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共同基金,美國的共同基金是怎樣的一種基金
呵呵
這個共同基金是美國的叫法
換到中國就是大名鼎鼎的——開放式基金
與他相對的是封閉式基金
哈哈 挺迷惑人的~
2. 現在美國股市總市值和美國共同基金資產規模是多少
3.1415926535·······
3. 基金的發展歷程
從基金發展的歷史來看,開放式基金大體經過了四個發展階段:
●產生階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眾投資基金外國和殖民地信託(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國成立到1924年美國波士頓成立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為止
●初級發展階段。從1924年至1940年美國《投資公司法》的頒布;
●穩步成長階段。1940年到20世紀80年代;
●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發展。
中國基金發展史
中國基金業真正起步於20世紀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紛紛出台的前提下,中國基金業千呼萬喚,終於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發起成立珠信基金,規模達6930萬元人民幣,這是我國設立最早的國內基金。同年10月,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分別經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規模分別達1000萬人民幣和8000萬人民幣。但投資基金這一概念從觀念和實踐引入我國則應追溯帶1987年,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首開中國基金投資業務之先河,與國外一些機構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資人的國家基金,它標志著中國投資基金業務開始出現。1989拈月,第一隻中國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鴻信託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鴻基中華基金成立,之後,一批海外基金紛紛設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起步和發展。
2.迅猛發展階段
1992年,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異常迅猛,當年有各級人行批準的37家投資基金出台,規模共計22億美元。同年6月,我國第一家公司型封閉式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國內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約有70家左右,面值達40億元人民幣。已經設立的基金紛紛進入二級市場開始流通。這一時期是我國基金發展的初期階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機構及美國波士頓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這是第一個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的中國基金,規模為2000萬美元。10月建業、金龍和寶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設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以此為標志,我國基金進入了公開上市交易的階段。90年代初期,我國投資基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資金規模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資基金的出現,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國的投資基金走了一段迅速發展的道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3.調整與規范階段
由於我國的基金從一開始就發展勢頭迅猛,其設立和運作的隨意性較強,存在發展與管理脫節的狀況,調整與規范我國基金業成為金融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銀行總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省級分行立即制止不規范發行投資基金和信託受益債券的做法。通知下達後,各級人民銀行認真執行,未再批設任何基金,把經歷放在已經設立的基金的規范化和已批基金的發行工作上。 同時,基金交易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1994年3月7日,沈陽證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聯網試運行;3月14日,南方證交中心同時和滬、深證交所聯網。1996年11月29日,建業、金龍和寶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國各地一些證交中心和深滬證交所的聯網使一些原來局限在當地的基金通過深滬證券交易所網路進入全國性市場。不難看出,全國性的交易市場開始形成,伴隨其市場表現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識和熟悉,開拓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現以前,全國各地共設立基金75隻,基金類憑證47個總募集規模73億。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個,占兩交易所上市品種的3%。基金市值達100億元。25家基金中規模逾2億元的7隻,1-2億的7隻,1億以下的11隻此外,還有38個基金在全國各地證交中心掛牌,其中天津9個,南方10個,武漢12個,大連7個。
1994年7月底,證監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發展我國的共同投資基金,培育機構投資人,試辦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國外基金投資國內A股市場,基金業基金與海外證券基金業聯絡、商洽,設計和申報了一批中外合資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國申請待批的各類基金已經達數百家,但由於法律的滯後,基金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止的狀態。
1998年3月23,開元、金泰兩只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這使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程。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4.穩步發展階段
到2001,我國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隻。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2年,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出現了超常規式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2年底,開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隻。2003年10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基金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基金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4. 美國icii共同基金
美國共同基金在全球的發展趨勢
在全球市場中的呈主導地位
1924年,美國出現了第一隻共同基金——「Massachusetts投資者信託」,它最初的組合包含45隻股票,資產規模只有5萬美元。然而從1980年開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股市的走強,美國共同基金經歷了爆炸性增長的黃金時期,20多年間,美國基金行業的資產凈值增長了25倍,基金數量增長了5.4倍。
在此期間,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場,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的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17.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以8.9萬億的資產占據了全球共同基金市場50%的份額,歐洲市場以6萬億美元的資產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共同基金市場。如果單以國家而言,盧森堡和法國分別以1.64萬億和1.36萬億美元分別位列全球共同基金第2和第3大國。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占據了世界共同基金市場10%左右的份額,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共同基金市場資產分別達到了0.7萬億和0.47萬億,是這個區域內最大的市場。
美國的共同基金份額一直占據著世界的主導地位,2001年以前,美國共同基金的市場份額接近60%,而2001年的「911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股市的下跌,從而使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也有所萎縮。雖然經歷三年的連續下降,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仍然以50%的比例高居第一,目前這種下降的趨勢已基本得到扭轉。
美國基金管理公司發展趨勢
在共同基金剛興起的年代,基金的發起人數量非常有限,並且他們一般都以公募基金作為主要業務,而到目前,共同基金行業的格局已經完全不同以往了:金融咨詢公司、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商以及其他金融服務公司都開始涉足共同基金這一領域,共同基金也僅僅是他們為了滿足投資者需求而提供的眾多金融產品中的一種。
從2005年底的情況來看,將近六成的共同基金都由金融咨詢公司所管理,而他們旗下的共同基金資產也達到總量的50%,其餘的一半則分別由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公司以及海外發起人所控制。
美國的共同基金業的低進入門檻造就了不斷有新的發起人進入到行業中來,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使得整個行業一直處於相對激烈的競爭狀態下,並不因為行業已經成視邙降低競爭,1985年當時排名前25的共同基金當中,僅僅只有16家在2005年依然處於前25的位置,美國基金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持續的激烈競爭使得個別優質的基金公司很難實現行業的壟斷。根據Herfindahl-Hirschman指數的測度:美國基金業2005年的指數僅僅只有400,屬於非常分散行業,趨近於自由競爭,市場份額的變化也顯示了競爭的激烈,雖然排名前5基金的市場份額在這20年間幾乎沒有變化,但排名前10和25的基金市場份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1、共同基金產品的總體趨勢
(1)能夠長期保持優秀投資業績的基金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投資業績始終是共同基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表現好的基金贏得投資者的貨幣「選票」,同時理性的投資者也十分關注優秀業績的持續性,因而他們對基金的通常考核標准都是10年期年化收益率,這樣可以防止基金的行為短期化。投資者對持續高收益的追逐,使得基金業的資產都集中於那些能夠長期保持超額業績的基金公司,歷史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以2005年為例,46%的資產集中於10年收益率排名前25%的基金族中,37%的資產集中於排名25%-50%的基金族中,也就是說,長期排名靠前50%的基金獲得了3/4以上的資產。這一市場趨勢也促進了基金追求長期業績的良好競爭環境的逐步形成。
(2)基金業資產向費率低的基金相對集中
ICI的報告指出共同基金的投資者多數投資於低費率的基金。這種傾向通過比較基金平均的費率水平與所有基金持有人實際支付的費率水平之間的差距可以看出:紅色折線為所有基金公司平均的費率水平,藍條表示所有基金持有人所實際支付的費率水平,它們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個差距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數投資者都將資金投資於費率更低的基金上,從而使實際費率水平低於基金公司所要求費率的平均水平。
對基金的資產分布的考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長期以來,低於行業平均費率水平的基金控制了共同基金業85%以上的資金,這充分說明了投資人的對投資基金的價格敏感性。
正是基金投資者以「用腳投票」方式對共同基金業施加的巨大壓力,共同基金費率自1980年以來就一直呈下降趨勢。1980年,股票型共同基金投資者支付的平均費率水平為2.32%,但到2005年底,這個數字已經降低到了1.13%,債券型基金也同樣經歷著這樣的變化。在價格戰中,小規模基金明顯在成本上存在先天的劣勢,經營成本占資產凈值的比例要高於大規模基金,小規模基金為了吸引投資者,有很高比例的基金通過降低費率,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但是收取的管理費用卻不足以彌補經營成本,而且規模越小的基金越容易發生價格戰,這一趨勢也刺激了大量的小型基金進行合並,擴大自身規模來實現規模效益。
2、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的變動趨勢
(1)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流入情況與股市走勢密切相關,得益於全球性的流動性充足,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從02年開始進入牛市,因而股票型基金近幾年了獲得大量的資金流入,在2005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漲幅為5%-7.5%,而同期除美國之外的世界股票指數獲得了15%的上漲,相對低迷的表現造成了資金流入情況相差懸殊,投資美國股票市場的基金獲得了31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投資國外股票市場基金的資金流入則達到了創紀錄的1050億美元。
(2)債券型基金
與股票型基金不同,利率是影響債券基金資金流入的最重要變數,2001至2003年間不斷調低的利率使得債券基金獲得了較高收益,刺激了對債券基金的需求,但是從04年開始進入加息周期,利率的提高降低了債券的收益,引發了資金從債券基金中流出。雖然債券基金的收益不盡如人意,但是債券基金由於自身的固定收益和低風險特徵,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因而仍然能夠獲得相當的資金流入。例如,由於養老基金對生命基金的認可,生命基金近年來大受歡迎,在05年增長了490億美元,而債券基金是生命基金資產配置中的重要部分,新增資金中的310億美元都用於投資債券基金。
(3)混合型基金
由於股票和債券的收益風險結構完全不同,而基金經理往往不可能是同時精於股票和債券投資,因而混合型基金中股票和債券這兩個組成部分,通常會是一強一弱。這導致混合型基金的業績一直差強人意。而理性的投資者更加傾向於分別投資於表現最佳的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形成自己的混合型投資組合。由於這一理念的廣泛存在,混合型基金難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一直處於美國基金市場的邊緣,根據這一情況,市場創新了混合組合基金(hybrid fund of funds),通過直接投資於混合組合基金,減少了投資者自己進行資產配置的繁瑣,因而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市場對於混合組合基金的歡迎程度是混合型基金遠不能及的,2005年資產增長了710億美元。
5. 美國的共同基金跟中國國內的基金有沒有區別
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公司依法設立,以發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投資者作為基金公司股東專面目出現。它在結構屬上類似於一般股份公司,但本身不從事實際運作,而將資產委託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同時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保管基金資產。其設立的法律文件是基金公司章程及招募說明書。
6. 美國 基金業(公募和私募)現狀以及發展歷史,尤其是具體的運作細節如題 謝謝了
美國基金就是投資公司。到去年年底,美國投資公司一共17.1萬億美元規模,其中共同內基金15萬億,容ETFs 1.7萬億,剩下是單位投資信託和封閉式基金。私募基金不是按《1940年投資公司法》注冊的,主要是PE、對沖基金,加起來大概1萬億美元吧。發展歷史、運作細節沒法說了,范圍太大了。
7. 如何購買美國共同基金
來四種常見的共同基金自
美國最常見的共同基金有四種: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以及貨幣市場基金。
購買共同基金的份額很方便,投資者(退休基金計劃以外的投資者)既可以通過專業投資人員(如經紀人、理財分析員、銀行代表和保險代理人)購買基金,也可以根據投資者自己的研究和了解,直接購買。專業投資人員向投資者提供服務,包括:分析客戶需求和目標,推薦適合的基金品種。他們從事這些服務需要有所補償,一般以服務費用的形式從基金資產中扣除。分散化投資基金經理往往投資多個股票,以謀求組合的分散。分散的投資組合有利於減少風險(組合中的某些股票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某些股票價格的下跌)。一般投資者通常很難構建一個與共同基金一樣分散化的投資組合。共同基金為一般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只有大機構才能做到的分散化的、專家管理的投資組合的投資機會。
8. 共同基金在國內外的發展
共同基金目前發展狀況
目前,美國封閉式共同基金大約只有500餘個,多為債券基金和國家基金,而開放式基金的數目則高達5000餘個,種類多種多樣。
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場,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的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球共同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17。8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以8。9萬億的資產占據了全球共同基金市場50%的份額。
美國的共同基金份額一直占據著世界的主導地位,2001年以前,美國共同基金的市場份額接近60%,而2001年的911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股市的下跌,從而使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也有所萎縮。雖然經歷三年的連續下降,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仍然以50%的比例高居第一,目前這種下降的趨勢已基本得到扭轉。
在共同基金剛興起的年代,基金的發起人數量非常有限,並且他們一般都以公募基金作為主要業務,而到目前,共同基金行業的格局已經完全不同以往了:金融咨詢公司、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商以及其他金融服務公司都開始涉足共同基金這一領域,共同基金也僅僅是他們為了滿足投資者需求而提供的眾多金融產品中的一種。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十二)
從2005年底的情況來看,將近六成的共同基金都由金融咨詢公司所管理,而他們旗下的共同基金資產也達到總量的50%,其餘的一半則分別由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經紀公司以及海外發起人所控制。美國的共同基金業的低進入門檻造就了不斷有新的發起人進入到行業中來,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使得整個行業一直處於相對激烈的競爭狀態下,並不因為行業已經成視邙降低競爭,1985年當時排名前25的共同基金當中,僅僅只有16家在2005年依然處於前25的位置,美國基金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持續的激烈競爭使得個別優質的基金公司很難實現行業的壟斷。根據Herfindahl-Hirschman指數的測度:美國基金業2005年的指數僅僅只有400,屬於非常分散行業,趨近於自由競爭,市場份額的變化也顯示了競爭的激烈,雖然排名前5基金的市場份額在這20年間幾乎沒有變化,但排名前10和25的基金市場份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新大陸之夢--基金在美國(十三)
投資者對持續高收益的追逐,使得基金業的資產都集中於那些能夠長期保持超額業績的基金公司,歷史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以2005年為例,46%的資產集中於10年收益率排名前25%的基金族中,37%的資產集中於排名25%-50%的基金族中,也就是說,長期排名靠前50%的基金獲得了3/4以上的資產。這一市場趨勢也促進了基金追求長期業績的良好競爭環境的逐步形成。
在美國的基金產業中,個人投資者占共同基金資產的大部分份額,機構占的共同基金資產的比重較小。在2005年末,個人持有共同基金資產77968億美元,占共同基金總資產的87.6%,機構持有11083億美元的共同基金資產,占共同基金總資產的12.4%。個人和機構的比例自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不變。就具體的各類基金而言,股票型、混合型以及債券基金個人和機構的比例一直很穩定,不過個人賬戶占貨幣市場基金資產的比重出現明顯的下降,由2000年的76.5%下降到2005年的69.33%,而機構賬戶占共同基金資產比重則明顯上升。
回顧美國基金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基金業總是適應資本市場和基金發展的變化而不斷地進步:
●基金組織形式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
●基金品種和投資目標由單一走向多樣化;
●基金市場的投資主體由單一的居民轉向與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並重;
●基金銷售由直接轉向依靠中介機構代理;基金的運做成本不斷下降;等等。
正是這種不斷創新求變的精神,才能使美國的基金規模在全球獨占鰲頭,並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使美國資本市場成為全球的翹楚。
9. 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美國最早的貨幣基金是在1971年建立的。當時建立貨幣基金的初衷是為了規避「Q條例」。當時的Q條例禁止銀行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並且對多種銀行存款設定了利率上限,這使得商業銀行無法使用利率來吸引儲戶的資金。因此,貨幣基金應運而生,它通過匯攏投資者的資金,然後將這個資金池投向一些短期的證券比如美國的國庫券以及一些商業票據等,然後獲得的利息收入再回報給投資者,從而成為了銀行活期存款的一種替代品。
貨幣市場基金的凈值總是1美元(在中國是1人民幣),但在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確實有貨幣基金的凈值跌入了1美元,起因是緣於雷曼兄弟的倒閉,導致貨幣基金所持有的該公司的債務票據出現了壞賬。此消息一度引來貨幣基金市場的恐慌,部分貨幣基金甚至出現了擠兌。很快地,美國財政部發布消息,宣布可以讓符合要求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加入一個類似保險的項目,這個項目能夠保證當貨幣基金跌入1美元凈值的時候,把凈值恢復到1美元(當然還有對資產上的一些附加條件)。這個項目有點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此舉當時迅速地穩定了貨幣基金市場。但這個保險機制在2009年市場企穩以後,退出了金融市場。
10. 美國的共同基金有何特點
共同基金的特點
分散投資風險
共同基金的資產較一般投資人來得龐大,故足以將資金分散於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資工具中,以達到真正的風險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錯誤的選股,而產生重大的虧損。
專業操作管理
共同基金公司聘有專業基金經理人及研究團隊從事市場研究,對於國內、外的總體、個體投資環境,及個別公司狀況都有深入了解。而且,只要花少許的基金管理費就可享受到專家的服務,可以說是小額投資人的最佳福音。
最佳節稅管道 (1) 國內基金: 股票型基金買賣價差產生獲利時,依現行法規得以免稅;至於基金配息給投資人時,若此配息的來源是投資標的所產生的,則需納入綜合所得稅,並可依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規定,享有二十七萬元的免稅額。
(2) 海外基金: 我國稅法目前采屬地主義,個人投資海外共同基金,無論是買賣價差所產生的資本利得或配息,皆不必納入個人所得中報稅,可以合法節稅。
變現性相當靈活
當投資人不想投資時,可隨時選擇退出,贖回國內債券基金的款項,可於申請贖回之次一營業日收到,國內股票型基金及海外基金約一周可拿到款項。不像其他的投資工具,有賣不出去的風險。
小額資金即可投資全球
共同基金是將投資分散於不同之標的,甚至不同的金融市場(區域、國家)。投資人最低只要三仟元(定時定額),就可分享到全球各地區經濟成長的成果。與其他投資工具比較,投資下限小了許多。
安全性高
共同基金是采保管與經營分開的原則。若基金公司或保管銀行不幸倒閉時,債權人不得對基金資產請求扣押或行使其他權利,投資人的權益不會因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