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啟」斑馬 阿里巴巴車聯網「背水一戰」
曾經車聯網的明星斑馬網路,正在以阿里巴巴之名「背水一戰」。
歷時近10個月的斑馬戰略重組塵埃落定,新一任斑馬的管理層悉數到位。無論是張春暉、成力等AliOS早期團隊的回歸,還是YunOS業務和知識產權打包注入斑馬,都釋放出「重啟」斑馬的明確信號,足見這次戰略重組的份量。
從曾經的車聯網行業標桿,到逐漸邊緣化。提起斑馬,總讓人感到一種英雄遲暮般的悲壯。從這個角度看斑馬的戰略重組,這不僅是屬於斑馬的「背水一戰」,更是阿里巴巴在車聯網領域的焦慮與野心的倒影。
造風者
2016年,是斑馬的高光時刻。這家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的合資公司,實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的橫空出世,向外界展示了一種車企和互聯網融合的樣本。在那個網路單純地一門心思對標谷歌搞無人車、騰訊專注於在車輛OBD埠做文章,尚未觸及車機系統核心的年代,針對汽車進行重新的AliOS,無論是戰略高度還是產品功能,都體現出極強的前瞻性。
一方面,斑馬不僅提供了一套體系化的車載服務解決方案,還開創了一種車企和互聯網企業在技術、資本、人才等層面深度融合的模式。
另一方面,聯網化的車機,帶來遠勝於離線車機的導航和娛樂體驗,RX5的導航,成為當時幾乎是唯一一款「能用」的車載導航。
作為一套基於車輛場景全新打造的智能系統,AliOS描繪出一套車載服務與車輛底層數據深度融合的廣闊想像空間。「地圖即桌面」的理念,更讓人感受到斑馬團隊對於出行場景和用戶需求的深入洞察。
基於此,人們願意相信斑馬在未來的迭代中能夠帶來更多顛覆性的體驗,願意用腳投票,為這個新事物埋單,這讓斑馬模式在市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銷量轉化。RX5上市一年,銷量突破20萬輛,且價格最高的互聯網版銷量占據絕對領先份額。
一時間,斑馬成為行業研究和學習的標桿。車企紛紛推出「互聯網汽車」,希望復制榮威RX5的銷量奇跡。時任斑馬高級副總裁郝飛曾對外透露過一組數字,2016-2017年間,國內年銷量突破5萬輛的56家車企中有超過40家與斑馬進行過交流,探索合作的可能。
盛衰之間
應該說,伴隨斑馬的成功,國內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時代由此開啟,車企與互聯網企業之間,不再是戒備與些許敵意,更加深度的數據合作成為一種可能。
繼斑馬之後,騰訊、網路紛紛調整方向,入局這個千億級的巨大市場。2017年3月,網路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負責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和車聯網,時任網路副總裁李震宇第一次表示,自動駕駛不著急,將在車聯網率先實現商業變現。2017年11月,騰訊推出AI in Car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但和斑馬相比,對手早已落後了幾個身位。
對於斑馬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時代,從2017年9月開始,斑馬陸續拿下PSA、福特、觀致、雷諾……通過既有成功案例擴大行業合作范圍,將AliOS打造為車聯網領域的開放平台,這條道路看似十分光明,且鮮有對手。從2018年初斑馬公布的一組數據看,斑馬的用戶數突破40萬,日活躍度超過99%;斑馬完成6次OTA升級,超過10萬人次購買了數據流量服務……
然而,一系列人事動盪,讓外界感受到斑馬的微妙變化。據媒體報道,從2018年3月施雪松卸任斑馬CEO開始,CTO黃佑勇、CFO凡莉,首席產品官兼產品副總裁潘家驊,副總裁周平、謝平生等高管陸續出走。
斑馬核心團隊的陸續離開,帶來業務發展逐漸失速。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間,斑馬僅有一次極小范圍的OTA更新;從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斑馬新增的合作品牌僅有斯柯達一家。
與此同時,騰訊、網路也紛紛推出全家桶式的車聯網解決方案,並憑借自身在娛樂、語音等方面的優勢陸續開疆拓土。
就這樣,車聯網的標桿企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內憂外患
斑馬究竟怎麼了?
從用戶層面來看,經歷了最初的火爆,互聯網汽車不再能靠概念帶來訂單。伴隨移動互聯網成長的消費者,開始對車聯網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不僅僅是「能用」,更要「好用」。
在這種背景下,以斑馬為代表的「全家桶」方案弊端逐漸顯現。無論車企選擇與BAT中哪家合作,都無法獲得其他家的核心車載服務。相比手機上各個領域最優質服務聚集的情況,全家桶模式下的車載系統,永遠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好用」。
於是,車企逐漸變得謹慎,大部分品牌選擇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籃子里,在不同車型上選擇不同的「全家桶」(比如長城哈弗H系採用網路小度OS,F系則選擇與騰訊TAI深度合作)。個別實力較強的車企,則開始自己搭台研發系統,打破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壁壘,組建車聯網「最強戰隊」(比如吉利GKUI)。
斑馬的尷尬也就來源於此。
相比網路和騰訊,斑馬的系統是基於車輛底層的全新開發,對車企研發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作為「全家桶」模式的先天弊端,使得實際服務體驗存在明顯的天花板,也無法與另外兩家的方案形成決定性優勢。
同時,斑馬的合資身份又決定了它無法獲得阿里的獨占資源。當網路、騰訊把小度語音、QQ音樂、車載微信作為與車企談判的重要籌碼時,斑馬在地圖導航方面的優勢卻難以發揮——車企可以直接和同屬阿里集團的高德地圖合作,而不必接受斑馬的整套方案。
甚至當斑馬希望把既有成功案例快速復制時,斑馬的上汽背景也在相當程度上成為業務推進的障礙。
以阿里之名
時代變了,斑馬必須變。
2018年9月13日,斑馬網路宣布完成首輪超16億元融資,由國投創新領投,雲鋒基金、尚頎資本跟投。這被認為是斑馬求變的重要一步。成立滿4年的斑馬,終於能夠在股比問題上動手術,並取得進展。
從2018年斑馬劇烈的人員變動,可以想見這場手術難度之大,影響之深遠,背後博弈之劇烈。
一年後的2019年8月28日,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才終於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重組斑馬網路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統整體知識產權及業務將注入斑馬。由此,阿里巴巴成為斑馬網路第一大股東。
然而斑馬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么?其實並沒有。股比問題解決的更多是掃除了斑馬在開放道路上的阻礙,讓斑馬回到和騰訊、網路同樣的起跑線上。斑馬要想回到曾經的快車道上,或許還需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阿里集團究竟會給予斑馬多大的資源投入和支持?
要知道,無論是騰訊還是網路的車聯網業務,都是舉集團之力作戰的。如果斑馬手中不能握有阿里的核心車聯網資源,車企又有什麼理由和斑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合作?
從斑馬的全新管理團隊來看,阿里似乎有意把斑馬打造成阿里集團車聯網業務的出口,YUNOS業務打包注入斑馬,也讓斑馬在集團內部擁有更多的資源和博弈籌碼。然而,可以想見,這條內部整合的道路,也許會比改變股比更為艱難且漫長。
其次,斑馬如何在從打造智能車機到支撐智能座艙,最終服務智能汽車的進化過程中體現自身優勢,和對手拉開身位?
作為目前唯一一個完全基於汽車打造的底層操作系統,平心而論,四年來,盡管斑馬在「地圖即桌面」、AR導航、智能家居聯動等方面展示出對於車聯網的前瞻觀察與思考,但從體驗上來看,差異化還不夠明顯。
最新推出的斑馬智行VENUS系統向外界展示了斑馬在人-車-家場景互聯方面的更多思考,但要想將「Power by AliOS」的品牌叫響,恐怕還需要更加充分利用阿里雲、達摩院的優勢能力做加持。
最後,斑馬能夠打破「全家桶」模式的桎梏,走出一條真正的開放之路?
如果說斑馬自身能力的建設和阿里內部資源的整合,決定了斑馬的「重啟」之路能走多遠,那麼,能否和車企共同打破存在於車聯網領域的高牆
,實現更廣闊空間的「開放」,就決定了斑馬能走多高。這不僅是合作雙方的策略博弈,或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探索,更考驗著決策者的眼界與高度。
斑馬能否再一次引領車企與互聯網企業的行業合作模式,目前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背水一戰」不僅屬於斑馬,更屬於整個阿里巴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阿里巴巴成立汽車科技公司,對汽車領域有何影響
短期內可能不會有什麼影響,長期來看,可能會幫助阿里巴巴進入車聯網領域,幫助其在未來車聯網領域獲取更多的話語權。近日,有媒體報道,阿里巴巴聯合上汽成立了一家電動車,名字為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從公開數據顯示,該公司注冊金為一百億人民幣,公司的經營范圍為,汽車,網路,電子科技等等。從該公司的股權結構來看,阿里巴巴只有18%的股份,是這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份為上汽集團,其持有72%的股權,看來這次是上汽聯合阿里巴巴一起進軍電動汽車領域。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表示,阿里巴巴畢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可能不會直接參與汽車硬體的生產製造,但對汽車軟體,或者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有更大的投入。
Ⅲ 阿里巴巴投資辣么多虧本倒閉的互聯網公司,
你好,首先很高興為你回答!
阿里巴巴集團是馬雲的,馬總有的是錢,即使虧損一些對他來說也是微不足道的。況且做生意難免會有失敗的,你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失敗的,還有很多的成功的,只你是沒看到。
Ⅳ 阿里巴巴投資趣出行是真的嗎最近有人向我介紹去除型APP
我也不知道,現在很多微友都在借力阿里巴巴的宣傳來誘惑好友注冊加入趣出行。
Ⅳ 阿里巴巴在A股市場上與哪些公司有合作或者投資關系
與阿里巴巴公司有合作或投資關系的公司,在股市上叫做阿里巴巴概念股或者馬雲概念股
阿里巴巴概念股及介紹如下
000156.SZ 華數傳媒
華數傳媒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數傳媒)是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數字電視網路運營與新傳媒發展的運營企業,是華數系主力上市平台之一。
在「三網融合」加速的背景下,華數傳媒擬定向增發融資7.2億元,收購華數網通信息港有限公司旗下的寬頻業務資產,正式從廣電業務向寬頻業務拓展。截至2012年12月31日,個人寬頻用戶數24.8萬戶。
600683.SH 京投銀泰
銀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寧波華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9月以募集方式設立,1993年9月經批准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並於同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經公司2002年11月12日第十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寧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變更登記,公司名稱由原「寧波華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銀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注冊地點為寧波市中山東路238號,法定代表人趙慶,注冊資本為貳億叄仟伍佰貳拾萬零九仟柒佰柒拾陸元。公司所屬行業為房地產開發。主要經營范圍:房地產開發、經營及租賃;家用電器及日用進出口貿易;室內外裝潢;物品租賃;服裝加工及乾洗;汽車貨運、客運汽車出租及汽車保養等業務。公司全稱由銀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京投銀泰股份有限公司」,相應英文名稱變更為:「JINGTOU YINTAI CO.,LTD」。
002405.SZ 四維圖新
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四維圖新,深交所股票代碼:002405)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及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地理位置相關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始終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專業化、高品質的地理信息產品和服務。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四維圖新已經成為擁有八家全資、八家控股、六家參股公司的大型集團化股份制企業。作為全球第四大、中國最大的數字地圖提供商,公司產品和服務充分滿足了汽車導航、消費電子導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政府及企業應用等各行所需。在全球市場中,四維圖新品牌的數字地圖、動態交通信息和車聯網服務已經獲得眾多客戶的廣泛認可和行業的高度肯定。
300231.SZ 銀信科技
北京銀信長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信科技)是一家全國性、專業化的IT運維服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各行業數據中心的IT基礎設施,提供IT支持與維護服務、IT專業服務、IT外包服務、系統集成服務、以及IT運維管理軟體的研發與銷售等。
300017.SZ 網宿科技
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2000年1月,是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業務平台提供商,主要向客戶提供內容分發與加速、伺服器託管與租用等互聯網業務平台解決方案,是中國最大的CDN及IDC綜合服務提供商。2009年10月,網宿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600787.SH 中儲股份
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天津中儲商貿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通過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設立,並於1997年1月2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順應市場化要求,理順產權關系,明確市場定位,構架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通道,進行了一系列配股、收購、兼並母公司資產等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
300235.SZ 方直科技
深圳市方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直科技」)成立於1993年,注冊商標為「方直金太陽(KINGSUN)」,2011年6月29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同步動漫教育軟體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方直科技專業致力於多媒體教育軟體以及網路教育軟體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借創新技術與專業服務,得到了業內外的高度認可,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雙軟企業、重點文化企業、重點軟體企業、重點技術服務單位、深圳知名品牌、南山區領軍企業。
600570.SH 恆生電子
恆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2月,注冊資本為4.45536億人民幣,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 (股票代碼600570) 恆生電子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骨幹企業,為中國十大自主品牌軟體供應商。2014年4月1日馬雲控股的浙江融信擬以現金方式受讓恆生電子的控股股東杭州恆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合計交易總金額約為32.99億元人民幣。
000882.SZ 華聯股份
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6月,2001年11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華聯綜超,股票代碼:600361),經營超市、百貨等零售商店。
600119.SH 長江投資
07年公司已全線退出商貿領域,全力聚焦物流發展。公司現代物流業業務功能涵蓋國際貨運、公共信息平台、國內快件、倉儲配送、市內貨運等。作為上海市物流建設重點項目,公司控股的上海陸上交易中心已開工建設,常州物流基地功能繼續拓展,國際貨運營運能力提升,海運分公司分別與PIL、UASC、DSR、WANHAI等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運價平台,快件分公司則在年中獲得了TNT的銷售代理權,並拿下了UPS浙江區域班車線路的運作。公司投資控股的上海長望氣象科技,專業生產氣象儀器、半導體分立器件和納米抗菌粉體等高科技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氣象高空數字探空儀系列,屬國家重點新產品,市場佔有率雄居全國第一。
Ⅵ 給阿里巴巴投資的公司是誰
以機構持股來看,日本軟銀集團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達34.4%。美國雅虎第二,持股比例為22.5%。二者合計57%。
而以個人持股來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股比例僅為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為3.6%,而阿里巴巴CEO陸兆禧、COO張勇等高管的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
一個正常的大公司——比如阿里巴巴——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就是不斷融資、利用巨額資本戰勝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的過程。當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繼續擴大再生產的時候,創始人通常很難以個人的能力完成這樣的投入,這時候難免需要外來資金的投入。
所以,2000年,阿里巴巴完成第二輪2500萬美元融資,其中來自日本的軟銀一家即拿出2000萬;第三輪投資中,軟銀再砸下6000萬美元。
而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和中國資產,換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權。利用這筆資金,淘寶網和支付寶迅速做大。這些資本陸續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後在中國互聯網中的「江湖地位」。
但錢不是白給的。通過這幾場交易,馬雲及創始團隊徹底讓出了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截至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B2B業務上市之前,雅虎、軟銀分別持有阿里巴巴39%和29.3%的股權。
馬雲試圖改善這種情況。2012年,阿里巴巴引入國字頭的新股東,出資76億美元,卻僅僅贖回了雅虎持有的20%左右的股權。從而,日本軟銀成為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
雖然日本軟銀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但跟阿里巴巴是日企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
因為,在阿里,公司的控制權依然是馬雲說了算,而不是第一大股東日本軟銀。
為了在只擁有少部分股權的同時保證馬雲和創始團隊的控制權,阿里巴巴提出了「合夥人制」的變通之法。
阿里巴巴獨創得這種「合夥人制」在某種意義上有點像傳統的」雙重股權結構」:它可以讓一家公司的內部人士在公司上市之後也能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其實就是公司章程中設置的提名董事人選的特殊條款——由一批被稱作「合夥人」的人,來提名董事會中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權(合夥制的法律規定)。
Ⅶ 阿里等參投 享道出行完成A輪戰略融資
[汽車之家資訊]?日前,上汽集團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正式宣布完成超3億元A輪戰略融資,由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共同投資。與此同時,享道出行宣布完成「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布局,全面覆蓋網約車、企業用車、個人租車和計程車業務,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出行解決方案。
為完成「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布局,享道出行的服務陣容由原有的個人專車服務平台「享道專車」和企業級出行服務運營商「享道租車」兩大品牌,新增了全新的個人全時共享租車平台「享道時租」,並通過技術連接上海市計程車統一平台「申程出行」,實現計程車業務覆蓋。
享道出行CEO吳冰表示,2021年最重要就是做整合和發展。完成該輪融資後,享道出行將加強核心技術投入,在數據技術、車聯網、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創新能力,同時加速業務拓展,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為更多城市的更多用戶帶來更加多元化的出行產品和服務,持續完善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的布局。
此外,享道出行發布了面向未來的全新技術戰略ACTS,包括A所代表的「山海」人工智慧中樞(ArtificialIntelligenceHub)、C所代表的「雲享」車聯智慧座艙(ConnectedIntelligentCockpit)、T所代表的「星瀚」未來交通出行(Transport&Next-genMobilitySystem)以及S所代表的「天巡」全時智能安全(SmartSecuritySystem),通過打造數據技術、車聯網、智慧交通、智能安全四大核心能力,為平台後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源動力。
編輯點評:
基於當前出行場景的多樣化,資本也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力度。據悉,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將與享道出行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數據技術以及差異化模式探索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協助享道出行「全場景智慧出行綜合體」布局。這是否意味著,新一輪的出行大戰即將開啟?(編譯/汽車之家李娜)
Ⅷ 阿里巴巴成立汽車公司,汽車行業究竟有哪些利益可賺
主要是汽車行業引來了電動化,互聯網化,智能化的變革浪潮,所以互聯網公司覺得自己有機會介入這個行業,而且汽車行業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大產業。近日,由阿里巴巴,張江高科,上汽集團聯合投資的智己汽車,據悉,這家新公司主打就是高端電動車項目,汽車公司暫時命名為智己汽車。從公司結構來看,智己汽車將由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擔任董事長,阿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分別擔任董事,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為汽車科技,計算機科技等,看來是想打造一台更具互聯網化的汽車。
尤其在未來自動駕駛成熟之後,電動汽車將成為一個移動智能空間,這將產生大量的流量,阿里巴巴也希望提前布局,為阿里巴巴將來進入車聯網打造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利用自己在互聯網行業的優勢,自己搭建一套車聯網平台。
Ⅸ 阿里巴巴旗下運營車聯網的公司名叫什麼
阿里巴巴做車聯網高德事業部那一部分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