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風險均衡與全天候投資組合策略

風險均衡與全天候投資組合策略

發布時間:2021-08-18 12:00:10

① 風險和收益均衡原理的含義是什麼又是怎樣形成的

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j=Rf+βj(Km-Rf)」,資產的期望收益率Kj隨著風險系數βj的增大而提高,隨著風險系數βj的減小而降低,即收益與風險價值具有對稱性,風險越小,收益越低,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這就是風險收益均衡原則。

企業要獲得超額收益,就必須敢於挑戰風險。需要注意的是,高風險並不必然帶來高收益。由於高風險,其不確定性提高,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也提高,有時甚至造成致命的損失。所以,企業要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一方面要敢於冒險,另一方面要善於冒險。

在籌資管理中,要權衡財務杠桿收益與籌資風險。籌資風險可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衡量,系數越大,籌資風險越大,杠桿收益亦越大;反之,系數越小,籌資風險越小,杠桿收益亦越小。在具體運用風險收益均衡原則時,可依據資產利潤率的大小來操作:當資產利潤率上升時,調高負債籌資比率,提高財務杠桿系數,充分發揮財務杠桿效益;當資產利潤率下降時,適當調低負債籌資比率,雖然財務杠桿效益降低,但可以有效防範籌資風險;當資產利潤率下降到債務利息率以下時,盡可能少舉債甚至不舉債,以減少財務杠桿的負面影響。

不同的籌資者對風險的態度不同,資本結構中負債所佔的比重亦不同,承擔的風險不同,最終獲得的收益亦不同。企業財務實力較強、信用好,而且駕馭環境能力較好的理財者,可以適度提高籌資中的負債比率,從而提高財務杠桿系數,以獲取較多的風險收益;在資產佔用和資金來源上可以採取相對激進的策略,用短期債務資金來滿足長期資產佔用需要,降低成本,提高現金性籌資風險,從而提高風險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利率、匯率等是經常變動的,當利率提高、借入外幣升值等都會使籌資成本增大,當超過資產利潤率時,負債籌資越多,杠桿的負面效應越大,所以,理財者要關注利率、匯率的變動趨勢。另外,目前我國不少企業的資本結構中負債比重偏高,超出了企業所能承受的負荷,面臨的風險很大,極需調整。

投資管理中,要權衡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的態度不同,選擇投資項目或組合的風險大小也不一樣,取得的收益也不同。投資項目或組合的選擇,一定要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對於市場信息反映靈敏並能精確加工應用於投資項目和組合的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分析之中,而且財務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選擇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項目或組合,以期獲得較高的收益。

相反,信息管理水平低下、財務實力薄弱的企業,應選擇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項目或組合。需要強調的是,風險雖然可惡,但駕馭得好,可以使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國家迅速地富有、強大起來。美國經濟之所以如此快速發展,與風險投資密不可分。美國一大批優秀企業如英特爾、微軟、思科、雅虎等的崛起都得益於風險投資的支持,矽谷的成功就是風險投資創造高科技的典範。

近年來我國也加快了風險投資的發展,但要搞好高風險高收益的風險投資,從宏觀上看,需要加強立法和制度建設,建立信用擔保制度和風險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從企業自身看,需要培養風險投資人才,提高理財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降低或控制風險的同時,取得高額收益。在營運管理中,營運資金的數量控制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進行權衡。企業營運資金越多,風險越小,收益率亦越低;反之,營運資金越少,風險越大,收益率亦越高。合理使用資金,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利用效果,是營運資金的管理目標。

要實現這一目標,對於現金管理,要在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作出合理選擇,即在保證企業正常業務經營、償債和納稅需要的同時,降低現金的佔用量,提高閑置現金的投資收益;對於應收賬款管理,要在發揮其強化競爭、擴大銷售功能效應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投資的機會成本、壞賬損失與管理成本,從而降低其投資風險,最大限度地提高應收賬款的投資收益;對於存貨管理,要權衡存貨的收益與成本之間的利弊,在充分發揮存貨功能的同時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營運資金不足的問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處理好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投入比率。

從盈利性來看,營運資金投資減少,則意味著企業投資到盈利能力較高的固定資產上的份額較大,從而使企業整體的盈利水平提高;但從風險性來看,企業營運資金減少,則意味著流動資產投資少,到期無力償債的風險增大。這樣,極易引起流動資金緊張,無力進貨,拖欠工資和借款,導致經營混亂。所以,營運資金要加強預算,科學確定現金最佳持有量,制定合理的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和收現保證率,計算和控制存貨的經濟進貨批量等,從而使營運資金既能滿足日常營運需要,又能在減小或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提高營運資金的盈利水平。

分配不僅涉及各利益主體的經濟利益,而且涉及企業的現金流出,影響企業財務的安全和穩定以及潛在的收益能力。所以,企業分配要合理確定利潤的留分比率以及分配方式,把握好再投資風險和再投資收益的變動趨勢。

具體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正確認識股利理論。由於股利無關論是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資本市場」這一嚴格假設前提基礎上,而現實的資本市場未能達到強有效市場的標准,所以分不分股利和分多分少對企業的價值是有影響的,即股利重要論;另外,國家對股利和資本利得徵收的稅率不同,分不分股利和分多分少都將影響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所以,要用好稅差理論。
二是正確選擇股利政策。企業在確定利潤分配政策時,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結合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財務狀況、投資機會和投資者的態度等,權衡利弊得失,從優選擇。選擇得當,可以增強企業的再籌資能力,提高股票價格,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而風險卻較小。
三是合理確定股利是否支付以及支付的比率和形式。這要根據企業所處的成長周期、投資機會、再籌資能力和籌資成本、控制權結構、顧客效應、股利信息傳遞功能等綜合考慮和確定。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財務形象和市場形象,從而降低和控制分配風險,提高企業的潛在獲利能力。

總之,企業的收益形成現金流入,分配形成現金流出,當收益確定的會計方法、分配的形式和時間及金額、留存收益再投資項目的選擇等得當時,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相適應,收益分配的風險就小;反之,則發生收益分配的風險較大。

風險收益均衡原則在具體運用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牢固樹立風險意識,杜絕僥幸心理。股票交易的行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值得借鑒。在企業理財的各個環節中,風險與收益始終同在,對待風險要謹慎。不少理財者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往往忽視風險的存在或輕視風險的威脅,致使盲目冒進而遭受不應有的損失。理財一定要從企業的財務實力和理財水平出發,杜絕一切不顧實際的貪大、圖快、搏一把,不顧企業長遠利益的理財行為。
第二,健全決策機制,控制理財風險。投資是項目開發、論證評估、決策、計劃、實施、結果評估的一個過程,其中決策是關鍵,要充分發揮各類專家在決策中的參謀作用,杜絕領導個人獨斷專行,不懂經濟規律而拍腦袋作出的決策。中航油之巨額虧損就是典型一例,陳久霖的個人權力凌駕於公司內部監督及風險控制制度之上,使公司斷送在賭台上。
第三,挑戰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風險包藏著危機,但更孕育著無限的商機和收益,所以要敢於並善於挑戰風險。風險來源於滯後的管理理念、錯誤的決策、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及風險應對不當。理財者要善於學習,不斷提高理財水平,提高挑戰風險的能力,從而為企業謀取更多的收益。為了有效地降低財務危機和風險,企業還應該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企業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和風險進行監測預報,並採取有效的化解對策。

② 投資組合與投資策略有什麼不同

投資組合,就是投資品種及其權重的選擇,比如說,穩健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可能包含60%的債券(通常認為風險較低)和40%的股票,在股票中可能更側重於風險低的股票;而對於激進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可能股票的權重就很大,股票中也多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這就是投資組合的概念。

投資策略則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涉及到對宏觀經濟和行業走勢的預測,當預期經濟增長、景氣度上升時,可能會採取一些積極的投資策略。

個人體會,投資組合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分散市場風險,構建多樣化的投資,通過品種、權重的調整,可有效降低市場風險;投資策略則更多的是基於現有投資組合,進行動態的、局部的、小幅的調整,更多強調針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

以上供參考。

③ 風險投資機構有哪些組合投資策略

風險投資策略一:在不同行業和項目上分散投資。

風險投資的高風險特徵使得風險投資機構在進行風險投資時,一般不把基金全部投向一個行業或項目,而是分散投向不同的行業和項目。這樣,如果一個或幾個行業和項目出現虧損,就有可能從其他行業和項目的成功中得到補償,進順使得風險降低,損失減少。一般說來,幾個項目同時失敗的可能性要較之一個項目失敗的可能件小得多。投資者在不同行業之間進行組合投資,避免投資單一行業或者項目而給總的投資回報增加風險。—些投資公司投資成熟期的企業以抵消些風險,而另一些投資公司則採取「機會主義」的投資策略,以便隨時了解市場的發展動態,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風險投資策略二:對同一項目不同階段分段投資。

向處於個同發展階段的風險企業投資各有優劣勢。在優股票看來,通常越是在早期投資,其前景越模糊,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精力投入也越多,風險也越大。然而,處於早期階段的投資所需的資金較少,一旦投資成功,其回報更高。經驗表明,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呈不相關性,處於種子期的風險企業收益率最高,相應的風險也最大,成熟期的企業收益和風險都最小。而成長期風險企業的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則處於前兩者之間。

風險投資策略三:對同一項目進行投資的不同組合。

隨著大量投資工具的出現,投資者與企業家有了更多的可選樣的餘地來規避風險,獲取更多的收益,保護自身的利益。優股票認為投資者應根據產、發展類型、發展階段、資本結構與資金規模以及風險控制等出素,通過設計不同投資工具的組合方案,靈活運用股權投資下具和債權投資工具,實現股權、可轉換優先股和債權等多種投資工具的有機組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投資風險。

風險投資策略三:在同一項目上聯合投資。

隨著高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創建期和成長期創業企業的融資需求越來越大,其面臨的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卻越來越多。如果考慮到資金規模和對單一項目投資上限的約束,單一的風險投資機構可能無力滿足這類項目的融資需求。而如果多個風險投資機構聯合起來共同投資,則在有效利用各自優勢資源的同時,通過優勢互補來分散風險或共同承擔此風險,每個風險投資機構平均承受的風險就要小得多。

④ 什麼是風險均衡/風險評價

關於Risk Parity策略的翻譯,國內通常翻譯為風險評價,但根據《Risk Parity Fundamentals》這本書,Risk Parity翻譯為風險均衡更優,那麼如何理解這個詞,還是通過引用這本書的部分內容做以說明:
在這個意義上,風險均衡不僅僅是一個特殊的投資組合或者投資策略——它是一個可應用於所以投資的普適原理,適用范圍從資產配置到單個資產類別,到基於因子組合或模型,適用范圍可能是無限的。為解決風險均衡投資組合及其現實應用中的基礎問題,我們講風險均衡視作一個量化過程。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設定三個主題:風險、風險貢獻與風險均衡策略。
首先,我們明確風險、風險預算或者風險貢獻的概念,這些相對於風險均衡並非是新事物。例如,風險管理專家已經使用這些概念與方法相當長時間了。風險管理與風險均衡策略最大的區別是如何應用這些方法構建或者調整投資組合。
定量角度而言,如果收益率服從一個標准正態分布的話,投資者可以通過標准差或者收益率波動計算一個投資的風險。例如,發達國家股票市場的寬基指數的年化波動率在15%到20%之間,而高等級固定收益資產的市場指數年化波動要低很多,大約在5%左右。如果有充足的數據或者模型,我們可以估計任何在資產類別、特定國家投資、行業與單一證券投資的風險。對於收益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情況,我們必須採用可以獲取其胃部風險的測度方法,例如風險價值(VaR).
第二個概念是風險貢獻,其對於投資組合分析十分有幫助。對於投資組合,無論是資產配置,股權或是固定收益,我們都可以計算投資組合的風險通過波動率或者其他風險測量方法。例如,一個典型的60/40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其60%配置股權資產40%配置固定收益資產的年化波動率為10%左右。然而,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析並不止於此。對於風險管理與投資多元化,我們需要知道底層資產的風險貢獻。針對60/40投資組合問題是其10%風險中股權資產與債券資產分別貢獻了多少比例。我們講展示這個風險貢獻的計算過程。通過數字我們將發行一個關於股票風險的令人震驚結果。然而,風險貢獻在經濟學層面意味著什麼?當意識如此具有偏向性風險貢獻時,我們該做什麼?
這個例子非常重要,以至於我們必須使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計算一下,你方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風險貢獻的概念也已經用於多種量化投資方法。例如,在量化股權投資策略中,投資組合經理主動監控各種風險因子對系統風險的貢獻度,例如估值、規模以及特定股票風險。在固定收益投資策略中,投資組合經理通常關注久期、利率期限結構、信用、行業與波動的風險貢獻。在多策略對沖基金中,需要關注不同基金經理的風險貢獻度。
若此,風險貢獻在風險管理中僅是一個普通術語,在風險均衡中為何如此特別呢?風險均衡的創新與其鮮明特徵是將風險貢獻作為投資組合構建的基礎標准,而不是作為一個風險監控的指標。使用一個由股權與債券構成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為例,風險均衡,在一個嚴格均衡意義上,不考慮市場因素,構造一個股權與債券風險貢獻均為50%的投資組合。若一個具有整體風險目標的投資組合被建立,關於投資組合就沒有其他問題了。
然而運用風險配置構建投資組合的改進似乎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但是風險均衡具有顯著的作用與效果。因為風險均衡實踐市場人士經常提出與此相關的問題,我們需要詳細說明。首先咋一看,風險均衡僅需要風險參數不需要收益預測,這並完全正確。在一個長期基礎上,如果風險均衡是假定最優,這意味著投資組合基礎資產的風險調整收益基本是相等的。其次,在戰術角度而言,我們仍然可以使用風險預測來調整風險貢獻,除均衡之外,借鑒主動管理的觀點。然而,收益預測對於投資組合構建的影響已經降低,根據主動投資經理業績判斷收益預測也是不可靠的。
其次是風險均衡配置低風險資產、行業與證券的倉位。風險均等配置要求低風險資產的倉位高於高風險資產。在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中固定收益資產相對應利率的倉位(風險頭寸)是一個例子,但其不是唯一的例子。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倉位與投資組合杠桿相關的問題。
再次,風險均衡不適用於傳統業績基準與市值加權指數。然而,投資者將風險均衡長期跑贏這些基於市值權重投資組合歸因於其更優的多元化。總體而言,風險均衡投資組合不適與也不應該與傳統指數相比較。
我們將這些與其他問題留在其他本書的剩餘章節中。在本章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將介紹風險貢獻的定義與其量化概念的金融解釋。我們的討論基於文章《On
the Financial Interpretation of Risk Contribution: Risk BudGEtsDo
ADD Up》(Qian,
2006),文章中建立風險貢獻與收益分布的關系,將風險均衡建立在一個理論基礎之上。然後,我們使用一個簡單案例展示風險均衡投資組合的構建過程,並強調普通風險匹配與風險均衡之間的不同。最後,講解一下風險均衡應用於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簡稱「風險均衡」)的要點
最後總結一下,風險均衡的初衷是讓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對投資組合的風險貢獻度盡量相等,簡單而言就是找幾類風險相關性低的資產,但是這幾類資產的波動性一定不一樣,所以需要通過給低波動資產引入杠桿使得其風險貢獻與高波動性資產風險貢獻(風險貢獻指其對投資組合整體而言)盡量相等。但是在大類資產中,權益資產的風險或波動性遠高於固定收益資產,如何提高其他資產的風險屬性,唯一的辦法增加杠桿。)

備註:芝麻背調整理回答。芝麻背調,用技術推動行業進步。

⑤ 著名的橋水基金採用何種投資模型

橋水基金管理公司(Bridge water)由Ray Dalio在1975年創建,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橋水的全天候基金(Bridewater All Weather Fund)是該公司的主要基金產品之一,截止2016年年中該基金大約管理60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規模。

全天候策略的目的是向投資者提供一套旱澇保收的投資方法,不管是經濟處於擴張,收縮或者蕭條的不同周期,該策略都能給予投資者不錯的回報。全天候策略基於Ray Dalio自己提出來的理論基礎,叫做Risk Parity(風險平價)。風險平價的意思是在資產配置中包括不同的資產(比如股票,債券,黃金等),並保持這些資產被分配到的風險保持均衡。

根據橋水公司公布的對於全天候策略的解釋的文件顯示,全天候策略將基金面臨的風險分為四大類:經濟增長,通脹,經濟萎縮,通縮。為了應對這些不同經濟周期的風險,該策略配置了不同類型的資產,每個資產受到的風險配重為1/4。比如為了應對通脹風險,該投資組合需要持有防通脹債券,大宗商品和發展中國家債券。

注意這里指的1/4不是這些資產的市值配重,而是他們的風險配重。由於股票的波動率比較高(風險比較大),而債券的波動率比較低(風險比較低)。那麼在全天候策略中,為了平衡股票和債券之間的風險差異,在配置中我們需要極大的增加債券的配重。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全天候策略並不是嚴格全天候的。舉個例子來說,橋水全天候在2013年的回報是負3.9%,而同年美國股票的回報為+30%左右,巴克萊全球債券指數回報為負2%左右。也就是說,在2013年,無論和債券比,還是和股票比,橋水全天候的回報都更加糟糕。

橋水基金推出的全天候策略,其投資的門檻是比較高的。由於橋水是對沖基金,因此只有高凈值個人投資者才有資格購買他們的基金。而由於橋水的規模非常大,一般只對大型機構或者投資額度非常高的超高凈值個人投資者開放,這也導致很多普通投資散戶無法購買到全天候策略基金。因此很多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是:橋水的全天候配置策略能否復制?

當然,橋水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有非常雄厚的資金和人才資源,因此想要完全復制其旗艦產品,全天候基金是不可能的。一家好的基金,其優勢不光在於他們開發出來的過去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其不斷創新的能力。如果投資者去購買全天候基金,看重的可能並不只是他們過去的業績,而是他們持續創新,改進產品的能力。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被對沖基金投資門檻排除在外的投資者來說,依照上面提到的資產組合方式,通過指數基金ETF來設計一個簡單的全球資產配置組合,也能達到接近橋水全天候基金的回報和風險,那麼這樣的投資組合就能夠給一些投資者帶來價值。最重要的是,要達成這些投資組合並不那麼復雜,有一些金融知識的朋友甚至可以自己動手DIY。為自己建立一個度身定做的全天候資產配置策略,這難道不是一件很酷的事么?

⑥ 什麼是風險收益均衡原理

風險收益(風險報酬)是指投資者由於冒著風險進行投資而獲得的超過貨幣時間價值的額外收益。風險與收益是一種對稱關系,它要求等量風險帶來等量收益,即風險收益均衡。

⑦ 資料2 華夏基金為什麼要引入Risk Parity策略

風險均衡策略(Risk Parity策略)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最新發展的成果,最早由錢恩平博士(Edward Qian)提出,它的特點是風險均衡,即將組合分成幾個核心組成部分(如股票、債券、商品等),根據各自在組合中的風險動態平均分配權重, 而非簡單平衡資產的投資金額,這將使那些在經濟增長、經濟收縮和通脹各種不同環境中表現良好的資產都能夠為投資組合風險做出相似的貢獻,從而使組合收益變得更穩健,追求長期更優的夏普比率。相比之下,傳統的投資策略強調資產的市值配置比例,而不關注組合風險,一旦單一類別資產大幅下跌,就會出現較大的收益損失。
也就是說,Risk Parity策略旨在建立一個在各種經濟情況下都表現良好的投資組合,在市場上漲的時期分享市場上漲的收益,在市場失衡的時期控制組合風險、減少組合下行虧損。因此,這是一種更為合理的分散投資方式,可以在不同宏觀經濟周期和商業周期中實現更穩健的投資業績,從而實現資產增值。

⑧ 簡述風險收益均衡觀念如題 謝謝了

風險收益均衡觀念 1、風險--事件本身的不確定性,具有客觀性 概念:風險是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 各種結果的變動程度。 2、風險報酬 或 投資風險價值 風險報酬是投資者由於冒風險進行投資而獲得的超過 資金時間價值的額外收益。 風險報酬=B系數(市場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 某項資產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報酬 資金時間價值 同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具有不同價值,其差額為時間價值。 概念:資金時間價值是資金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後,資金使用者向所有者支付的一種報酬或代價。 表示:可以絕對數、相對數來表示,通常以利息率或利息額表示,但注意:各種利率並不就等於時間價值。

⑨ 風險中性的策略組合

在一個無套利(機會)均衡市場中,由風險資產與無風險資產適當配比構造投資組合,其現金流特徵等於無風險資產加上無風險收益,這是期權理論核心思想。中國證券市場還不存在衍生品交易機制,即不存在股指期貨及看跌期權,「股票+看跌期權」及「股票+股指期貨」等現金流動態復制策略無法實現,組合保險策略依據中國證券市場條件,用「股票+國債」或「股票+現金(保證金)」來復制「股票+看跌期權」及「看漲期權+現金(保證金)」,前者是規避股票下跌風險,後者是規避通貨膨脹風險。當投資組合構造完成後,一般賬戶中會暫留一定比例現金或國債,股票市值加現金反映出了任何時期的賬戶現金流價值(或市值)特徵,賬戶市值會隨股票市值波動而變化,風險中性策略組合保險就是用部分(一定比例)股票復制看跌期權,用部分現金復制看漲期權,如果股票加現金(或國債)的賬戶市值用如下公式表示:
VP=∑WS×PS+∑WB×PB
PS-股票價格,WS-股票數量,PB-債券面值,WB-債券數量
構造風險中性策略組合保險的賬戶市值就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VP=∑WS×PS+∑WB×PB+∑WC×VC+∑WP×VP
WC-復制看漲期權的數量,
WP-復制看跌期權的數量,
VC-看漲期權內涵價值,即max?s-k?o
VP-看跌期權內涵價值,即max?k-s?0?
Ep=∑WC×VC+WP×VP為連續復制狀態下的無風險收益,Ep在風險中性策略組合保險中稱為保險額,Ep的設計應針對賬戶中風險資產暴露的最大風險,
VB×Ep=VS×σd×N(1-x%)×T1/2當投資組合中的風險資產市值VS接近於無風險資產市值VB時,Ep=VS×σd×N(1-x%)×T1/2
一般情況下:
Ep=VS÷VB×σd×N(1-x%)×T1/2
此時的賬戶價值不隨股票價格波動而變化,也不隨市場波動而變化,賬戶價值由帳戶未來價值用無風險收益率貼現得到的現值表示。風險中性策略組合保險復制無風險收益Ep的過程,就是通過復制賣權與買權的價格實現,如果風險市值由WS×PS表示,其未來的市值由WS』×PP』表示,PP』就是賣權價格,即可表示PP』=(WS÷WS』)×PS×(1+Ep),如果無風險市值由WB×PB表示,其未來的市值由WB』×PB』表示,PB』就是買權價格,PB』=(WB/WB』)×PB×(1+Ep)。

閱讀全文

與風險均衡與全天候投資組合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500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531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
創鑫貸理財 瀏覽:451
投資者的理財意識風險 瀏覽:975
悟空理財與pro 瀏覽:546
股指期貨第四次調整 瀏覽:581
微粒貸貸款的利弊 瀏覽:424
歡樂頌2外匯交易系統 瀏覽:525
信託資金的風險 瀏覽:650
黃金外匯110 瀏覽:193
富人理財方法 瀏覽:627
中山市小額貸款銀行 瀏覽:177
民生銀行電子外匯轉賬 瀏覽:729
外匯轉賬交稅 瀏覽:918
外匯暴利方法 瀏覽:65
廈門諾亞理財 瀏覽:251
中信擔保理財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