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每次去銀行,銀行都叫人玩那個理財產品呢
理財產品好多種,一般都是5萬元起步的。
你存款超過5萬,他們就讓你買理財產品。
存款不超過5萬,他們就讓你存利息更高的理財產品,其實是保險!
推銷員推銷這些產品後會獲得提成,銀行營業廳也有提成,所以他們不遺餘力的和儲戶們進行糾纏,甚至不惜採用欺瞞的手段。他們只講好處,迴避缺點和風險,目的就是讓你買!這些產品不是不能買,但一定要慎重!不要被他們天花亂墜的說辭迷惑!
『貳』 虛假高收益理財詐騙如何防範
近幾年,投資理財類詐騙案件呈現多發趨勢,這些自稱「低門檻、高收益」虛假理財平台,它們到底有哪些特徵,又暗藏哪些陷阱?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應該如何防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虛假超高收益理財平台詐騙的幾個特點。
(一)虛假高收益理財平台詐騙如何識別?
不正常的高收益,極具煽動性。
貪婪是人類永遠的軟肋,騙子就用高收益迷惑投資者。廣告無一例外地宣傳具有超高的年收益率,動不動就20%以上,有的高達30%,甚至更高。
評判一家理財平台是不是詐騙,不是看廣告,一個非常有效且簡單的手段,就是看產品的收益率有多高。收益低的不一定安全,但收益高的一定不安全!
公司背景模糊,承諾100%掙錢。
騙子彷彿都有特殊能力,他們的項目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能夠盈利,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買入。
實際上,這些虛假理財平台往往對其自身經營情況、投資情況模糊處理,大部分受害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錢投資到什麼地方,也不知道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但你要知道,目前除了國債、存款之外,很難再看到保本保息的產品,更別提高收益的保本保息理財了。如果有,那肯定是違法或不合規的。
先讓受害人嘗點「甜頭」。
騙子一般會讓第一次投資的用戶成功在短期內收回本金和利息,以解除受害人心理防備,鼓勵受害人繼續復投。當你發現賺錢原來是這么簡單的時候,你就已經掉進了他們的陷阱。
有些人嘗到甜頭後一發不可收拾,為了讓錢生錢,不惜向親朋好友借錢,甚至賣房籌款等。
網站訪問效果不好。
虛假平台基本都是租用境外伺服器,且多是私營小平台,虛假平台遭用戶舉報時,網站會被封鎖,因此經常會訪問無效。這時虛假平台會更換域名,重新運行,所以虛假平台一般都不止一個域名。
另外,虛假平台一般不提供公司座機信息,大多留400開頭的詐騙電話。
要求投資人發展下線。
為了快速擴大被騙人群數量,一些虛假理財平台也借用傳銷模式,要求投資人發展下線。如果一家平台要求投資者大力發展下線,給非常高的報酬獎勵,比如20%、30%的現金獎勵,這種就很有可能是虛假平台。
跑路前做更大力度的優惠活動。
短期內忽然無端搞大量的優惠活動,這也是騙子平台慣用的伎倆。
由於本身的運營模式存在極大的問題和漏洞,高收益率的平台在資金鏈快要撐不住時,就索性來一個優惠力度更大的活動,再捲款而逃,平台網站也丟在那裡不管了。
換個馬甲繼續騙人。
許多跑路的高收益率平台,過一段時間後卷土重來,一般他們會重新為平台取一個名稱,但運營模式基本是一成不變的,即同樣以高收益率為噱頭,發布高大上的融資標的,融資金額均以億計。
(二)虛假高收益理財平台詐騙如何防範?
面對虛假高收益率的平台,如何避免上當受騙?我們除了要能識破他們的運營套路以外,還應當從自身做起,切實提高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
一、少一分貪念,多一分理性 。幾乎所有與金錢有關的上當受騙,皆因人本身對金錢的貪念和慾望太重。貪念少一些,不盲目相信 「天上掉餡餅」、「今天能撿大便宜」之類的可笑說辭,面對金錢誘惑,讓自己先靜一靜,不停反問自己:「這真的可靠嗎?」守住自己的底線和理智。一旦年化率超過10%,你就應該警惕起來,多從平台背景、運營模式、風控能力方面確認該平台是否可靠。
二、在日常生活中,常告誡親人、朋友遠離超高收益平台。尤其是風險防範意識較低的老人,要遠離以高額利息為誘餌的虛假平台。一旦發現身邊的親人或朋友深陷泥潭,應立即報警。讓其意識到已經上當受騙,應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以避免讓更多無辜的人捲入。
三、有閑散資金用於投資,應把投資目光轉向正規可靠的理財產品,比如銀行存款、指數基金。收益雖然不高,但安全性更有保障!
最後請記住一點,超高收益比的理財產品往往全是騙子們設下的圈套,虛假高收益詐騙就是抓住了受害人的暴利心理,請大家一定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認准正規渠道正規產品,保護好個人財產,謹防投資理財類詐騙。
『叄』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真的能養老嗎
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是可以達到這個效果的,而且養老理財不是老年人的專屬,年輕人也是可以購買的。
買養老理財對年輕人來說有什麼好處?
首先,就是給將來的老年生活提供一個保障。對大多數人來說,在面對養老問題時,如果不是家裡有礦,就很難做到心裡不慌。等到延遲退休正式落實後,恐怕還會對自己未來要怎麼養老感到憂慮。
如果能在年輕還能賺到錢時,用省下來的錢買一款養老理財,不僅能給未來干不動的自己提供一份生活保障,而且還能給當前的自己提供一份安全感,減少對未來的焦慮。
其次,就是可以強制自己儲蓄。很多年輕人雖然想給自己存一點養老的錢,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收,好不容易存起來的錢,不經意間就被自己花掉了。
而養老理財因為期限比較長,而且很多都不能提前贖回,買了之後就算想把這筆錢拿出來用也沒辦法,從而可以起到強制儲蓄的作用,讓自己不得不把錢存起來。
再次,就是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收益。買養老理財,一方面是給未來養老存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收益。
如果沒有收益,養老理財也就不值得買了。而且買養老理財,收益大概率會比存在銀行要高一些,否則也沒有買的必要了。
養老理財之所以會被稱為養老理財,主要因為它有幾個特點。
一個就是風險相對較低、收益相對穩定。作為養老理財,一般風險不會太高,以中低風險和中風險的為主。因為風險不是很高,所以收益相對穩定,絕大多數都能實現正收益,即便是虧也不會虧很多。
另一個就是期限比較長。養老理財一般都有固定的期限,而且期限一般都比較長,很多都是5年起步,有些的期限甚至是幾十年。
此外,有些養老理財有專門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比如用於買養老理財的收入可暫時免繳個稅。
從養老理財的以上幾個特點來看,養老理財更多面向的其實是未來有養老需求的年輕人。就拿養老理財期限長這點來說,就更適合年輕人而非老年人的口味,因為一款理財產品的期限若是幾十年,老年人根本等不起。
所以,很多養老理財就是專門為年輕人設計的,老年人反而不適合買。
總之,買養老理財,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同樣可以買。
不過,年輕人如果想要買養老理財,最好是收入比較穩定。因為養老理財的期限較長,短期內不能把錢取出來用,只有收入穩定才能更好地保證暫時不需要用到這筆錢。
『肆』 銀行中低風險理財最壞結果
最壞結果是虧本,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即使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也可能出現虧損。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仔細閱讀產品的合同條款,尤其關注產品說明書中有無說明保本。另外,凡是無法在公式代銷清單查詢到的產品,均非銀行正規產品,應提高警惕,謹慎處理。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說中低風險什麼意思: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R1級風險很低,一般可以保證收益,R2級風險較低,一般是比較安全的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但是R3級以上就不能確保本金及收益了,購買此類產品不如去買基金和股票了。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中低一般是指R1級和R2級。
任何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區別就在於風險的高低,銀行理財產品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在購買之前也要長點心眼,不能聽信銀行方面的單方面說辭。只要不貪圖高收益、不買不熟悉的理財產品,一般都不會發生風險事件。
認真通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一定會有正規的手續,其中購買銀行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一定會有詳細的產品說明書,最後還需要本人的簽字才能生效。拿到這份說明書後,一定不能嫌麻煩直接簽字拉到,一定要認真觀察。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有兩個,一個是你和誰簽約,另一個是產品風險等級。
理財產品中低風險和低風險有以下幾個區別:
1、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為中低風險時,表示該理財產品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本金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浮動相對可控。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為低風險時,表示該理財產品一般由銀行保證本金的完全償付,產品收益隨投資表現變動,很少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的影響;
2、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除了投資於債券、銀行存款、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以外,還投資股票、外匯等波動性高的金融產品。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則主要投資於債券、銀行存款、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
3、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適合風險能力評估為穩健型、平衡型、成長型和進取型的投資者進行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適合風險能力評估為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成長型和進取型的投資者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