項目方負責每年代收利息和追還本金的承諾書。當然,不還本的只需要承諾每年代收利息。 第七種融資方式是直通款。所謂直通款就是直接投資。這個對項目的審查很嚴格往往要求固定資產的抵押或銀行擔保。利息也相對較高。多為短期。個人所接觸的最低的是年息18。一般都在20以上。 第八種融資方式就是對沖資金。現在市面上有一種不還本不付息的委託貸款就是典型的對沖資金。

⑽ 為什麼合理化投資也會造成資金不足的危機

投資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取得收益,投資收益可表現為成本的降低或銷售牧入的增加,也有人把投資分為四種類型的投資。

①擴張投資。目的為了擴張目前產品的生產能力或銷售能力。此種乃是增加收入的投資類型。意味著要向銀行借大數額的錢以彌補資金的不足。

②產品投資。分為開發新產品投資和產品改良投資。新產品投資效果難預測,不確定性和危險性都較大。因此,資金來源於累積利潤或股本金比較好。最好不要用貨款來彌補資金缺口。對產品改良投資來說,目的在於改良產品的性能,或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成本直接意味著資金的節約,風險系數小,因此,可考慮向外借款以彌補資金缺口。

③設備更新投資。目的若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可採用向外融資法。若更新設備是為了生產新產品,最好內部融資。也可同時採用。

④戰略性的投資。指投資效果在短期內不明顯的投資,或是投資效果很難確定的投資。

如:A、研究開發投資。B、福利性投資。C、縱向一體化投資。D、這類投資能提高資金收入的穩定性。因此資金不足時可以大膽借款。

投資計劃在開始制訂的時候往往會伴有一個融資計劃。

為什麼「合理」投資計劃會使資金周轉陷入資金不足的窘境呢?這就是投資計劃的實際實施情況與計劃有差距,從而影響了資金的順利周轉。總之,即資金收入的不確定性和借款還本付息之間的矛盾。投資計劃本身不嚴密,常見的薄弱環節有:

①投資金額的突破。(低估投資額,造成資金不足);

②忽略了必要的啟動資金。(沒有預估,臨時借款);

③忽略了原材料,人工費用的上漲;

④意料之外的產品價格下跌。因此,產品價格的意外下跌往往會使制訂計劃時的「合理化投資」成為企業資金不足的元兇。

閱讀全文

與投資不足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有哪些金融期貨產品 瀏覽:986
為什麼要研究過度融資 瀏覽:72
海銀財富理財可信嗎 瀏覽:828
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瀏覽:157
融資余額1億 瀏覽:861
理財結存 瀏覽:374
什麼是期限匹配融資策略 瀏覽:331
a輪融資規模 瀏覽:643
外匯平台靠譜嗎 瀏覽:934
信託開單 瀏覽:246
直接融資發展 瀏覽:819
濟南工行黃金今日價格 瀏覽:657
陽光信託中心 瀏覽:922
閃開來電融資 瀏覽:54
融資假盤 瀏覽:604
萬那杜外匯平台 瀏覽:1000
同花順看滬股通資金流向 瀏覽:604
2萬日兌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96
興全趨勢投資混合重倉 瀏覽:491
上證股指期貨指數在哪看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