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舉牌看上的那些殼 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如今投資殼股,並且舉牌已經成為私募圈一種風潮,但這背後有多少貓膩,你知道嗎?
私募舉牌殼股成新趨勢
廠長(smgc8888)首先要給出三個數據。
第一個數據是在2016年上半年,根據上市公司半年報,一共有214隻陽光私募參與了上市公司的舉牌;
第二個數據是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股票型陽光私募排行榜上面,新價值的羅偉廣憑借兩只舉牌私募一舉拿到了第五和第六名;
第三個數據的是私募大紅人辛宇此前在一次采訪中曾公開透露過,說自己投資了大概五六十隻殼股。
所以我們看到在如今的私募行業,投資殼股,然後達到舉牌線,在業內已經成為證券類私募的新趨勢。
廠長(smgc8888)把這種趨勢稱之為證券類私募的股權化,原本應該在二級市場投往的陽光私募越來越多的往一級市場靠攏。
中科模式盛行背後三大原因
私募舉牌殼股的源頭,應該在從中科招商算起。中科招商憑借新三板融到的85個億,加上自有資金10多億,將近100億的資金在去年股災的時候在A股市場大肆買入股票。很多股票的都是一些業績不好的殼股,中科招商買入並達到舉牌線,業內把這種模式稱之為中科模式。就像股權投資去投資一些天使公司,中科模式就是去投資這些業績不大好、規模很小的殼股,去博殼股重組的成功性
中科模式流行,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因為二級市場低迷。對私募來說,二級市場一直比較低迷,股票也漲不上去,他們想通過二級市場的交易來做出好業績越來越難。解決的方法的就是通過舉牌殼股,把自己從二級市場變成一級市場,然後介入到上市公司的運作中去,再進行市值管理把股價給炒高。這其中有名的一個運作案例就是羅偉廣投資金剛玻璃(300093,股吧),盡管最後這個重組的提案是被否決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在炒殼的過程中私募可以拿到非常多的隱性、甚至是灰色的好處,這個具體內容的我們會在下一段當中來提到。
第三個原因呢,是因為監管層的在前幾年曾明確支持過股權類私募進行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但實際上股權類私募更傾向於一級市場運作,取而代之的做法就是很多證券類私募在二級市場開始做舉牌這種類一級投資。
模式背後暗藏亂象
但舉牌模式的盛行,背後的其實藏著很多的亂象。通常的私募在舉牌一家上市公司之後,能會做以下三種可能:
第一種是直接問上市公司要好處,包括直接開口索要現金,要求上市公司高價收購自己的產業,或者是用更低的價格來獲取定增股票,亦或者是將來在董事會裡面有更多的話語權。如果上市公司拒絕,那麼私募就會要挾要否決掉上市公司的重組方案。
第二種是私募在舉牌後會利用概念炒作,通過一系列資本游戲來做大市值,然後高位撤離。這種做法,我們以前叫做坐莊。
第三種是私募,在舉牌後會真正很踏實地參與到這個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去,幫助這個企業實行轉型,從一個績差股變成一個績優股。
目前來看,第一種和第二種才是私募的主流選擇,真正願意踏實去做經營管理的私募幾乎沒有。
所以說舉牌熱潮的背後呢,其實滋生了很多的亂象。而近期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慧球科技(600556,股吧),這支股票本身的業績非常差,但現在卻被私募搶來搶去。
監管不會坐視不理
對於這種亂象,監管層不可能坐視不理,那麼實際上從今年6月份開始,監管層就開始對這種行為嚴控和降溫,一直到今年9月9號正式文件出台,對上市公司的重組進行嚴格要要求和管理。
從6月份到10月份,已有百餘家上市公司重組方案被監管層否定,其中包括羅偉廣重組的金剛玻璃。
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講,應該怎麼去關注這一類的股票或者是私募呢?
首先對於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因為這個證監會的干預,使得現在的重組通過率已經大大降低,資源股殼資源股已經不再是遍地是黃金。建議投資者不要在盲目參與舉牌概念股的炒作,這個時候加入進去可能正是為那些套牢的私募接盤。
而那麼對於專門投資殼股並舉牌私募來說呢?投資者更應該謹慎,這類私募往往就是在賭博,成功了可能就像羅偉廣一樣拿到第五第六名。但千萬別忘了前車之鑒,同樣參與賭博的創世翔,上個季度還是第二名,下個季度就落得要清盤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私募工廠
您好,後續了解更多金融知識動態,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YLNYFund了解更多資訊與回答。
2. 2009年8月以來股票大跌有幾點原因
看空因素
1. 市場缺乏熱點和新催化劑。
2. 融資和再融資壓力。
3. 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局面被打破。
4. 基金倉位已高,難以繼續加倉。
流動性壓力成為了引發股市調整的最大因素。盡管央行不斷解釋,但缺乏流動性方面的實質性利好使得資金出逃仍在繼續。短期內指數將面臨3000點考驗,由於3000點正數平台的心理支撐作用,以及3000點附近成交密集區的支撐作用,預計指數在房地產和外貿受益股的推動下,在3000點位置將有一段時間的橫盤。
但如果市場沒有實質性的利好放出,跌破3000恐怕也只是大概率事件。
3. 誰能介紹一下新價值這家公司
" 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注冊資本1280萬元,為深圳市金融顧問協會理事單位。公司管理層大多來自券商,
有10年以上證券從業經驗。公司核心團隊6人,有長期的券商資產管理經驗,另有7名行業研究員。旗下目前有18隻私募基金。
核心人物
李濤
李濤先生,董事長,大學本科,證券從業經歷18年。
1992年進入期貨及證券行業,相繼在大型券商從事市場研發、公司股票自營及投資分析等工作,有極為豐富的大型資金市場運作經驗。
崇尚理性投資,注重價值發現,在大盤分析及個股挖掘方面見解獨特,尤其擅長挖掘被市場長期價值低估的股票。
2007年8月起任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期擔任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參與公司投研決策。
黃雲軒
董事兼基金經理,經濟學碩士,證券從業經歷11年。
曾任職於國有投資公司,主要從事二級市場項目投資、資產重組;2006年~2007年,在大型券商任區域研究部總監。長期擔任國內證券
報刊的欄目嘉賓;2007年起任新價值投資管理公司研究總監;現兼任 「粵財信託·新價值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三期基金經理。
張玉玲
總經理,大學本科,經濟師,證券從業經歷16年。1987年—1993年任職英資銀行深圳分行部門經理。1993年進入證券行業,
在大型證券公司任營業部總經理十餘年。2007年10月起任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羅偉廣
投資總監,經濟學碩士,證券從業經歷9年。1995年進入證券投資領域,2000年~2007年在大型券商的自營部和研究部擔任要職,
是該系統內最知名的分析師之一。崇尚價值投資,專注於行業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擅長大盤中長線方向把握,而長期的實戰操盤經驗
也造就了較好的中短期市場熱點把握能力。
陳延泰:陳延泰先生,董事,經濟學學士,證券從業經歷12年,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 1997年至2006年在某大型集團下屬投資公司
任職,主管證券投資業務。有豐富的大資金管理經驗,從事證券投資十年裡曾經策劃多項大型證券投資項目。 2007年8月起任廣東新價值
投資有限公司風控總監,負責風險控制。長期擔任新價值投資決策委員成員,參與公司投研決策。
邱偉:廣東新價值投資有限公司研究總監,清華大學雙學士、中科院碩士,證券從業經驗8年。曾任職於聯合證券、博時基金研究部門,長期
擔任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股票研究部研究總監,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中小股票研究小組組長。新財富 2005-2009年「化工行業最佳分析師」
稱號獲得者,是國內行業研究領域經驗最豐富,研究深度以及前瞻性最好的主要研究員之一。有大量參與投行業務:上市公司IPO,再融資,
股改,財務顧問業務經驗。"
4. 羅偉廣的投資經歷
21歲開始炒股,歷經3次大熊市,羅偉廣自稱自己是中國特色的價值投資法:抄底的時候以價值投資的標准選股,持股的時候以趨勢投資的手法運作,逃頂的時候以技術分析來判斷時點。
1995年:廣東暨南大學的二年級生
「做實業,也許只能做一種自己熟悉的行業;但做投資,卻可以參與很多自己感興趣的行業,而且能分享實業帶來的收益。」
羅偉廣帶著對巴菲特的景仰,在1995年一頭扎進股市。當時的滬指只有500點,是中國最早的大熊市時期。從1995到1996年,羅偉廣整整守了一年多,才開始賺錢。
至今,羅偉廣經歷了3次大熊市。1995年-1996年,行情最慘淡的時候,市場成交總額每天只有1000萬元。2000年底,他進入券商工作,遇到了中國時間最長的5年熊市。2007年11月開始,掌舵的新價值系列基金陸續上市,更是遇到號稱百年一遇的超級熊市。
他自稱介入股市至今,一直以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學說作為自己信念支持,令他能熬過行情的低迷期,也能在市場狂熱期保持理性。
兩年前他加入陽光私募,因為「想和全國高手pk一下。」
新價值2期基金成立,剛好是2008年2月行情下跌之時。在08年的上半段,該基金以操作防禦型的股票和高成長的小盤股為主,收益只是略好於大盤。
從去年11月初開始,羅偉廣所帶領的團隊判斷股市已經見底,開始增加倉位。
羅偉廣的判斷是,2008年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在這種背景下,那些需求穩定的企業反而因成本的下降而使利潤上升,將成為業績黑馬股。
在1700點的時候,這些股票很多跌到了7倍左右的市盈率。
新價值2期介入後,這些股票市盈率從7倍左右直奔20倍,往往也就是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
4月份後,新價值2期開始選擇反映經濟復甦、拉動大盤指數的銀行、地產股票。到了7月份,由於資金在炒作大盤股時已消耗得差不多了,羅偉廣判斷游資會炒作一些有著經濟復甦預期,而且漲幅不高的股票,於是關注了一些防禦性較強的鐵路、公路、航運、電力等股票的階段性投資機會。
在他看來,在中國股市,其實太陽底下無新事,行情初起時基本是小盤股先行,帶熱市場氣氛,然後藍籌股拉升指數,到了狂熱階段資金消耗得差不多了,便輪到概念炒作,投資脈絡清晰可循,要做的無非是選好有價值的好股票。
羅偉廣堅持認為,在中國股市中,根據未來3年的業績預測進行市盈率評估是比較合理的,市盈率10-15倍左右就是相對低估,可以買入;25倍以上就是高估,要注意風險,隨時准備逃頂。
面對8月的大跌,羅偉廣覺得不過是階段性調整。
他覺得就好比一輛車加速到80-90/kmh,政府只是鬆了加油門的腳,並非准備去踩剎車,而且這輛經濟列車也沒有超速,還是在高速上良好運行。
在這個暴跌階段,羅偉廣加倉的股票以重組股為主,輔以醫葯、出口、新能源等與大盤走向相背理的股票。他表示,在暴跌階段,很多機構已經沒有資金實力去撬動拉指數、漲幅已高的大藍籌,那麼出逃的獲利盤就會更傾向於主題炒作的「游擊戰」
他購買的重組股大多是一些籌備了數年的重組題材股,而且近期在媒體及業界已經見到新動向的公司,如果有深入調研,操作成功率會很高,即使不能成功重組也無妨,他只是希望能捕捉到這種階段性交易性機會,所以每個個股倉位都不重,出現風險會嚴格止損,「在現在的振盪市只能將幾個月前的故事再說一次。只要有吸引機構介入的理由就行。如果故事成功就是價值投資的黑馬,暫時不成功也多數有交易性機會,這是中國特色!」
雖然上半年出口沒有太大起色,但是降幅明顯收窄,加上美國經濟開始復甦是最近的事情,那麼很可能在未來四季度的傳統旺季增加訂單,這是一個市場還沒有說過的「新故事」,現在介入這類股票,等到出現業績回暖預期後再享受估值回升的成果也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