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頻譜是實現5G通信目標的關鍵推動因素之一
頻譜資源是移動通信發展的核心資源,頻譜規劃是產業的起點,決定產業發展格局。
面對洶涌而至的5G時代,頻譜規劃與分配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與絕大多數國家不同,我國採取的是分配而非拍賣的方式,來進行頻譜管理工作。所以說,政府監管部門在產業發展中處於非常核心的位置。
按照業內的普遍預期,工信部將於今年Q3明確5G頻譜;與3G/4G時代不同的是,此次頻譜分配將不會和商用牌照同步發放。主要是因為,5G標准尚未完全凍結,產業鏈尚不具備規模商用能力。據之前披露的信息,2.6GHz/3.5GHz和4.9GHz將會成為5G前期部署的核心頻段。
也就是說,三大運營商未來都將在上述幾個頻段中「刨食」,頻譜如何分配就成為了業界關注的核心。據《證券日報》的報道,目前5G頻譜劃分的初步方案是,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將分別獲得3.5GHz左右的各100MHz頻譜資源,而中國移動獲得2.6GHz附近的100MHz頻譜資源。
當然,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移動還將同時獲得4.8GHz上的部分頻段;另外,原來2.6GHz頻段的劃分方式也將會有所變化,還可能會有新的運營主體進入到5G頻譜分配中;5G市場格局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對於三家運營商,特別是中國移動而言,這樣的頻譜劃分方式將會意味著什麼呢?會打破目前相對均衡的市場格局嗎?
5G頻譜分配沒有最優解,因為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甚至部分訴求是相互矛盾的。在筆者看來,現在業內盛傳的上述方案,或許是最合適的選擇。
業界的擔憂
業內有觀點認為,這樣的頻譜分配方式,是讓中國移動如虎添翼。
中國移動本來就處於市場領導者地位,無論是現網網路規模還是投資能力,都遠遠超過電信和聯通;如果再獲得2.6GHz這樣的低頻,在未來更加碾壓競爭對手。
而且,中國移動在2.6GHz(2575MHz~2635MHz)上本來就有大量的TD-LTE設備,在5G建設中也將會有速度優勢。極端情況下,只需要對天饋系統和主設備進行升級,通過Massive MIMO可以大幅提高5G覆蓋能力,可以充分復用4G站址以及配套資源,獲得快速網路部署優勢。
不差錢、動作又快、作風又很頑強,這樣的中國移動的確會給競爭對手造成不小的壓力。
移動的挑戰
看似是佔了些便宜,但這些便宜背後是代價,而且是聯通電信承受不起的代價。
首先,產業鏈的挑戰。無論是2.6GHz還是4.9GHz,從全球范圍來看,產業鏈都非常不成熟。產業鏈不成熟就意味著成本高,消費者的選擇少,可能就會重蹈TD-SCDMA的覆轍。
從這個層面來講,三大運營商中,只有中國移動有財力、有能力擔負起培育產業鏈的重任。與之相反的是,電信和聯通拿到了3.5GHz,貌似是個高頻(與2.6GHz相比),但卻是全球最為主流的5G頻段,在產業鏈健壯度方面,擁有很大的規模和成本優勢。
其次,技術層面的挑戰。雖然2.6GHz具備室外連續覆蓋的可行性,但是其上行覆蓋受限於終端能力及功率等,上行覆蓋能力較弱。上行覆蓋相對於1800MHz相差4dB,相對於800MHz更是相差10dB以上。當然,3.5GHz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業界提出了上下行解耦方案。
另外,正如前文所言,2.6GHz頻段被大量應用於TD-LTE網路,如果重耕後用於部署5G網路,那麼就要進行4G/5G的混合組網,鑒於產業鏈的成熟度及組網的復雜度,需要慎重考慮。
第三,目前在2.6GHz上,聯通(2555MHz~2575MHz)和電信(2635MHz~2655MHz)也都擁有部分頻段。當年出於發展TD-LTE的戰略初衷,給三大運營商都分配了TDD頻譜,如今,這些頻譜如何使用,是否再次進行分配,也需要考慮。在這40MHz頻譜上,電信聯通下注不多。
❷ 5G最近很火,能帶動什麼投資呢
5G元年,創新型5G應用噴薄而出
日前,京東物流宣布率先建設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依託5G網路通信技術,通過AI、IoT、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物流技術和產品融合應用,打造高智能、自決策、一體化的智能物流示範園區。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智能物流成為5G率先覆蓋的又一商業場景,5G創新應用再落地。此前,5G已經在央視春晚、元宵節等場合的超高清視頻領域刷了一波存在感。
5G的發展,離不開運營商的業務經營與網路支撐。2019年,運營商陸續披露5G投資計劃,大力推動5G建設發展,創新探索各領域5G應用發展,讓5G更鮮活地奔向我們的生活。
據了解,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位於上海嘉定,將在年內逐步建成並落地運營。
基於5G網路的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什麼樣?
園區內將設置智能車輛匹配、自動駕駛覆蓋、人臉識別管理和全域信息監控,預留全園自動駕駛技術接入,實現無人重卡、無人輕型貨車、無人巡檢機器人調度行駛;
憑借著5G定位技術可以實現車輛入園路徑自動計算和最優車位匹配;
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員工管理和多級許可權控制;
在5G基礎上提供園區內無人機、無人車巡檢以及人防聯動系統,切實管理異常預警和實時狀態監控。
除了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這幾日,還有不少5G創新應用正在加速推出。
3月16日,中國首例基於5G的遠程人體手術——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完成。醫生在海南,為遠在北京的患者實施了手術,讓3000公里如咫尺,此次5G遠程手術操控,開啟了5G遠程手術的新篇章。
3月19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建成啟用全國首個5G高校,這標志著5G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探索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5G將為師生們提供沉浸式體驗教學、虛擬操作培訓等多種業務,為學校打造數字生態系統,為科研助力,支撐各類實驗室發展。同時,未來也將進一步探索5G應用於提升學校管理效率,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5G正變得看得見、摸得著,離我們越來越近。
中國5G投資規模分析預測
目前,5G產業成為全球熱門的發展方向,投資前景一片向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5G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據預測,2020年-2035年期間,全球5G產業鏈的投資額金預計將達約3.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約佔30%。此外,由5G技術驅動的全球行業應用將創造超過12萬億元的銷售額。2020年中國5G總投資規模為3071億元,2021年中國5G總投資規模增長至3676億元,隨後開始投資下降,2025年中國5G總投資規模下降至1521億元。
2020-2025年中國5G總投資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運營商5G多領域開花育果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具有更高速率、更低時延、更廣連接等突出優勢。
5G到底有多快?其理論下行速度為10Gb/s,相當於下載速度1.25GB/s,約為4G的100倍。
5G時延到底有多短?1ms(毫秒)時延,做個類比,人體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時延大概是幾十毫秒,而5G端到端的時延只有1毫秒。
5G連接的不再只是手中的通訊設備,毫不誇張的說,5G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全面開啟智慧生活。
說起5G,不得不提中國三大運營商。2018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放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5G的大幕徐徐拉開。目前,三大運營商正加快5G網路部署,在多個城市進行5G規模試驗和應用示範。
在加緊開展城市試點的同時,運營商們還全力拓展各種5G創新應用,成果捷報頻傳。
除夕夜的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是春晚舉辦37年以來的首次5G+4K和5G+VR超高清傳播。5G網路傳遍全國的春晚分會場節目,5G熱點加持下飛速搶紅包的暢快體驗,5G+超高清VR技術呈現的立體直播畫面,三大運營商向普通大眾普及了「什麼是5G」。
在備受關注的全國兩會上,新聞中心首次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部長通道」首次進行了5G+VR直播,三大運營商通過5G技術賦能兩會,讓新媒體報道方式和手段更加豐富。
就拿中國電信來說,其不斷創新探索各領域5G應用發展,讓更多人得以感受中國5G的魅力。
2018年4月,中國電信與華為公司合作,在深圳完成了5G無人機首飛試驗;2018年11月,中國電信聯合中興通訊,完成了基於5G網路實況環境下的無人駕駛協同測試,兩者此前還共同開發了「雄安5G智慧治水」解決方案;
2019年1月,在2019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中國電信率先通過5G網路實現實時4K高清直播和視頻內容回傳……
放眼望去,5G「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已在城市管理、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開花育果。
運營商2019年5G投資計劃陸續出爐
隨著2018年業績的相繼發布,運營商今年的5G投資計劃也陸續浮出水面。
3月19日,中國電信發布了2018年財報,同時也披露了投資5G的預算,稱今年在5G建設方面的投入預算為90億元。中國電信方面表示,將積極探索5G技術在智慧城市、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應用,利用5G技術性為垂直行業賦能,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此前,中國聯通在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今年中國聯通5G投資預算為60億-到80億元。公司正在積極開展重點城市的5G外場測試與行業應用探索,並將根據測試效果及設備成熟度,適度擴大試驗規模。
目前,中國移動尚未公布2018年財報,5G試商用元年的5G投資規模不得而知。在2月26日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GTI2019國際產業峰會」上,中國移動發布5G規劃,同步推進5G非獨立組網架構(NSA)和獨立組網架構(SA)發展,2019年啟動NSA規模部署,同時加速推進SA端到端產業成熟。
中國移動表示,將積極開展智慧網路的研發和測試,2020年,中國移動將具備5G的大規模商用的能力,同步實現智慧網路的應用落地。
隨著運營商5G規模試點的推進,更多5G應用將走入各行各業以及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5G已至,未來可期,讓我們靜待這場技術變革和信息盛宴。
❸ 甘肅5g通信鐵塔項目有沒有人投資這個項目
注意傳銷詐騙,鐵塔公司不會向個人融資的。
❹ 簡述5G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價值
對於移動通信運營商來說,運營商的「端管雲」能力在5G時代迎來變革。5G研究的深入,讓業界看到5G不僅是通信行業自己的事情,其還將對社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有觀點認為,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從終端方面來說,有更多的感知,除了智能手機以外還有各種感測設備;從管道來說,中國移動前期3G、4G的時候,對人的通信連接是比較擅長的,到了5G的時候,慢慢地拓展到了物的連接;在雲方面,5G和人工智慧很好的結合,5G將會產生大量物的數據,這些數據通過人工智慧來變現,產生更多價值。
可以說,與強調數據傳輸速度的3G/4G網路不同,5G通信提供超高速率承載外,還具備低時延高可靠性、大容量物聯網鏈接特性。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介紹,面向2020年及未來,基於5G網路的VR/AR應用、工業互聯網、無人駕駛和車聯網等增強型移動寬頻和物聯網應用將隨著5G網路的成熟獲得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25年全球聯接數將達到1000億,其中基於物的聯接將佔到90%。
據高通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預計從2020年至2035年間,5G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將相當於與印度同等規模的經濟體。
❺ 中國電信在5G布局上為什麼非SA模式不可
眾所周知,從今年6月6日國家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起,我國就進入了5G的發展快車道。但是雖說車已籌劃即將買好,但5G這條高速公路如何建,以及怎麼建,三大通信運營商卻各有不同看法。
或許正是基於這種客戶組織結構及5G網路下的應用場景區別,有業界人士分析稱,短期內SA網路不可能會向普通公眾開放,只會專門面向政企大客。而且基於5G的投資成本壓力,SA組網也不可能進行全覆蓋,很可能根據B端客戶的需求和分布按需覆蓋。
這就是說,中國電信力主SA的同時也不忘發展NSA,目標是要打造兩張網並進行有效區分,以形成在政企大客戶資源方面的絕對優勢。考慮到中國移動的SA進展至少要到2020年底開始,中國聯通目前來看只會側重NSA組網,顯然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至少兩三年內5G就是NSA模式下的高速網路體驗,SA網路有可能並不能輕松體驗,那對於5G手機的選擇來說,是否支持SA模式並無太多考慮必要。
❻ 5G通信是以什麼為傳
您好,5G數據傳輸技術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一個統一連接架構、統一設計,面向未來創新的連接平台,它將通過全新技術,融合了不同的頻譜和頻段、多樣化服務及部署。和4G相比,5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按照3GPP的定義,5G具備高性能、低延遲與高容量特性,而這些優點主要體現在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全雙工以及波束成形這五大技術上。謝謝。
❼ 5G通信技術的難點在於哪裡
首先是結論,通信技術和硬體都得搞,現代科研工業都是高度分工的,不可能看到硬體的制約大家就一窩蜂的去搞硬體。
5G,現在看來大家感興趣的技術有大規模MIMO,超高密度小區,高頻段,新型多址接入等等。總之,技術上還是有很多研究點的,比如如果能很好的利用高頻段,傳輸速度絕對是大幅度增長。
而硬體在通信方面的具體需求:主要應該是大帶寬高效率功放,超高速ADC等,這些重要麼?是重要。但是說實話,還沒到卡住通信技術進步的程度。
其實單從通信這個學科的研究內容來說,很多時候和硬體的關系不是太大的,研究信道容量,研究收發演算法,都是獨立於硬體的。但是,涉及到一個具體標准制定的時候,就不得不考慮硬體的影響了。(從LTE我們就可以看到對硬體的妥協,比如上行採用了SC-FDMA而不是OFDM.)通信標準的制定,就是在考慮硬體制約的前提下,制定傳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