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過後,冷鏈行業的發展趨勢會如何
有段時間因為在有一些冷鏈貨物中發現了新冠無症狀的患者,國家立即封存了冷鏈貨物,所幸當時的冷鏈貨物沒有流入到市場。那麼疫情過後,冷鏈行業的發展趨勢會如何?
所以冷鏈食品不會因為疫情的原因而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市民們不要恐慌,冷鏈食物只是在疫情期間發生的一個意外而已。如果在疫情過後肯定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畢竟現在主要是受國外的影響,因為有很多冷鏈的食品都是經過國外而來的,我們在這個時期多注意一點就是了,沒有必要說去抵觸這些食品,國家在這方面還是做到很仔細地檢查的,放心吧。
Ⅱ 冷凍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
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我國城鎮化進程還在加速,中產階級還在擴增,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也在不斷提升,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合作步伐在加快,並且生鮮電商帶動的國內農產品、冷鏈食品的產地、加工地和消費市場重塑,冷鏈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根據中物聯冷鏈委公布資料顯示,2015-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2019年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3391億元,同比增長17.5%。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Ⅲ 冷庫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冷庫總容量增速放緩
近年來,隨著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冷庫設計與建設市場也步入行業發展的快車道。據中物聯冷鏈委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8年,我國冷庫總容量保持在10%以上增速平穩增長,截至2018年底,全國冷庫總量達到5238萬噸(摺合約1.3億立方米),新增冷庫容量為488萬噸,同比增長10.3%。由於我國冷庫市場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過度階段,很多舊冷庫面臨淘汰整頓和拆遷,因此從增速上來看,近年來,我國冷庫容量增速有所放緩,預計2019年,我國冷庫容量將達到5814萬噸。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目前中國的冷鏈市場如何,未來發展趨勢
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製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製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必須盡早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宏觀政策。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
今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國物流運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今年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額184.8萬億,同比增長6.9%。社會物流總費用8.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物流業總收入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總體來看,物流運行呈現「一降、兩優、三升」的特點。「一降」,是物流成本穩中趨降;「兩優」是指物流需求結構和供給能力持續優化;「三升」是指物流市場價格、企業效益和行業景氣度有所上升。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工業品物流總額168萬億,同比增長7%,工業物流保持平穩增長。工業品物流占社會物流總額的92.5%,仍是社會物流的主要需求來源。同時,新舊動力加快轉換,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等物流需求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增長13.4%和11.6%,增速高於工業品物流總額6.7和4.9個百分點;高耗能物流、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延續回落走勢。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物流需求同比增長3.1%,增速較工業品物流總額低3.9個百分點。
消費驅動物流增長特徵明顯
前三季度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0.7萬億元,同比增長30.8%,消費物流保持較高增長速度。2016年,網路購物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6%,網路購物與電子商務日趨繁榮,帶動電商物流和快遞業務高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電商物流指數中,總業務量指數平均為138.5點,同比增長40%。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73.9億件,同比增長29.8%,快遞業進入日均億件時代。
我國目前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1500~2000 億,未來會隨著食品產品總量的增長和居民消費中易腐食品佔比提高而持續擴張,且可以合理預期目前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冷鏈運輸率未來也將增長。預計冷鏈物流市場規模2020
年將達到4450 億,對應五年復合增速20.4%,且垂直細分市場存在藍海機會。預計冷鏈物流市場規模2020 年將達到 4450 億,對應五年復合增速20.4%,其中初級農產品為4270 億,速凍食品178 億。
當前,我國物流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逐步從追求規模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從成本要素驅動向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從單純降低物流成本向降本與提質協同發展轉變,加快釋放行業發展新動能。
大力發展智慧物流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智慧物流迎來發展機遇期。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推動物流數字化、在線化、協同化、個性化和智能化,智能革命」改變物流市場格局。
要進一步堅持創新「驅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形成勢頭,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我們應該搶抓機遇,加大創新投入,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新路徑,積極配合「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物流需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Ⅳ 冷鏈物流的行業優缺點
冷鏈物流行業優勢:
第一,冷鏈物流提高了食品的保鮮能力,不會影響到食物的營養和味道, 同時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儲期限;
第二,冷鏈物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不同地域之間的食物輸送非常的方便,食物在運送到目的地時仍然很新鮮。
第三,冷鏈物流為食品的安全輸送提供了保證,冷藏和冷凍食品需要一個完整的冷鏈物流對貨物進行全程的溫度控制,以確保食品的安全,
而冷鏈物流可以實現裝卸貨物時的封閉環境、儲存和運輸等等。
冷鏈物流行業弱勢:
第一,目前我國此行業的標准落實不到位,很多企業沒有按照國家標准執行,自律性差,行業發展舉步維艱。
第二,設備落後、技術水平低,導致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
第三,冷鏈物流理念推廣薄弱,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價格也相對偏高。而人們往往傾向於廉價的違規產品卻並不知情,由此也給冷鏈物流的發展添加了阻礙。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Ⅵ 什麼是冷鏈行業
冷鏈物流是指為保持食品新鮮的品質或其他產品(醫葯等)的效能以及減少運輸損耗,在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壞節,貨物始終保持一定溫度的一種物流運輸方式,由預冷處埋、冷鏈加上、冷鏈儲存、冷鏈運輸和郵送及冷鏈銷售幾方面構成,涉及冷庫、冷藏午、保溫盒、冷藏陳列櫃等設施,冷鏈物流行業需要規模化企業的不斷投入,通過完整的運輸管理信息系統來協調訂單處理、運輸、配送、承運商管理、運力管理、返單管理、應收應付管理以及退貨管理等業務環節,加強企業的整體聯動效應來降低消耗成本,從而形成合理、高效的冷藏鏈。
冷鏈起源於19世紀上半葉,20世界30年代初,發達國家製冷技術快速發展,美國和歐洲相繼建立了食品冷鏈體系。50年代出現了以商品形式出現的冷凍食品,隨後的幾十年裡,歐美國家基本完善了各類低溫食品冷藏鏈。目前,日本、美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冷鏈物流發展已經非常成熟。
中國的冷鏈物流產業最早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肉食品外貿出口。2001年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成立後,冷鏈物流基礎工作全面展開,但行業仍然處於萌芽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的提高,冷鏈於2008年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各種政策規劃和行業標准也陸續出台。2018年,冷鏈進入3.0時代,實現多方面的轉型升級。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Ⅶ 中國的冷鏈市場目前是什麼行情
參考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擴容提質促蝶變:中國冷鏈物流市場的現狀與展望》,我們可以知道在過去 10 年中,易腐食品的冷鏈 流通率從 15% 上漲到了 30% 以 上,而生鮮產品的貨損率從 30% 降低到了 20%。同期人均冷藏容量增加了 14 倍。然而,中國的冷鏈物流市場仍然很 不成熟,設施標准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