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般基金經理的年薪多少
一般基金經理的年薪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高於後台員工版。但真正的基金經理並不是外界權想像的那樣,收入差距其實很大。一般來說,私募的薪酬體系比公募基金更靈活,可以獲得更豐厚的補償,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差距。即使兩人都是研究人員,最後得到的獎金差別也很大,同一公司同一職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如果在私募行業工作兩年,工資總額一般在20 ~ 30萬。但是底薪一萬的人很多,獎金多少要看股票的好壞。同理在一個公司,收入差距達到十倍也是正常的。單年終獎從幾萬到幾百萬不等。私募很現實。掙錢了,就掙;當賺不到的時候,就失去了所有工資。所以很多人賺到錢就選擇走人。如果他們遭遇熊市,他們將一無所獲。
在公募一個普通的研究員是20000元,但如果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就拿不到20000元。工作兩三年後研究人員約2.5萬人。在上海不包括年終獎金的情況下,一般基金經理的年薪平均36萬-48萬。
⑵ 基金單獨一年20%以上很多,為什麼買股票的人更多
⑶ ETF股票型基金經理如何從A股購買股票什麼時候買
ETF基金是屬於框架配置,比如ETF指數就是按交易所公布權重股權值,當客戶進行申購的時候,專就進行一攬子配置屬。
操作是和交易所對接,基金經理只是定期進行權值跟蹤,是被動為主要。
因為交易模塊在交易所實現。
比如A股票在一攬子中佔比是10%,如果你投入100元,那麼A股票就買入10元。這個過程基金經理是不需要操作,直接由交易所自動化操作。
而ETF裡面每個股票的配比是需要在成立基金時候就設定好,並且有規則可尋,如果是指數類ETF就必須每個月定期更新和交易所公布誤差,如果涉及境外,那還要考慮外匯使用額度是否充足,不足的話就有可能產生溢價或者大幅度折價,這樣風險就要客戶自己考慮了。
⑷ 私募基金經理可以做自己賬戶的股票嗎還有業績提成一般是多少
5000萬的基金,一年賺50%,管理人(基金經理)提成20% 500萬
你還要做自己的帳戶干什麼?
⑸ 買股票賺錢還是基金賺錢
從你的提問中知道,目的是賺錢,但是股票與基金都屬於投資,投資就版需謹慎,近期股市權的行情是偏好的,你可能買股票剛好就漲停了,一天就可以賺到本金的10%,但是也有可能虧了10%,這個上下波動是很大的,需要看你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而基金呢,可能一天也就百分之零點幾的盈虧,抗風險能力較強,對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推薦買基金。
另外,股票的選擇,基金的選擇也需要多看看行情了解,對能不能帶來收益很重要
⑹ 我們買基金的錢基金經理除了用來炒股還會不會用來干其它事
這個要看基金的類型,因為不同的基金類型,規定的用來操作的佔比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股票型的基金,那麼應該是倉位不低於80%的,都是在買賣股票方面。混合型的基金,應該是股票和債券都有,具體的比例,應該是有一個股票佔比上限,好像是不超過80%。債券型是以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金融工具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因為其投資的產品收益比較穩定,又被稱為「固定收益基金」。根據投資股票的比例不同,債券型基金又可分為純債券型基金與偏債劵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於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安全性極高的短期金融品種,又被稱為「准儲蓄產品」,其主要特徵是「本金無憂、活期便利、定期收益、每日記收益、按月分紅利」。貨幣型基金只投資於貨幣市場,如短期國債、回購、央行票據、銀行存款等等,風險基本沒有。
所以,需要看你買入的基金是哪一種類型的,如果是貨幣型基金,也就是余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是不會炒股的。
⑺ 基金經理算不算股市裡的莊家
基金經理並不算股市裡的莊家。
基金經理頂多算是大玩家,或者說是比較懂行的買家。因為基金經理自己本身也可能不會投資自己的錢進入股市。而是幫別人投資,賺取其中的手續費,管理費。又因為基金經理一般都是學金融出身,並且有一定的投資技巧和經驗。所以比普通人要更加的懂行。把錢交給他們投資,比自己直接拿錢投資會穩妥許多,賺錢的概率也更大。
但是還是要說一句: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⑻ 中國基金經理的薪水由什麼決定年薪掛鉤業績嗎
1、把收入和業績掛鉤是能夠想到的第一個應對措施,簡單的收入和業績掛鉤也存在一定內問題,比容如說一些基金經理在職期間,為了追求當年年終獎最大化,而製造出了假象,長期來看使得公司和投資人的利益受到損失,目前美國基金業的做法是改變收入結構,把現金的收入結構轉變為現金加股票的收入地結構,一定比例的年終獎必須與公司股票形式發放,部分股票三年之內是不能出售的,使得基金經理收入和公司的收益掛鉤。
2、基金經理可能把兩個部分放在一起說了,一個是公募一個是私募,在海外私募基金經理收入是跟業績掛鉤的,是直接靠提成的。公募基金來說結構跟國內差不多,差的不是很多,百萬年薪的公募基金經理很少,可能到私募一年拿到五億美金、十億美金,公募基金上百萬的年薪很少。跟國內可能發行基金的機制有關系,現在是批一個發一個,所以說拿到這個權利之後就拚命的營銷,靠這個宣傳把這個份額做大,用業績贏得基民的認購。在海外是做基金的門檻很低,像做標准普爾500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