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投資人,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會主要關注什麼指標,為什麼
可行性復研究報告是確制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的科學方法,在投資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後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綜合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財務的盈利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應性以及建設條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因為要有足夠的理由和利益去誘惑人家,能說服人家給你投資。
② 簡述長期投資決策評價指標運用的原則和標准
長期投資決策評價指標是指用於衡量和比較投資項目可行性優劣、以便據以進行方案決策的定量化標准與尺度,它是由一系列綜合反映長期投資的效益和項目投入產出關系的量化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
一、一般原則
1、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2、確保財務可行性;
3、 3、分清主次指標;
4、 4、講求效益。
二、單一的獨立投資項目的財務可行性評價
NPV>=0,NPVR>=0,PI>=1,IRR>=ic
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PP<=n/2 , PP´<= p/2,
投資利潤率ROI>=基準投資利潤率i
當主要指標與次要指標或輔助指標的評價結論發生矛盾時,應當以主要指標為准。
三、多個互斥方案的比較與優選
1、凈現值法
2、凈現值率
3、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
在兩個原始投資額不同方案的差量凈現金流量ΔNCF的基礎上,計算出差額內部收益率ΔIRR。(與基準折現率或設定折現率進行比較)
4、年等額凈回收額法
通過比較所有投資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指標的大小來選擇最優方案。
適用於原始投資不相同,特別是項目計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較。
A=凈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NPV/(PA/A,ic,n)
③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包括哪些動態評價指標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是指用於衡量和比較投資項目可行性,以便據以進行方案決策的定量化標准與尺度。
從財務評價的角度,投資決策評價指標主要包括靜態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凈現值、凈現值率、獲利指數、內部收益率。
(1)靜態投資回收期
靜態投資回收期(簡稱回收期),是指以投資項目經營凈現金流量抵償原始投資所需要的全部時間。它有「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和「不包括建設期的投資回收期」兩種形式。
(2)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又稱投資利潤率是指投資收益(稅後)占投資成本的比率。
(3)凈現值
凈現值,是一項投資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與項目投資成本之間的差值。凈現值法是評價投資方案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利用凈現金效益量的總現值與凈現金投資量算出凈現值,然後根據凈現值的大小來評價投資方案。凈現值為正值,投資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凈現值是負值,投資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凈現值越大,投資方案越好。凈現值法是一種比較科學也比較簡便的投資方案評價方法。
(4)凈現值率
凈現值率(NPVR)又稱凈現值比、凈現值指數,它是凈現值與投資現值之比,表示單位投資所得的凈現值。凈現值率小,單位投資的收益就低,凈現值率大,單位投資的收益就高。
(5)獲利指數
是指投資方案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與原始投資額現值的比值。現值指數法就是使用現值指數作為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現值指數大於1,方案可行,且現值指數越大方案越優。
(6)內部收益率
內部收益率法是用內部收益率來評價項目投資財務效益的方法。所謂內部收益率,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如果不使用電子計算機,內部收益率要用若干個折現率進行試算,直至找到凈現值等於零或接近於零的那個折現率。
投資決策評價指標的分類:
1、按照是否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分類,可分為靜態評價指標和動態評價指標。
2、按指標性質不同,可分為在一定范圍內越大越好的正指標和越小越好的反指標兩大類。只有靜態投資回收期屬於反指標。
3、按指標在決策中的重要性分類,可分為主要指標、次要指標和輔助指標。
④ 判斷一個獨立投資項目是否具有財務可行性的評價標准有
判斷一個獨立投資項目是否具有財務可行性的評價標准有
1、凈現值大於0;
2、內部收益率大於投資者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凈現值指標是反映項目投資獲利能力的指標。決策標准:
凈現值≥0 方案可行;
凈現值<0 方案不可行;
凈現值均>0 凈現值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4)投資項目可行性的決策標准擴展閱讀
從項目投入產出的角度看,可將新建工業投資項目的財務可行性要素劃分為投入類和產出類兩種類型。
(1)投入類財務可行性要素:
①在建設期發生的建設投資;
②在建設期期末或運營期前期發生的墊支流動資金投資;
③在運營期發生的經營成本(付現成本);
④在運營期發生的各種稅金(包括營業稅金及附加和企業所得稅)。
(2)產出類財務可行性要素:
①在運營期發生的營業收入;
②在運營期發生的補貼收入;
③通常在項目計算期末回收的固定資產余值;
④通常在項目計算期末回收的流動資金。
⑤ 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些
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一般從:投資必要性、技術的可行性、財務可行性、組織可行性、經濟可行性、社會可行性、風險因素及對策等方面。
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包含: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政策保障、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和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且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
(5)投資項目可行性的決策標准擴展閱讀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有:
1、對推薦的擬建方案建設條件、產品方案、工藝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影響的結論性意見。
2、對主要的對比方案進行說明。
3、對可行性分析中尚未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
4、對應修改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提出修改意見。
5、對不可行的項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6、可行性分析中主要爭議問題的結論。
⑥ 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據和范圍是主要指的什麼
依據:
1,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規劃,部門與地區規劃,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任務、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和技術經濟政策以及國家和地方法規等。
2,經過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和在項目建議書批准後簽訂的意向性協議等。
3,由國家批準的資源報告,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區域規劃和工業基地規劃、對於交通運輸項目建設要有有關的江河流域規劃與路網規劃等。
4,國家進出口貿易政策和關稅政策。
5,當地的擬建廠址的自然、經濟、社會等基礎資料。
6,有關國家、地區和行業的工程技術、經濟方面的法令、法規、標準定額資料等。
7,由國家頒布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及經濟評價的有關規定。
8,包含各種市場信息的市場調研報告。
范圍:
1,投資必要性。
2,技術可行性。
3,財務可行性。
4,組織可行性。
5,經濟可行性。
6,社會可行性。
7,風險因素及對策。
(6)投資項目可行性的決策標准擴展閱讀:
作用:
1,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和編制設計任務書的依據。
2,可行性研究是項目建設單位籌集資金的重要依據。
3,可行性研究是建設單位與各有關部門簽訂各種協議和合同的依據。
4,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進行工程設計、施工、設備購置的重要依據。
5,可行性研究是向當地政府、規劃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申請有關建設許可文件的依據。
6,可行性研究是國家各級計劃綜合部門對固定資產投資實行調控管理、編制發展計劃、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改造投資的重要依據。
7,可行性研究是項目考核和後評估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