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外匯儲備
截至2025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407億美元,較2月末上升134億美元,升幅為0.42%,且已連續16個月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主要持有形式為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在幣種結構中,美元佔46%-52%,日元佔18%-24%,歐元17%-21%,其他主要儲備貨幣的儲備份額佔7%-12%。
其規模變化經歷了四個階段:1978 - 1993年是發展初期,儲備從極度短缺向增多轉化,但增長率不穩定;1994 - 2005年規模激增、幣種多樣化快速發展,儲備規模增加且增速快;2006 - 2014年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儲備國,儲備規模劇增;2015年至今進入增速下降與總體規模波動階段,出現規模和增速「雙降」現象。
外匯儲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常年國際收支雙順差,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出口和外資流入帶來大量外匯;二是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制度,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外匯集中到央行,為穩定匯率央行也會購買外匯;三是經濟高速發展吸引國際熱錢流入。
影響外匯儲備規模的因素包括對外開放程度、國際收支狀況、對外融資能力和外債結構等。展望未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基本穩定,這也將為人民幣匯率穩定和抵禦外部沖擊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