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煤化工行業發展特點特點及前景
煤化工是以煤為原料,經過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等過程,而以煤炭為原料的相關化工產業被統稱為煤化工。從產業鏈位置來看,煤化工企業分屬於焦炭、煤頭化肥、煤液化、以電石乙炔為原材料的基礎化工幾大類。
煤炭行業正在逐漸探底、煤價大幅下降,煤化工項目運營成本不斷下調,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優惠政策幫助煤企和電企上馬相關產業園,以期能夠幫助企業升級轉型、擺脫困境。
新型煤化工行業在我國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核心技術、核心設備的研發製造能力明顯不夠,國企央企在該領域無法實現自負盈虧,知名項目也多以財政補貼勉強維持。
煤化工行業普遍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焦炭產能達到6億噸,而產量僅為4.28億噸;2012年焦炭產量4.43億噸;到2013年,產量達到4.76億噸,即使不考慮新增產能,我國焦炭產能依然過剩明顯。
尿素、電石等行業面臨同樣的問題,產能雖然陸續提高,但由於需求量有限,產量提升速度相對較慢,造成普遍的開工率較低,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抗擊風險能力較低,產能過剩、技術水平低、環境污染大、能耗高,甚至運輸風險等都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未來新型煤化工項目將是重點,雖然國家政策層面的限制因素與地方政府的鼓勵勢頭齊頭並進,但研究認為"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發展勢頭不減。從投入上,各路資本競相角逐;從地域上,中西部煤炭資源豐富地將集中主要投資;從類型上,煤制烯烴與煤制天然氣將是主打項目。
㈡ 今後煤化工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以及原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長久以來,煤炭是我國基礎性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超過60%,是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支撐。不過,煤炭行業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盲目發展、環境壓力與低油價沖擊等因素阻礙,受此影響,煤炭產能過剩,市場疲軟,煤企生存困難。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煤炭行業虧損面超過80%,31家上市煤企業績虧損的達14家,虧損面為44%。
產能供過於求,煤價下跌失控是煤企業績虧損的主因。據統計,31家煤炭上市公司中,上半年各公司噸煤價格(按銷量或產量測算)平均為352元/噸,同比平均降幅為20.4%或90元/噸,而噸煤成本平均為262元/噸,較2014年平均下滑14.1%或44元/噸。各公司噸煤凈利(按照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與產量比值測算)平均約為15.5 元/噸,相比2014年同期下降32元/噸或67.2%。
在此背景下,煤化工「十三五」規劃初稿明確提高能效,這有助於刺激煤炭行業進一步減產。我國煤炭消費90%以上集中在電力、鋼鐵、煤化工、水泥、建築、建材等工業領域,根據《行業部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研究》可知,到2030年,在高能耗行業中,電力部門下降潛力最大,占屆時全國煤炭下降潛力的50.3%,其次是現代煤化工部門,佔全國下降潛力的14%。
除了煤化工之外,電力、鋼鐵、水泥等工業領域同樣有產能過剩問題,隨著煤困問題進一步凸顯,國家層面對上述領域的整改升級工作正逐漸推進,煤炭行業減產空間未來將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煤企也應積極採取措施,擴大煤炭市場以應對煤困危機。具體可以從主動關閉落後煤礦;發力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更換環保設備,大力發展清潔煤;「一帶一路」背景下進軍相關海外市場;互聯網時代下,轉型煤炭電商等方面努力。
㈢ 我國煤化工產業概況與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煤化工產業方興未艾、如火如荼,但產品雷同程度業內人士也是憂心忡忡,如果不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最終損害的整個行業,好在國家也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煤化工的主要產業鏈如下所述。
★產業鏈1:煤制烯烴,國內以大唐國際煤化工公司、神華集團為代表,技術分MTO和MTP兩個方向,投資巨大,技術風險不容忽視。
★產業鏈2:煤制油,國內以神華為代表,國家除神華項目外已基本全部叫停,預計神華的裝置將會在2008年試生產,屆時的情況不得而知。
★產業鏈3:碳一化工(主要是甲醇)下游精細化工產品,以醋酸、甲胺及DMF、BDO、DMAC、DMC為代表,進入門檻不高投資也不大,是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相信到2012年多數產品將會嚴重供大於求。
★產業鏈4:醇醚燃料,該產業是最大變數,「全國醇醚燃料和醉醚清潔汽車專委會」已成立兩年多,除了目前還有幾個退休的部級領導和清華大學的兩位院士還在奔走和呼籲,尚未看到國家發改委發表明確意見的跡象,當然這在很大程度大來源於石油、石化兩大即得利益集團的阻力,所以目前的百萬噸甲醇燃料、DME基地也只是停留在前期,「忽悠」的成分居多。
★產業鏈5:傳統的合成氨及焦化,目前仍有大的集團在涉入,但其發展的結果是深度擠壓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最終受損的是國家。
㈣ 煤化工在化工行業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全球石油市場的動盪和石油價格的攀升,煤炭作為儲量巨大並且可版能替代石油的資權源重新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並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轉化為各種燃料和化工產品。
發展新型煤化工可以部分代替石化產品,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石油進口比例已經超過50%,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煤化工在未來是一個支柱產業地位!
更多資訊盡在前瞻網! 望採納謝謝!
㈤ 為什麼中國有大量煤化工項目
[編輯本段]中國煤化工概況從總量上來看,2006年在建煤化工項目有30項,總投資達800多億元,新增產能為甲醇850萬噸,二甲醚90萬噸,烯烴100萬噸,煤制油124萬噸。而已備案的甲醇項目產能3400萬噸,烯烴300萬噸,煤制油300萬噸。2006年,國家發改委出台了政策並利用各種渠道廣泛徵求意見,以期規范和扶持煤化工產業的發展。2006年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生產。 2007年是中國煤化工產業穩步推進的一年,在國際油價一度沖擊百元大關、全球對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發迫切的背景下,中國的煤化工行業以其領先的產業化進度成為中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遇仍然受到國際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煤化工技術的工業放大不斷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烴裝置的建設進展順利、二甲醚等相關的產品標准相繼出台。 新型煤化工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產品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氣、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與能源、化工技術結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體化的新興產業。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中國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後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於中國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煤炭是中國的主要化石能源,也是許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隨著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近年來中國能源、化工品的需求也出現較高的增長速度,煤化工在中國能源、化工領域中已佔有重要地位。
從總量上來看,2006年在建煤化工項目有30項,總投資達800多億元,新增產能為甲醇850萬噸,二甲醚90萬噸,烯烴100萬噸,煤制油124萬噸。2006年,國家發改委出台了政策並利用各種渠道廣泛徵求意見,以期規范和扶持煤化工產業的發展。2006年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生產。
2007年是中國煤化工產業穩步推進的一年,在國際油價一度沖擊百元大關、全球對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發迫切的背景下,中國的煤化工行業以其領先的產業化進度成為中國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煤化工行業的投資機遇仍然受到國際國內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煤化工技術的工業化不斷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烴裝置的建設進展順利、二甲醚等相關的產品標准相繼出台。
2008年中國的煤化工產業繼續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發展政策逐步完善,煤基甲醇和煤基二甲醚的試點應用取得可喜進展,產能得到進一步釋放,新型煤化工產品逐漸走向市場,並被市場接受。為避免盲目投資,中國在2008年8月暫時叫停了煤制油項目。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加劇,中國煤化工產業面臨成本壓力,行業發展趨緩。
200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明確要求要穩步開展煤化工示範。針對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要求積極引導煤化工行業健康發展。今後重點抓好現有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五類示範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
煤炭能源化工產業將在中國能源的可持續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後2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這對於中國減輕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降低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均有著重大意義。可以說,煤化工行業在中國面臨著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
由於國際油價仍有提升空間,節能減排已成大勢所趨,新型煤化工領域的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氣(SNG)和煤制乙二醇的示範項目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故中國煤化工產業雖短期受困但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可觀。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煤化工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紹了煤化工的定義、分類、特點、發展必要性及技術狀況等,接著深入分析了國內煤化工產業的現狀。然後具體介紹了煤焦化、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氣化、煤合成氨、煤制電石以及潔凈煤技術的發展。隨後,報告對煤化工產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和金融危機影響下煤化工產業投資風險機會分析,最後分析了煤化工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您若想對煤化工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煤化工,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㈥ 煤化工發展前景發展中國煤化工產業的優勢
是中國第一產煤、輸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全、質量優、易開采。近年來能源、化工品的需求出現較高的增長速度,煤化工在能源、化工領域中已佔有重要地位。
依託能源優勢和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煤老大」山西已確定將煤化工作為「十一五」時期最具優勢的潛力行業給予重點扶持培育,使之成為繼煤炭、焦炭、冶金、電力等傳統支柱產業之後的新興支柱產業。
2006年山西10餘煤化工技術研發企業入駐太原高新區,形成了煤基合成氣、煤制油、煤焦油、煤層氣、焦化及焦爐氣綜合利用、型焦生產、煤炭生產信息化、活性炭、碳纖維、二甲醚等20多個專業研發中心,山西煤化工技術研發基地初見雛形。
新一輪煤化工熱潮目前正在能源大省山西悄然興起,煤化工項目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焦點。2008年上半年,山西省煤化工業投資同比增長了45.7%,成為山西省投資增長最快的行業。近年來,山西簽訂的煤化工合作項目有上百個,擬引進資金千億元。2007年山西省城鎮煤化工業完成投資114.7億元,同比增長34.2%;煤化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比山西省工業平均增幅高2.8個百分點。煤化工的「資金洶涌」、「高歌猛進」,迅速在山西形成了社會各層面的煤化工「共振」。
中國投資資訊網2009-2012年山西省煤化工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山西煤化工重點企業
6.1 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
㈦ 求中國煤化工產業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
我國煤化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化學工業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產量占化學工業(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約50%,合成氨、甲醇兩大基礎化工產品,主要以煤為原料。近年來,由於國際油價節節攀升,煤化工越來越顯示出優勢,因此,目前全國各地發展煤化工熱情很高,尤其是在2004年7月我國投資體制改革以來,國家不再審批投資項目,全國各地擬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項目很多,項目規模大小不一,幾乎是有煤的地方都要發展煤化工。
國家發改委制定了《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計劃打造7大煤化工產業區,分別是黃河中下游、內蒙古東部、黑東、蘇魯豫皖、中原、雲貴和新疆。而為了解決這些地區的煤化工產品的運輸問題,規劃修建4大管線,分別是蒙東至錦西、寧東至京津唐港、伊寧至獨山子、多倫至北京的管線。本中心從規劃徵求意見稿了解到,未來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分三個階段,下表反映了在三個階段我國煤化工產品所要達到的規模。
從《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看,今後產能放大的都是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烴、二甲醚和煤制油,而且要求規模化。但是,目前我國有十幾家煤化工上市公司,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煤化工上市公司並不多。
2006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於加強煤化工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通知規定,一般不應批准年產規模在300萬噸以下的煤制油項目,100萬噸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項目,60萬噸以下的煤制烯烴項目。隨著中國煤化工產業政策出台,後期政府可能會對擬建和在建項目進行清理與整改。
煤炭焦化、煤氣化——合成氨——化肥已成為我國佔主要地位的煤化工業,並於近年來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基於國內石油消費的增長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製取烯烴等技術引進、開發和產業化建設加快速度,重點項目已經啟動;結合當前煤化工業和未來發展新型煤基能源轉化系統技術的需求,多聯產系統及相關專屬性技術研究己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重點。煤化工聯產是指不同煤化工工藝或煤化工與其它工藝的聯合生產,前者如煤焦化—煤氣制甲醇,後者如煤基甲醇—燃氣聯合循環發電。
我國煤化工業對發揮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補充國內油、氣資源不足和滿足對化工產品的需求,推動煤化工潔凈電力聯產的發展,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新型煤化工在我國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長遠的發展前景。
出自中國潔凈煤信息網。
㈧ 中國煤化工的前景
由於中國屬於富煤貧油少氣,隨著石油價格的高漲,煤化工在中國發展迅速。
目前,煤化工除傳統煤制焦外近幾年向新型煤化工發展,主要包括:煤制油(直接和間接法)、煤制醇醚燃料、煤制烯烴等方向。
目前,新型煤化工大多處於建設或工業試驗裝置狀態,煤制甲醇、煤制醋酸已有工業化生產,煤制油(神華直接法)目前尚未正式生產,煤制烯烴仍在建設中。相對石油化工而言,當國際油價在40美元以上時,煤化工有成本優勢。
由於煤化工對於水需求、二氧化碳排放、cod、二氧化硫排放較大,制約了其發展。國家在煤化工政策導向上一方面鼓勵大型示範工程,為替代石油做技術儲備,另一方面由於對環境污染較大,並不鼓勵一窩蜂搞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