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有關燃料電池的基金

有關燃料電池的基金

發布時間:2021-08-06 14:57:58

❶ 關於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
開放分類: 化學、文明、電池、環保、綠色能源

簡單地說,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將存在於燃料與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燃料和空氣分別送進燃料電池,電就被奇妙地生產出來。它從外表上看有正負極和電解質等,像一個蓄電池,但實質上它不能「儲電」而是一個「發電廠」。燃料電池的概念是1839年G.R.Grove提出的,至今已有大約160年的歷史。
燃料電池十分復雜,涉及化學熱力學、電化學、電催化、材料科學、電力系統及自動控制等學科的有關理論,具有發電效率高、環境污染少等優點。總的來說,燃料電池具有以下特點:
(1)能量轉化效率高 他直接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中間不經過燃燒過程,因而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目前燃料電池系統的燃料—電能轉換效率在45%~60%,而火力發電和核電的效率大約在30%~40%。
(2)有害氣體SOx、NOx及噪音排放都很低 CO2排放因能量轉換效率高而大幅度降低,五機械振動。
(3)燃料適用范圍廣
(4)積木化強 規模及安裝地點靈活,燃料電池電站佔地面積小,建設周期短,電站功率可根據需要由電池堆組裝,十分方便。燃料電池無論作為集中電站還是分布式電,或是作為小區、工廠、大型建築的獨立電站都非常合適
(5)負荷響應快,運行質量高 燃料電池在數秒鍾內就可以從最低功率變換到額定功率,而且電廠離負荷可以很近,從而改善了地區頻率偏移和電壓波動,降低了現有變電設備和電流載波容量,減少了輸變線路投資和線路損失。
為了了解它的價值,讓我們分別研究一下「燃料」和「電池」這兩個詞。
為了利用煤或者石油這樣的燃料來發電,必須先燃燒煤或者石油。它們燃燒時產生的能量可以對水加熱而使之變成蒸汽,蒸汽則可以用來使渦輪發電機在磁場中旋轉。這樣就產生了電流。換句話說,我們是把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熱能,然後把熱能轉換為電能。在這種雙轉換的過程中,許多原來的化學能浪費掉了。然而,燃料非常便宜,雖有這種浪費,也不妨礙我們生產大量的電力,而無需昂貴的費用。還有可能把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而無需先轉換為熱能。為此,我們必須使用電池。這種電池由一種或多種化學溶液組成,其中插入兩根稱為電極的金屬棒。每一電極上都進行特殊的化學反應,電子不是被釋出就是被吸收。一個電極上的電勢比另一個電極上的大,因此,如果這兩個電極用一根導線連接起來,電子就會通過導線從一個電極流向另一個電極。這樣的電子流就是電流,只要電池中進行化學反應,這種電流就會繼續下去。手電筒的電池是這種電池的一個例子。在某些情況下,當一個電池用完了以後,人們迫使電流返迴流入這個電池,電池內會反過來發生化學反應,因此,電池能夠貯存化學能,並用於再次產生電流。汽車里的蓄電池就是這種可逆電池的一個例子。在一個電池裡,浪費的化學能要少得多,因為其中只通過一個步驟就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然而,電池中的化學物質都是非常昂貴的。鋅用來製造手電筒的電池。如果你試圖使用足夠的鋅或類似的金屬來為整個城市准備電力,那麼,一天就要花成本費數十億美元。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和電池兩種概念結合在一起的裝置。它是一種電池,但不需用昂貴的金屬而只用便宜的燃料來進行化學反應。這些燃料的化學能也通過一個步驟就變為電能,比通常通過兩步方式的能量損失少得多。於是,可以為人類提供的電量就大大地增加了。
目前,燃料電池按電解質劃分已有6個種類得到了發展,即鹼性燃料電池(Alkaline Fuel Cell,AFC)、磷酸鹽型燃料電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熔融碳酸鹽型燃料電池(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固體聚合物燃料電池(Solid Polymer Fuel Cell,SPFC,又稱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及生物燃料電池(BEFC)。按工作溫度它們又分為高、中、低溫型燃料電池。工作溫度從室溫到373K(100℃)的為常溫燃料電池,如SPFC;工作溫度在373K(100℃)~573K(300℃)之間的為中溫燃料電池,如PAFC;工作溫度在873K(600℃)以上的為高溫燃料電池,如MCFC和SOFC。
燃料電池實質上是以控制氫彈爆炸的觀念設計,太空船上的燃料電池是用來聚集星際旅行之間的氫氣所產生的能量之用。太空船的太陽能板所聚集的電磁和太陽能將會轉換成電能,而電能會用來慢慢地將存放在燃料電池內的氫置換成燃料。燃料電池也內含了一小部份受控制量的可進行核分裂的物質,這些物質依序用來與氫核進行核反應。核反應在燃料電池內進行,在太空旅程中提供高能量並加速離子引擎來推進太空船。在最後的旅程階段,燃料電池提供了燃料火箭動力所需的氫。這整個過程受控在強大的電磁下,它能提供能量並且避免過量的能量外泄導致反應爐核心融毀。核反應的一項副產物——熱能,則被燃料電池的外壁吸收並轉換成供給電腦、維生系統和其他必要功用的電能。
經過多年的探索,最有望用於汽車的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氫氣送到負極,經過催化劑(鉑)的作用,氫原子中兩個電子被分離出來,這兩個電子在正極的吸引下,經外部電路產生電流,失去電子的氫離子(質子)可穿過質子交換膜(即固體電解質),在正極與氧原子和電子重新結合為水。由於氧可以從空氣中獲得,只要不斷給負極供應氫,並及時把水(蒸汽)帶走,燃料電池就可以不斷地提供電能。

❷ 燃料電池股有哪些

燃料電池概念股票炒作契機及燃料電池概念股票匯總
美國清潔能源龍頭公司普拉格能源(PLUG)宣布將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今年將為部分美國聯邦快遞卡車研發氫燃料電池,使其一次「充電」即可覆蓋的行駛區域較以往幾乎擴大一倍,實現中途運輸無需「充電」。
氫燃料電池是使用氫這種化學元素,製造成儲存能量的電池。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陰極和陽極,氫通過陰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後,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陽極。
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精心研究發現,用氫燃料電池作汽車動力無污染環境的有害成份。因此,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汽車才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燃料」汽車。氫燃料電池具有無污染、無噪音、高效率三大優勢。
燃料電池概念股聯動概念:氫燃料電池概念、動力電池概念、新能源汽車概念、鋰電池概念、電動車概念、特斯拉概念
燃料電池概念股活躍龍頭:同濟科技、長城電工、中國寶安、易事特
燃料電池概念股相關上市公司匯總:
同濟科技(600846)★
公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神力科技公司組建中科同力化工材料公司,佔36.23%股權。質子膜事業部主要致力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部件的研發,包括質子交換樹脂和質子交換膜、膜電極等。
南都電源(300068)
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燃料電池及相關零部件研製、生產,相關工程技術開發、咨詢和氫源技術產品的研發。公司持股比例為8.12%。
易事特(300376)★燃料電池發電系統100套。
長城電工(600192)★參股新源動力
公司(佔9.38%)投資1050萬元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等共同設立大連新源動力股份公司。該公司依託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自有知識產權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將建成可年產5500KW燃料電池堆用關鍵部件的批量生產線,成為我國第一個燃料電池材料及部件的產業化生產基地。 新源動力主要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組件的研製生產,被國家授予「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燃料電池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
新大洲A(000571)參股新源動力
公司持有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3.42%股權。新源動力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長城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發起設立,是中國第一家致力於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股份制企業。新源動力主要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組件的研製生產,被國家授予「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燃料電池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
復星醫葯(600196)★燃料電池發動機
控股96%的醫葯投資以5045萬元受讓神力科技股權並對其增資,完成後占股38.81%。其氫動力項目系國家863項目,已進入生產階段,擁有270項專利成果,主要產品包括燃料電池轎車發動機、燃料電池大巴發動機等。上海神力主要從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和釩電池的研發和生產,2010年公司作為世博會燃料電池汽車中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共為30輛轎車,1輛客車提供了燃料電池發動機動力系統。
中國寶安(000009)燃料電池檢測設備
公司投資控股的寧波拜特公司主要致力於動力電池檢測設備和燃料電池檢測設備的生產。2012年,寧波拜特與萬向電動汽車等聯合申請成功國家863鋰離子電池全產業鏈項目,並承擔能量回饋型的動力電池化成生產設備項目;
風帆股份(600482)燃料電池
2013年8月31日公告,公司大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決定通過資產並購、重組、託管或其他合適方式,將集團范圍內的電池業務統一整合至公司,將公司作為集團范圍內電池業務唯一的資本運作平台,將公司打造成集特種電池、汽車啟動電池、牽引電池、超級電容儲能裝置、燃料電池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平台。
萬里股份(600847)氫氧燃料電池
南方同正成為第一大股東後繼續發展公司主業,一方面整頓采購供應系統,尋找鉛礦資源的戰略合作夥伴,降低原材料成本;再一方面加強氫氧燃料電池研究和產業化,通過氫氧燃料電池發展,形成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國瓷材料(300285)★燃料電池關鍵材料
公司自主研發的新產品納米級復合氧化鋯已轉入中試生產,年產能初步設計為200噸。高純超細納米級復合氧化鋯粉體是製作高端氧化鋯特種陶瓷、光電通訊器件、新能源材料、3D列印用陶瓷材料的基礎原料,廣泛應用於光纖插件、齒科材料、氧感測器、燃料電池、陶瓷切削工具、磨介、熱噴塗等領域,是特種陶瓷不可替代的一種主要原材料。在國際上,高端納米級復合氧化鋯材料的生產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歐美,目前國內市場主要依賴於進口。
東方鋯業(002167)燃料電池關鍵材料
公司的氧化鈧可用於航天、激光、固體燃料電池等尖端科學領域。
科力遠(600478)燃料電池關鍵材料
2010年8月,公司聯合中南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中國納米科學中心等單位共同設立先進儲能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出資3500萬元,佔35%。新公司經營范圍為高性能鎳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等關鍵材料及儲能技術與系統集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該項投資將對公司未來發展形成技術支撐,有利於拓寬先進儲能材料領域市場。
金龍汽車(600686)氫燃料電池客車
2009年1月,由蘇州金龍和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新一代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蘇州下線,此舉標志著國家『863計劃十一五攻關項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氫燃料城市客車研發項目取得新突破。
上汽集團(600104)燃料電池轎車
集團確定了「以混合動力為主,以燃料電池為前瞻方向,同時推動代用燃料和純電動產品的研發」的技術路線,投資20億成立動力系統公司捷能汽車技術公司(公司佔10%),與A123 SYSTEMS成立捷新動力電池系統公司(公司佔51%)研發和製造汽車用蓄電池系統。2011年8月中證報訊,計劃2012年鋰動力電池投產,初步形成年產6000套規模。2011年9月中證報訊,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將聯合開發新一代電動車平台。2012年4月上證報訊,公司自主品牌E50純電動轎車和「上海牌」燃料電池轎車將亮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八菱科技(002592)
公司車用散熱裝置,熱交換器在國內技術領先銷量領先。熱交換器是氫燃料電池配套裝置。
(南方財富網股票頻道)

❸ 燃料電池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於1958年原電子工業部天津電源研究所最早開展了MCFC的研究。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其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成功的兩種類型的鹼性石棉膜型氫氧燃料電池系統(千瓦級AFC)均通過了例行的航天環境模擬試驗。1990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擔了中科院PEMFC的研究任務,1993年開始進行直接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DMFC)的研究。電力工業部哈爾濱電站成套設備研究所於1991年研製出由7個單電池組成的MCFC原理性電池。「八五」期間,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化工冶金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國內十幾個單位進行了與SOFC的有關研究。到90年代中期,由於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的推動,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在燃料電池基礎研究和單項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由於多年來在燃料電池研究方面投入資金數量很少,就燃料電池技術的總體水平來看,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我國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燃料電池十分重視,1996年和1998年兩次在香山科學會議上對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專題討論,強調了自主研究與開發燃料電池系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幾年中國加強了在PEMFC方面的研究力度。 2000年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已完成30kW車用用燃料電池的全部試驗工作。北京富原公司也宣布,2001年將提供40kW的中巴燃料電池,並接受訂貨。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在EVS16屆大會上宣布,中國將在2000年裝出首台燃料電池電動車。此前參與燃料電池研究的有關概況如下:
1:PEMFC的研究狀況
中國最早開展PEMFC研製工作的是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該所於1990年在中科院扶持下開始研究PEMFC,工作主要集中在催化劑、電極的制備工藝和甲醇外重整器的研製已製造出100WPEMFC樣機。1994年又率先開展直接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研究工作。該所與美國CaseWesternReserve大學和俄羅斯氫能與等離子體研究所等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於1993年開展了PEMFC的研究,在電極工藝和電池結構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現已研製成工作面積為140cm2的單體電池,其輸出功率達0.35W/cm2。

❹ 氫燃料電池概念股有哪些

氫燃料電池概念股一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11家氫燃料電池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5家氫燃料電池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氫燃料電池概念股:

1、雪人股份(股票代碼:002639)

2、大洋電機(股票代碼:002249)

3、德威新材(股票代碼:300325)

4、富瑞特裝(股票代碼:300228)

5、長城電工(股票代碼:600192)

6、華昌化工(股票代碼:002274)

7、同濟科技(股票代碼:600846)

8、時代萬恆(股票代碼:600241)

9、福田汽車(股票代碼:600166)

10、南都電源(股票代碼:300068)

11、江蘇陽光(股票代碼:600220)

12、貴研鉑業(股票代碼:600459)

13、三環集團(股票代碼:300408)

14、科力遠(股票代碼:600478)

15、八菱科技(股票代碼:002592)

16、長盈精密(股票代碼:300115)

17、上汽集團(股票代碼:600104)

18、凱恩股份(股票代碼:002012)

19、東方鉭業(股票代碼:000962)

20、金龍汽車(股票代碼:600686)

21、新大洲A(股票代碼:000571)

22、復星醫葯(股票代碼:600196)

23、猛獅科技(股票代碼:002684)

24、中炬高新(股票代碼:600872)

25、中電鑫龍(股票代碼:002298)

26、厚普股份(股票代碼:300471)

(4)有關燃料電池的基金擴展閱讀

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

1、氫燃料電池車的工作原理是:將氫氣送到燃料電池的陽極板(負極),經過催化劑(鉑)的作用,氫原子中的一個電子被分離出來,失去電子的氫離子(質子)穿過質子交換膜,到達燃料電池陰極板(正極),而電子是不能通過質子交換膜的,這個電子,只能經外部電路,到達燃料電池陰極板,從而在外電路中產生電流。

2、電子到達陰極板後,與氧原子和氫離子重新結合為水。由於供應給陰極板的氧,可以從空氣中獲得,因此只要不斷地給陽極板供應氫,給陰極板供應空氣,並及時把水(蒸氣)帶走,就可以不斷地提供電能。

3、燃料電池發出的電,經逆變器、控制器等裝置,給電動機供電,再經傳動系統、驅動橋等帶動車輪轉動,就可使車輛在路上行駛。與傳統汽車相比,燃料電池車能量轉化效率高達60~80%,為內燃機的2~3倍。

4、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和氧,生成物是清潔的水,它本身工作不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沒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零污染的車,氫燃料是完美的汽車能源!

❺ 燃料電池龍頭股有哪些

這種調整不會改變大勢第二個也是政策面刻意為之,政策面推動股市走向牛市的政策大方向沒有發生變化第三個利空實際上是市場預期了的,即今年GDP目標要放緩第四個消息的評論筆者在微信已作出,整體影響不會很大。所以,這四個原因不會對大趨勢構成特別大的影響,不會影響長期行情。

從板塊上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之前強調的以金融股為首的藍籌股繼續回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預期中的

❻ 燃料電池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從明年1月1燃油稅的計劃正式實施。根據最近發布的「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在不增加目前的石油價格的前提下,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2元到1元,柴油每升0.1元,最多0.8元。通過小

燃油稅改革方案對行業

短期影響已被精心設計及其對行業最低。從程序本身,不會增加當前的油價。不提高成品油價格,但停止養路費,航道情況下,維修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多數汽車企業和個人不僅成本不會上升,但會有下降一定幅度。

據業內人士透露,增長和穩定的價格在短期內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調控在這個階段的重點,因此,燃油稅,穩定的石油價格成為兩個燃油稅改革的重點。

石油價格上不去可能只是暫時的,人的全國乘用車聯席會議有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國際油價目前的水平,油價不加大,各方利益得以平衡。但是,未來隨著世界經濟復甦,國際油價將繼續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可能跟進,燃油稅調節功能將逐步得到體現。

減少汽車的使用短期成本

目前國際油價再次43美元/桶,回到年初水平在2007年,當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比它低其中約4.76元/升的93號汽油價格,現在約為130元左右,而國內93號汽油6.05元/升的現價。正式實施燃油稅之後,如果93號汽油價格保持在目前水平,石油價格實際上是下降了0.8元/升,這意味著,這部分油價的降低已取代燃油稅。

如果汽車的用戶享受到石油價格下跌的收益,這是必要的,以節省油。燃油稅實施後,上海車主每年可達3000元減少道路維護費用,但是,會有每升油0.8元反映了養路費的收入。經測算,在今年接下來的車主只要不超過37500公里的旅程,那麼你就可以享受賦稅改革。

燃油稅政策有望引導國內汽車產業加快經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東海證券分析稱,燃油稅改革對乘用車的成本下降較為明顯,而公交車是由於稅制改革減少了對油價未來下跌空間,長期的運營成本可能沒有太大的好處。燃油稅改革將進一步推動銷售和汽車發展的經濟節能的小排量車,乘用車和較高的技術儲備,具有新能源概念汽車公司將從中受益未來。此外,叉車將是沉重的發展的高燃料經濟性,重型卡車的企業也將受益。

石化行業的利潤率仍然

增加稅收,而在油價下降的預期已基本消除,國內石化行業不造成不利基本燃油稅政策的影響。從目前國際和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比較,如果維持2009年第一季度的水平,按照目前的價格保持不變,假設油價在/桶50美元左右,油價相比,共識和國際價格每EPS石油將增加約0.1元增加,中石化將增加約0.15元增加。

中投證券分析師表示,雖然增加的消費稅,但要維持目前的石油價格,這是可以接受的下游消費;為上游石油煉油業務,盡管利潤大於國外,這是一方面的補貼在第一的巨大損失一半的利潤的一部分,可以應對油價上漲的風險了。目前油價水平仍相當於70-80美元之間的國際原油價格,只是為了維持煉油企業的價格,保證不虧。

❼ 下研發燃料電池的公司有哪些

應該是研發吧
氫燃料電池屬革命性新產品研發項目,採用可再生能源(氫氣)為動力原料,將化學能通過化學反應直接轉化為電能,其作為新一代發電技術,以其特有的高效率和環保性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極具開發和利用價值。亞南集團燃料電池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低污染(產物只有水)、低雜訊(無運動部件)、模塊化結構、體積小、可靠性高等突出特點,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既適宜用於集中發電,建造大、中型電站和區域性分散電站,也可用作各種規格的分散電源、電動車、不依賴空氣推進的潛艇動力源和各種可移動電源,同時也可作為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供電的優選小型攜帶型電源。

❽ 燃料電池有哪幾種類型

燃料電池的主要類型有:

1、SOFC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是一種直接將燃料氣和氧化氣中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的全固態能量轉換裝置,具有一般燃料電池的結構。

2、RFC

氫燃料電池以氫氣為燃料,與氧氣經電化學反應後透過質子交換膜產生電能。氫和氧反應生成水,不排放碳化氫、一氧化碳、氮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無污染,發電效益高。

3、DMFC

直接以甲醇為燃料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通常稱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膜電極主要由甲醇陽極、氧氣陰極和質子交換膜(PEM)構成。陽極和陰極分別由不銹鋼板、塑料薄膜、銅質電流收集板、石墨、氣體擴散層和多孔結構的催化層組成。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化學裝置,又稱電化學發電器。它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之後的第四種發電技術。由於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把燃料的化學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轉換成電能,不受卡諾循環效應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8)有關燃料電池的基金擴展閱讀:

燃料電池的優點有:

1、發電效率高

燃料電池發電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理論上,它的發電效率可達到85% ~90%,但由於工作時各種極化的限制,目前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約為40%~ 60%。

2、環境污染小

燃料電池以天然氣等富氫氣體為燃料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熱機過程減少40%以上,這對緩解地球的溫室效應是十分重要的。

3、比能量高

液氫燃料電池的比能量是鎳鎘電池的800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比能量比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最高的充電電池)高10倍以上。

4、燃料范圍廣

對於燃料電池而言,只要含有氫原子的物質都可以作為燃料,例如天然氣、石油、煤炭等化石產物,或是沼氣、酒精、甲醇等,因此燃料電池非常符合能源多樣化的需求,可減緩主流能源的耗竭。

5、可靠性高

當燃料電池的負載有變動時,它會很快響應。無論處於額定功率以上過載運行或低於額定功率運行,它都能承受且效率變化不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燃料電池

❾ 燃料電池的現狀

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於1958年,原電子工業部天津電源研究所最早開展了MCFC的研究。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其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成功的兩種類型的鹼性石棉膜型氫氧燃料電池系統(千瓦級AFC)均通過了例行的航天環境模擬試驗。1990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擔了中科院PEMFC的研究任務,1993年開始進行直接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DMFC)的研究。電力工業部哈爾濱電站成套設備研究所於1991年研製出由7個單電池組成的MCFC原理性電池。「八五」期間,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化工冶金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國內十幾個單位進行了與SOFC的有關研究。到90年代中期,由於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的推動,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在燃料電池基礎研究和單項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由於多年來在燃料電池研究方面投入資金數量很少,就燃料電池技術的總體水平來看,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我國有關部門和專家對燃料電池十分重視,1996年和1998年兩次在香山科學會議上對中國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專題討論,強調了自主研究與開發燃料電池系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幾年中國加強了在PEMFC方面的研究力度。 2000年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已完成30kW車用用燃料電池的全部試驗工作。北京富原公司也宣布,2001年將提供40kW的中巴燃料電池,並接受訂貨。科技部副部長徐冠華在EVS16屆大會上宣布,中國將在2000年裝出首台燃料電池電動車。此前參與燃料電池研究的有關概況如下:
1:PEMFC的研究狀況
中國最早開展PEMFC研製工作的是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該所於1990年在中科院扶持下開始研究PEMFC,工作主要集中在催化劑、電極的制備工藝和甲醇外重整器的研製已製造出100WPEMFC樣機。1994年又率先開展直接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研究工作。該所與美國CaseWesternReserve大學和俄羅斯氫能與等離子體研究所等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於1993年開展了PEMFC的研究,在電極工藝和電池結構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現已研製成工作面積為140cm2的單體電池,其輸出功率達0.35W/cm2。
復旦大學在90年代初開始研製直接甲醇PEMFC,主要研究聚苯並咪唑膜的制備和電極制備工藝。廈門大學與香港大學和美國的CaseWesternReserve大學合作開展了直接甲醇PEMFC的研究。
1994年,上海大學與北京石油大學合作研究PEMFC(「八五」攻關項目),主要研究催化劑、電極、電極膜集合體的制備工藝。
北京理工大學於1995年在兵器工業部資助下開始了PEMFC的研究,單體電池的電流密度為150mA/cm2。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於1994年開始研究PEMFC,主營使用計算傳熱和計算流體力學方法對各種供氣、增濕、排熱和排水方案進行比較,提出改進的傳熱和傳質方案。
天津電源研究所1997年開始PEMFC的研究,擬從國外引進1.5kW的電池,在解析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開展研究。
1995年北京富原公司與加拿大新能源公司合作進行PEMFC的研製與開發,5kW的PEMFC樣機現已研製成功並開始接受訂貨。
2:MCFC的研究簡況
在中國開展MCFC研究的單位不太多。哈爾濱電源成套設備研究所在80年代後期曾研究過MCFC,90年代初停止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3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的資助下開始了MCFC的研究,自製LiAlO2微粉,用冷滾壓法和帶鑄法制備出MCFC用的隔膜,組裝了單體電池,其性能已達到國際80年代初的水平。
9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也開始了MCFC的研究,在LiAlO2微粉的制備方法研究和利用金屬間化合物作MCFC的陽極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北京科技大學於90年代初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開展了MCFC的研究,主要研究電極材料與電解質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用金屬間化合物作電極材料以降低它的溶解。
3:SOFC的研究簡況
最早開展SOFC研究的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他們在1971年就開展了SOFC的研究,主要側重於SOFC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材料的研究。80年代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又開始了SOFC的研究,系統研究了流延法制備氧化鋯膜材料、陰極和陽極材料、單體SOFC結構等,已初步掌握了濕化學法制備穩定的氧化鋯納米粉和緻密陶瓷的技術。吉林大學於1989年在吉林省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下開始對SOFC的電解質、陽極和陰極材料等進行研究組裝成單體電池,通過了吉林省科委的鑒定。1995年獲吉林省計委和國家計委450萬元人民幣的資助,先後研究了電極、電解質、密封和聯結材料等,單體電池開路電壓達1.18V,電流密度400mA/cm2,4個單體電池串聯的電池組能使收音機和錄音機正常工作。
1991年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在中國科學院資助下開展了SOFC的研究,從研製材料著手製成了管式和平板式的單體電池,功率密度達0.09W/cm2~0.12W/cm2,電流密度為150mA/cm2~180mA/cm2,工作電壓為0.60V~0.65V。1994年該所從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電化學研究所引進了20W~30W塊狀疊層式SOFC電池組,電池壽命達1200h。他們在分析俄羅斯疊層式結構、美國Westinghouse的管式結構和德國Siemens板式結構的基礎上,設計了六面體式新型結構,該結構吸收了管式不密封的優點,電池間組合採用金屬氈柔性聯結,並可用常規陶瓷製備工藝製作。
華南理工大學於1992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汕頭大學李嘉誠科研基金、廣東佛山基金共一百多萬元的資助下開始了SOFC的研究,組裝的管狀單體電池,用甲烷直接作燃料,最大輸出功率為4mW/cm2,電流密度為17mA/cm2,連續運轉140h,電池性能無明顯衰減。 發達國家都將大型燃料電池的開發作為重點研究項目,企業界也紛紛斥以巨資,從事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使得燃料電池即將取代傳統發電機及內燃機而廣泛應用於發電及汽車上。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重要的新型發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空氣污染及解決電力供應、電網調峰問題,2MW、4.5MW、11MW成套燃料電池發電設備已進入商業化生產,各等級的燃料電池發電廠相繼在一些發達國家建成。燃料電池的發展創新將如百年前內燃機技術突破取代人力造成工業革命,也像電腦的發明普及取代人力的運算繪圖及文書處理的電腦革命,又如網路通訊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生活習慣的信息革命。燃料電池的高效率、無污染、建設周期短、易維護以及低成本的潛能將引爆21世紀新能源與環保的綠色革命。如今,在北美、日本和歐洲,燃料電池發電正以急起直追的勢頭快步進入工業化規模應用的階段,將成為21世紀繼火電、水電、核電後的第四代發電方式。燃料電池技術在國外的迅猛發展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它已是能源、電力行業不得不正視的課題。
磷酸型燃料電池(PAFC)
受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機以及美國PAFC研發的影響,日本決定開發各種類型的燃料電池,PAFC作為大型節能發電技術由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進行開發。自1981年起,進行了1000kW現場型PAFC發電裝置的研究和開發。1986年又開展了200kW現場性發電裝置的開發,以適用於邊遠地區或商業用的PAFC發電裝置。 富士電機公司是日本最大的PAFC電池堆供應商。截至1992年,該公司已向國內外供應了17套PAFC示範裝置,富士電機在1997年3月完成了分散型5MW設備的運行研究。作為現場用設備已有50kW、100kW及500kW總計88種設備投入使用。下表所示為富士電機公司已交貨的發電裝置運行情況,到1998年止有的已超過了目標壽命4萬小時。
東芝公司從70年代後半期開始,以分散型燃料電池為中心進行開發以後,將分散電源用11MW機以及200kW機形成了系列化。11MW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電池發電設備,從1989年開始在東京電力公司五井火電站內建造,1991年3月初發電成功後,直到1996年5月進行了5年多現場試驗,累計運行時間超過2萬小時,在額定運行情況下實現發電效率43.6%。在小型現場燃料電池領域,1990年東芝和美國IFC公司為使現場用燃料電池商業化,成立了ONSI公司,以後開始向全世界銷售現場型200kW設備"PC25"系列。PC25系列燃料電池從1991年末運行,到1998年4月,共向世界銷售了174台。其中安裝在美國某公司的一台機和安裝在日本大阪梅田中心的大阪煤氣公司2號機,累計運行時間相繼突破了4萬小時。從燃料電池的壽命和可靠性方面來看,累計運行時間4萬h是燃料電池的長遠目標。東芝ONSI已完成了正式商用機PC25C型的開發,早已投放市場。PC25C型作為21世紀新能源先鋒獲得日本通商產業大獎。從燃料電池商業化出發,該設備被評價為具有高先進性、可靠性以及優越的環境性設備。它的製造成本是$3000/kW,將推出的商業化PC25D型設備成本會降至$1500/kW,體積比PC25C型減少1/4,質量僅為14t。2001年,在中國就將迎來第一座PC25C型燃料電池電站,它主要由日本的MITI(NEDO)資助的,這將是我國第一座燃料電池發電站。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
著名的加拿大Ballard公司在PEMFC技術上全球領先,它的應用領域從交通工具到固定電站,其子公司BallardGenerationSystem被認為在開發、生產和市場化零排放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BallardGenerationSystem最初產品是250kW燃料電池電站,其基本構件是Ballard燃料電池,利用氫氣(由甲醇、天然氣或石油得到)、氧氣(由空氣得到)不燃燒地發電。Ballard公司正和世界許多著名公司合作以使BallardFuelCell商業化。BallardFuelCell已經用於固定發電廠:由BallardGenerationSystem,GPUInternationalInc.,AlstomSA和EBARA公司共同組建了BallardGenerationSystem,共同開發千瓦級以下的燃料電池發電廠。經過5年的開發,第一座250kW發電廠於1997年8月成功發電,1999年9月送至IndianaCinergy,經過周密測試、評估,並提高了設計的性能、降低了成本,這導致了第二座電廠的誕生,它安裝在柏林,250kW輸出功率,也是在歐洲的第一次測試。很快Ballard公司的第三座250kW電廠也在2000年9月安裝在瑞士進行現場測試,緊接著,在2000年10月通過它的夥伴EBARABallard將第四座燃料電池電廠安裝在日本的NTT公司,向亞洲開拓了市場。在不同地區進行的測試將大大促進燃料電池電站的商業化。第一個早期商業化電廠將在2001年底面市。下圖是安裝在美國Cinergy的Ballard燃料電池裝置,正在測試。
圖是安裝在柏林的250kW PEMFC燃料電池電站:
在美國,PlugPower公司是最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開發公司,他們的目標是開發、製造適合於居民和汽車用經濟型燃料電池系統。1997年,PlugPower模塊第一個成功地將汽油轉變為電力。PlugPower公司開發出它的專利產品PlugPower7000居民家用分散型電源系統。商業產品在2001年初推出。家用燃料電池的推出將使核電站、燃氣發電站面臨挑戰,為了推廣這種產品,1999年2月,PlugPower公司和GEMicroGen成立了合資公司,產品改稱GEHomeGen7000,由GEMicroGen公司負責全球推廣。此產品將提供7kW的持續電力。GE/Plug公司宣稱其2001年初售價為$1500/kW。他們預計5年後,大量生產的燃料電池售價將降至$500/kW。假設有20萬戶家庭各安裝一個7kW的家用燃料電池發電裝置,其總和將接近一個核電機組的容量,這種分散型發電系統可用於尖峰用電的供給,又因分散式系統設計增加了電力的穩定性,即使少數出現了故障,但整個發電系統依然能正常運轉。 在Ballard公司的帶動下,許多汽車製造商參加了燃料電池車輛的研製,例如:Chrysler(克萊斯勒)、Ford(福特)、GM(通用)、Honda(本田)、Nissan(尼桑)、VolkswagenAG(大眾)和Volvo(富豪)等,它們許多正在使用的燃料電池都是由Ballard公司生產的,同時,它們也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燃料電池的研製當中,克萊斯勒公司給Ballard公司注入4億5千萬加元用於開發燃料電池汽車,大大的促進了PEMFC的發展。1997年,Toyota公司就製成了一輛RAV4型帶有甲醇重整器的跑車,它由一個25kW的燃料電池和輔助干電池一起提供了全部50kW的能量,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25km/h,行程可達500km。這些大的汽車公司均有燃料電池開發計劃,雖然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的時機還未成熟,但幾家公司已確定了開始批量生產的時間表,Daimler-Benz公司宣布,到2004年將年產40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因而未來十年,極有可能達到100000輛燃料電池汽車。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
50年代初,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由於其可以作為大規模民用發電裝置的前景而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重視。在這之後,MCFC發展的非常快,它在電池材料、工藝、結構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但電池的工作壽命並不理想。到了80年代,它已被作為第二代燃料電池,而成為實現兆瓦級商品化燃料電池電站的主要研究目標,研製速度日益加快。MCFC的主要研製者集中在美國、日本和西歐等國家。預計2002年將商品化生產。
美國能源部(DOE)2000年已撥給固定式燃料電池電站的研究費用4420萬美元,而其中的2/3將用於MCFC的開發,1/3用於SOFC的開發。美國的MCFC技術開發一直主要由兩大公司承擔,ERC(EnergyResearchCorporation)(現為FuelCellEnergyInc.)和M-CPower公司。他們通過不同的方法建造MCFC堆。兩家公司都到了現場示範階段:ERC1996年已進行了一套設於加州聖克拉拉的2MW的MCFC電站的實證試驗,正在尋找3MW裝置試驗的地點。ERC的MCFC燃料電池在電池內部進行無燃氣的改質,而不需要單獨設置的改質器。根據試驗結果,ERC對電池進行了重新設計,將電池改成250kW單電池堆,而非原來的125kW堆,這樣可將3MW的MCFC安裝在0.1英畝的場地上,從而降低投資費用。ERC預計將以$1200/kW的設備費用提供3MW的裝置。這與小型燃氣渦輪發電裝置設備費用$1000/kW接近。但小型燃氣發電效率僅為30%,並且有廢氣排放和雜訊問題。與此同時,美國M-CPower公司已在加州聖迭戈的海軍航空站進行了250kW裝置的試驗,計劃在同一地點試驗改進75kW裝置。M-CPower公司正在研製500kW模塊,計劃2002年開始生產。
日本對MCFC的研究,自1981年"月光計劃"時開始,1991年後轉為重點,每年在燃料電池上的費用為12-15億美元,1990年政府追加2億美元,專門用於MCFC的研究。電池堆的功率1984年為1kW,1986年為10kW。日本同時研究內部轉化和外部轉化技術,1991年,30kW級間接內部轉化MCFC試運轉。1992年50-100kW級試運轉。1994年,分別由日立和石川島播磨重工完成兩個100kW、電極面積1m2,加壓外重整MCFC。另外由中部電力公司製造的1MW外重整MCFC正在川越火力發電廠安裝,預計以天然氣為燃料時,熱電效率大於45%,運行壽命大於5000h。由三菱電機與美國ERC合作研製的內重整30kWMCFC已運行了10000h。三洋公司也研製了30kW內重整MCFC。石川島播磨重工有世界上最大面積的MCFC燃料電池堆,試驗壽命已達13000h。日本為了促進MCFC的開發研究,於1987年成立了MCFC研究協會,負責燃料電池堆運轉、電廠外圍設備和系統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它已聯合了14個單位成為日本研究開發主力。
歐洲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1個Joule計劃,目標是建立環境污染小、可分散安裝、功率為200MW的"第二代"電廠,包括MCFC、SOFC和PEMFC三種類型,它將任務分配到各國。進行MCFC研究的主要有荷蘭、義大利、德國、丹麥和西班牙。荷蘭對MCFC的研究從1986年已經開始,1989年已研製了1kW級電池堆,1992年對10kW級外部轉化型與1kW級內部轉化型電池堆進行試驗,1995年對煤制氣與天然氣為燃料的2個250kW系統進行試運轉。義大利於1986年開始執行MCFC國家研究計劃,1992-1994年研製50-100kW電池堆,義大利Ansodo與IFC簽定了有關MCFC技術的協議,已安裝一套單電池(面積1m2)自動化生產設備,年生產能力為2-3MW,可擴大到6-9MW。德國MBB公司於1992年完成10kW級外部轉化技術的研究開發,在ERC協助下,於1992年-1994年進行了100kW級與250kW級電池堆的製造與運轉試驗。現在MBB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280kW電池組體。
資料表明,MCFC與其他燃料電池比有著獨特優點:
a.發電效率高比PAFC的發電效率還高;
b.不需要昂貴的白金作催化劑,製造成本低;
c.可以用CO作燃料;
d.由於MCFC工作溫度600-1000℃,排出的氣體可用來取暖,也可與汽輪機聯合發電。若熱電聯產,效率可提高到80%;
e.中小規模經濟性與幾種發電方式比較,當負載指數大於45%時,MCFC發電系統成本最低。與PAFC相比,雖然MCFC起始投資高,但PAFC的燃料費遠比MCFC高。當發電系統為中小規模分散型時,MCFC的經濟性更為突出;
f.MCFC的結構比PAFC簡單。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
SOFC由用氧化釔穩定氧化鋯(YSZ)那樣的陶瓷給氧離子通電的電解質和由多孔質給電子通電的燃料和空氣極構成。空氣中的氧在空氣極/電解質界面被氧化,在空氣燃料之間氧的分差作用下,在電解質中向燃料極側移動,在燃料極電解質界面和燃料中的氫或一氧化碳反應,生成水蒸氣或二氧化碳,放出電子。電子通過外部迴路,再次返回空氣極,此時產生電能。
SOFC的特點如下:
由於是高溫動作(600-1000℃),通過設置底面循環,可以獲得超過60%效率的高效發電。
由於氧離子是在電解質中移動,所以也可以用CO、煤氣化的氣體作為燃料。
由於電池本體的構成材料全部是固體,所以沒有電解質的蒸發、流淌。另外,燃料極空氣極也沒有腐蝕。l動作溫度高,可以進行甲烷等內部改質。
與其他燃料電池比,發電系統簡單,可以期望從容量比較小的設備發展到大規模設備,具有廣泛用途。
在固定電站領域,SOFC明顯比PEMFC有優勢。SOFC很少需要對燃料處理,內部重整、內部熱集成、內部集合管使系統設計更為簡單,而且,SOFC與燃氣輪機及其他設備也很容易進行高效熱電聯產。下圖為西門子-西屋公司開發出的世界第一台SOFC和燃氣輪機混合發電站,它於2000年5月安裝在美國加州大學,功率220kW,發電效率58%。未來的SOFC/燃氣輪機發電效率將達到60-70%。
被稱為第三代燃料電池的SOFC正在積極的研製和開發中,它是正在興起的新型發電方式之一。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SOFC的國家,而美國的西屋電氣公司所起的作用尤為重要,現已成為在SOFC研究方面最有權威的機構。 早在1962年,西屋電氣公司就以甲烷為燃料,在SOFC試驗裝置上獲得電流,並指出烴類燃料在SOFC內必須完成燃料的催化轉化與電化學反應兩個基礎過程,為SOFC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10年間,該公司與OCR機構協作,連接400個小圓筒型ZrO2-CaO電解質,試制100W電池,但此形式不便供大規模發電裝置應用。80年代後,為了開辟新能源,緩解石油資源緊缺而帶來的能源危機,SOFC研究得到蓬勃發展。西屋電氣公司將電化學氣相沉積技術應用於SOFC的電解質及電極薄膜制備過程,使電解質層厚度減至微米級,電池性能得到明顯提高,從而揭開了SOFC的研究嶄新的一頁。80年代中後期,它開始向研究大功率SOFC電池堆發展。1986年,400W管式SOFC電池組在田納西州運行成功。
燃料電池
另外,美國的其它一些部門在SOFC方面也有一定的實力。位於匹茲堡的PPMF是SOFC技術商業化的重要生產基地,這里擁有完整的SOFC電池構件加工、電池裝配和電池質量檢測等設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SOFC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990年,該中心為美國DOE製造了20kW級SOFC裝置,該裝置採用管道煤氣為燃料,已連續運行了1700多小時。與此同時,該中心還為日本東京和大阪煤氣公司、關西電力公司提供了兩套25kW級SOFC試驗裝置,其中一套為熱電聯產裝置。另外美國阿爾貢國家實驗室也研究開發了疊層波紋板式SOFC電池堆,並開發出適合於這種結構材料成型的澆注法和壓延法。使電池能量密度得到顯著提高,是比較有前途的SOFC結構。 在日本,SOFC研究是「月光計劃」的一部分。早在1972年,電子綜合技術研究所就開始研究SOFC技術,後來加入"月光計劃"研究與開發行列,1986年研究出500W圓管式SOFC電池堆,並組成1.2kW發電裝置。東京電力公司與三菱重工從1986年12月開始研製圓管式SOFC裝置,獲得了輸出功率為35W的單電池,當電流密度為200mA/cm2時,電池電壓為0.78V,燃料利用率達到58%。1987年7月,電源開發公司與這兩家公司合作,開發出1kW圓管式SOFC電池堆,並連續試運行達1000h,最大輸出功率為1.3kW。關西電力公司、東京煤氣公司與大阪煤氣公司等機構則從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引進3kW及2.5kW圓管式SOFC電池堆進行試驗,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從1989年起,東京煤氣公司還著手開發大面積平板式SOFC裝置,1992年6月完成了100W平板式SOFC裝置,該電池的有效面積達400cm2。現Fuji與Sanyo公司開發的平板式SOFC功率已達到千瓦級。另外,中部電力公司與三菱重工合作,從1990年起對疊層波紋板式SOFC系統進行研究和綜合評價,研製出406W試驗裝置,該裝置的單電池有效面積達到131cm2。
在歐洲早在70年代,聯邦德國海德堡中央研究所就研究出圓管式或半圓管式電解質結構的SOFC發電裝置,單電池運行性能良好。80年代後期,在美國和日本的影響下,歐共體積極推動歐洲的SOFC的商業化發展。德國的Siemens、DomierGmbH及ABB研究公司致力於開發千瓦級平板式SOFC發電裝置。Siemens公司還與荷蘭能源中心(ECN)合作開發開板式SOFC單電池,有效電極面積為67cm2。ABB研究公司於1993年研製出改良型平板式千瓦級SOFC發電裝置,這種電池為金屬雙極性結構,在800℃下進行了實驗,效果良好。現正考慮將其製成25~100kW級SOFC發電系統,供家庭或商業應用。

閱讀全文

與有關燃料電池的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
外貿信託其他費用普通代扣 瀏覽:222
成都賣房買方貸款 瀏覽:317
3000阿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7
崑山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938
股票里GDX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美國期貨每日交易時間表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