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各位大神指點下,本輪豬周期盈利時間有多長什麼時候結束
所謂的豬周期,就是豬價高傷民,豬價低傷農,掙錢都養豬,賠錢都淘汰老母、棄養所形成的豬周期。
豬周期一般循環軌跡是,生豬價格持續上漲,老母繁殖量暴增。生豬供應增加,豬肉價格下跌,大量淘汰老母。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養豬逃不過這個周期。
根據豬周期預測、和目前生豬發展勢頭看,本輪豬周期盈利時間大概率在2021年年底左右。
但生豬價格能否回落,豬肉價格達到百姓能夠消費的起水平,主要看母豬繁殖情況如何,老母產能恢復迅速,可期待。
總的來說,一年多來,生豬價格從4~5元一斤,豬肉價格在9元左右一斤,一路攀升到生豬價格上漲20多元一斤,豬肉價格漲到30多元一斤,是從未有過的肉價。隨著豬價高峰期巳過,10份後生豬價格將迎來拐點,豬肉價格達到正常水平為時不遠了。
㈡ 利潤的歷史變動看本次豬周期:什麼時候觸底反彈
從大周期的角度來看,歷史上的豬肉價格下跌都不會只經歷一輪,通常豬價從頂專點開始下跌直到虧損,並震屬盪兩輪以上才會走出虧損進入真正的「強豬周期」。由於周期下行的震盪時間由拉長的預期,本次下行震盪可能持續三輪,最樂觀的估計是2019年中期止跌回升,悲觀預期甚至要2020年後。從上一輪下跌的經驗來看,第二輪下跌就是豬價的底部,企業盈利的最低點,第三輪會再虧,但虧損幅度收窄。從大周期的角度,目前豬肉價格和養殖利潤都會持續在底部震盪,本次僅僅是生豬價格下行的第一輪,預計至少還有兩輪下跌。
從年內的小周期來看,目前規模養殖虧損幅度已經到達2014年的底部,預計豬價5月開始反彈,7月龍頭養殖企業每頭不虧損。
股價與豬價:下一輪強豬周期很有可能在2019年年中開啟,但股價有可能提前反應豬周期的預期。牧原股份的股價在上一輪周期中2015年1月達到最低點,但彼時豬價還在下跌的小周期,且持續虧損。參照牧原的股價在上一輪豬周期中的表現,我認為在2018年這個價格已經是一個底部,但這個底部價格可能會維持1年,直到最後一次小周期震盪。如果有意早抓出機會,不一定等到最後一個小周期,可以提前布~
㈢ 用經濟生活解釋,豬周期的原因
豬周期,主要理解為,生豬價格與生產存在著周期性的價格波動和存欄量的波動。
主要經濟道理有
1.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價格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引導生產者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實現資源配置。
2.市場調節存在的滯後性與盲目性缺陷,導致豬周期的出現。
㈣ 生豬期貨是否能解決「豬周期」難題
一、生豬期貨坎坷之行!
回頭看這近20年的准備和醞釀之路,我國生豬期貨的上市過程可謂太過曲折,而對於生豬期貨的研究歷程,我國也有著較長的歷史,最早可回溯到2001年了,大連商品交易所也早在2006年就以生豬活體為交易標的設計了合約方案,但是卻遲遲沒有正式運行;而經過這些年艱難的歷程之後,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生豬期貨的上市時機已經成熟了!
㈤ 「一年掙、一年平、一年虧」,怎樣才能打破「豬周期」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那麼,如何才能打破零售7損失2平1的訂單呢?回答之前,先了解零售商在證券市場的位置。大家都看過:動物世界吧?看看非洲大草原動物世界的食物鏈。頂端是獅子,老虎,末端是弱小的羊,兔子等。楊每天都提著幾個發小。有動靜的話,只能拚命蹦蹦跳跳地逃跑。兔子不敢挖洞躲起來,遠離洞里。
不要隨便操作。私人住宅運營越多,失誤就越多。因為個人運營通常是心情、非理性、做對的事情的概率比擲骰子高。
不要聽消息炒股。私人住宅通常是信息傳遞鏈的末端。當你都知道的時候,即使消息是真的,到了別人投降的時候,我會告訴你,你可以拿到盤子。即使你偶爾運氣好,在消息鏈的上游,你也是被截斷的韭菜。因為偶爾一次依靠消息做對,但你身後十次依靠消息犯了錯誤。
疲軟的滯留,散戶的特點,賺錢的股票,抓不到的,隨時可以斷利潤,而虧損的股票卻非常拿,拚命喜歡補倉。這樣最終淘汰了強權股,拿著越來越多的弱勢股。你不賠錢,誰吃虧?第四,不要有主播心理。散戶炒股,後面怎麼操作只能看到買入價,高於買入價就敢賣,低於買入價就打也不賣。
㈥ 豬肉價格的升跌,是如何影響到樓市的價格
豬肉價格這一番暴漲暴跌,其波動幅度之大、波動頻率之高,給樓市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樓市
影響豬肉價格因素分析
對應引言中所介紹的生豬養殖周期以及「豬周期」,我們逐一對影響豬肉價格的因素進行了剖析——包括生豬價格、存欄量、仔豬價格等重要因素。
㈦ 豬周期的原因分析
一是生豬生產產量不穩定。生豬生產沒有與工業化、城市化同步。一方面中國用地、勞力、資金急劇向工業和城市流動,生豬發展速度減緩;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農村人口大量涌進城市,豬肉需求急劇上升。特別是受比較效益低、疫病難控制及市場風險大等影響,生豬生產產量起伏不定。
二是標准化規模飼養程度低。在生豬價格歷次波動中,散養戶缺乏准確的市場信息和預測能力,只能隨生豬價格的漲跌,或盲目擴張生產,或恐慌性退出生產。2011年農業部對全國2000個養豬村的定點監測,養豬戶占所有農戶的比重為22.74%,仍占不小比例。
三是疾病加劇產業波動。如,2006年下半年以來,部分生豬主產省暴發豬藍耳病疫情,除生豬直接死亡損失外,還導致患病母豬流產或死胎。又如,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區發生仔豬流行性腹瀉,個別養殖場小豬死亡率高達50%。疾病導致供應減少,大大推動豬肉價格上漲。
四是信息監測預警調控滯後。由於生產分散、單位眾多,難以普查,抽檢又存在誤差等問題,存在著統計數據不準的問題。加之生產者和地方政府出於稅收、疫病信息、政策紅利等自身利益因素,工作合力不強,沒有建立靈敏的監測預警機制,以銷定產難度大。
五是生豬生長周期性影響。生豬生產具有周期較長、途中難改變的特性。散養戶以當年市場價格為標准預期未來收益,陷入「蛛網困境」,生產計劃趕不上變化,產量趕不上市場變動的節奏。以2011年豬肉價格上漲為例,既有疫情導致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散養戶退出的原因,也有飼料、人工、仔豬等成本迅猛上漲的因素。
㈧ 如今是網路信息時代,為什麼還走不出「豬周期」的怪圈
這充分證明網路信息不是萬能的。關鍵,是要看美意個具體的養豬決策者怎麼看待漫天的信息,很多信息觀點是相反的,看決策者相信哪一個信息?直接就決定了他養豬的下一步決策。
㈨ 此輪"豬周期"與過去有兩個顯著差異,原因是什麼
豬周期,主要理解為,生豬價格與生產存在著周期性的價格波動和存欄量的波動。
主要經濟道理有
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價格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引導生產者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實現資源配置。
2.市場調節存在的滯後性與盲目性缺陷,導致豬周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