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年金保險中,每次按固定數額給付,不隨投資收益水平的變動而變動的年金是
年金就是固定金額,額外的是分紅型當中的分紅,另外還有就是附加活期帳戶的會有保底利率,是指返還的錢進入帳戶後可以享受的利率。
『貳』 不同的保險公司,為什麼保費差異如此巨大
想要了解「為什麼不同的保險公司,為什麼保費差異如此巨大」的原因就不得不說一下什麼影響保險的定價呢?
以大家常用的手機為例,根據品牌、配置的不同,不同品牌的手機價格相差很大,買保險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中國目前雖然有近 200 家保險公司,但每家公司成立時間、人員結構、營銷策略都有極大的不同,所以才導致了價格上的差異。
我們每年交的保費,主要是受如下因素構成:
這張圖很明確地顯示出,保費是由純保費和附加保費兩大塊構成的。
純保費是保險公司拿來理賠和投資使用的,主要包含風險保費和儲蓄保費兩個部分。
風險保費:專門用於賠付承保期間出現的理賠費用,雖然這部分費用無法具體確定,但卻可以大致估算。
比如一個人未來一年內發生意外的概率很推測,但對於 1000 萬個人一年內發生意外的次數,相對來講是一個固定值。
儲蓄保費:這部分是保險公司專門留出來,用來賺取投資收益的。
由於投資風格不同,不同公司的投資收益也會不一樣,深藍君在《2018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分析,什麼是三差?保險公司盈利模式解讀》一文中,搜集了過去幾年保險行業的投資與收益情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附加保費主要是保險公司其它方面運營的成本。這就像開了一家超市,除去基本的進貨成本,還有很多其它的開銷要考慮。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需要考慮到場地的租金、員工的工資、電腦 IT 設備、巨額的廣告投入、銷售的傭金等。
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要預留一部分的利潤,具體留多少,和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有關,有的喜歡高舉高打,有的喜歡薄利多銷。
這兩種策略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不同公司之間的競爭手段差異而已,就像幾年前小米手機,憑借性價比高的優勢,現在也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綜上所述,不同公司產品價格的差異,是由經營成本、銷售策略、歷史背景等多種因素決定的,並通過復雜的計算下得到的結果,不能一概而論。
《為什麼不同公司,保險價格差異巨大?》
《2018保險公司投資收益分析,什麼是三差?保險公司盈利模式解讀》
『叄』 請問保單預定利率與保險投資收益率、個人賬戶結算利率有什麼區別
首先規定的是預抄定利率不超襲過2.5%,而不是實際利率。實際利率是有可能高於或低於預定利率的。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預定利率」:
所謂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消費者的回報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率來設置的。
也就是說這個最高預定利率是為了防止保險公司惡性競爭隨意降低保費而產生將來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而規定的。與保險的實際收益率並不存在直接關系。
保險公司不會以這個條款為由只返回2.5%的收益率。
『肆』 一般情況下,養老保險投資收益率如何哪家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種類比較有優勢
目前的商業性養老保險,絕大多數產品都是限期繳費的年金保險,即投保人按期繳付保險費到特定年限時開始領取養老金。如果年金受領者在領取年齡前死亡,保險公司或者退還所繳保險費和現金價值中較高者,或者按照規定的保額給付保險金。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傳統型養老險
傳統的養老保險是投保人與保險公司通過簽訂合同,雙方約定確定的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約定相應的額度領取,通常來說,其預定利率是確定的,一般在2.0%-2.4%。歷史上,這個預定利率是變化的,一般都會與當時的銀行利率保持相當水平。銀行利率高時,這個預定利率也高。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高利率時代,商業養老保險的預定利率曾高達10%,但目前不會超過2.5%。
賣點:回報固定,風險低。由於這類產品的回報是按照合同約定的預定利率來計算,而不受外界銀行利率變動的影響。因此,即使是在出現零利率或者負利率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養老金的回報利率。利率已經下調到3.9%左右,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出售的一些養老產品,仍然按照當時10%的利率設計的回報來支付養老金。
缺點:很難抵禦通脹的影響。因為購買的產品是固定利率的,如果通脹率比較高,從長期來看,就存在貶值的風險。2003年的一萬元與今天的一萬元,價值確實差很遠。而且,這部分投入到養老保險的資金,同時也失去了在股票、基金等渠道里獲利的投資機會。
適合人群:以強制儲蓄養老為主要目的,在投資理財上比較保守者。
分紅型養老險
分紅型養老通常有保底的預定利率,但這個利率比傳統養老險稍低,一般只有1.5%-2.0%。分紅險除固定的最低回報外,每年還有不確定的紅利獲得。
優勢:除了有一個約定的最低回報,這部分資金的收益還與保險公司經營業績掛鉤,理論上可以迴避或者部分迴避通貨膨脹對養老金的威脅,使養老金相對保值甚至增值。
弊端:分紅具有不確定性,紅利的多少和有無,與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有關系,也有可能因該公司的經營業績不好而使自己受到損失。目前我國規定,保險公司應當將可分配盈餘的70%以紅利的方式分配給投資人。但是,保險公司的規范化管理依然是問題。
適合人群:既要保障養老金最低收益,又不甘於坐看風雲者。
萬能型壽險
萬能型壽險在扣除部分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後,保費進入個人投資賬戶,有保底收益,一般在1.75%-2.5%,有的與銀行一年期定期稅後利率掛鉤。除了必須滿足約定的最低收益外,還有不確定的「額外收益」。
優勢:萬能險的特點是下有保底利率,上不封頂,每月公布結算利率,大部分為5%-6%,按月結算,復利增長,可有效抵禦銀行利率波動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賬戶比較透明,存取相對比較靈活,追加投資方便,壽險保障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提高或降低。萬能型壽險可以靈活應對收入和理財目標的變化。
弊端:萬能險一般承諾有1.75%-2.5%左右的保底收益,但是,儲蓄利息的計算基數是進入銀行賬戶的所有本金,而萬能險的收益計算基數是保單的賬戶價值,即個人所繳保費中,扣除初始費、賬戶管理費等費用以外的資金。若以30歲男性客戶每年分別將固定資金投向某公司萬能險和銀行儲蓄相比較,到第5年,這位客戶無論是每年投5000元、1萬元還是5萬元,收益率都不如銀行儲蓄高。
適合人群:理性投資理財者,堅持長期投資,自製能力強。
投資連結保險
投資連結保險是一種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產品,設有不同風險類型的賬戶,與不同投資品種的收益掛鉤。不設保底收益,保險公司只是收取賬戶管理費,盈虧由全部客戶自負。
優勢:以投資為主,由專家理財選擇投資品種,不同賬戶之間可自行靈活轉換,以適應資本市場不同的形勢。如果堅持長線投資,有可能收益很高。
弊端:是保險產品中投資風險最高的一類,如果受不了短期波動而盲目調整,有可能損失較大。
適合人群:該品種有可能血本無歸,因此不適合將養老寄託於此的人。適合年輕人,風險承受能力強,以投資為主要目的,兼顧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