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石油價格趨勢
圖1-5世界油價變化趨勢圖
如圖1-5所示,20世紀50年代,中東首次出現了標價,即跨國石油公司在油田收購原油或者銷售石油的價格與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中東產油國將石油標價與礦區使用費和稅收聯系在一起。1960年歐佩克成立後,逐漸控制了石油產量,並逐步掌握了國際石油定價權,1970—1973年,油價從1.8美元/桶上升到3美元/桶。到1973年為支持阿以戰爭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提高到5.11美元/桶,並且於1974年油價迅速升至11.65美元/桶。1978年伊朗革命爆發,1981年原油價格提高到36美元/桶,石油價格的飆升引起西方工業國家的恐慌。隨著對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油價在90年代逐漸回落,甚至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時跌至近10美元/桶。但進入21世紀後,發展中國家的快速發展以及世界局勢的相對緊張,油價快速上升,曾一度達到140美元/桶的高峰,直到2011年仍維持在100美元/桶左右。以高油價為重要標志的後石油時代得到確認。
Ⅱ 2007年到2014年原油價格走勢
原油價格呈波浪式上升。
原油即石油,也稱「黑色金子」,習慣上稱直接從油井中開采出來未加工的石油為原油,它是一種由各種烴類組成的黑褐色或暗綠色黏稠液態或半固態的可燃物質。
Ⅲ 原油價格漲幅與什麼有關
上半年受環保及相關行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柴油需求不容樂觀。進入7月下旬,北方高溫天氣、南方台風多雨天氣拖累,柴油價格上漲受到一定限制,介於原料成本高企,以及部分政策的連帶支撐,價格較歷史同期偏高。
圖1、2016-2018年柴油批發價格走勢圖
數據來源:隆眾資訊
7月份,我國進口新加坡柴油平均每噸虧損13.83元,較2018年6月份虧損下降56.7元/噸,我國華南口岸柴油出口至新加坡平均每噸虧損287.58元,較2018年6月份虧損增加13.5元/噸。
進口方面,新加坡柴油價格上調,而國內柴油價格同步上漲,使得進口利潤虧損收窄。出口方面,國內柴油批發價格上漲,而新加坡地區柴油價格同步上調,使出口收入虧損增加。
整體來看,國內資源過剩問題依舊突出,主要表現為煉油產能仍在擴張,而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上馬,導致柴油需求增長呈繼續放緩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