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中國向東盟投資額

中國向東盟投資額

發布時間:2021-08-12 10:12:39

① 2013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總額是多少

有抄700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副襲部長高燕23日在北京透露,東盟已成為繼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之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經濟體。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共在東盟設立直接投資企業近2500家,僱用當地雇員近12萬人。

高燕是在當日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十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數據顯示,2002年底,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額累計為301億美元。十年來,雙向投資新增額超過700億美元,累計達1007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來華投資771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四大外資來源地,東盟為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

據介紹,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對東盟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近300億美元,約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5.1%,主要集中在電力生產、商務服務、批發零售、製造、采礦、金融等領域。東盟已經超過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經濟體。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東盟共僱用當地雇員近12萬人。

②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

東盟: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五個國家在泰國曼谷建立了東盟。1984年1月8日,汶萊加入東盟;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東盟;1997年7月23日,緬甸和寮國加入東盟;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東盟,使東盟由最初成立時的5個成員國擴大到目前的10個成員國。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
對中國來說,東盟是近鄰,屬戰略上攸關國家安全的地區。對東盟來說,中國提供了美日之外的另一個選擇。盡管東盟早就明白中國潛在的主導地區的可能性,但大多數成員國相信地區社會化進程可駕馭這個崛起的大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東盟發現越來越難以抵禦中國在經濟援助上的壓倒性影響力和軟實力。到近幾年,大多數東盟國家已被北京有關「和平崛起」的聲明及友善支持者的形象說服從而打消了疑慮。
中國和東盟對話始於1991年,中國當年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17年來,雙邊關系迅猛發展。在政治領域,中國秉承「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和東盟10國分別簽訂了面向未來的戰略夥伴關系政治文件。在和東盟的戰略合作層面上,2003年中國成為東盟外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
目前,雙方政治對話的機制已經非常完備,包括了領導人會議、9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5個工作層對話合作機制。加上這次中國向東盟派駐大使,將使中國和東盟的關系推進到日常化溝通協作的程度。
中國在除舊布新之際,向東盟派駐大使,表達了中國對東盟的重視。對中國而言,這是中國2008年大國外交的收官之作;對東盟來講,這無異於一枚定心丸,確保了中國引擎對本區域經濟的持續提振效應。
如果放以更為寬廣的區域視野,中國向東盟派駐大使也是東亞整合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中日韓三國已經開始進行首次東北亞的峰會。傳統意義上的東亞地區就涵蓋了東南亞和東北亞兩大區域。多年來,東亞地區的一體化進程,呈現出東盟和東北亞三國「10+3」的格局。但這種格局並沒有達成地區一體化的共識,基本上是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分別合作的鬆散模式。
主要原因在於,中日韓三國尤其是中日兩國沒有達成區域整合的共識。金融危機時代,在東盟「10+3」面臨經濟困境的情勢下,中日韓三國峰會達成了合作共御金融危機的共識,東北亞的「拳頭」已經攥緊。這樣一來,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就不再是「10+3」而是「1+1」。中國此時向東盟派駐大使,就起了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穿針引線的紐帶作用。
在經濟層面,雙方於2002年11月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進程。此外,中國與東盟簽署了農業、信息通信、非傳統安全領域、大湄公河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文化6個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目前,中國和東盟自貿區的談判進程正在有條不紊進行。
1月17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東盟為中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2311.2億美元,佔全年外貿總額9%,同比增長13.9%,雙方互為第四大貿易夥伴關系。未來,中國—東盟將成為世界上擁有近20億消費者的自由貿易區,也是被稱為「未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自貿區。
2008年年末,中國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向東盟派駐大使,資深外交家和國際法專家薛捍勤成為首任大使。2009年1月1日,中國對原產於東盟10國的部分稅目商品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稅率。實施協議稅率的稅目數約為6750個,相對於最惠國稅率,平均優惠幅度約80%。2009年,中國關稅總水平仍為9.8%,而對東盟平均關稅降到2.8%。據最新消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有望於2009年上半年率先試行人民幣結算。
這一連串的政治、經貿利好,使中國東盟的關系在新的一年呈現出突破性的發展,開啟了東盟「10+1」的戰略新局。

③ 2012年中國對東盟貿易總額

201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4000.9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2042.72億美元,同比增長20.1%;自東盟進口1958.21億美元,同比增長1.5%,中方順差85億美元。
2012年,中國在東盟十國中的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馬來西亞(雙邊貿易額為948.13億美元,增長5.3%),泰國(雙邊貿易額為697.45億美元,同比增長7.7%),新加坡(雙邊貿易額為692.76億美元,同比增長8.7%)。

④ 急求2000-2008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

2000年395.2億美元
2001年雙邊貿易突破400億美元
2002年又突破500億美元回。
2003年782.52億美元
2004年中國與東答盟貿易額的1059億美元
2005年的1303.7億美元
2006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達到1608.4億美元
2007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025.5億美元
2008年2311億美元 那我就幫不到了 呵呵

⑤ 求中國與東盟近十年的貿易數據

7月9日,記者從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獲悉,今年以來,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增長加速。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5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達1118美元,增長近58%,東盟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東盟問題專家認為,今年1月建成的中國-東盟自貿區促進雙邊貿易的效果已經顯現出來。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劉建文分析認為,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增長明顯,除了得益於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貿易恢復性增長,還得益於今年1月建成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的「零關稅」政策,使雙方進出口企業積極性空前提高。劉建文認為,涵蓋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國民生產總值和4.5億美元貿易額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後,中國-東盟雙方7000多種產品實行零關稅,貿易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是自貿區建成後舉辦的新一屆盛會,將於2010年10月20日—24日舉辦。本屆博覽會以「自貿區與新機遇」為主題,緊扣《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投資協議》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設置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先進技術和「魅力之城」5大專題,設國際標准展位4000個,展覽專題更豐富、內容更專業、服務更高效,將是高規格、高水平、富有商機的盛會,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東盟雙邊經貿增長。

⑥ 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的投資

商業策略
中國-東盟基金的投資團隊對潛在投資項目進行盡職調查,內容包括行業吸引力及增長潛力,企業的財務表現和競爭力,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和項目的環保貢獻和社會責任等方面。
基金幫助企業及項目實施有效的商業模式,為其提供增值服務。
基金的具體投資策略包括: 單筆投資額通常介於5千萬至1.5億美元之間; 希望與其他戰略投資者實現共同投資; 採用多元化的投資形式,包括股權、准股權及其他相關形式; 不謀求企業控股權,持股比例小於50%; 可投資非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 綠地投資與褐地投資相結合 社會責任
基金遵守所投資區域的法律法規,採用國際上社會環境管理系統中的高標准來規范旗下投資項目的社會責任,並遵循多種國際通行的反腐敗和反洗錢政策。
基金的被投資公司需要採用世界銀行所倡導的環境和社會(E&S)准則。

⑦ (28分)201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突破了40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2%,高於中國對外貿易6.2


(1)熱帶季風氣候(2分);熱帶季雨林(2分);晝短夜長(2分);2(2分)。
(2)甲:發展水電;(2分)河流流量大,落差大。(2分)乙:發展航運,(2分)河流流量大,地勢較平坦。(2分)
(3)由於地形阻擋,受冷空氣影響小,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2分)屬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2分)河谷地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
(4)位於南部沿海港口,海運發達;距鐵礦石來源地近,運費低;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基礎工業實力。(6分)

⑧ 東盟佔中國經濟的比例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近年來增長迅速,自20世紀80年代起雙邊貿易年均增長20%。東盟多年來保持了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僅次於日本、美國、歐盟和香港。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年雙邊貿易有短暫的下降,1999年迅速回升。2000年雙邊貿易強勁增長,全年進出口貿易額達395.2億美元,增長45.3%。2001年雙邊貿易再創歷史新高,達461.15億美元。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01年雙邊貿易額達109.3億美元。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分別列第二、三、四、五位。同時,雙邊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據統計,1995—2001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6.9%增至8.2%。其中,出口的比重從6.4%增至6.9%,進口的比重從7.4%增至9.5%。在雙邊貿易的商品結構中,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對東盟出口的主要是農副產品和輕紡產品,從東盟進口的主要是原料性商品。近年來,中國對東盟出口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逐年擴大。2001年中國對東盟出口的機電產品達100.7億美元,占對東盟出口的54.8%。對東盟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也同步增長,2001年對東盟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達47.3億美元,占對東盟出口總額的25.7%。而我國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也大幅增長,2001年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達109.4億美元和83.76億美元,占自東盟進口總額的47.1%和36.1%。

在相互投資方面,東盟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地區,中國對東盟的投資迅速增長。截止2001年底,東盟國家在華投資項目累計達1.7972萬項,協議外資金額534.68億美元,占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的7.2%;實際投入261.75億美元,占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的6.6%。不過,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東盟國家在華投資有所放緩,在我國吸引外資的比重略有下降。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到東盟國家的投資逐年增長。截止2001年底,我國企業共在東盟國家投資項目740項,項目總投資10.91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6.55億美元。

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承包勞務市場,其中新加坡是中國外派海外勞務的最大國別市場。2001年,中國公司在東盟國家簽訂的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3833項,合同金額2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0.89億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額18.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2.03億美元;勞務合作合同額7.1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95億美元。

與中國向東盟投資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白砂糖今日價格 瀏覽:657
為什麼資金凈流入是負數 瀏覽:949
股票型基金重倉股是什麼 瀏覽:651
孩子理財保險 瀏覽:231
向上理財銀行存管 瀏覽:29
活期理財推薦 瀏覽:970
外匯平台需要多大資金量 瀏覽:785
基金下折後如何計算盈虧 瀏覽:135
商品黃金價格指數 瀏覽:416
方圓基金私募 瀏覽:854
愛米理財網 瀏覽:806
屬相與股票 瀏覽:316
不會數學的人能投資股票嗎 瀏覽:371
雲南旅遊外匯收入 瀏覽:218
上海國鳴投資 瀏覽:491
美國豬肉期貨為啥跌停 瀏覽:409
天滿指數屬於什麼投資 瀏覽:323
外匯剃頭皮ea 瀏覽:342
人民幣可以在外匯市場 瀏覽:502
各銀行信用貸款利率 瀏覽:249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