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假設說理分析論證

假設說理分析論證

發布時間:2021-04-19 23:30:13

1. 議論文里的論證方法有什麼夾敘夾議算嗎

議論文常見的四種論證方法

一、例證法
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在一些同學的寫作過程中,要麼自己分析到底,要麼一味地羅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應的論述,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這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論證方法——抓住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進行闡述,讓自己的論述有理有力.
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例證法就是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論證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題為《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的考場作文(2007年全國卷Ⅱ)寫道: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六齣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生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己,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為論述「感恩」這一話題,作者列舉了諸葛亮和李密兩個人的事例,並且分析了兩人的感恩之舉,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
藉助事實論據說理,不等同於簡單的事實羅列,要避開以事例代替論證,只有敘述沒有分析的誤區.在概述事例之後,要盡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內容,將它與所要論證的觀點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具體操作,可以有下面兩種方法:
1.例後解說法.列舉事例後,將其中關鍵的、與論點密切聯系的內容進行解說,使其含義得以彰顯,能夠更好地論證觀點.
例如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有人選用了這樣一則事實論據:著名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聽說一艘輪船上發現了黃熱病人,立即趕往那裡,希望發現引發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病菌.當他來到港口時,檢疫人員堅持不讓他上這艘船.巴斯德懇求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檢疫人員,他們同意讓他上船進行研究.事後,有人問他:「你難道不怕危險嗎?」巴斯德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試驗.」
黃熱病——烈性傳染——堅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們抓住事例中的關鍵詞句,就扣住了論點.
在事例之後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解說:面對致命的黃熱病,巴斯德堅持上船進行研究,表現出一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感動.因為在他看來,為了發現病菌,為了挽救他人生命,犧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這種科研重於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圍繞著材料與觀點相關的內容作出闡釋,就可以避免常見的「觀點加事例」的單薄局面.
再如《細節》一題,有同學舉例:剛剛開通的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站台與車廂之間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間隙足以放入一個成人的腳.開通四天以來,已經有七位乘客受傷,踩空事件數不勝數.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決定加設橡皮墊予以補救.
事例中的關鍵詞句是:站台與車廂之間的高度差——忽視細節設計——乘客受傷——事後補救.
事例分析:忽視了站台與車廂地面的高度差這—小小的細節,既給乘客造成不便和傷害,也提高了運營成本,使「上海製造」的形象大打折扣.可見,細節不細,只有在設計時細心觀察,科學計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設分析法.論據中列舉的是一種既成的事實,但在分析時,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其中的人物由於缺少某種精神,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沒能這么做,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不同結果的比較,我們就能探究與觀點有關的因素,強調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仍然選用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事實論據,我們可以通過假設,進行說理:假如缺少為科學而獻身的犧牲精神,巴斯德面對瘟疫肯定會退避三舍,遠離疫區.那麼,他永遠也不能發現傳染病病菌,永遠也不能接近並獲得科學的真理.
通過假設缺少犧牲精神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具有犧牲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完成論證的過程.
上面提到的《細節》一題,對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的反面事例,我們也可以假設分析如下:如果地鐵站的設計者沒有忽視這一細節,早就考慮到站台與車廂的高度差問題,及時與車廂生產廠家溝通,在站台建造時考慮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卻以後無數的麻煩.可見,細節體現的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有責任心,通觀全局的高遠目光,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等豐富內涵,細節,彰顯大節!

二、引證法
引證法是在議論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經典著作、歷史文獻、諺語、成語、俗語、傳說、古今詩文等,以此作為論據,來證明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即引用理論論據來進行論證.其優點在於較有權威性、說服力.
運用引證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確切的理論論據,可以稱之為「引」;二要對理論根據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系起來,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於「引」是頗費心機的,但對於「證」則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犯了「觀點加引語」的毛病.其實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是可喜的,但論據本身只是一種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根據之後,一定要恰當地加以闡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說,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將其與觀點緊密聯系起來.
那麼,面對引用的理論論據,如何來加以分析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釋,不必字字落實,意譯為主.同時,聯系觀點,作出闡發.
如我們寫《交友之道》,談及「人貴在相知」:「李白說過:『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人與人的友情是最珍貴的,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前一句話引用李白的詩句,其中「人生貴相知」極好地契合了觀點.後一句話既解釋了詩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闡釋,友情貴於金錢.
談及「交友之道,在於付出」:「『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子路面對朋友作出的許諾,車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舊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為交友之道,在於付出.當然,付出的不僅僅是車馬皮衣等物質,還應該包括真情實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釋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話之後,對其中涉及觀點「付出」的有關內容,再稍加闡釋,論證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話文的通俗語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礙,我們就要抓住引文中的關鍵字句——與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把它的內容更明確地揭示出來.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更要作一些剛述,使論據含義清楚地顯現.
如同樣寫《交友之道》的「人貴在相知」,我們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並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羅曼·羅蘭說過:『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們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前一句話是原文引用,後一句話則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們的含義,點明了友情的珍貴.
「『談到名聲、榮譽、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比,它們都是塵土……,在達爾文看來,許多認為之奮斗的東西,都不如友情可貴,它們就像塵土般卑微而虛幻,而友誼,可以給人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安慰,是一份終身的『財富』.
上述引證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後,抓住了關鍵的內容(加點字),緊扣觀點,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畫線句子).
總之,引證法的要點就在於「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論點」,記住這一點,就能使你的論據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正反對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是把兩種相反的或有差異的觀點、事物進行比較,通過兩相對照,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論述的是非.
當我們針對論點進行對比分析時,根據對象不同,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道理上的對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兩個方面:勤奮與懶惰,誠實與虛偽,開放與封閉,積極與消極,自立與依賴,廉潔與腐敗,團結與分裂,堅強與軟弱,節儉與奢侈,創新與守舊……運用對比論證,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對立面,並進一步展開議論.
例如《給他人留點空白》一題,有篇文章進行了道理上的對比:
為他人留點空白,遇事能讓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愛心:為他人留下三分寬容,人際關系就不會緊張;凡事能為他人留下一點空白,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給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給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風雲變幻,何處沒有矛盾,何時沒有紛爭?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沒有堅忍的心智,沒有寬容的胸懷,就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給他人留些空白,留些迴旋的空間,也會遭受他人的誤解、刁難,甚至傷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為他人留下三分餘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誤會為理解,化狹窄為廣闊,最終會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上文中,第一段論述「給他人留點空白」的好處,屬正面說理;而第二段則反之,論說如果不留空白,過分咄咄逼人,則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屬反面說理.這樣正反對照,突出了「留點空白」的作用所在.
但我們應該注意,如果觀點是正面的,說理時要把重點放在贊揚正確觀點一方,談其好處.如果文章要求我們批駁一個錯誤的觀點,如「忌妒心是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我們就要把重點放在論證「忌妒心對成長造成的危害」上,著重批駁錯誤的態度,與之形成對比的「寬容心的好處」,則要稍略.
有篇文章作了如下正反對比論證:
忌妒是無能的表現,因為自己不能達到對方的成就,獲得對方的榮譽,只好用忌妒來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忌妒心使人承受著雙重痛苦:一方面為自己的失敗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為別人的成功或幸福感到痛苦.看到別人的成就,他們想的不是見賢思齊,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讓你好」.為別人的進步而懷恨,想方設法去拆台搗亂.可見在忌妒心的驅使下.人的行為有時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是卑劣的,諸如誹謗、中傷、挑撥、惡意傷害等.此時的所作所為,必然會危害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甚至妨害他人.
而心胸寬廣的人不會想到忌妒別人.別人的好,他學習借鑒:別人的錯,他引以為戒.這樣的心態,便於取長補短,更好地成長.
可見,運用這種論證法,在通過對比使觀點鮮明的同時,也要注意突出某個方面:以贊揚正確觀點為主的,則輔以批評;以批評錯誤觀點為主的,則輔以贊揚.不能簡單地一分為二,讓兩者平分秋色.
二是事例上的對比.即在論證過程中,使用正面和反面對比鮮明的多個事例,在兩相對照的同時,通過分析,來突出孰是孰非,使觀點更明確.這種寫法需要分成兩步進行:
第一步:圍繞觀點,選取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論據.例如《道德與學問》一題,我們的觀點是「學問與道德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可以選擇這樣兩個事實論據:
(1)秦檜身居一品,滿腹經綸,詩詞歌賦,樣樣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學問裝進肚子里,歪思想也裝進去了.於是乎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飛,自己也落得一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2)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賢人,自己的學問可以說在當時已經是無人能比,可依舊謙虛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深受後人稱贊.
論據(1)中的秦檜,是學問好但道德敗壞的反面典型,論據(2)中的孔子,則是學問出色,道德修養也高的正面事例.一反一正,兩者的表現、結局對比鮮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二步:針對事例中的關鍵句,緊扣論點進行分析.上文列舉的正反兩個事例,可以再進一步展開論述:秦檜徒有學問,而道德缺失,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張滴落墨汁的白紙,布滿污點,被千秋萬代唾罵.而孔子德才兼備,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稱為萬世師表.可見,有了學問要關注道德的培養,有了道德可以輔助學問的增長,所以,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列舉正反兩方面的論據並加以分析,兩個步驟完整,我們才能稱之為事例的正反對比論證.
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切勿簡單羅列事例,一定要扣住觀點,突出反面事例的危害,強調正面事例的益處,才能把論證的問題談清楚.

四、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用打比方(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又叫喻證法.「喻巧而理至」,比喻往往是用容易理解和淺顯的事物來說明不易理解和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將抽象的道理予以具體化,做到深入淺出、平易生動.
加里寧是俄國布爾什維克一位傑出的宣傳鼓動家.一次,他向某地農民代表講解工農聯盟的重要性.盡管他作了詳盡嚴謹的論證,聽眾始終茫然而不得要領.有人問:「什麼對蘇維埃政權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民?」加里寧反問:「那麼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更珍貴,是右腳還是左腳?」一個比喻就把道理講得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夠恰當地使用比喻論證,可以增添文采,使說理准確鮮明,給人一種內在的邏輯力量,提高作文的分值.

2. 議論文怎樣分析材料進行論證

首先你要找到你要進行論證的中心句子,圍繞論證主題進行舉例論證,這就要看你肚子里有多少東西了,然後得到你要論證的觀點就行了

3. 用對比假設舉例論證品質與成功的關系400字

舉例論證,是指運用典型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所舉的具體事例能證明論點.
比喻論證,用打比方形象地對論點進行證明的一種論證方法,又叫喻證法.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觀點的正確.
對比論證,是正反對比論證的簡稱,也稱比較法,它將兩種矛盾或對立的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理,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使所闡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說服力.
引用論證,是「道理論證」的一種,也叫「引證」,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進一步說明文章論點.

4. 寫作要了解假設分析法

事例不知如何進行分析議論, 即使說理也很難深入下去。 尤其是是近幾年,無論國考還是省考,文章論點尋找已經變得更加容易,甚至題干會直接提示考生從哪些角度展開寫作。介於此,文章的論證就會顯得很重要,而這又是諸多考生的軟肋,給大家介紹最簡單的一種論證說理技巧,假設分析法。
一、方法介紹
假設分析法是指用假設性的語言, 對事物進行假設性的分析,正例反說,反例正說。這是最簡單易行的說理方法,。為了便於考生理解,以下給出這種方法的具體寫作思路:

5. 如何用好假設論證法

山東 喬明在敘例之後姑且認定其中某種因素不存在或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然後通過分析得出與敘例完全不同的結論,從而將這一結論與敘例中的結果做比較,以增強論證效果,是議論文中常用的方法。這種假設論證法便於對材料進行深度解讀,現分述如下:一、相對式假設議論文中用於例證的事例有時是正面的,有時是反面的。在敘例之後可用假設的方法,從事例的對立面進行分析——正面事例從反面假設,反面事例從正面假設——把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突顯出來,讓讀者明白「這樣做」的必要性與「不這樣做」的危害性,從而達到更為深刻發人深省的說理目的。例如:1.前蘇聯偉大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青年時代一度希望成為歌唱家。他曾去報考一個著名合唱團,竟被錄取了。可是,他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放棄了歌唱事業,拿起了戰斗的筆,成了文學大師。如果高爾基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也許幾十年後,世界上只會多一名平庸的歌唱家,卻失去一位文學巨匠。可見正確的選擇會使青春無悔,人生無悔。
2.據說戰國時有個燕國人到趙國都城邯鄲,見那裡的人走路的姿勢很美,就跟著人家學,結果不但沒學會,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去。倘使這個燕國人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趙國人走路姿勢的同時,融進自己的步伐特點,說不定還會走出自己富於特色的被他人羨慕推崇的步伐呢。
例1先從正面列舉高爾基正確選擇的事例,然後從反面進行假設分析,既加強了語勢和感染力,又強化了選例的論證力量。例2先從反面列舉「邯鄲學步」的事例,然後從正面進行假設分析,不僅突出了盲目模仿的危害性,而且指明了學習借鑒的正確方向,耐人尋味,富於啟發性。
相對式假設易於操作,效果明顯。可以就地取材、即事說理,使文章虛實相生,對比鮮明,說理透徹,引入深思;可以起到糾正羅列事例、言理空泛的文風的作用。
二、極端式假設極端式假設就是從極端的角度對問題中的某個因素進行假設,推出一個與原材料截然不同的結論,從而更好地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這種方法尤其適合於數字化論據的分析。例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成功往往誕生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愛迪生的堅持令人折服,他歷時10年,進行了5萬次實驗,才成功發明了蓄電池。如果愛迪生忍受不住百次、千次、萬次失敗的痛苦,在實驗進行到3萬次或4萬次,甚至是49999次時,就放棄了,那麼後人還能享受到這一偉大的科學成果嗎?淺嘗輒止,當然摘不到金燦燦的蘋果了。
作者在列舉愛迪生發明蓄電池的正面事例之後,從實驗次數的角度層層深入地進行假設,突出「再堅持一下」的重要意義;最後一個數字的極端式假設更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給人以極為深刻的印象。
極端式假設能以簡明的語言迅速使問題具體化、簡單化、明朗化,並且能給讀者帶來突兀奇崛的感覺,使讀者認識問題的實質,豁然頓悟,從而使論證事半功倍,深刻有力。
三、反迕式假設反迕式假設是通過對材料中某些因素的重新設定,推演出與傳統解讀相異或相反的結論,從而賦予材料以全新的意義。這種假設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變平庸為卓越;深刻警策,引入入勝。例如:一個擁有私人豪華遊艇的富翁去海邊沙灘上曬太陽,遇到一位曬太陽的乞丐。富翁問對方為什麼不努力拚搏,拚命掙錢。乞丐問:「有了錢又能怎麼樣?」富翁答: 「有了錢就可以買一艘豪華遊艇,像我一樣來海邊度假,盡情享受海風和陽光。」乞丐道: 「我現在不也正在享受海風和陽光嗎?」拿這個故事說事的人,大都對乞丐的做法持肯定態度。因為經過無數次拼搏的富翁與零成本投入的乞丐在享受海風和陽光的時候是平等而不分高下的。對此我卻不敢苟同:如果來一陣風、來一場雨,情況會怎麼樣呢?毫無疑問,富翁可以繼續在遊艇上看海,怡然自得;而乞丐估計要在風雨中瑟瑟發抖了,更不用說一日三餐為「稻粱謀」的愁苦和老無所依、老無所養的凄涼晚境了。因此,一時的幸福、淺層的幸福,並不是真正的幸福。
乞丐和富翁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但是此段文字卻通過假設的情境,表達了一個全新的觀點,不僅生動新穎,而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很多材料是通過那定格的一瞬間或者某個片斷的場景來表情達意的,假設一個與之相反的瞬間或場景,往往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從而使老材料衍生出全新的意義,收到不同凡響的論證效果。
四、連續式假設使用典型事例時可以分別對材料中的不同因素進行假設,使用泛例時可以分別對不同事例進行假設。這種連續式假設有利於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剖析,從而使論證更加深刻更為有力。例如:「甫者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希望一出山就占據要津,內心充滿理想色彩——要讓君王趕上傳說中的堯舜,要使全國民風淳樸敦厚,志莫大焉!然而身懷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顛沛一生,但他始終以仁聖襟懷觀人視物,將挫敗與坎坷當做人生的歷練。即使在憂郁的深淵中仍不懈追求,終於以字字句句飽含生命力的詩作,成為唐詩這一宏偉壯麗瓊宇中巨大的棟梁,贏得「詩聖」的美譽。假如杜甫不堪命運的捉弄而隨波逐流,假如他無法正視如黃葉般飄搖孤寂的生命而喪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不能承受失意、離索的痛楚而放棄了「冶國平天下」的理想,那麼,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詩史」而震古爍今?正是那份對痛苦的淡然,讓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風一草堂」的曠達,成就了璀璨人生。
文段先正面敘寫杜甫的人生志向及其在多舛命運中不懈追求終成一代「詩聖」之事實,然後從事例的反面就「不堪命運捉弄」「無法正視生命」 「不能承受痛楚」等方面進行連續式假設,指出如果假設成立,杜甫就不可能吟出「詩史」之作,從而從反面證明了觀點,深化了主旨。
連續式假設形式上可以形成排列或遞進結構,窮追不舍、氣勢如虹;內容上可以向橫向或縱深拓展,意蘊豐厚、耐人尋味。它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充分挖掘材料的意義,並使之更加有效地為論點服務。
五、簡省式假設如果用來證明觀點的事例大多數人都很熟悉,就可以將敘例部分省去不寫,直接對事例進行假設分析。簡省式假設常與排比、反問等修辭方法結合使用,從而收到推陳出新、雄辯有力、發人深省的效果。例如:如果選擇安逸,古稀之年的談遷,怎會毅然重著一部浩浩《國榷》?如果選擇安逸,紈絝子弟巴金,怎能痛徹人生,揮毫著就《激流三部曲》?如果選擇安逸,身有殘疾的張海迪,怎會把自己綁在輪椅上長時間學習,為中華兒女樹起「自強不息的大旗」?孟老夫子雲: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當你選擇了人生之旅的坦途,請莫忘「機遇與跋涉同在」!這是一個用反問句式省略敘例環節的假設分析語段,它省去的內容是人們熟知的,但是用簡省式假設結合排比、反問的修辭方法寫出來,就給人新鮮有力的感覺,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簡省式假設省去了敘例部分,直接使用事例中對證明觀點最有價值的部分,行文不蔓不枝,句式整齊靈活,音韻和諧有力,內容簡練豐厚,因而深得師生青睞,
假設論證法可以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至於作文時運用其中的哪一種,要根據寫作實際、材料與論點的關系、文章的句式語勢等方面情況而定。 《

6. 高考議論文怎樣假設論證

一定要理解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論點必須正確。論據是為說明論點服務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實勝於雄辯,是最好的論據。論據也可以是人們公認的真理,經過實踐考驗的哲理。下面就看看怎麼確定論點,舉出論據,論點和論據有利的結合起來就是一片很棒的議論性作文。

1、確定論點

文章開頭明確提出中心論點。通過認真審題,確定寫作范圍後,開始寫文章開頭,如果是命題議論文,先簡單解釋和展開題目,由此引出中心論點並明確表述中心論點。這里指的明確即「明明白白」不要「隱含」在句子里或段落中,這樣既方便讀者(閱讀者)理解,又能提醒作者(考生)不要「跑題」。如果是材料作文,先引述材料,再簡單闡述對材料的理解,由此引出中心論點,並明確之。如下:

命題作文----------------材料作文 解題---------------引述材料 明確中心論點-----------簡述材料含義 3.明確中心論點

2. 要有足夠的論據,可以列舉生活的實例或者引用名人名言、典故等等

中心論點提出後,緊接著分析論證這個中心論點。論述這一部分的思路實際上是在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說……?然而,大家在寫作這部分時,多有個通病,大量寫列事例。事例議論是必須的,它有很多好處,諸如增強論題說服力、形象、具體等,但文章論述要達到某種深度還是要通過理論上分析論證,事例論證只是個協助手段而已。這部分具體步驟是:先思考可以從幾個方面或角度來論證中心論點,然後選擇其中最具說服力的兩三個方面或角度,由大到小或反之,由主到次或反之來進行排列,這就是這部分的分論點。

論據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比較困難的,一定要問對題,和論點結合起來,欲證明自己的觀點必須有充分的證據。作者可以列舉事實、展示數據、提供事例、藉助常識或利用親身經歷。

3、論證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所有事實、原因、理由應緊密地同結論連接起來。 層次要清楚 態度誠懇、友好,因為議論文重在說理,以理服人

議論文在寫作手法上以議論為主,但有時也要運用說明、敘述、描寫等手法。議論中的說明常為議論的開展創造條件,或是議論的補充;議論文中的敘述和描寫應是為論點提供依據的因此,敘述應該是概括的,描寫應該是簡要的。

7. 求 議論文的論證過程答題格式。。。

議論文有六種基本結構模式。



1.議證類的比喻論證三層式。

通篇比喻 三層分析

本式要求開篇使用日常生活現象來喻社會哲理,確立全文中心論點。然後使用正面實例來證明闡釋比喻的喻體和本體各是什麼意思。再針對社會現象分析,指出反面借鑒;進而聯系實際,正面證明中心論點。最後總結全文的中心論點。

立——用常見現象,喻社會哲理,確立中心。

釋——列舉實例,正面證明中心,闡釋出本體與喻體的含義。

析——反面舉例,分析弊端。

聯——聯系現實,正面闡發見解。

結——深化中心論點,點明本文主旨。

2.闡釋類的三元歸一式。

三元歸一假設說理

「三元歸一」是指文題是由三個概念構成,它們之間在某一點上又必然能統一起來。

總——分析概念,闡釋關系,提出論點。

分——逐條證明前文闡釋出的關系。

總——歸結到一點上做結論。

解——解決問題,發出號召。

開篇分析抓總提,分條證明抓統一。

歸一作結要嚴密,號召一定扣主題。

3.評析類的開篇見旨條分縷析式。

開篇見義 條分縷析

本式要求開門見山,亮出觀點。然後一條一條地加以論述分析,即「條分縷析」。

述——簡述評論對象,亮出觀點。

評——恰當引用原句,逐條評析。

結——結尾引申,歸納出哲理。

4.批駁類的擺辯商榷式。

對友商榷 互相切磋

全文以「擺」、「辯」為主,語氣要真切平和,雖自己所持觀點鮮明,卻帶有商量探討色彩。

擺——擺出對方觀點,作為全篇商榷的內容。

辯——進行駁論剖析。這是文章主體,又可分如下幾層:

引——引名言格言作理論根據。

歸——通過歸納推理提出與對方相異的觀點即全文中心觀點。

演——運用演繹推理,由一般到個別,把自己的觀點發散開去。

結——經過反復論證作出結論,使對方論點站不住腳,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5.啟感式。

啟是指啟示類,感是指感想類。共同特點是先敘材料,後發感想。

讀後感類可以邊讀邊感,而啟示類就不同,它要先引事,後發議。如給材料作文四步式,是由「引」、「證」、「聯」、「結」四步構成。

第一步引用材料要簡。

第二步是證明從材料中已提出的論點,這一步較容易,是議論文的共同課題。

第三步是聯系實際。這一步主要突出文章的針對性,要闡明外因對青少年成才的特殊作用,指明社會對青少年成長擔負著的純潔環境的重要責任。這一步往往被習作者忽視或聯系不準。指導時應審思慎導。

第四步是總結全文,作出結論,一方面全社會應為青少年成長創造一個好環境,另一方面青少年應努力培養辨識環境的能力,這樣才能不墮入唯外因論的險境。

6.雜文隨筆類的五字借題發揮式。

借題發揮,借甲說乙。抨擊時弊,嘲諷歪風。

述——簡述由頭,點破文題。

例——舉例證明,言在A,意在B。

析——分析例證,指出奧妙。

嘲——進行嘲諷、批評。

結——照應開端,諷嘲議論。

8. 五種論證的方法及其作用

1、 舉例論證: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5、引用論證: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8)假設說理分析論證擴展閱讀:

論證三要素:

1、論點:

又叫論斷,是作者所持的觀點,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著回答「論證什麼」的任務,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它是一個意思明確的表判斷的陳述句。

2、論據:

用來確定論題真實性的判斷,它是使論題成立並使人信服的理由或根據,它所回答的是「用什麼來論證」的問題。

可作為論據的判斷一般有兩類:一類是已被確認的關於事實的判斷,另一類論據是表述科學原理的判斷(包括定義、公理、定律、原理等)有些論證是分層次的,在確定某一判斷(論題)的真實性過程中,如果引用的論據(第一層論據)本身還不是很明顯真實性的判斷,就要引用其他判斷(第二層論據)對這些論據進行論證。

如此類推,還可以有第三層論據、第四層論據等。在一個論證中,只能有一個論題,論據一般有多個。

3、論證方法:

是指論據和論題之間的聯系方式,即論證過程中所採用的推理形式,它所回答的是「怎樣用論據論證論題」的問題。一個論證過程可以只包含一個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閱讀全文

與假設說理分析論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