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上海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發布時間:2021-04-22 13:19:00

⑴ 寧波銀行上海分行信用卡中心個人銀行營銷類信貸經理具體幹啥工作

打電話給信用卡用戶、或者其它有個人貸款意向的用戶,推介銀行的貸款業務。

⑵ 上海銀行事總經理陳燕飛是黨員嗎

銀行主要領導應該是的

⑶ 中國銀行上海私人銀行境內家族信託資產劃分

按家族信託持有的不同資產來劃分,家族信託可分為金融資產類(含資金類)家族信專托,藝術品家族屬信託,不動產家族產信託,股權類家族信託等等。在與合作信託公司開展家族信託業務過程中,以推廣金融資產類(含資金類)家族信託為主,其他類家族信託為輔。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⑷ 上海銀行家於多少年8月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設立什麼

李銘(1887~1966),字馥孫,浙江紹興人,日本山口高等商業學校銀行學專業 銀行家李銘(信豐中學林銳翻拍)畢業,並曾在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實習,積累了豐富的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經驗。回國後,他接手浙江銀行,大力推動本行的改革。針對浙江銀行官商合辦的現狀,李銘主動放棄了「官辦」色彩濃厚的杭州總行經理的職務,而就任商辦勢力濃厚的本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一職。這一行為,無疑顯露出李銘的才華和獨到的眼光。之後,李銘以上海分行為基地,努力推進銀行業務的發展,使該行在1923年與官辦化的杭州總行分拆之後,漸趨形成一個富有自身特色的商辦化銀行。像其他有眼見、有活力的近代銀行家一樣,李銘也極為重視浙江實業銀行的人才構建。
自從出任浙江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之後,李銘就憑借其早期的銀行經歷,重視和努力構建起一個自身的社會人力資本網路。1915年,李銘積極響應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張嘉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所創議的同業聚餐會,抓住本國銀行在上海的高層每天中午一次聚餐的機會,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息共通。同時,李銘還以此為契機,逐漸與志同道合、具有現代金融知識的高層管理者,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張嘉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葉景葵、常務董事蔣抑扼、總經理徐新六,大陸銀行董事長錢永銘等一起,形成一個以江浙籍銀行家為核心的「塔尖」關系網。之後,更是藉助同仁中的學緣、友緣等關系擴展到全國銀行界,以此產生了一個以李銘等江浙籍銀行家為核心的「江浙財閥」。這樣,李銘就在浙江實業銀行的周圍衍生起了一個富有現代金融知識的「專業團體」。以此為基礎,李銘等人成立了上海銀行公會和全國銀行公會,使其輻射面更為廣闊,幾乎囊括了當時金融界的所有擁有一定實力和影響的中高層人物。之後,憑借「寶塔」中的人脈關系和影響力,李銘曾多次當選為銀行公會主席。
1923年,伴隨浙江地方實業銀行官商分拆,李銘被選聘為浙江實業銀行總經理,次年又被推薦為董事長。同時,李銘也利用自身或浙江實業銀行所持有別行股份的關系,兼任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墾業銀行等的董事。 [1]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上海金融市場風雲突起,銀根驟緊,市場蕭條。1932年2月8日,由李銘主持的銀行公會發起、包括浙江實業銀行在內的上海26家銀行加入的上海銀行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辦理同業拆款和貼現,以穩定並加強銀行業之間的資金融通。李銘出任聯合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成立後,將會員銀行提供的不動產和有價證券作為准備金,集中保管,並聘請中外專家估定價值,按70%發行「公單」給會員銀行。如各行頭寸短缺,可持公單按票面金額向聯合準備委員會申請貸款。這樣,李銘不出一分資本,利用各會員銀行原來不能運用的財產,使之變為可以流通的票據、單證,實現了部分資產證券化,以致可以得到現款,達到了對各會員銀行自行調節的目的,在一定意義上擔負起「銀行的銀行」的職能。
1933年1月,李銘會同錢新之、陳光甫等上海金融巨頭,精心策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正規化票據交換所。
1937年抗戰爆發後,李銘立即協助南京政府實行戰時金融工作方針。國民政府應上海金融界的請求,下令停業兩天,並頒布《非常時期安定金融辦法》,限制提存,維護存款占將近全國一半的上海金融業不致因存戶無限提存而無法應付。李銘主持的聯合準備委員會負責辦理同業銀行的匯劃拆放事宜。在他的從容調度下,短短數月,共計拆放總額達784萬余元,拆借銀行達38家,保證了上海公共租界內的華資銀行不致因戰亂而倒閉。
上海淪陷後,李銘受國民政府財政部孔祥熙指派,與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徐新六一起留在上海,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共同主持上海金融事務。不料,徐新六不久遭遇空難。上海金融界便由李銘獨立支撐。
1940年3月,汪偽政府在南京建立,汪偽中央儲備銀行也開始組建,偽財政部長周佛海派人四處游說,羅織金融界名流。在上海金融界深孚眾望的李銘,成為他們重點爭取的對象。周佛海派人拉攏李銘,但是有民族氣節的李銘斷然拒絕。看到無法用拉攏收買方式使李銘就範,日偽便依靠野蠻的武力相威脅。日偽經過精心策劃,在上海街頭綁架了深受李銘賞識並被委以上海票據所經理主任的朱博泉,並將李銘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一號人物。1941年3月,在險惡的環境中,李銘由美國領事館有關人員秘密護送,轉移到美國紐約。
其後,國民政府屢屢指派他代表中國政府參加一系列中美經濟交流和貿易洽談活動。李銘成為大洋彼岸的「銀行使者」。他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又曾以中美商業聯合仲裁委員會主任委員身份,負責處理中美兩國間的貿易爭端。1944年,他出席在美國召開的國際通商會議。會後,他與中國金融界巨頭們進行多方面接觸,為戰後貿易而奔波。
1946年,李銘回到上海,仍任浙江實業銀行董事長、上海銀行業公會理事長。1947年春,他被國民政府派任「輸入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4月,他又擔任中央銀行貼放委員會委員。8月1 9日,國民政府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發行金圓券,限期收兌民間金銀、外幣。李銘以全國銀行公會理事長兼上海銀行公會理事長的身份,出任國民政府金圓券准備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處分令頒布的第二天,李銘等數十名上海銀錢兩業的頭面人物被請到南京政府行政院,蔣介石親自接見李銘等人,重申各大銀行應立即將全部所存外匯黃金上繳中央銀行,換取金圓券。李銘與陳光甫、錢新之、周作民等人緊急磋商,最終決定由各大銀行、錢庄湊足1000萬美元上繳中央銀行。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李銘辭去了包括全國銀行同業公會理事長和金圓券發行准備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內的所有職務,再度赴美。1950年,他在香港設立第一商業銀行,自任董事長。1966年10月22日,李銘在香港去世。 [2]

參考資料:
1.
李銘與浙江實業銀行的寶塔式團隊
http://bank.hexun.com/2011-10-10/134063850.html
2.
李銘
http://www.topnews9.com/html/roc/20120821/9941.html

⑸ 私人銀行的獨特滋味中圈子是怎麼樣的

私人銀行的客戶門檻為 800萬以上金融資產 ,提供投融資需求對接、圈子社交、跨領域咨詢、家族管理咨詢、財務規劃、繼承管理及子女金融培訓、慈善管理等。

雖然上海銀行在總行設立了私人銀行業務的一級部門,但是並不是獨立的事業部模式,仍在大零售體系內推進,業績是跟分支行雙向計量共享。

除了私人銀行專屬的專家智囊團和增值服務提供商,年內該行將推出私人銀行專屬客戶的借記卡和信用卡。

⑹ 中國創辦的第一個旅行社

本文摘自:《檔案春秋》2009年第8期 作者:童然星

旅遊,在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但回顧20世紀初,中國還沒有近代化的旅遊概念,也不具備新式旅遊的條件。在英國人托馬斯·庫克1845年創立世界第一家旅行社之後近80年的1923年8月1日,第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旅行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旅行部(後改稱為中國旅行社)終於宣告成立。創辦人是民國時期著名銀行家陳光甫(他創辦的上海銀行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銀行)。

從上海銀行旅行部到中國旅行社

清末民初,我國旅遊業為少數洋商所壟斷,在上海登陸的有英國的通濟隆、美國的運通和日本的國際觀光局等,但他們服務的對象只限於外國人和白領華人。陳光甫留美多年,又酷愛旅遊,他之所以決心創辦中國第一家旅行社,據原上海銀行天津分行經理資耀華(解放後曾任上海銀行總經理)口述:「上海銀行辦的中國旅行社是我國第一家。陳光甫創辦中國旅行社的動機,開始時還不是作為一種業務,而是對抗洋人,為國爭氣。舊中國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國主義的洋商所辦,中國人要出國,辦理旅遊手續都要經過他們之手。洋商不僅收費高昂,而且態度傲慢無禮,根本看不起中國人。陳光甫時常出國,時常受氣。有一次洋商辦事的人傲慢無禮,使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同對方爭執了幾句,對方冷笑著說:『你不滿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自己辦一個呢?』對陳光甫非常蔑視。陳一怒之下,決心創辦中國旅行社。」除了愛國和爭回祖國的權利外,陳光甫還認為,為了讓國人及各國人士了解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勝古跡,也必須建立健全為旅客服務的機構,這是他要創辦中國旅行社的又一動因。

1923年4月,由陳光甫任總經理的上海銀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請代售火車票,辦理旅行業務。當時交通部正召開全國鐵路聯運會議,該案一經交議,立即遭到身居要職的鐵路洋員反對。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國在華均有旅行機構,絕無再設的必要,實際上是擔心會削減外國在華旅行機構的既得利益。幸好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路政司司長劉景山及各路華員皆竭力支持,所以經激烈辯論後終獲通過。是年8月1日,上海銀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這一天,是中國旅遊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因為按國際慣例,商業性旅行社的產生是一個國家近代旅遊業誕生的標志。

旅行部成立一個月後,即在杭州設立分部,以後陸續擴大規模,5年間,共設立分部11處。1927年,經上海銀行董事會開會研究,決定投資5萬元(後增資至50萬元),旅行部自立門戶,6月1日,正式改名「中國旅行社」,並向國民政府交通部申請注冊,經該部核准,於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號旅行業執照。

「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的辦社宗旨

早在創辦上海銀行時,陳光甫就提出了行訓:「服務社會,輔助工商實業,抵制國際經濟侵略」。中國旅行社繼承了這一口號,以「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為宗旨,確立了「發揚國光,服務旅行,闡揚名勝,改進食宿,致力貨運,推進文化」的二十四字方針,開始了旅行社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旅行社的業務比較簡單,以客運為主,先是代售國內火車及輪船票,復與美、日鐵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輪船公司洽妥,代售國外鐵路、輪船公司客票,待中國航空公司成立後,再代售飛機票。第一任經理朱成章為累積經驗,曾多次身穿招待員制服上車站迎送旅客或親自駕車為旅客購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中國旅行社在設立之初是虧本的,以後也長期不能盈利,因此上海銀行內部不少人反對這項生意,但陳光甫始終堅持辦理。他曾對大家說:「天地間萬物有重於金錢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遠勝於得一人之金錢。今旅行社博得社會人士無數量之好感,其盈餘為何好耶?」陳光甫同時認為,經過積累經驗,改進經營管理,增加服務項目,這種「有形的虧損」,也是可以轉變為「有形的盈餘」的。陳光甫終以「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瑣」的服務態度和實際行動,贏得了眾多顧客的好評,旅行社也在與洋商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逐漸扭虧為盈。1936年即盈利60萬元。這正如金融史專家、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洪葭管先生所說的:陳光甫最終創造成功奇跡的最重要一條,就是他提出了服務社會的理念。

中國旅行社業務大發展

中國旅行社業務發展最迅速的階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陸續增設的分社和辦事處達45所,其拓展有一特點,即與國內新開辟的交通線相同步。中國旅行社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既辦客運,又辦貨運;既辦招待所、旅館、飯店,又代辦火車上的餐飲;既組織國內旅遊,又組織國外觀光;既代辦出國手續,又發行旅行支票;既設立旅行社游覽團體,又直接投資開發景點;並牢牢抓住大型會議的機會開展業務。

組織旅行游覽是中國旅行社的主要業務,社內專設游覽部,每年春季與鐵路局協商特開游杭專列,並適時組織海寧觀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攬勝及游覽各地名勝古跡,其中行程較長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華僑實業考察團游京滬,1937年組織的贛、閩、湘、桂、粵五省旅行團,都深得社會人士的歡迎。1935年8月起,中國旅行社還主辦了一種旨在營造集體旅遊氛圍、領略祖國名勝風光的經常性旅遊團體——「中旅社旅遊團」,凡參加者可以得到各種優惠,並在總社辟有專室供團員聚會、消閑、聯絡感情,到1937年春,團員人數已從初創時的150人增加到900人。這種團體對穩定和發展客源,增強旅遊部門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29年杭州舉行首屆西湖博覽會,盛況空前。中國旅行社從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組織團體赴杭參觀,在會議期間提供旅舍、租汽車、代雇向導等,還特別編輯《西子湖》一書散發和在通往博覽會的沿途豎立指路牌,為外來者提供游覽指南,受到人們的普遍贊譽。此後如1933年在青島舉行的華北運動會,1934年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第十二屆全國大會,i93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等多次重要會議和活動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甚至1932年因日本侵略東三省而由「國聯」(即國際聯盟,是一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二戰後被聯合國取代)派來的「李頓調查團」(因團長英國人李頓爵士而得名,由英、美、法、德、意等5國代表組成,於當時赴中國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也由中國旅行社這一民間企業負責接待和辦理一應事宜,可見其聲譽之隆。

1926年暮春,中旅社首次辦理赴日本觀櫻團。此後,海外市場不斷開拓。從1933年起,每年組織中國伊斯蘭教信徒赴麥加朝聖團;1936年中國參加柏林第11屆奧運會的代表團及參觀團的出國手續、票務及行前指導等亦由中旅社辦理。僅1931年春與日本國際觀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覽團體計20餘批,參加者3000餘人,他們在我國共消費了20餘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中旅社代辦出國手續,深得出國留學生的歡迎。因為從介紹歐美著名大學的章程起,到登記名單、辦理留學證書、出國護照、入境證、訂艙位、代換外幣,直至對方國家派員到碼頭迎候,再送上火車去應考、留學的學校,這一切都由中國旅行社一手操辦。至於中旅社發行的中外旅行支票,不僅為旅客提供了方便,還為上海銀行多了一筆活期存款,這在解放前的金融史上也是值得一書的。

嚴格管理與宣傳教育

中國旅行社有著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獨到的宣傳教育方法。陳光甫曾對旅行社人員說:「吾人有必須注意者,吾人經營斯業,宗旨在輔助工商服務社會,平時待人接物宜謙恭有禮,持躬律己宜自強不息,務求旅客之歡心,博社會之好感,庶幾無負創業初衷。」他要求對顧客要笑臉相迎,衣著整齊,手面清潔。對員工一律招考錄用,通過培訓、實習,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安排工作,工作後先在各部門輪流循環工作,多年後便成為一名旅遊業的多面手。至於人員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學識為標准,學歷僅作參考,但對導游則要求基本上是大學文科畢業生,上崗後先經培訓,還擇才送英美深造,並經常請外國專家來進行授課。

人們一接觸到中國旅行社,處處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工作人員一律穿著標志性制服,到車船碼頭的接待人員還頭戴專門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標識熠熠生輝,五角星紅光閃爍,引人注目。工作人員的服務極為周到,不以貌取人。為廣泛宣傳旅行對社會人生的意義,中國旅行社於1927年創刊《旅行雜志》,為中國第一本旅行類雜志,初為季刊,後改為月刊,由名家執筆,特約撰稿,內容豐富,每期印有數十幅精美照片,公開發行,並分送中外交通機構及其高級職員,以求加強社會各界對中國旅行社的印象。

為加強對國外宣傳,1931年中國旅行社通過在美國西雅圖所設的通訊社,向美國各界發出招待游華專售邀請信5000封,信箋都經過熏香,富麗精美,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種極好的宣傳。1933年又聘美籍記者斯諾撰寫中國風景名勝的英文小冊五種,分寄外洋各機關、各輪船公司、各鐵路及航空公司。當時許多名人致函中旅,嘖嘖稱道。陳光甫認為:「為社會便利計,又為本行之宣傳計,此種宣傳力甚大,人人知有中國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銀行。」不愧是一位精明的金融企業家。

陳光甫首創中國旅行社,以服務社會為理念,悉心經營,開拓發展,使之成為民國史上第一家大型旅遊服務企業,並躋身於世界級旅行社之列。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家正規的旅行社,中旅社自1923年成立直至1953年宣告結束,以其30多年的不凡旅程,為後人留下了服務社會的寶貴理念和豐富經驗,值得後人借鑒與仿效。

⑺ 誰知道上海銀行總行 行長名字

傅建華,1991年9月到1992年12月,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辦公室主任;1992年12月到1996年4月,任中國建設銀內行上海市分行容副行長;1996年4月到1997年5月,任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1997年5月到1997年7月,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1997年7月到2004年1月,任上海銀行行長、副董事長;2004年1月出任上海銀行董事長。 2006年8月2日,傅建華出任浦發銀行行長

⑻ 工行上海私人銀行中心的聯系方式是什麼

境內能夠提供私人銀行服務的經營服務機構,包括除西藏分行以外的36家一級(直屬)分行設立的省區分行私人銀行中心,其中上海私人銀行中心的聯系電話為:+86 21 38509500。

⑼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旅行社叫什麼

旅遊,在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但回顧20世紀初,中國還沒有近代化的旅遊概念,也不具備新式旅遊的條件。在英國人托馬斯·庫克1845年創立世界第一家旅行社之後近80年的1923年8月1日,第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旅行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旅行部(後改稱為中國旅行社)終於宣告成立。創辦人是民國時期著名銀行家陳光甫(他創辦的上海銀行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銀行)。

從上海銀行旅行部到中國旅行社

清末民初,我國旅遊業為少數洋商所壟斷,在上海登陸的有英國的通濟隆、美國的運通和日本的國際觀光局等,但他們服務的對象只限於外國人和白領華人。陳光甫留美多年,又酷愛旅遊,他之所以決心創辦中國第一家旅行社,據原上海銀行天津分行經理資耀華(解放後曾任上海銀行總經理)口述:「上海銀行辦的中國旅行社是我國第一家。陳光甫創辦中國旅行社的動機,開始時還不是作為一種業務,而是對抗洋人,為國爭氣。舊中國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國主義的洋商所辦,中國人要出國,辦理旅遊手續都要經過他們之手。洋商不僅收費高昂,而且態度傲慢無禮,根本看不起中國人。陳光甫時常出國,時常受氣。有一次洋商辦事的人傲慢無禮,使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同對方爭執了幾句,對方冷笑著說:『你不滿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自己辦一個呢?』對陳光甫非常蔑視。陳一怒之下,決心創辦中國旅行社。」除了愛國和爭回祖國的權利外,陳光甫還認為,為了讓國人及各國人士了解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勝古跡,也必須建立健全為旅客服務的機構,這是他要創辦中國旅行社的又一動因。

1923年4月,由陳光甫任總經理的上海銀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請代售火車票,辦理旅行業務。當時交通部正召開全國鐵路聯運會議,該案一經交議,立即遭到身居要職的鐵路洋員反對。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國在華均有旅行機構,絕無再設的必要,實際上是擔心會削減外國在華旅行機構的既得利益。幸好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路政司司長劉景山及各路華員皆竭力支持,所以經激烈辯論後終獲通過。是年8月1日,上海銀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這一天,是中國旅遊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因為按國際慣例,商業性旅行社的產生是一個國家近代旅遊業誕生的標志。

旅行部成立一個月後,即在杭州設立分部,以後陸續擴大規模,5年間,共設立分部11處。1927年,經上海銀行董事會開會研究,決定投資5萬元(後增資至50萬元),旅行部自立門戶,6月1日,正式改名「中國旅行社」,並向國民政府交通部申請注冊,經該部核准,於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號旅行業執照。

「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的辦社宗旨

早在創辦上海銀行時,陳光甫就提出了行訓:「服務社會,輔助工商實業,抵制國際經濟侵略」。中國旅行社繼承了這一口號,以「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為宗旨,確立了「發揚國光,服務旅行,闡揚名勝,改進食宿,致力貨運,推進文化」的二十四字方針,開始了旅行社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旅行社的業務比較簡單,以客運為主,先是代售國內火車及輪船票,復與美、日鐵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輪船公司洽妥,代售國外鐵路、輪船公司客票,待中國航空公司成立後,再代售飛機票。第一任經理朱成章為累積經驗,曾多次身穿招待員制服上車站迎送旅客或親自駕車為旅客購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中國旅行社在設立之初是虧本的,以後也長期不能盈利,因此上海銀行內部不少人反對這項生意,但陳光甫始終堅持辦理。他曾對大家說:「天地間萬物有重於金錢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遠勝於得一人之金錢。今旅行社博得社會人士無數量之好感,其盈餘為何好耶?」陳光甫同時認為,經過積累經驗,改進經營管理,增加服務項目,這種「有形的虧損」,也是可以轉變為「有形的盈餘」的。陳光甫終以「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瑣」的服務態度和實際行動,贏得了眾多顧客的好評,旅行社也在與洋商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逐漸扭虧為盈。1936年即盈利60萬元。這正如金融史專家、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洪葭管先生所說的:陳光甫最終創造成功奇跡的最重要一條,就是他提出了服務社會的理念。

中國旅行社業務大發展

中國旅行社業務發展最迅速的階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陸續增設的分社和辦事處達45所,其拓展有一特點,即與國內新開辟的交通線相同步。中國旅行社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既辦客運,又辦貨運;既辦招待所、旅館、飯店,又代辦火車上的餐飲;既組織國內旅遊,又組織國外觀光;既代辦出國手續,又發行旅行支票;既設立旅行社游覽團體,又直接投資開發景點;並牢牢抓住大型會議的機會開展業務。

組織旅行游覽是中國旅行社的主要業務,社內專設游覽部,每年春季與鐵路局協商特開游杭專列,並適時組織海寧觀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攬勝及游覽各地名勝古跡,其中行程較長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華僑實業考察團游京滬,1937年組織的贛、閩、湘、桂、粵五省旅行團,都深得社會人士的歡迎。1935年8月起,中國旅行社還主辦了一種旨在營造集體旅遊氛圍、領略祖國名勝風光的經常性旅遊團體——「中旅社旅遊團」,凡參加者可以得到各種優惠,並在總社辟有專室供團員聚會、消閑、聯絡感情,到1937年春,團員人數已從初創時的150人增加到900人。這種團體對穩定和發展客源,增強旅遊部門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29年杭州舉行首屆西湖博覽會,盛況空前。中國旅行社從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組織團體赴杭參觀,在會議期間提供旅舍、租汽車、代雇向導等,還特別編輯《西子湖》一書散發和在通往博覽會的沿途豎立指路牌,為外來者提供游覽指南,受到人們的普遍贊譽。此後如1933年在青島舉行的華北運動會,1934年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第十二屆全國大會,i93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等多次重要會議和活動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甚至1932年因日本侵略東三省而由「國聯」(即國際聯盟,是一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二戰後被聯合國取代)派來的「李頓調查團」(因團長英國人李頓爵士而得名,由英、美、法、德、意等5國代表組成,於當時赴中國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也由中國旅行社這一民間企業負責接待和辦理一應事宜,可見其聲譽之隆。

1926年暮春,中旅社首次辦理赴日本觀櫻團。此後,海外市場不斷開拓。從1933年起,每年組織中國伊斯蘭教信徒赴麥加朝聖團;1936年中國參加柏林第11屆奧運會的代表團及參觀團的出國手續、票務及行前指導等亦由中旅社辦理。僅1931年春與日本國際觀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覽團體計20餘批,參加者3000餘人,他們在我國共消費了20餘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中旅社代辦出國手續,深得出國留學生的歡迎。因為從介紹歐美著名大學的章程起,到登記名單、辦理留學證書、出國護照、入境證、訂艙位、代換外幣,直至對方國家派員到碼頭迎候,再送上火車去應考、留學的學校,這一切都由中國旅行社一手操辦。至於中旅社發行的中外旅行支票,不僅為旅客提供了方便,還為上海銀行多了一筆活期存款,這在解放前的金融史上也是值得一書的。

嚴格管理與宣傳教育

中國旅行社有著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獨到的宣傳教育方法。陳光甫曾對旅行社人員說:「吾人有必須注意者,吾人經營斯業,宗旨在輔助工商服務社會,平時待人接物宜謙恭有禮,持躬律己宜自強不息,務求旅客之歡心,博社會之好感,庶幾無負創業初衷。」他要求對顧客要笑臉相迎,衣著整齊,手面清潔。對員工一律招考錄用,通過培訓、實習,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安排工作,工作後先在各部門輪流循環工作,多年後便成為一名旅遊業的多面手。至於人員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學識為標准,學歷僅作參考,但對導游則要求基本上是大學文科畢業生,上崗後先經培訓,還擇才送英美深造,並經常請外國專家來進行授課。

人們一接觸到中國旅行社,處處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工作人員一律穿著標志性制服,到車船碼頭的接待人員還頭戴專門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標識熠熠生輝,五角星紅光閃爍,引人注目。工作人員的服務極為周到,不以貌取人。為廣泛宣傳旅行對社會人生的意義,中國旅行社於1927年創刊《旅行雜志》,為中國第一本旅行類雜志,初為季刊,後改為月刊,由名家執筆,特約撰稿,內容豐富,每期印有數十幅精美照片,公開發行,並分送中外交通機構及其高級職員,以求加強社會各界對中國旅行社的印象。

為加強對國外宣傳,1931年中國旅行社通過在美國西雅圖所設的通訊社,向美國各界發出招待游華專售邀請信5000封,信箋都經過熏香,富麗精美,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種極好的宣傳。1933年又聘美籍記者斯諾撰寫中國風景名勝的英文小冊五種,分寄外洋各機關、各輪船公司、各鐵路及航空公司。當時許多名人致函中旅,嘖嘖稱道。陳光甫認為:「為社會便利計,又為本行之宣傳計,此種宣傳力甚大,人人知有中國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銀行。」不愧是一位精明的金融企業家。

陳光甫首創中國旅行社,以服務社會為理念,悉心經營,開拓發展,使之成為民國史上第一家大型旅遊服務企業,並躋身於世界級旅行社之列。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家正規的旅行社,中旅社自1923年成立直至1953年宣告結束,以其30多年的不凡旅程,為後人留下了服務社會的寶貴理念和豐富經驗,值得後人借鑒與仿效。

閱讀全文

與上海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注冊融資租賃公司 瀏覽:546
銀行跳槽融資 瀏覽:463
青島融資騙貸事件 瀏覽:193
聯訊融資融券 瀏覽:763
收購融資租賃公司費用 瀏覽:253
瑞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23
酷基金每日基金凈值工銀核心價值 瀏覽:885
正大投資屬於港股上市嗎 瀏覽:803
今天諾安股票基金行情走勢圖 瀏覽:544
零錢包理財吧 瀏覽:277
高鐵融資環境 瀏覽:914
大學生融資計劃 瀏覽:698
期證投資 瀏覽:426
融資期權 瀏覽:96
韋博融資失敗 瀏覽:786
融資租賃教育 瀏覽:800
某公司的投資組合中有五種股票 瀏覽:855
華港理財 瀏覽:965
理財產品說辭 瀏覽:729
簡理財獎項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