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7月宏觀經濟數據分析

7月宏觀經濟數據分析

發布時間:2022-08-02 01:23:44

① 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宏觀抄經濟分析注重實證分析;客觀,科學地認識中國經濟結構,運行機制和變化規律;並歸納,上伸到理論高度,指導經濟決策。包括:

1. 歷史分析:

縱向分析經濟社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正確地掌握今後的發展趨勢。

2. 結構分析:

深入地認識錯綜復雜的經濟結構,掌握各因素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程度和變化特點,全面系統地,綜合性地把握經濟運行規律。

3. 計量分析:

將經濟理論與數量分析的方法相結合,對經濟社會現象進行定量分析,保證了研究的精確性,嚴密性和科學性。率先利用微電腦技術進行經濟分析,大大降低研究成本,提高效益。

4. 國際比較:

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共同規律。處於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各國發展經驗和教訓對中國當前和今後的經濟決策具有參考價值。

② 試分析當前宏觀經濟環境對我國製造業的影響

宏觀經濟

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在中國,PPI也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與CPI的物價津貼、盈利、與稅負上有所不同,導致生產者之所得與消費者之付出產生差距。PPI反應於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遲。雖說其具多樣化的組合,一般相信這種延遲的特性使得根據今日的PPI通貨膨脹來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貨膨脹成為可能。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 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
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已經穩定在了上升之後的水平上,而生產價格指數(PPI)增速高於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的局面並沒有導致利潤收縮。如果我們以凈利潤總額對銷售額的比率來表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那麼可以看到,2003年以來中國企業的利潤率開始上升。而近年來雖然原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潤率仍處於周期高位。從經驗性研究來看,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與許多人認為的情況恰恰相反,而且下游產業同樣存在這種正相關關系。如果說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確實存在著經驗性因果關系,那麼從數據來看,事實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著利潤增速的上升。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是世界各國普遍編制的一種指數,它可以用於分析市場價格的基本動態,是政府制定物價政策和工資政策的重要依據。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概念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那麼,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100/(1+2.3%)]的貨品及服務。
消費者物價指數涵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新舊汽車、汽油、房屋、大學學費、公用設備、衣服以及醫療的價格。此外,消費者物價指數亦混合一些生活享受的成本,例如體育活動的門票以及高級餐廳的晚餐。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作用
1.反映通貨膨脹狀況
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是用通貨膨脹率來反映的,它說明了一定時期內商品價格持續上升的幅度。通貨膨脹率一般以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表示。
報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通貨膨脹率=----------------------------------------------- X 100%
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
2.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1
[[貨幣購買力指數]] = ---------------- X 100%
消費者物價指數
3.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其計算公式為
名義工資
[[實際工資]] = ---------------------
消費者物價指數

采購經理人指數
(重定向自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PMI指數)

什麼是采購經理人指數
采購經理人指數,通常都是指美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它是衡量美國製造業的「體檢表」,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 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方面狀況的指數,是經濟先行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標是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商業報告中關於製造業的一個主要參數。通常采購經理人指數與金屬需求指標密切正相關,因而能被看作是金屬需求增長率變化的有效指標。
PMI是一項全面的經濟指標,概括了美國整體製造業狀況、就業及物價表現,是全球最受關注的經濟資料之一。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標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同時,PMI是一個對亞洲及中國出口很有預測力的一個前瞻性指標。PMI已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采購經理人指數為每月第一個公布的重要數據,加上其所反映的經濟狀況較為全面,因此市場十分重視數據所反映的具體結果。在一般意義上講采購經理人指數上升,會帶來美元匯價上漲;采購經理人指數下降,會帶來美元匯價的下跌。

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優勢
1.時效性。
PMI在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家中廣為使用的一大原因是其高度的時效性。首先,參與數據調查的采購經理人,由於其工作性質,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公司當月表現的真實數據。其次,ISM在下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就發布當月的指數,一般來說,其數據的發布比政府的相關經濟數據至少要提前兩個星期。
2.准確性。
美國商業部對PMI與製造業發展趨勢和GDP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當PMI大於50%時,預示著製造業經濟的擴張發展;而小於50%時,則預示著製造業經濟的衰退。50%點為衡量製造業是否擴張或陷入衰退的臨界點。而當PMI在一段時間內持續高於42.8%,則預示著GDP的擴張;而當PMI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低於42.8%,則預示著GDP的衰退。
此外,對PMI與道•瓊斯指數以及標准普爾指數走勢關系的研究表明,在沒有明顯通貨膨脹威脅時期,PMI與道•瓊斯指數的走勢一致性達到80.9%,與標准普爾指數的走勢一致性達到68.7%。PMI具有如此准確性,其原因可以歸結為:
①合理的數據采樣方法。調查樣本即商業調查委員會是由ISM精心控制的,以確保其代表製造業的總體結構。委員會成員來自各個行業,各個行業間的委員人數比例根據各行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大小來確定,行業分類則按照美國行業分類標准進行,共分為20個行業。同時,調查樣本也非常重視參加調查的委員在區域分布上的分散性,避免參加調查的委員在同一區域過渡集中。
②季節性調整系數的運用。季節性調整是為了在數據中剔除每年重復性事件的影響,比如天氣變換、夏季工廠停工以及法定節假日等類似因素,以糾正相鄰月份比較時的偏差,使獲得的PMI更准確可靠。季節性調整系數由美國商業部根據歷史數據計算獲得,並提供給ISM。
3.簡易性。
PMI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相對於發布後經常修正的官方經濟數據,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家使用PMI更容易識別經濟發展趨勢。究其原因,是因為在PMI的調查中,過濾了瑣碎的干擾因素,使得趨勢得以顯現,同時,主要的公司都參與了數據調查,使獲得的數據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當然PMI也存在著一些缺陷,比如PMI為擴散系數,其數值超過50%只是表示在調查的經理人中提交正面報告的人數大於提交負面報告的人數。但是瑕不掩瑜,PMI憑借其時效性和出色的經濟預測能力受到廣泛的關注。

采購經理人指數的計算
PMI是以下不斷變化的五項指標的一個綜合性加權指數:新訂單指標,生產指標,供應商交貨指標,庫存指標以及就業指標。加權指數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代表意義,顯示出變化的趨勢和程度大小。從而得出每一家企業在每一方面的處於上升、下降和不變的結果,通過計算每一個方面不同結果企業所佔比例後,得出這五個方面的擴散指數。擴散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擴散指數=上升百分比-下降百分比+(不變百分比)
然後將這五個擴散指數按照一定的權重比例扣除季節等影響因素後得出采購經理人指數。具體權重比例如下:
A.產品生產權重比例25%
B.訂單權重比例30%
C.存貨權重比例10%
D.廠商表現權重比例15%
E.就業情況權重比例20%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於50%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在40~~50之間時,說明製造業處於衰退,但整體經濟還在擴張。

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
2005年4月底,我國在北京和香港兩地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這是中國首次發布這一經濟指數。采購經理人指數是通過產品價格、庫存等基本數據的變化.依據數學模式計算得出的。在許多發達國家,這一指數已經發布多年,採用每月公布和點評的方式反映當前的經濟運行狀況。隨著我國逐步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全球供應商到我國采購成品成為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為2.9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21.3%,比發達國家高一倍多。如果我國只是製造而不去關注采購物流領域,這中間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會被擠占。建立「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充分說明中國已經從製造環節「脫身 ,開始注重物流與采購問題。
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是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時反映市場動態的先行指標,它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與GDP一同構成我國宏觀經濟的指標體系。目前,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制度。從2005年6月開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將按月發布,並按國際通行做法,特約業內權威人士結合PMI調查數據進行宏觀分析,使分析的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權威性。
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11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采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如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

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建設歷程
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籌備與建設經歷了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02年-2004年上半年為調研階段,重點是與國外專家進行多次交流、研討,並開展大量的研究與宣傳工作。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對采購經理指數的建立也十分關注,企業調查隊設立了專門課題,並委託天津、山東、寧夏企調隊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是從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為中國製造業PMI的推進階段,完成了前期准備工作,包括:確立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企調隊的合作方式;完成了調查方案的制定、企業調查問卷的設計、企業抽樣方法制定與實施;在山東、天津和寧夏三個省(市)開展部分企業的試點工作;在青島召開了部分省市采購經理指數小型研討會;召開了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工作會議,就2005年1月份開展調查進行了部署,並針對采購經理指數的特點及其應用、采購經理調查問卷、聯網上報的具體事宜開展了培訓。
第三階段是從2005年1月開始,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半年的運轉,取得了三項成果:第一,建立了穩定的調查渠道,全國製造業20個大行業727家企業的采購經理按月填報了調查問卷。第二,建立了製造業PMI資料庫,每月采購經理在網上填報,經過數據的核實與匯總,建立了豐富的、完整的中國製造業PMI資料庫。第三,根據調查結果,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企調隊編制了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並撰寫商務報告。目前已有六個月的指數。在2005年4月,我們召開了專家論證會,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們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的意義
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體系,涵蓋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領域,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重大意義在於:
1、有利於與國際接軌。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2個國家制定了PMI指數。中國加入WTO之後,正在日益成為世界采購中心與製造中心,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經濟形勢如何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所以是中國需要PMI, 世界也需要中國的PMI。建立中國PMI,將在兩個方面與國際接軌:一是調查方法與統計方法的接軌;二是數據的可比性。
2、有利於國家經濟與產業經濟的宏觀調控與預測。PMI是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反映經濟活動快速的、及時的先行指標。通過PMI,可以及時監測和預測經濟與商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趨勢,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走向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3、有利於指導企業的采購、生產、經營等活動。PMI調查涉及企業生產、采購、庫存、銷售、價格等多個環節,反映了企業全面的商業活動,PMI以及基於 PMI的商務報告對企業實際經營活動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使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的戰略決策與業務調整有一個可靠的依據。

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
2005年7月6日 經過近三年的准備和試行工作,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於2005年7月6日正式發布。 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是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合作編制完成的。按雙方協商的合作分工,國家統計局企業調查總隊負責數據的調查採集和加工處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負責數據分析、商務報告的撰寫以及對社會發布。目前,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制度。 采購經理指數(PMI)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22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PMI指數。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利於國家經濟與產業經濟的宏觀調控與預測,也有利於指導企業的采購、生產、經營等活動。 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標體系的編制,是一項開創性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指數調查與編制方法方面,既遵循了國際通行的做法,又兼顧了中國的具體國情;在調查方法和樣本的確定方面,按照工業行業大類對製造業增加值的貢獻度,採用PPS(即按與企業規模成比例的不等概率抽樣)分層抽樣方法,確定727家樣本企業,保證了調查單位的代表性;在數據的調查與採集方面,通過國家統計局調查系統的調查渠道和專業統計調查隊伍,確保了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在數據分析方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擁有一批行業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國家統計局企調隊也開展專題分析。並按國際通行做法,特約業內權威人士結合PMI調查數據進行宏觀分析,使分析的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權威性。此項工作還得到了香港利豐集團的大力支持。 從2005年6月開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將按月發布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發布的時間是每月第一個工作日。 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十一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采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調查結果是以百分數形式表示。計算過程如下:首先,根據企業采購經理對每個調查問題的回答(本月與上月的比較),分別計算回答「上升」、「持平」或「下降」的采購經理所佔比重;然後,將「上升」的比重賦值為1,將「持平」比重賦值為0.5,「下降」的比重賦值為0,進行匯總得到各個問題擴散指數。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而成。這5個指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而定,各指數的權重分別是:新訂單30%、生產25%、就業20%、供應商配送15%、存貨10%。擴散指數具有先行指數的特性,反映了經濟活動各個層面的變化趨勢及變化幅度。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 本次發布會通報的2005年6月份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PMI指數為51.7%,表明我國製造業經濟仍處在增長的階段。需要注意的是,自2005年3月起,PMI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下滑,由57.9%降至51.7%,雖然目前仍在50%以上,但已接近50%的臨界點,可能預示著製造業經濟增長開始由上升狀態轉入高位穩定,並有小幅下降的可能。構成PMI的主要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新訂單、生產、出口訂單、庫存、采購、購進價格、供應商配送時間等重要指標均處於今年以來的最低點。 在調查的20個行業中,有8個行業PMI均低於50%。它們分別是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專用設備與儀器儀表製造業、煙草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企業PMI為47%,顯示受影響較大,經濟產生下滑的跡象。從區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PMI指數分別為51.6%、52.7%和52.9%,西部地區最高,說明國家向中西部傾斜的政策有所顯現。而東部經濟增長明顯慢於中、西部,呈現回落的跡象值得特別關注。
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發布時間
從2005年6月開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將按月發布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發布的時間是每月第一個工作日。

③ 宏觀經濟分析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或者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與微觀經濟學不同,宏觀經濟學側重從國家這個整體,或者是全球經濟這個整體來分析,而微觀經濟學側重於對個人,家庭,單個工廠或一個局部地區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④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方法
1.經濟指標分析對比。經濟指標是反映經濟活動結果的一系列數據和比例關系。
(1) 先行指標如:貨幣供應量。股票價格指數等。它們可以對國民經濟的高峰和低谷進行計算和預測。
(2) 同步指標如:失業率。國民生產總值等。它們反應的是國民經濟正在發生的情況,不預示將來的變動。
(3) 滯後指標 如:銀行短期商業貸款利率。工商業未還貸款等。
2.計量經濟模型。它是表示經濟變數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函授關系。
(1) 經濟變數
(2) 參數
(3) 隨機誤差
3.概率預測它實質上是根據過去和現在來推測未來。廣泛搜集經濟領域的歷史和現時的資料是開展經濟預測的基本條件,善於處理和運用資料又是概率預測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 宏觀經濟分析的主要內容
1. 宏觀經濟運行與證券市場
(1)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因素: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通貨膨脹,利率水平,匯率水平,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2) 行業因素:行業周期,其它因素。
(3) 公司因素
(4)市場技術因素:股票市場上的投機操作,股票市場規律,證券管理部門的管制行為。
(5) 社會心理因素
(6) 市場效率因素
(7) 政治因素
2. 宏觀經濟變動與證券市場
(1) 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證券價格上帳);
b. 高通脹下的GDP增長(證券價格下跌);
c. 宏觀控制下的GDP減速增長(平穩漸升);
d. 轉折性的GDP變動(由下跌轉為上升);
(2) 經濟周期與股價波動的關系,
(3) 通貨膨脹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溫和的.穩定的通貨膨脹對股價影響較小;
b. 通貨膨脹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但經濟處於景氣階段,股價也會持續上升;
c. 嚴重的通貨膨脹是很危險的;
3. 宏觀經濟政策與證券市場
(1) 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有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在我國財政政策主要是發"相機抉擇"的作用.它分為松的財政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松的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減少國債發行;增加財政補貼.這些都能刺激股價上漲.
當社會總需求不足時,可單純使用松的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擴大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上漲;當社會總供給不足時,單純使用緊縮的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赤字,增加公開市場上出售國債的數量,以及減少財政補貼等政策,壓縮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下跌;
當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時,可搭配運用"松"."緊"政策,如果支出總量效應大於稅收效應,證券價格將上漲;當社會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時,也可搭配運用"松""緊"的財政政策,壓縮支出的緊縮效應大於減少稅收的刺激效應,對證券價格不利.
(2) 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有: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便會相應減少,在通貨膨脹時,可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反之,則降低;
2.再貼現政策.它主要著重於短期政策效應;
3.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指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國債),反之就出售有價證券.
我國的貨幣政策分為緊的貨幣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
緊的貨幣政策手段: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這時會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
松的貨幣政策手段:如果市場產品銷售不暢,經濟運轉困難,資金短缺,設備閑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總供給,這時應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放鬆信貸控制;總的來說,在經濟衰退時,總需求不足,採取松的貨幣政策,在經濟擴張時,總需求過大,採取緊的貨幣政策。
(3) 利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利率上升,公司借款成本增加,利潤率下降,股票價格自然下降。
利率上升,將使負債經營的企業更加困難,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使股票和債券的價格下跌。
利率上升,將吸引資金轉向儲蓄,導致證券需求下降,證券價格下跌。
(4) 匯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a. 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國產品競爭力強,出口型企業將增加收益,進口企業成本增加,利潤將受損。 b.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將導致資本流出本國,市場價格將下跌。
c.匯率上升,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提高,進而帶動國內物價水平上漲,引起通貨膨脹。
d.匯率上升,為維持匯率穩定,政府可能動用外匯儲備,拋售外匯,減少本幣供應量,市場價格將下跌;在同時回購國債時,國債市場價格將上揚。

⑤ 宏觀經濟數據有哪些對金銀行情有何影響

一、重要宏觀經濟數據
對行情影響較大的重要宏觀經濟數據主要有:大非農、小非農ADP、GDP年化季率初值、周初請等。本文我們將主要介紹以上四個經濟數據。
二、宏觀經濟數據解讀
1.大非農
公布時間為每月第一個周五晚,夏時令公布時間是20:30,冬時令公布時間是21:30。非農數據可以極大地影響貨幣市場的美元價值,非農數據客觀地反映了美國經濟的興衰。而黃金白銀是以美元計價的,一份生機勃勃的就業報告引發人們對美元的信任度加劇,美元將升值,相反的,以美元計價的黃金白銀的價格將會下跌。
2.小非農ADP
公布時間為每月第一個周三晚,夏時令公布時間是20:15,冬令時公布時間是21:15。
小非農一般在大非農公布前公布,對市場的影響有限,但是可以對大非農數據做出一定的預示。
3.GDP年化季率初值
每季度公布一次,公布時間為1月、4月、7月、10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晚,夏時令20:30,冬時令21:30。
GDP年化季率初值反映出美國經濟現狀,一般來說,GDP年化季率初值若好於預期,則利好美元,利空黃金白銀。
4.周初請
公布時間為每周周四晚21:30,主要反映的是美國各州失業救助機構前排隊申領失業保險金的人的多少,首次申領或持續申領的人數也同樣重要,反映出美國經濟向好還是向壞。該數據每周公布一次,對行情影響有限,但是可以從此數據中窺探美國經濟發展狀況。

⑥ 如何分析世界上的宏觀經濟

你這個問題太大來了,根本沒法源回答,我覺得你要做投資,根本沒有什麼運氣一說,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自己調研,運用大數據,很多問題大數據一目瞭然,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但是這只是被動掙錢,如果要主動掙錢,那就是運籌帷幄了,人事沒有這個能力的,有也只是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才有。

⑦ 所有經濟數據在哪裡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官網可以查到。

拓展資料:

經濟數據是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工業,建築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

2012年7月部分經濟數據已於上周陸續公布,多項數據遠遜於市場預期,CPI、PPI、工業增加值、出口、新增貸款等多項數據更是創下近期新低。多位專家預計,7月經濟數據不佳可能會倒逼"穩增長"提速,刺激政策或加快出台。

重要數據:

1、非農就業數據及失業率

每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公布上一個月的資料 。它是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反之則對美元不利。

2、貿易收支

每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公布兩個月前的資料。它反映了該國在一段時期內對外貿易總額的收入與支出的多少,貿易貨幣流入減流出為正就是貿易盈餘,為負就是貿易赤字。 如果 貿易赤字擴大,反映出口大於進口的金額在擴大,說明美國商品吸引力不及外國商品,美國決策者將可能採取行動使美元貶值來改善貿易赤字,這對美元不利。相反,貿易赤字下降有利於美元。有的國家如果貿易收支是盈餘,那麼盈餘增大有利於該國貨幣走強。

3、國內生產總額(GDP)

每年的1、4、7、10月底公布上一季度的初值,之後兩個月會公布兩次修正值。GDP 是代表一個國家境內的全部經濟活動,不論誰擁有生產資產。例如: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即使將營利匯回其位於其它國家的母公司,其營利仍是美國 GDP 的一部份。GDP 的數字高,表示該國的投資效率佳,海外資金容易流入,其幣值自然會往上攀升。

4、利率決定及會議細節

每月上旬公布,兩周後公布會議細節。如果調升利率,那麼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會增加,會吸引更多買入者,從而使有利該國貨幣。

⑧ 1000分 求2009 CPI ppi分析

2009年9月CPI、PPI數據分析預測

按照例行發布規律,國家統計局將於本周四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季度新聞發布會,屆時包括三季度GDP、9月CPI、PPI等宏觀數據將悉數亮相。對此,經濟學家普遍預測,宏觀數據將繼續向好,增速會較二季度進一步提升,三季度GDP增速可能達到9%,全年保八基本沒有懸念。

10月以來,接受《財經》問卷調查的21位經濟學家中,有19位經濟學家提供了9月CPI和PPI同比增長的預測數據。他們對9月CPI預測數的算術平均值為-0.8%,PPI預測數的算術平均值-7.1%,降幅均比8月收窄。

8月,CPI同比下降1.2%,PPI同比下降7.9%。8月降幅較7月均有所收窄。由於2008年同期物價水平較低以及近期經濟逐步回升,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9月CPI和PPI同比降幅將繼續減小。

「9月物價同比降幅將繼續收窄,CPI、PPI季節調整後環比趨勢已先後轉正。」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董先安說,通縮趨勢已被遏制,中國經濟正在進入零通脹與低通脹區間。董先安預測,9月CPI同比下降0.7%,PPI同比下降7%。

商務部數據顯示,9月食品價格保持平穩,環比略有上升。商務部編制的食用農產品價格指數,從8月31日的118.23上升到9月27日的119.22.。這一指數覆蓋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糧食、食用油等八大類食用農產品。

同期,商務部編制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略有下降。從 8月31日的122.88,降至9月27日的121.85。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隨著經濟增速進一步反彈,物價水平將進一步回升。不過,由於不少行業產能過剩仍未明顯改善,近期乃至2010年,都不會有太明顯的通脹風險。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10月19日表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進展不快。不少領域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仍很突出,有的甚至還在加劇。

國務院已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六大行業列入重點調控目錄,將運用產業、環保、土地、金融等手段,對這些行業進行調控和引導。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認為,由於產能過剩以及外貿形勢仍不確定,2010年中經濟增速可能僅接近9.5%的趨勢增長率。他說,「出現超過5%的惡性通脹可能性不大。」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 由於CPI通脹近期不會對經濟造成威脅,政府政策將更關注增長和就業。因此,「在2009年年底之前,不太可能採取任何實質性的緊縮政策。」從實際GDP增長率和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較強的相關性來看,09年第四季度以及明年企業利潤將會出現大幅提高。他預期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可達9%。

三季度經濟加速回升。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研究室主任高輝清表示,在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帶動下,經濟走上不斷復甦的通道,加上08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預計三季度GDP可能達到9%。

申銀萬國也在秋季策略報告預測,中國宏觀經濟將繼續V型反彈之勢,預計三、四季度GDP增長率分別為9.2%和10.1%。

而高盛、摩根士丹利兩大機構更為樂觀地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三季度GDP或將達到9.5%。高盛認為,中國實體經濟可保持復甦勢頭,通貨緊縮有望宣告終結,因此預計三季度實際GDP增速會接近9.5%。摩根士丹利同樣預計GDP同比增速有望恢復至9.5%的水平。

9月CPI、PPI降幅將顯著減少。多家機構預測,9月份CPI和PPI同比降幅將進一步收窄,並進一步向正值靠攏。由於翹尾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CPI、PPI同比仍難走出負增長態勢,但環比持續維持正增長將推動同比降幅繼續減少。在翹尾因素逐漸弱化後,CPI、PPI同比增幅均有望在11月份轉正,也不排除CPI同比增幅在10月提前迎來「轉正」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預測,食品價格環比維持在高位,非食品價格環比上升,將使9月CPI環比增幅可能為0.5%-0.7%,較8月小幅擴大。相應地,CPI同比增幅將大幅回升至-0.7%到-0.5%。

交通銀行研究部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也認為,雖然9月份翹尾因素與8月持平,但農業部和商務部監測的農產品價格在9月份雙雙回升,使得9月份CPI同比降幅與上月相比繼續收窄。

與CPI趨勢類似,PPI同比增幅繼續收窄。中金預計PPI環比漲幅將縮小至0.2%-0.4%,同比增幅為-7%到-6.8%之間。興業銀行則預計PPI同比增幅為-7.1%到-6.5%之間。

(信息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7月宏觀經濟數據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租賃與信託 瀏覽:395
在北京銀行貸款會下批款涵嗎 瀏覽:498
央企改革基金能買嗎 瀏覽:537
跟蹤中證信息指數基金 瀏覽:721
千萬科技資金流向 瀏覽:317
基金如何平衡組合 瀏覽:162
理財專修學院 瀏覽:200
理財用什麼軟體好 瀏覽:999
創匯通理財 瀏覽:459
甘肅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38
聯合貸款信息安全管理辦法 瀏覽:371
正規黃金白銀投資咨詢平台 瀏覽:208
信託好么 瀏覽:963
工銀添益工銀瑞信添益快線貨幣基金 瀏覽:300
中國投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784
5元埃及磅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181
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是指 瀏覽:685
銀河證券資金賬戶前4位 瀏覽:882
2019年4月26號台灣黃金價格 瀏覽:578
多家信託公司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