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國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7-29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延慶區延慶經濟開發區百泉街10號3棟186-6室。
國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229MA00795NX1,企業法人李潔,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國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檢測;專業化設計服務;貿易經紀;軟體開發;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銷售汽車零配件、化工產品、電子產品、電池、汽車、機械設備;租賃汽車。(市場主體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國家和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國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對外投資7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國達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Ⅱ 淳華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淳華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15日,是一家從事氫能源產業開發的版高科技企業,主要致力權於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儲氫技術和氫能應用產品的開發、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氫能行業產業鏈的投資整合以及氫能小鎮、氫能環保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司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現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在各自領域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影響力。
法定代表人:徐波
成立時間:2015-06-15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900002529288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二路10號中科創新廣場A棟4樓404
Ⅲ 長城汽車發布氫能戰略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
易車訊 3月29日,長城汽車氫能戰略全球發布會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正式舉辦,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輪值總裁孟祥軍、副總裁穆峰,長城未勢能源董事長張天羽、總裁陳雪松等長城汽車的多位領導,與來自政府機構以及能源、環保、經濟、金融、汽車等各領域的近百位領導、專家、學者共同出席發布會,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在氫檸平台的加持下,長城汽車在氫能產業價值鏈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實現了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空壓機、氫氣循環系統、儲氫系統及關鍵部件等多方面核心技術的實質性突破,支撐氫燃料電池汽車真正實現高效率、高性能、長續航、全氣候行駛和全領域應用。
開放共贏 多方合作共推氫能規模化應用
「一人難成眾,孤木不成林。」
在氫能戰略的指導下,長城汽車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全面開放平台技術,共享產品與服務,與行業上下游優質企業協同互補,在研發、測試,零部件配套,投融資,產能建設等業務開展全方位合作。
長城汽車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共同進行「碳中和認證評測」
未勢能源與同濟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發布會上,長城汽車攜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共同進行「碳中和認證評測」,並與同濟大學共同建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服務聯合研究院,為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匯聚最堅實的技術力量。
Ⅳ 累計投50億元,長城汽車豪賭氫能源,孤注一擲的長城能否獨占鰲頭
離世界的碳中和願景越來越近,各車企都在新能源轉型之路上,但目前多以電池能源為主,氫能汽車只有在日韓有部分量產車型,整體落地情況十分稀有。然而,對氫能汽車的研發製造,自主車企也沒閑著。長城汽車將旗下已經運營的氫能技術中心揭去神秘面紗,並公布其氫能汽車的戰略規劃,也成為國內首家發布氫能戰略的車企。
首先氫能源壓根不是汽車的未來,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就是錯誤的,所以也沒有任何理想的解答了。氫能源除了能量密度高以外也沒什麼真正值得誇贊的地方了,但是要比能量密度,核能豈不是更高。氫能源能量密度帶來的優勢在汽車這種普遍續航三五百公里就足夠的交通工具上面根本發揮不出來,相對的劣勢倒是一大堆,需要昂貴的稀有元素,製取、儲存、運輸成本都很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氫能源車最終還是要轉化為電能供給電動機驅動,多了一個成本超高的環節是不是脫褲子放屁,而這個環節帶來的優勢剛才已經說了沒什麼意義,汽車對續航的要求並沒有這么高。而且氫能源車本身還得有一個鋰電池作為電能緩存裝置,畢竟燃料電池的反應堆啟動是需要一定時間一定工作溫度的,反應堆輸出功率也是沒辦法實時調整的,這就有點像混動車了。最後的結論就變成,還不如精簡掉所有多餘步驟,直接變成充電車,大力發展快充技術。氫能源適合航空航天領域。
Ⅳ 氫雲觀察: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補貼還會來嗎
氫能國補何時到來,以及補貼力度多少,是氫能產業的核心議題。由於氫能的核心應用領域是氫燃料電池汽車,關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國補細則何時發布是氫能產業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9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乍看之下,這是一個不錯的增長,但對氫能業界來說,遠未達到原本預期的5000輛目標。
造成這一局面的正是國補細則的遲遲未發布。補貼過渡期(2019年6月25日)之後,業內原本以為國補細則很快會發布,但事與願違。
2020年氫能國補還會來嗎?又何時會來?相關問題還未有定論。但新冠疫情的影響讓事情朝不利的方向發展。
不止一位專家持悲觀態度,認為今年氫能國補可能不會來了。即使樂觀人士,也承認氫能國補的優先順序肯定要推後,理由是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長承壓,有限的財政資金將優先刺激那些短期能見效的產業,氫能產業不屬此類。
01、不斷推後的的氫能國補
今年3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發布日至6月25日的過渡期,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標準的0.8倍補貼,過渡期後,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另行公布。
正是這個「另行公布」,業內翹首以待,結果卻是到現在一直未公布。
坊間一直流傳國補細則很快就要出台,從8月到10月,一直到年底,國補細則將要發布的小道消息一直不斷,結果卻一一證偽。
2019年10月9日,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就推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提出了長期規劃,目前意見徵集階段已結束。
由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只是氫能的一個應用場景,國家發改委從氫能產業的角度,也在編制氫能產業長期發布規劃。據悉,去年年底,發改委的氫能產業規劃就到了部委間徵求意見的階段。
目前,這兩個與氫能產業發展相關的規劃都沒有正式發布。知情人士表示,財政部的國補細則,會根據工信部、發改委的氫能發展目標,來設置具體標准,發布將在兩份規劃發布之後。而根據過去的經驗,兩個規劃的正式發布,將在全國兩會前後。
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兩會也已經推遲,規劃和補貼政策何時發布,又成了未定之數。
02、國補今年出台變數加大
知情人士透露,原來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今年對氫能的確會有比較大的支持政策出來,包括科技部也會傾斜科研項目。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些還會不會出台,變數已經很大了。
主要原因在於,受疫情影響,財政資金壓力加大,氫能產業能否列入財政支持產業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今年2月,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文內提到,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長動力會減弱。今後一段時間,財政整體上面臨減收增支壓力,財政運行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
劉昆在文內表示,中央財政帶頭,大幅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從嚴控制新增項目支出,堅決取消不必要的項目支出,原則上不開新的支出口子。要把好各項支出關口,當好「鐵公雞」。打好「鐵算盤」。
從財政支出看,新冠疫情是2020年的「黑天鵝」事件,本身會消耗很大一筆財政資金來治理疫情、預防疫情。
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增長乏力,新冠疫情又進一步加壓,有限的財政資金需要支持國內復工復產,以及刺激經濟增長,保證今年中國經濟相應必須的增長。
「政府會優先支持那些短期能刺激經濟回暖的產業。」一位不願具名的氫能專家表示,目前各地在醞釀汽車產業刺激政策,限購可能會松動,就是基於這一邏輯。這與2003年非典後刺激經濟的政策思路是一致的。
同為新能源汽車,電動車補貼延緩退出的可能性加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54%,整個汽車市場也出現萎縮。
1月11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公開表示,「今年7月1號(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大幅退坡」;1月20日,苗圩再次表示,工信部將做好頂層設計,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研究和評估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政策。
2月20日,彭博社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自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首次下滑後,政策制定者就開始討論是否延長電動汽車補貼。
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電動車的市場更為成熟,延緩補貼可以立竿見影的帶動消費。氫燃料電池汽車還處於早期階段,屬於投入大,見效慢的戰略產業。
上述專家認為,現在是考慮投入產出比的時候,「我初步判斷,電動車會延續去年的補貼政策,燃料電池汽車也會延續去年,今年可能就不會有補貼政策了。」
03、氫能產業的多重挑戰
今年1月1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表示,鑒於多種技術路線呈現你追我趕的態勢,氫燃料電池汽車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在2035年達到目標百萬量級,這是窗口期,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產業將面臨(淘汰)風險。
2019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剛剛起步,整個產業還無法脫離補貼獨立運行。但作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核心——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及核心部件受制於國外,國內無論技術水平還是成本,都遠不如國外,如果大規模補貼,勢必補貼國外公司。
這意味著整個氫能業界面臨巨大挑戰,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降低成本,提高自主化水平,並在技術上追趕國外,才有機會趕上歐陽明高院士所說的窗口期,在2035年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百萬輛級應用。
2020年的疫情影響,帶來的補貼今年可能空白的預期,為氫能產業又額外增加了壓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氫能產業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目前正處於發展中的關鍵爬升期,財政吃緊,可以考慮更精細化的分類政策,比如針對具有明確前景的應用場景進行補貼,鼓勵企業向技術成本的縱深發展,可以控制總量,分清輕重,分類施政,探索模式。
從另一方面看,補貼今年如果不來,也有好處。
「潮流退去,才看到誰在裸泳。」一位氫能業界人士表示,沒有補貼,那些抱著投機心態,靠補貼賺快錢的企業會被淘汰,那些有實力,看好氫能產業前景的大企業,會更有優勢。
「一些大企業比如濰柴、長城還是信心滿滿。」上述人士表示,長期投資者看好氫能產業在3-5年之後前景,仍然持續投入。沒有補貼,氫能產業會進入一個寒冬,但在有實力的大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從長期來看,氫能產業依然發展向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武漢東湖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怎麼樣
武漢東湖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是2016-07-18在湖北省武漢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999號海外人才大樓A座4層406室。
武漢東湖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100MA4KN48XX5,企業法人吳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漢東湖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武漢東湖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武漢東湖氫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