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股減持新規對新三板有哪些影響
A股減持新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三板市場的獨立發展。自從2016年6月起,A股IPO提速,每個月上市50家左右,並傳出2017年全年A股預計上市500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量新三板優質企業紛紛宣布停牌,准備去A股排隊IPO。這一度成為一股風潮,若一家新三板優質企業,沒有準備去A股上市,似乎在新三板就低人一等,也很不容易被資金關注。但是,隨著嚴格的A股退出制度推出,一切將會發生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A股減持新規的頒布,預示著未來A股大股東退出周期將大大改變。之前鎖定期過後立即套現的傳統模式,周期會進一步延長,從而讓臨時釋放利好,拉升股價配合套現的做法不再可行。該新規對於短期股價波動有很強的抑製作用,並為優質標的價值回歸提供基礎。
二是A股上市後,股東變現退出周期進一步延長,將影響到新三板企業去A股排隊的熱情。新三板市場也在不斷傳出,關於大宗交易、連續競價的利好改革可能近期推出。是否去A股市場排隊,企業會開始審慎考慮,不會像之前那樣,只要業績稍好的新三板企業,都義無反顧地去A股排隊。
三是新三板私募基金更加理性,選擇更加多樣化。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很多新三板私募只盯擬A股IPO的投資標的,未來的私募投資會更多回歸企業本質,只要是優質的企業,也是可以選擇。畢竟,在目前如此嚴格的減持新政下,即使在A股成功上市,退出反而沒有在新三板便利。
四是新三板優質標的去A股排隊的趨勢會有所減緩。A股因為有了更加嚴格的大股東退出限制,未來的走勢變得撲朔迷離,新三板企業可能重新審慎思考,也許不要太在意究竟該去A股排隊,還是留在新三板。目前的兩種選擇,在未來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更優的選擇或許是一動不如一靜。靜靜等待政策落地,觀察市場走向。再做選擇。
目前A股如此重磅制度的出台,預示著新三板重磅制度出台也將不遠。作為新興市場的新三板,2017年6月,隨著分層的結束,各種差異化制度安排預計將不斷推出,而A股減持新政限制的眾多資金,大概率將轉向新三板。新三板下半年的行情可期。
② 監管趨嚴,證金減持,A股回暖的標志是什麼
「1元股接連出現」、「破凈股數量擴容」以及「滬深兩融余額再度創出階段性低點」等信號,確實暗示出當前的市場投資信心已接近冰點。受此影響,近期股市接連受挫,個股大幅殺跌現象更是比比皆是。
監管趨嚴,金融降杠桿提速,市場資金面趨緊等,這也是近期市場的真實寫照。與此同時,考慮到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以及大股東減持套現壓力的高居不下,實際上也給市場的陰跌走勢帶來了不少的影響。
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來說,股市急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莫過於市場出現陰跌不止的走勢。至於場外資金而言,在沒有看到市場出現明確性企穩信號之前,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監管政策的態度對市場運行走勢影響深遠,而選擇靜觀其變,或許是場外資金的最佳選擇。
各主要市場指數跌破年線的支撐,不少重要板塊與個股更是有效失守年線的位置,而後出現了加速下行的走勢,這系列的現象,卻體現出當下市場已基本陷入至熊市的運行格局之中。然而,對於長期處於「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一旦深陷熊市的狀態之中,則往往需要承受一段相對漫長的陰跌煎熬期,而市場投資功能,乃至融資功能,也將會受到顯著的沖擊。
近一段時期,監管趨嚴,證金減持,加上前期險資熄火等因素,卻加劇了股市走弱的局面。但,另一方面,歐美主要股票市場卻接連走強,甚至創出歷史新高水平,A股市場的表現也明顯遜色於全球股票市場的整體表現。
那麼,面對陰跌不止的A股市場,其回暖的標志又會是什麼呢?
其中,A股是以資金作為推動主導的市場,但鑒於國內「民間資金龐大,卻缺乏投資渠道」的大背景,實際上A股的資金湧入意願,關鍵還是要看市場的賺錢效應以及市場的投資信心。然而,作為一個典型的政策市場,監管政策的松緊也將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市場賺錢效應乃至投資信心的修復。
再者,從此前險資熄火,到證金減持,而後到部分產業資本的減持等,這系列的現象明顯加壓於近期的股市表現。但,在全年以「抑制資產泡沫」及「降杠桿化」的定調環境下,股市趨勢性機會很難產生,而資金更熱衷於高拋低吸,區間波段。換言之,當市場加速下行,或進入一個重要性的支撐位置之際,或有望迎來國家隊資金的救局,乃至產業資本的增持。
與此同時,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監管持續趨嚴,險資舉牌熱潮明顯降溫,而從近期監管動作來看,也有逐漸引導險資進入實體,拓寬險資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至於此前轟轟烈烈的險資投資舉牌熱潮,也很難在短期內獲得重新激活。但,與之相比,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進程卻明顯提速,而近期北京、上海等地區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了委託投資合同,且已有1370億元到賬並開始投資,實際上也暗示出養老金入市預期明顯加快,基本上認同當前的合理投資價值,但考慮到養老金投資范圍寬廣,且非常注重投資安全性以及分散性,這也意味著養老金入市規模會相對有限,對股市初期影響不會太顯著,同時也印證了養老金入市並非救市、托市的作用。
除此以外,從市場的角度分析,破凈股擴容、低價股明顯增加、新股破發現象提速以及兩融余額規模持續下降等現象,也是股市加快見底的重要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個股「去泡沫化」進程的明顯提速,市場估值壓力的驟然下降,實際上也為下一輪的上漲創造了空間。但,對於市場而言,政策底基本上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但政策底後往往會存在一個市場底,而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過程,也往往會是一個非常煎熬的階段,而從中長期的角度分析,3000點附近,乃至3000點下方的位置,整體機會還是大於風險。
「抑制資產泡沫」及「延續降杠桿」等定調,實際上也暗示出今年市場較難出現趨勢性的機會。但,股市持續非理性大跌,可能會引發系列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乃至市場局部系統性風險,這並非市場想要看到的現象,而在市場接近重要支撐區域之際,在防風險、守底線的背景下,國家隊資金可能還會再度出手,以維系股市的相對穩定。
③ 從2007年至今中國A股不斷下跌的原因綜合分析(最高分再追加50分)
1. 2007年10月--2008年3月 政策抄打壓襲,周小川為首的央行貨幣政策制定者對國內通漲壓力始終恐慌!
2.2008年3月--今 大小非解禁、金融危機引發市場信心崩盤,股市飛流直下。
3.今--後 對上市公司業績壓力的恐懼
根本原因:市場自身的內在運轉規律 加上人為的過渡干預推波助瀾 弄巧成拙。
④ A股重要股東套現3000億,這是怎麼回事
自7月份以來,個人投資者進入市場的熱情不斷被激發,但擁有成本優勢的原始股東減持股份的願望正在上升。目前,已有13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股東減持計劃,飆升的券商已成為減持的主要目標。2020年,截至7月10日,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股份達225.98億股,總套現金額超過3116.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05%,涉及上市公司1525家。
風能數據顯示,自7月份以來,已有13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股東的計劃,飆升的券商已成為減持的主要目標。國泰君安、華安證券、南京證券、第一創業和其他券商均披露了減持股東的計劃。
受此影響,7月10日,東方財富開盤下跌3.7%,全天上下波動。截至收盤,股價下跌超過5.6%,市值蒸發123.33億元。
在股票市場上,一些人從市場上套現,而另一些人瘋狂地買票進入市場。然而,這一次,長期基金的反對者之一是工業資本的大幅減少,因此“淘汰大股東”一度成為一個笑話。
⑤ A股剛有起色,為什麼這么多大股東就會瘋狂減持套現
因為前幾天A股經歷了嚴重的崩盤,使很多人遭受大量的經濟損失,很多人雖然知道會慢慢回升,但損失還是過大。
⑥ 社保基金大幅減持三大行,是否意味著經濟觸頂了
社保基金是比較喜歡調倉,但沒聽說過它大幅減持三大銀,或根本就沒聽它大幅買入三大回行;三大行的答大股東是中央匯金,它也沒有大幅減持。
三大行估值都偏低,為什麼要大幅減持?
樓主還是不要以經濟好來炒股,如果經濟好的時候來炒股就一定穩賺的話,現在誰不是富翁?滿大街的富豪。^^
跌不跌破前期的1600點,誰能說得清呢?牛不言頂,熊不言底。
⑦ A股重要股東套現3000億,股東們為何不相信牛市
滬深a股終於平靜下來:上證綜指開盤走低,下跌近2%,跌破3400點。在a股的六大指數中,只有創業板有所上升,但整體趨勢並不理想,全天出現反彈,小幅上升0.74%。然而,在成交量方面,交易量仍然非常火爆,滬深股市總成交量仍高達16125億元。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應該怎麼想?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目前最好的做法不是全面入市,而是保持謹慎樂觀的觀望態度,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波段操作,而不是絞盡腦汁入市,甚至通過資本配置的方式不斷增加杠桿。目前,整個市場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的風險,在存在不確定風險的情況下增加杠桿無疑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因此,對投資者來說,最好的辦法是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對待整個資本市場。
⑧ A+H股上市公司原始股東減持時,是在A股,還是H股
回復
finantree
的帖子直接發行H股的,我記得是社保持有轉持後的10%的H股,而不是A股。
⑨ 2007年股市大漲,2008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應該是06.07年股市大漲,08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首先要了解股市,股市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不斷的有人出高價買股,這樣才會一路上漲,水漲船高,所以需要大量資金來運作。
接著我們看時間+事件。0607的牛市我們稱為998牛市,產生牛市前的最低點是998。有人說破1000產生了牛市,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05年以前那那波大熊市是因為宣布國有股減持造成的,大家蜂擁而逃。而到了05年大概5月份的時候吧,國家出了一條政策,允許保險資金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其中包含了社保基金,隨後用了1年時間的准備,准備了什麼?其實就是在建倉。為什麼要買足,因為要股改,股權分置改革。這一行為成為了導火索,快速引發了行情,然後在資金不停的追捧下,造成2年的牛市。
在股改信息發出以後,同意QFII進入中國股市。很多人以為讓外國人抄了中國的底,其實錯了,QFII從審批到購買股票需要很長的時候,等他們進場的時候早就是牛市了,誰抄底了?很明確社保基金。
其實這輪牛市到07年的5月30日就差不多結束了。在530之前~貨幣政策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折,國家開始調高存款准備金率,這以調整意味著整個市場將要開始缺錢,逐步減少市場上的流通貨幣總量。而530是熊市導火索,明確的信號。為什麼530以後大盤還在漲?因為要撤庄。
因為莊家還沒有完全退出,包括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是在530附近開始減倉的。
530以後出現的最多的詞彙就是28現象以及市盈率,為什麼?1拉起大盤股票,造成盤面很好的假象,小盤股開始撤資。2講市盈率讓大家購買大盤股,那個時候市盈率大盤股很低。所以散戶都在那個時候被忽悠進去,然後深套。隨著准備金率的進一步跳空,市場資金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接著就開始大跌。
還有很多細節信息,有機會可以一起探討。其實炒股不難的。呵呵
⑩ A股重要股東套現3000億是怎麼回事
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10日,2020年7月份A股的重要股東們已減持股數達70.08億股,已套現金額更是超過1069.6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好幾倍。截止7月10日,2020年年內,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已減持股數高達225.98億股,總套現金額已超過3116.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05%,涉及上市公司數量多達1525家。
7月10日,連續狂飆突進的A股,終於冷靜下來了:上證指數低開低走,大跌近2%失守3400點,A股六大重要指數中,僅創業板錄得上漲,但整體走勢也不盡如人意,全天上演沖高回落,小幅收漲0.74%。
(10)社保基金首次2007年減持A股擴展閱讀
有人套現離場,有人跑步入場
而與A股重要股東們瘋狂減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個人投資者、杠桿資金正在跑步入場。7月以來,個人投資者的入市熱情不斷被刺激,各家券商的線上開戶都出現了擁擠、排隊的罕見景象。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6日,北方某頭部券商開戶數量大約是上周日均開戶量的2倍,加上周末累積的需求,6日當天新增開戶數約為上周的3到4倍。行情繼續如火如荼,市場中有人直言,感覺恍如2015年的大牛市,更有投資者表示「滿倉加杠桿,再不進場就來不及了」。
另外,場內的杠桿資金正在大舉加倉。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9日收盤,A股的融資總余額突破1.2萬億,達到12846.76億元,較上周五增加1179.11億元,創出A股史上單周增量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