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至今為止,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有些誰
共和國勛章授予從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先後共有九人獲得中國人民共和國勛章。2019年9月17日,授予於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一共八人共和國勛章。2020年8月11日,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勛章。
鍾南山院士,是我國抗擊疫情的領軍人物,從非典疫情到今年的新冠疫情,他都果斷前往一線,領導疫情防控工作。在傳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等領域有著卓越成就,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愛戴。
⑵ 2008北京奧運會都有哪些歌曲越全越好!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41首歌曲,分別是:
《We Are Ready(我們已准備好)》作詞:陳少琪;作詞:金培達 演唱:百名群星;
《北京北京,我愛北京》作詞:關喆 作曲:菊地圭介 演唱:關喆;
《擁抱愛的夢想》作詞:譚盾、黃靜潔、 艾米•福斯特 作曲:譚盾、大衛•福斯特 演唱:波切利、張靚穎
《北京歡迎你》作詞:林夕 作曲:小柯 演唱:成龍,等群星
《歡聚在一起》作詞:國繼、洪源 作曲:巒凱 演唱:師鵬、姚貝娜
《超越》作詞:蘇文 作曲:肖白 演唱:徐洋、師鵬
《千山萬水》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傑倫 演唱:周傑倫
《Forever Friends(永遠的朋友)》作詞:黃小茂、麥克爾•昆茨 作曲:喬吉奧•莫羅德、孔祥東 演唱:孫楠、張惠妹
《天空》作詞:朱澤君 作曲:印青 演唱:譚晶
《站起來》作詞:老兵 作曲:舒楠 演唱:成龍、王力宏、孫燕姿、韓紅
《在這里》作詞:楊科 作曲:劉青 演唱:孫楠
《榮光》作詞:黃小茂 作曲:鮑比達 演唱:郭蓉
《夢想在望》作詞:林夕 作曲:梁翹柏 演唱:周筆暢
《聖火傳奇》作詞:佳佳、張千里 作曲:周華健 演唱:周華健
《One World One Dream》作詞:林夕、王力宏 作曲:王力宏 演唱:王力宏
《萬山之巔》作詞:何沐陽 作曲:何沐陽
《2008•禮》作詞:金放、哈輝 作曲:林海、肖山
《世界吹來奧林匹克風》作詞:龍協濤 作曲:劉青
《送你一朵東方茉莉》作詞:王磊 作曲:龍偉華
《你是陽光》作詞:郭峰 作曲:郭峰
《人類是一家》作詞:金明 作曲:馮曉泉
《幸福飄香》作詞:浮克 作曲:浮克
《北京奧林匹克好運》作詞:費爾•莫理遜 作曲:費爾•莫理遜
《Hello 2008》作詞:郭峰 作曲:郭峰
《我們住在同一個村莊》作詞:徐榮凱 作曲:撈仔
《今夜屬於你》作詞:喬方 作曲:郭峰
《神聖的時刻》作詞:王健 作曲:谷建芬
《共同的家園》作詞:天明 作曲:李匯哲
《盛典》作詞:廖勇 作曲:趙季平
《同一個世界》作詞:張玉珠 作曲:徐沛東
獲得北京2008年殘奧會優秀歌曲的是:《Everyone is NO.1(每個人都是第一)》
《為生命喝彩》作詞小柯 作曲小柯
《英雄》作詞平久 作曲 游鴻明
《真的英雄》作曲 佳嘉
《夢從這里起飛》作詞 千絲 作曲 方明、王維
《和夢一起飛》
《怒放的生命》作詞 汪峰 作曲 汪峰
《你是第一》作詞 金銘 作曲 馮小泉
《勝利》
《生命的挑戰》作詞 石源 作曲 盧庚戌
《相信有一天》作詞 繆傑 作曲 盧庚戌、繆傑
⑶ 浙江春節的民風民俗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於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並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緻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
春節的起源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周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至於
互相拜年宴請,則起自漢初,對此《通典》有所記載。
歷代春節食俗
※東漢時期,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據崔提《四民月令》稱:「正月之朔,是為正日。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家室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南朝時期,春節闔家互相拜賀、飲宴,並開展娛樂活動。據粱人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欽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還有畫雞、燃爆竹、懸索、乞如願等游戲。
※唐宋元明清時期春節食俗中的禮儀成分逐漸加重。據南宋吳自收《夢梁錄》記載:「土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梵天廬叢錄》記載:「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清波雜志》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年,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親朋拜年,主家必須設宴款待,酒肉異常豐盛。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元旦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詣親屬賀,設酒食相款,日歲假,凡五日而畢。」至清代,《帝京歲時紀勝》雲:「士民之家,添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楮帛畢,味爽闔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葯廟,謁影堂,具柬賀節。路遇親友,則降輿長揖,而祝之日新禧納福」,對於前來拜年春,「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謂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車馬喧闐,追歡竟日,可謂極一時之勝也矣」。
春節各地食俗
漢族的春節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九、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
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准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結,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歷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功夫,人們在餃子里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里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等。
⑷ 鄭州輕工業院怎麼樣
不錯的,歷史雖然不長,但也有很強底蘊的,
鄭州輕工業學院經國務院批准創建於1977年,原隸屬國家輕工業部,1998年轉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是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理、文、經、管、法、教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
鄭州輕工業學院以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現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8門省級精品課程、3個省級教學團隊,2005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先後加強、拓寬了電機與電器、應用化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食品科學等學科的建設,其中電機與電器、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應用化學等22個學科為河南省省級重點學科。
地址在東風路5號!地圖上標A的就是!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⑸ 關於月球奧秘的作文,500字左右。急急急。
月球又稱「月亮」。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潔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狀奇特,於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免搗葯等美麗神話。古希臘人則把月球看作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並且把女神狩獵時從不離身的銀弓作為月球的天文符號。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
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因而月球上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低到-183℃。由於沒有大氣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強度比地球上約強1/3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地球表面強得多。由於月球大氣少,因此在月面上會見到許多奇特的現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陽光照射是筆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會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於沒有空氣散射光線,在月球上星星看起來也不再閃爍了。
月面上到處是裸露的岩石和環形山的側影。整個月面覆蓋著一層碎石粒和浮土。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區域和暗灰色部分。原來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區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徑是3476公里,大約等於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裡面可裝下49個月亮。月亮的質量是地球的1/81;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於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說,6公斤重的東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體顯得很輕松,稍稍一使勁就可以跳起來,宇航員認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500米,南北極也不對稱,北極區隆起,南極區凹陷約400米。
月球在繞地球運動的過程中,還要跟著地球一起繞太陽運動。這就是說,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周後,再回到的空間位置已不是原出發點了。由此可見,月球在運動過程中還要參與多種系統的運動。月球的運動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月球除東升西落外,它每天還相對於恆星自西向東平均移動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來的時間,都比前一天約遲50分鍾。月亮的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而自西向東的移動卻是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結果。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叫做一個「恆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它本身也在自轉。月亮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也就是它自轉的周期。
月球這種奇特地自轉結果是:月球總以同一半面向著地球,而從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只有靠探測器才能揭開月背千古之謎,人類的這個願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實現了。 當今大型天文望遠鏡能分辯出月面上約50米(相當於14層高樓)的目標。
⑹ 月球的奧秘 要字不要圖
麻煩你去網路:月球
http://ke..com/view/1984.htm
⑺ 北京同仁醫院張天明
1、同仁醫院的特色科室是眼科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與這兩個科相關的科室在相關部位的治療也是全國頂尖的:如影響到視力、聽力的神經外科,影響到眼底的糖尿病科,放射科的腦部CT等等。
⑻ [多選題] 某單位會計張天明與接替者王丙琨在財務科科長李煜的監交下辦妥了會計工作交接手續。
這題應該為A,D。
記得這題我在考呀呀平台上做過的,移交人員對在其經辦期間發生的會計資料的合法性和真實性負責。單位負責人對會計工作承擔責任。
⑼ 月球的奧秘的資料
一、月球的自然現象
1.月球概況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平方公里。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組成的荒漠.還有許多由於太空物體高速撞擊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隕石坑。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2.月球的軌道運動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
3.月食
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每年月食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4.月球的成因
月球的成因有三種假說:俘獲說、分裂說和同源說。
5.月球年齡之謎
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可據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岩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6.月球上的資源
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氣體狀的「氦-3」,大約集聚有上100萬噸這種材料,若能進行大量開采,不但可供月球開發所需能源,還可為21世紀地球核聚變提供用之不竭的核能原材料。
二、月球的人文現象
1.月亮美別名
玉兔(「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辛棄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別稱」──《幼學瓊林》)
冰輪(「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陸游)
玉輪(「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李賀)
玉蟾(「涼宵煙靄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蘇軾)
蟾蜍(「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團」──賈島)
顧菟(「陽鳥未出谷,顧菟半藏身」──李白)
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此外還有「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2.賞月佳對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
水憑冷暖,溪間休尋何處來源,詠曲駐斜暉,湖邊風景隨人可;月自圓缺,亭畔莫問當年初照,舉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認我不?
3.詠月名句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李白《憶山東二首》)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李白《把酒問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李白《把酒問月》)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杜甫《漫成一首》)
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賈至《別裴九弟》)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白居易《春題湖上》)
夜深靜卧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韓愈《山石》)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韓愈《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張先《菩薩蠻》)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歐陽修《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袁枚《春日雜詩》)
一夜夢游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鍾。(濮淙《聞梁蘧玉已寓京口》)
4.賞月風俗
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雲:「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
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雲:「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5.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
中國關於月亮的神話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
《山海經·大荒西經》雲「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玄丹之山。有五邑之鳥,人面有發。爰有青鴍、黃鷔、青鳥、黃鳥、其所集者其國亡。有池名孟翼之攻顓頊之池。」
《淮南子·精神訓》雲:「月中有蟾蜍。」
②關於月亮,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③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三、對月球的科學探索
1.人類登月的歷程
①人類飛向太空的夢想,有文字記載的至少有數千年。古代中國就有「嫦娥奔月」等美麗的傳說。西方航天學界認為,中國明朝人萬戶為人類第一個嘗試用火箭飛天的人,並將月球上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以表紀念。
②1959年9月12日前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兩天後飛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著陸,成為到達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實現了從地球到另一個天體的飛行。同年10月4日月球3號探測器飛往月球,3天後環繞到月球背面,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讓人們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
③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登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羅11號的登月艙,終於在月球上印下人類第一個腳印,邁出了「人類巨大的一步」。
④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上天。
2.中國「嫦娥工程」簡介及意義
我國「嫦娥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2004~2007年,實施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這一階段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成熟航天技術,研究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突破地月飛行、遠距離測控和通信、繞月飛行、月球遙測與分析等技術,並建立我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初步系統。
第二階段自2007~2012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和物理參數。預計於2012年前後發射一顆月球軟著陸器。
第三階段自2012~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製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製和發射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采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預計2017年前後發射一顆可以返回的月球軟著陸器。
「嫦娥工程」的意義
「嫦娥工程」既參考了以往國際探月活動的經驗,又具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始終圍繞推動我國高新技術領域「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目標制訂計劃並組織實施。在航天科技方面,「嫦娥工程」將逐步實現多項重大突破,首次到達地外天體,首次著陸在地外星球上,首次從地外星球拿回樣本。這些技術的突破將推進航天工程系統集成、深空測控通信、新型運載火箭和航天發射等航天技術跨越式發展,帶動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微機電技術、遙測科學等其它高新技術的發展。在空間科學方面,通過首次對地球以外的星體和空間環境進行近距離和接觸式探測,將使我們對於空間科學的認識大大深化,為我國的天體物理學、空間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的研究建立新的平台,促進這些學科的創新和發展,並帶動更多基礎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共同發展。
該工程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一定程度上是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的,月球探測工程對高新科技的帶動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回饋於經濟,而以高新技術為動力的經濟是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沒有科學技術實力,就沒有資格參加真正意義的航天國際合作,我國探月工程起點高、有特色、有創新,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探索性、開放性的特點,為開展航天國際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在世界掀起新一輪月球探測高潮之際,探月的跨國界合作與交流成為科學界的主流聲音,也為我國在這一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將積極探索「廣泛合作」的月球探測道路,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國際合作,加快我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的發展。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