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投資經濟發展

投資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8-05 06:19:16

A. 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具有怎樣的作用為什麼

投資是一種需求,在支出法GDP計算中,它是排於消費需求之後的第二項內容。版
計算公權式是:Y=C+I+G+(A-M)。即:國民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加政府支出加凈出口。
該式說明,投資「I」本身就是GDP的一部分。
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自發投資會引致一種乘數效應。假如增加了一份投資,乘數為4,那麼GDP將會增加4份。道理是:由於中間產業投資增加,會拉(推)動其上、下游產業擴大生產,由此,產業鏈上的相關產業均增加了投入,即,投資需求增加了。由於投資的增加,生產的擴大,就業量也同步增加,這樣,就拉動了消費需求也大幅增加,從而,使國民經濟快速增長。
房地產如果在有效監控和有理性的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運行,它會有效地拉動經濟增長。它自身產能的擴大,會將與它相關的鋼鐵、水泥、玻璃、建材、建築、安裝、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等一長串列業帶動起來。同時,房產交易後,又引來傢具、家電、裝飾材料、裝修施工等等一系列消費需求。所以房地產的貢獻是非常顯著的。

B. 經濟與投資的關系

投資的越多也就意味著你的城市的經濟較好,怎麼說呢?投資必然會增加資本,同時也會給企業提供技術,提供人力,那麼也就意味著下崗的工人少了,投資越多那麼你研發的東西就可以更多的去銷售,而且給國家叫的各種稅更多,此時政府就可以給地區添加一些設備,這樣你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再者投資的項目也至關重要,一個好的投資項目不僅可以給國家納稅,而且可以給地區的人民帶來工作的機會,而且還可以賺海外的錢,所以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我答的不是很好,你可以看看,然後再在專業的書本里看看投資和經濟的發展,謝謝。

C. 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內需,由此投資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尤其在中國前三十年,投資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出口是近十年來的重要引擎。有數據顯示在前二十年,我們投資1塊可以帶動3塊的GDP增長,而現在10元投資也許只能帶動3塊的增長(具體數據不詳,請網路)。
你可以參看一些論文或者書籍。

近十年中國居民投資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http://fass.net.cn/fassNews/fass_readnews.asp?NewsID=2578
書籍:《資本形成、投資效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實證研究》/張軍

D. 為什麼經濟發展強勁使更適合投資

因為經濟發展越強,證明他的越適合投資證明,他的消費水平越高,你才能掙錢,才能投資了,才能有收入

E. 急!(論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意義

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意義
摘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進行的,一是通過要素投入帶動經濟增長;二是通過投資帶動經濟結構的調整來推動經濟增長;三是通過投資促使知識存量的增加和技術進步帶動經濟增長。
關鍵詞:經濟增長;投資;作用機制
一、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從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二是投資供給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投資需求是指因投資活動而引起的對社會產品和勞務的需求。擴大投資需求,將對經濟增長產生拉動作用;縮小投資需求,則會抑制經濟的增長。首先對投資需求與經濟增長作系統研究的凱恩斯,他從宏觀經濟角度考察了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提出了著名的投資乘數理論。
投資供給主要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資產,既包括生產性固定資產,也包括非生產性固定資產。生產性固定資產的交付使用,直接為社會再生產過程注入新的生產要素,增加生產資料供給,為擴大再生產提供物質條件,直接促進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非生產性固定資產則主要通過為勞動者提供各種服務和福利設施,間接地促進經濟的增長。
無論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還是庫滋涅的現代經濟增長理論,均認為國民收入投資比率的提升,不僅是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變的前提條件,而且是現代經濟區別於傳統經濟的典型特徵。國際經驗和歷史經驗的比較研究,普遍支持國民收入高儲蓄傾向和高投資比率對於長期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於後發國家,由國民收入高投資比率驅動的大規模資本積累與快速技術進步,構成其成功趕超戰略的核心部分。日本和韓國先後在20世紀7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完成對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趕超,而在經濟趕超時期維持30%以上的國民收入投資比率。其間,日本的國民收入投資比率在1952年至1961年間從26%增加至41%,韓國的國民收入投資比率在1991年達到39%的高峰值。即使作為先發國家的美國經濟,其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信息技術革命中的領先優勢也同樣依賴於由國民收入高投資比率驅動的大規模資本積累與快速技術進步。
二、經濟結構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經濟增長按其定義來說是一個總量概念,它表明人均產出的增加。因此經典發展經濟學理論更注重要素投入的研究,而忽略了結構變動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雖然英國經濟學家威廉配第最早注意到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之間存在關聯,但自從庫茲涅茨出版了其名著《各國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動之間的關系才成為經濟學家普遍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庫茲涅茨運用經過改善的研究方法,對57個國家的原始資料分別作了截面分析和歷史分析,從中得出結論:19世紀至20世紀里,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變動密切相關,現代經濟增長不僅僅是一個總量問題。他認為,「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產結構的變化,經濟增長是難以理解的。」也就是說,如果離開了結構分析,將無法解釋增長為什麼會發生和怎麼發生,因而現代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一個結構問題。
錢納里使用庫茲涅茨的統計回歸法進行了更為廣泛的分析,構造了反映結構轉換的主要變數典型性關系「發展模式」,以更加深入地研究現代經濟增長中總量增長與結構變動的關系。為了將分析結果更廣泛地適用於各國和各種經濟過程,錢納里進一步使用了幾個基本的方程式對「發展模式」進行復合,得出一個具有一般意義的「標准結構」。根據「標准結構」的描述性結論,結構變化的75%—80%發生於人均GNP在100至1000美元發展區間,其中最重要的積累過程和資源配置過程都發生顯著的、深刻的變化,結構的改善往往伴隨著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可見錢鈉里的「標准結構」對於揭示總量增長與結構變動之間的關系,具有更大的價值。
金德爾伯格和布魯斯赫里克根據整理的實際數據,設計欠發達和較發達兩個經濟結構的投入產出模型,通過比較發現,在較發達經濟結構的投入產出模型中,經濟增長更具有專業化傾向,結構效益就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基本支撐點。這種來自結構的經濟效益,其意義遠遠超過個別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的經濟效益。另外,喬根森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根源分析及所進行的國際化比較也揭示了結構變動在經濟增長的作用。在我國,周振華從理論上對經濟增長中的結構關聯效應、結構彈性效應、結構成長效應和結構開放效應進行了系統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現代經濟的發展不僅來源於資源投入量的增加,而且取決於投入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合理的產業結構是提高宏觀經濟效益的基本前提,如果產業結構不合理,各產業發展的比例關系不協調,就會影響資源投入的效率,造成產業之間的「瓶頸」制約,使宏觀經濟運行失衡,整個經濟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就失去了合理的產業結構條件。由於我國投資對消費的影響不大,特別是在投資迅速增加,投資率比較高時,投資增加主要是增加了對投資品生產的需求,進而使投資品生產部門擴張,產業結構發生相應變化。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過快,科技成果無法被全部吸收、轉化。
3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時期,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已經有關於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初步論述。最早認識到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有重要推動力作用的是馬克思。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了生產量的擴大可以不依賴於資本量的增加情況。其中如加強對自然力的利用,提高勞動者的技術熟練程度,改進勞動協作和組織,提高勞動生產率等,實際上都與技術進步的作用及其效應相聯系。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創新概念,並在1939年提出了創新理論。熊彼特理論研究的主要成就在於,始終強調了「技術創新」,以此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內生變數」,並強調了它對經濟增長不可替代的作用。熊彼特關於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於文字,沒有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而在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中,技術創新雖然被看作外生的變數,但羅伯特·索洛(1956年)的經濟增長模型表明:技術和傳統投入的比較中,技術創新導致了80%的經濟增長。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一代增長理論,嚴格來說並沒有真正把技術作為一個獨立因素內生化,而是將技術進步內含在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中。前者以羅默(1986年)為代表,後者以盧卡斯(1988年)為典型。20世紀90年代以來,將技術內生化的增長理論是在生產函數中引入R&D活動。在這種模型里,內生的技術進步(體現為R&D投資)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力量。技術創新究竟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歸結為兩個作用:一個是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另一個是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宏觀效應。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緣於它能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上升以及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率和使用效率。同時,通過影響供需結構變化,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宏觀上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投資是推動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投資是技術進步的載體。任何技術成果的應用都必須通過某些投資活動來體現,它是技術與經濟聯系的紐帶;另一方面,技術本身也是一種投資的結果。任何一項技術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資本和資源等的產物,新的技術開發和應用都離不開投資活動。
綜上所述,不管是要素的投入,經濟結構的合理轉換還是技術的進步都需要資本的投入而加以改變,但歸根結底都是要素的投入,但投入的方向與結構需要仔細斟酌而朝更有利於經濟良性增長的方向進行。其中加大科學教育與人力資本的投資是其中的核心。這樣在加大資源投入的同時,更提高它們應用的效率,提高投入產出比。

F. 什麼是經濟發展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6)投資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改革問題的經濟學研究,也都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資源配置問題,一條是激勵問題,當然還有兩者的結合。與資源配置問題相關的是關於市場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幫助性作用。價格,包括產品市場價格和要素市場價格,是其中的核心問題。

與激勵問題相關的是關於產權、合同、所有制、治理等問題。當然,激勵與價格也密切相關,但是它不僅與價格相關,更與政府與個人、政府與企業、政府層級部門之間的權力配置關系密切。

由於經濟思想和學說受社會、歷史、階級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必然隨著歷史時代的更迭而發生變化。

G. 未來的經濟投資發展是在哪方面

投資理財一定要看宏觀趨勢,國 家政策鼓勵的地方,就是紅利存在的地方。
中國經濟發展的老三架馬車:出口,投資,消費。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三架馬車:消費,新型建設,一帶一路。
唯一不變的就是新型投資建設,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政信理財產品以政府信用為背書,符合未來的投資趨勢,與基建高度掛鉤,募資投向均為地方民生工程項目,安全透明,且收益遠高於銀行理財。

H. 經濟發展與投資的關系

在經濟發展當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三駕馬車為投資、消費和出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三者都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指標。那麼我們來分析下這三者的關系:

首先,投資,投資對經濟的作用最直接的就是提升製造業(製造產品),其次拉動消費(製造產品當中所產出的需求),投資當中我們最看重的是產業的進步(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產品的升級)。

其次,消費,消費可以拉動投資,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吸引著資金參與到投資當中來,生產出更好的產品為消費者服務。

最後,出口,出口同樣的可以拉動投資,不同的是出口賺取的是外匯。而外匯的增加可以提高經濟實力(企業賺取的外匯可以和銀行結算成本國貨幣,而這部分賺取的資金又可以投入到投資當中,形成一種復合式的增長,在經濟發展當中十分重要)。

綜合來說,投資、消費、出口之所以稱之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其實是因為這三者都是為了製造業服務。而製造業的進步就意味著總生產力的增長。經濟的發展最根本的指標應該是總的生產力指標,而產業進步就意味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進步又反哺製造業進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我看看看科技進步之後如何反哺:

第一,科技的進步促使資金投資製造業升級,再次帶動經濟發展。

第二,製造業的升級能夠讓更好、跟優質、更環保的產品提供到消費端,引導消費增長。

第三,產品的升級同樣的可以增加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增加了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更好的創匯)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不單單是GDP數字的增長,更是全部綜合生產力的的增長。投資,消費,出口圍繞著製造業發展,進步,提升。相互作用

閱讀全文

與投資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