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資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入中國市場:
一、外商直接投資的合法途徑。
二、利用我國經常項目可兌換進入中國市場。常見的方式有進出口價格虛報、預收貨款、延遲付匯造假、平行貸款、提前錯後及借用外債等。
除了企業,個人也通過個人外匯匯款,將資本項下的資金混入經常項目而流入境內,這種情況一度相當普遍,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境內居民將在外投資本金或收益以非貿易外匯形式匯入境內結匯;
(二)是境外投資者以本人或授權代理人的名義匯入款項,並以個人名義結匯;
(三)是外商投資企業境外投資總公司以個人捐贈款等名義將資金匯入境內外資企業的法人代表或董事會成員,並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結匯作為企業的流動資金。
三、以在華外資企業為通道。
(一)是通過在華建立投資性公司或生產型子公司及合資公司,或者以建設合資及獨資項目的名義,以企業注冊資本金或增資等形式,從境外收取外匯並辦理結匯。
(二)是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貸款,即外商投資企業以股東貸款方式進行對外短期借款並結匯。
(三)是境內外資企業與境外關聯企業相互配合,以暫收應付款、預收貨款、延遲出口等方式,為境外資金入境提供便利。四、通過境內企業進行外匯貸款並結匯。
五、境內中外資銀行的自主資金調配。
六、資本市場渠道。
境內資本進行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有以下途徑:目前國內企業主要通過直接投資、境外借款及貿易信貸等手段,進行境外投資。
企業境外投資除採用貿易信貸預收貨款、延期付款方式外,還經常會選擇境外股權融資、境外債務融資和境外上市等形式進行外匯融資。
(1)中國投資二萬億美元國外資產收益擴展閱讀:
常用融資方式
(1)融資租賃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想要獲得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企業本身的項目條件非常重要,因為融資租賃側重於考察項目未來的現金流量,因此,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成功,主要關心租賃項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業的綜合效益。除此之外,企業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銀行放貸一樣,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貸的基礎。
(2)銀行承兌匯票
中小企業融資雙方為了達成交易,可向銀行申請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銀行經審核同意後,正式受理銀行承兌契約,承兌銀行要在承兌匯票上簽上表明承兌字樣或簽章。這樣,經銀行承兌的匯票就稱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具體說是銀行替買方擔保,賣方不必擔心收不到貨款,因為到期買方的擔保銀行一定會支付貨款。
銀行承兌匯票中小企業融資的好處在於企業可以實現短、頻、快中小企業融資,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3)不動產抵押
不動產抵押中小企業融資是目前市場上運用最多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在進行不動產抵押中小企業融資上,企業一定要關注中國關於不動產抵押的法律規定,如《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避免上當受騙。
(4)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中小企業通過轉讓公司部分股權而獲得資金,從而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進行股權出讓中小企業融資,實際是想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直接投資的過程。因此,股權出讓對對象的選擇必須十分慎重而周密,否則搞不好,企業會失去控制權而處於被動局面,建議企業家在進行股權轉讓之前,先咨詢公司法專業人士,並謹慎行事。
(5)提貨擔保
提貨擔保中小企業融資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把握市場先機,減少企業資金占壓,改善現金流量。這種貿易中小企業融資適用於已在銀行開立信用證,進口貨物已到港口,但單據未到,急於辦理提貨的中小企業。進行提貨擔保中小企業融資企業一定要注意,一旦辦理了擔保提貨手續,無論收到的單據有無不符點,企業均不能提出拒付和拒絕承兌。
(6)國際市場開拓資金
這部分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如果想通過這個渠道來融資,要注意,市場開拓資金主要支持的內容是:境外展覽會、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軟體出口企業和各類產品認證、國際市場宣傳推介、開拓新興市場、培訓與研討會、境外投標等,對面向拉美、非洲、中東、東歐和東南亞等新興國際市場的拓展活動,優先支持。
(7)互聯網金融平台
相比其他的投資方式,互聯網金融平台對申請融資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實地考察,篩選出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在投融界等投融資信息對接平台網站上向投資者公開;並提供在線投資的交易平台,實時為投資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貸合同;監督企業的項目經營,管理風險保障金,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愛投資創造的融資方式是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
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公開的優勢、開放性的優勢,同時結合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信貸審核等等方面的專業度。作為一個投融資的平台,處在中間的結合的地位,兩邊是投資者和有融資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擔保機構進行密切合作。對用戶的投資進行專業性的擔保。同時還和像信用評級機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為用戶的投資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讀,以及對資產處置後續提供保障。
『貳』 國外資本外流,帶走的是美元還是人民幣
2014年底,中國對外金融負債有4.6萬億美元,其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就有2.6萬億美元,佔比為56%,可見FDI是主要的金融負債來源。但考慮到存量FDI存量估值效應和留存利潤,真實的FDI比表內公布的2.6萬億美元要大得多。
什麼叫FDI存量估值效應?學術上稱之為金融調整渠道,說的是一國外部資產和負債隨著匯率和資產價格的波動而變化的機制。這里,我們用兩個例子說明這兩種存量估值效應。
FDI的匯率重估效應
假設2004年一個外國商人來華投資,他帶來了100美元,人民幣才是中國國內的法定貨幣,因此他需要將手頭上的100美元換為人民幣,當時匯率是1美元兌換8元人民幣,因此他得到了800元人民幣。
考慮到國內資本管制,銀行拿這100美元也是沒太多用途的,他會找央行將手頭上100美元換成800人民幣,這100美元在央行資產端就行成了外匯儲備。這個時候對外金融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端是外匯儲備100美元,負債端是800元人民幣。
『叄』 海外資金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大量資金選項目做什麼行業一年收益率在百分之400之上
一,海外資金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要分開兩方面來說:
1,以投資為目的:
就是說海外資金進來建工廠、開公司等投資實業的行為。 這對我國經濟的增長是有好處的。
舉個例子,德國寶馬公司進入中國建設分廠,那麼它將帶來相關的技術、人才,公司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必繳納出口關稅(若在德國將產品出口至中國是需繳納關稅的),省下一筆資金,生產成本降低,產品價格自然也相對降低,這對消費者是有好處的。另外它帶來的技術、人才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等都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裨益。
2,以掠奪人民財富為目的:
那就是炒作,炒作的對象不限,但一般這些資金都會湧入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
為什麼外資以前不來炒而偏偏現在進來呢?這與RMB的升值有關。
RMB其實是一直被低估的(這里不詳細說了),現在中國政府迫於國際壓力而不得不升值RMB。
舉個例子:當RMB對美圓的匯率為1:8時,我拿著100萬美圓進入中國,按匯率能兌換800萬RMB;再過一段時間當RMB對美圓的匯率為1:7時,我拿700萬RMB去兌換100萬美圓(這是本錢),那麼還剩100萬RMB,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賺了中國政府100萬RMB。
當然,現在外資進來並沒有那麼簡單。外資進來自然要兌換RMB,於是政府不得不印刷大量的RMB以滿足外資的兌換要求,而印刷的RMB過多則造成流動性過剩,最後導致通貨膨脹。
而這些外資進來後便去買股票、買房產,於是中國的股市、樓市被這些資金炒得不斷上升。而在上升到一個高度後,外資馬上把手上擁有的RMB兌換回美圓然後撤出中國市場,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股市、樓市崩潰,造成經濟危機。
還是舉例子吧:
在匯率為1:8時,外資進來1億美金,換成了8億人民幣,在國內炒房炒股,變成了16億人民幣(股市是大庄的天下,對老百姓是不公平的)。然後當匯率變成1:7的時候,它換成美金,就變成了2.3億美金,賺了1.3億美金走。然後它就被拿回國了。這樣,中國的外匯儲備遭受了1.3億美金的損失。也就是說對外國社會財富的索取權減少了。這些索取權可是用國內的社會財富廉價換來的(貿易順差)。也就是相當於國內辛辛苦苦創造的社會財富被外人免費的轉移過去了。
小結:所以說這類外資的大量湧入造成了中國的通貨膨脹,掠奪了大量的社會財富。
二,大量資金選項目做什麼行業一年收益率在百分之400之上?
似乎只有金融行業了~~~~
很簡單,我控制一支股票,在它價值1塊錢時買入100萬股,把它的價錢炒起來,到它價值5塊錢時我全拋掉,這樣我能得到500萬,比當初投入的100萬多賺了400萬。最終受害的只是跟風買入的小市民。
『肆』 中國的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怎麼算出來的為何不用在國計民生上
外匯儲備,實際上應該叫做國際儲備,就是一個國家實在的對外償付能力。主要來源有兩個大頭:貿易順差、國外投資,兩個小頭,自己生產出來的貴金屬和前三個東西實行金融運作的得利。
先說順差,我一個企業,生產了800萬元人民幣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人沒有人民幣,就給了你100萬美元。可是你不想要美元,因為中國國內美元沒法流通,那麼你就必須到發行人民幣的中國外匯管理機構,把這8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你把100萬美元給了銀行,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量就多了100萬美元,同時,銀行給了你800萬人民幣,那麼國內的流通貨幣總量就多了800萬人民幣。
再說投資,國外看好你的經濟發展,給你投資。他沒有人民幣,只能給你美元,給了你100萬美元,美元你沒法花,還要到外匯管理機構去,給他100萬美元,拿回800萬人民幣。這800萬人民幣也是新增的貨幣總量,國家外匯儲備總量增加100萬美元的同時,國內貨幣總量也同時增加了800萬人民幣。
那麼外匯儲備是干什麼用的呢?我就舉一個例子:我要買100萬美元的外國產品,但是我沒有美元,因為國內流通的是人民幣,我就拿出800萬人民幣給銀行,它收回這800萬人民幣,給我100萬美元,我就可以到國外去買100萬美元的貨物進口了。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減少了100萬美元,同時,國內的貨幣總量也減少800萬人民幣。
總結就是:外匯儲備總量的增長和國內貨幣總量的增長是同步的,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外匯儲備,國內貨幣總量就要增加相應的數量。
貨幣總量的增加,必須有相等的商品總量的增加作基礎,否則就會出現通貨膨脹。進口順差帶來的國內貨幣總量的增加,其產品出口到了國外,此時它的表現形式就成了趴在外匯管理局賬面上的外匯儲備了,它也是一種商品,特殊的商品,隨時可以換回國外生產的產品的特殊商品,它的總量等於國內上述領域增發的貨幣的總量。有了它,增發的貨幣就可以買到商品,也就是先換成外匯儲備,然後買到國外的商品——那也是商品!沒有它,增發的貨幣就買不到相應的商品,因為國內的商品總量沒有增加,後果是什麼呢?通貨膨脹。
我們國家的國際儲備總額超過了2萬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國,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國家發行的貨幣中,至少有15萬億人民幣的信用保障,來自這堆外匯,如果沒有它們,這15萬億人民幣,就是廢紙了,摺合全國每人11400塊廢紙。
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國家的資產,但不是凈資產,不是能拿來花的。這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國內已經表現成了15萬億人民幣的新增貨幣,而國內的改善基礎建設,增加人民福利,大力興辦教育等等的錢,只能從這15萬億內幣里出,這15萬億人民幣之所以能存在,就是那2萬億美元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已經花過的錢,不能再花第二次了。
如果想用在國內,可以這么理解:外匯管理局把自己的儲備外匯,比如說1萬億美元,賣給自己,因為只能賣給自己,別人那裡買不到人民幣。得到7.5萬億人民幣,投入到國內經濟建設中去,具體就是增發了7.5萬億人民幣,用於投資。而此時,外匯儲備是左手進右手出,既沒有變多,又沒有變少,還是10萬億美元。國內貨幣總量憑空增加了7.5萬億人民幣,而沒有對應的商品出現。呵呵,7.5萬億啊,這個通貨膨脹的比例,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想死有很多種方法,這么有創意的死法,簡直華麗到呆了(去年我國多發行了6萬億的人民幣,今年國內各種生活物品的漲價壓力就很大,通脹明顯)。
總之,一個國家有點紙成金的能力(印鈔),但是卻並沒有無限使用這種能力的權力,不按市場流通需要來盲目印鈔,就會出現貨幣貶值(如民國後期的法幣)。
在美國,他的外匯儲備就是以黃金儲備為主的,因為它不能儲備美元,這是它的內幣,而也不能過多儲備比自己貨幣弱勢的外幣——那就剩下黃金了。
『伍』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5萬億美元,請問這些錢究竟是國家的、老百姓銀行存款或是企業的
都有,既有國家、企業和個人;原因: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決定,我們的匯率的形成條件,決定我們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所有,外來的貨幣必須跟國內銀行結算,即用人民幣換外幣;不管是國外政府的貸款、企業投資,個人匯款等;當然有短期和長期的,除了應付短期使用外,央行手裡的外匯,主要是美元,返回給美國,例如買債券;這樣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同時有利於美國繼續從我們這里進口,支撐我們的就業,拉動整個經濟。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陸』 中國的萬億美元都做了什麼投資
縮水,貶值,沒了
『柒』 對沖基金全球規模2.25萬億美元 中國夢還有多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兩位教授在接受和訊網訪問時通過對比國內外現狀,試圖揭開海外對沖基金神秘面紗。
作為全球研究對沖基金權威學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梁兵教授對和訊表示,據芝加哥一家對沖基金研究機構調查顯示,目前全球共有9800多家對沖基金,截止去年年底管理著2.25萬億美元。行業分布具有不對稱的特點,50 億美元以上的基金只佔總數量的5%,卻占據大約70%市場資產份額。
股指期貨的推出被譽為中國對沖基金元年開啟,但相比海外成熟市場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其中,中國金融市場缺乏廣度和深度成為對沖基金在中國發展的一大挑戰。目前金融衍生品正式推出的是只有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剛剛於近日獲得證監會批准,也尚未正式推出。梁兵表示,國外對沖基金主要投資標的豐富不受限制,包括全球股市、主權債、公司債券等債券、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和結構化產品。
除了投資標的和對沖工具受限,資金來源方也有差距。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嚴弘介紹,海外對沖基金資金來源除了高凈值人群,還有很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比如保險(放心保)資金、大學基金會、養老基金等,而在中國這些機構投資者對接對沖基金則需要審批,對沖基金募集、准入、監管都需要相關法律法規,而且投資者對對沖基金能對沖風險並獲得穩定收益的觀念也不成熟。
此外,國內不少期貨私募以商品期貨、金融期貨的投機交易為主,博取價差收益。即便也參與了股指期貨市場,但由於並非將其視為對沖價格風險工具而是投機標的,嚴格意義上也不能稱之為對沖基金。梁兵指出:「曾有研究顯示國外對沖基金使用衍生品的主要目的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單純以交易衍生品獲取投機盈利的很少,更多的是將衍生品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與國內衍生品市場以投機為主不同。」
近幾年來,國內量化投資交易風靡一時,備受推崇,甚至有公司在宣傳中將之奉若神明。但梁兵認為,量化雖可稱上是一種策略,但更是一個工具。「海外對沖基金目前主要策略為股票市場多空型、全球宏觀、相對價值套利,和事件驅動型。成功的交易需要藝術與科學的有機結合,多年積累經驗是主觀藝術,量化是科學的手段,僅靠量化是不夠的。」
「實際上,中國真正的對沖基金還很少。」嚴弘說,海外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很多曾是券商自營部交易員、公募基金經理以及CTA(商品期貨投資顧問)經理,券商、基金的人才儲備比期貨業有優勢,但期貨業對衍生品更有經驗,期貨私募或期貨公司很有可能發展成「小而美」的CTA,而非對沖基金。
然而盡管在發展初期,對沖基金的魅力卻不可小覷。據和訊了解,原財通基金總經理陳東升離職後,正在組建同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基金公司高管到下海創業,陳東升十分看好未來中國對沖基金前景,致力於打造對沖基金平台。事實上,此前已經有多位期貨圈資深人士離職著手布局中國對沖基金行業。
『捌』 世界第二大美元資產國是哪
『玖』 至今美國欠中國多少萬億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冷戰勝利後,更是奠定了其第一的地位!美國不僅在軍事上不停的擴充自己的實力,到處培養自己的勢力,在世界各地都建設有自己的軍事基地。並且致力於在各大洲培養自己的「親信」!日、韓就是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忠實「小弟」。在經濟方面美國也是大興美元經濟,將美元上升為世界貨幣衡量單位,並且將美元的保值度穩定下來,讓其成為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光是這一招就讓美國通過印刷美元就能「躺賺」!
雖然美國的已經做到了不用干任何事情都可以盈利的地步,但是其消費非常的大,為了維持其強大的軍力,軍事開銷非常巨大,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投資,即便是經濟強大的美國也吃不消,因此美國也開始大量的借外債。而在眾多的「債主」中,中國是最大的那一個!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欠中方的外債已經達到了1.2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8萬億,這筆款項有多大?按照目前世界上最強軍備航母來換算的話,可以造200艘以上的頂級航母!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幾乎是超過了全球的航母數量!
對於這樣一筆巨款,大家非常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會還錢嗎?雖然說欠債還錢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對於美國來說似乎總是喜歡不走尋常路。而且美國的武力強大,「拳頭硬」來個霸王條款,硬說沒借過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呢?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擔心!
對於美國來說中國並不是它唯一的債主,雖然說債多不壓身,但是面對如此多的債主國,美國想要賴帳的話還是十分困難的,一旦對於中方的債務耍賴。美國不僅將失信於國際社會,還將引起眾多債主國的怒火!而且現在美方的影響力已經有所下降,如果再在這方面賴賬的話,無疑會對美方的公信力打擊更大。真的賴賬的話,那隻能是自掘墳墓!
要說這點還不一定完全能夠實現,畢竟美國翻臉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真到了一定時候美國撕破臉也有可能。但是還有一點,如果債務方面美國耍賴,那麼其辛苦建立起來的美元體系就將奔潰,美國靠著印刷美元賺錢的日子也就結束了,這對於早就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美方來說是萬萬接受不了的,而且美國的眾多國債也都掌握在美國公民的手中,對於美元破產這些公民是定然不會原諒的,如果美方不還錢,光是本國居民的怒火就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