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有誰用過「知乎」或是 Quora 這樣的社會化問答網站
Quora剛開始火起來的時候 因為我們的客戶是外國友人 所以就嘗試在Quora上認識更多的客戶 當時只是覺得是一個問答類的網站 其實Quora是通過提問 回答等一系列動作把用戶間聯系起來的社交類網站
其實現在隨著社會化媒體的大紅以及即將大紫 社會化是互聯網的必然趨勢 通過社會化讓更多人的獲利是現在互聯網的一大特色
『貳』 QUORA最核心的優勢是什麼
作為與網路知道相同等級的問答網站
1.Quora裡面的人都是經過實名認證的真實的人。
2.Quora具有高質量的答案提供。
3. Quora的「肯定」功能和投票決定答案排序的功能會對內容質量有幫助。
4.Quora具有獨特的訂閱功能。通過對問題、問題的答案或者回答問題的某些人的活動的訂閱功能以及投票和關注功能,可以第一時間的知道某一個問題的答案
總之Quora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叄』 有了解quora這個網站的嗎
http://ke..com/view/4077270.htm?fr=ala0_1_1
『肆』 國內外有沒有比較好的開源的類 Quora / 知乎 建站源碼
Anwsion、QuoraCms、oASK、Tipask
『伍』 QUORA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現在還沒有確定的盈利模式。就像FACEBOOK剛出來,不求盈利,只求用戶的增長。用戶多了,自然就能盈利。
『陸』 Quora 和知乎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quora的高質量答案在各搜索引擎的顯示中都排在前列,保證了瀏覽量。然後因為quora答案的確定性,更方便定向投放,提高轉化率。同時高質量答案是社區用戶帶來的,所以更要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因此不會向用戶顯示廣告而向那些通過搜索引擎看到答案頁面的瀏覽者顯示廣告。
一個互聯網產品如果要將盈利模式放在未來,就必須要考慮用戶的切換成本,否則,未來一個新的更好的產品出現,你經營多年之後,正准備開始部署盈利模式了,人都走了。不是不能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你要確定你的用戶能等你的船到橋頭!
一個有價值有影響力的產品不一定非得直接贏利,那就是等收購,那投資人的錢哪裡來,市場上來,其實也就等於我們受益者都買了單。所以知呼只需要等到一個契合的平台收購即可,在此之前把價值做大最大化。
『柒』 知乎、Quora 等問答平台是如何探索盈利模式的
這是個值得玩味的問題!問題在於你想不想盈利吧!例如維基網路,帶來巨大社會價值,卻是個純公益產品。如果說那天維基網路收費了,開始考慮盈利了,你敢肯定它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關鍵問題在於推動產品發展的人是怎樣一個想法!
不盈利的情況只能說有幾種情況:1.你運營能力有問題,對的產品沒給對的人使用 2.你根本不打算盈利,只為所謂的公益和成就感驅動你去支撐這個項目,例如維基網路,靠的社會捐助 3.那說明你的產品有問題,不合需求!
所以你問這樣的問題不在有價值問題本身,還是在於推動產品發展的人是怎麼樣一個想法!
『捌』 quora有沒有類似知乎日報的應用
搜了下目前應該沒有官方的,會有一些網友做的daily,weekly的topic list。
系統會根據你注冊時等級的感興趣的領域推薦些話題,發送至你郵箱,即quora weekly digest,相當於個人定製。
『玖』 Quora軟體就相當於咱們國內的百度知道嗎
我聽說過quora,也用過它,但是說他相當於國內的網路,我覺得並不合適,最起碼也得是相當於國內的知乎吧,網路說實話,有多少正經的,問個問題,彈出來的都是廣告鏈接,知乎上還真的有點東西
『拾』 為什麼Quora、知乎這樣的網站直到2009年才誕生
隨著不斷開放和用戶數增長,Quora 將要面臨的問題是怎樣保證問答質量不下降,以及怎樣擴展到IT領域之外更成建制的圈子。Quora 面臨的問題也將是知乎面臨的問題。從知乎公測來看,像 Quora 早期那樣,知乎也引起了 IT 業內一些「大腕」和「意見領袖」的關注,據說騰訊的老大 Pony 也聞訊而來。這兩類注冊用戶佔了絕大多數。社區氛圍很Geek 。
傳統問答網站隨著Web 2.0的浪潮掀起,依靠用戶創造內容,但同時也產生了大量低質量甚至虛假的垃圾信息,從而使篩選和辨別信息成為使用者的負擔。在社交網路普及了新一代的 News Feed 社區後,引入用戶之間的關系來幫助發現、篩選問題和答案成為了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用戶「看完就走」的實用主義傾向,增加粘性。
當然,Quora 和知乎不能像維基網路那樣寄希望於海量用戶對內容的自我修正。因為問題不是詞條,理論上它會有無數個劣質的變體。Quora 和知乎也沒採取嚴格的實名制比如身份證號認證那樣的極端方法來限制用戶的惡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
因此,這將是一個長久的斗爭,在機器尚未足夠聰明之前,維護社區氛圍和內容質量這些事情需要運營人員來解決。知乎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希望它能成功為自己找到答案。
總的來說,知乎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有價值問題佔比變小
很多注冊完知乎的人,不肯自己探索而是一味的提問。
問答社區宗旨是解決一些較難解決的問題,倘若自己已經可以找到答案,卻因為懶惰,不斷的提出近乎幼稚的問題,那麼這樣的問答社區的問題質量無疑會慢慢下降。
早期知乎是由一堆精英人士解答問題,提出問題。現注冊用戶已經近一萬,問題的規模變大,有意義的回答卻變得越來越稀缺。很大的原因在於精英人士不再回答問題了。這也許是知乎前期工作的一個默許,早期由這些人回答,出現很多經典的問答,然後散布網路,吸引更多人索求邀請。知乎的營銷策略的確是成功的。
知乎已經成為中文問答社區的後起明星,還附帶著創新工廠投資的光環,於是前期的宣傳變得不再必要。那些曾經製造無數經典問答的人於是歸隱。所以能看到的問題和解答早已不如開始時那麼讓人印象深刻了。
知乎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留待它的只是淪為又一個網路知道,天涯問答罷了。
相似問題的泛濫
有一個比較經典的相似問題被提問了相當多次數:如何查看自己是知乎的第幾號注冊者。
這個問題在四個月前已經得到解答,並且歸檔不再增加新的答案。然而筆者依然時不時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重復泛濫。
就像提到的那樣,知乎注冊用戶的質量在不斷下降,而且懶惰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甚至不願搜索一下這個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知乎應該有能力解決這種問題。社交問答關鍵的並不是問題的量,而是質。
服務穩定性
最近幾天知乎經常出現這句話:「伺服器提了一個問題,我們正在緊張的撰寫答案…」
這個報錯提示很人性化,但是經常看到卻讓人感覺不甚舒服。穩定性是對所有網站的要求。頻繁出現服務出錯這種錯誤很容易降低用戶的體驗。
而另一個經常出現的是第一次進入知乎首頁,會出現整個頁面只有搜索框和按鈕,底下都是白屏。需要點擊其他地方,或者刷新一下才能變好。這個問題在chrome和火狐里常常看到。知乎上也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筆者還沒看到解決。
在日後知乎的注冊用戶規模達到十萬百萬後,服務的穩定性要求無疑會變得更高。希望知乎能夠好好解決這個問題。
激勵制度
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基本上都是憑借人類本能上喜歡幫助別人,順便炫耀自己知識儲備多豐富的天性。但是我們不可能要求大家天天都有這個心情。
知乎的激勵制度需要完善,有些人提出的問題無人解答,這樣更加挫傷用戶的積極性。
這樣的心理活動想必有不少知乎注冊者都有。我們看到原來的互聯網名人們提出的問題立刻得到一群人的回答,贊成,投票;而自己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咖提出的問題,即便充滿回答的意義,但是一天兩天無數天都無人問津,甚至連邀請別人回答的機會都沒有……
一個好的激勵制度可以不斷喚起用戶回答問題的慾望,然後自己的問題又得到很好的解答。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環。否則,知乎只會成為一個貴族名人們提問解答的社區。
關於激勵制度的看法
在國內,太多的各種網站,太多的各種激勵制度,感覺不到有多少的實際效果,最終的效果可能只是把原本平等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反而越到後面越難以激發新人的積極性,有了等級,有了各種規則,能夠體現優越性,就會產生驕傲心理,反而不利於用戶踴躍積極的發言。而依靠個人的影響力,個人的聲譽,個人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圈子裡,贏得一部分的尊重,就已經足夠讓人更加積極的去解答更多其他的問題,擴大自己的人格魅力,這不需要表面上的數字+V或者賬號的等級來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