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渦輪到期行權價低於正股價

渦輪到期行權價低於正股價

發布時間:2020-12-21 06:36:29

㈠ 什麼叫權證

權證是一種專業投資人博弈的工具,其復雜的交易規律與價格換算公式、以及一天之內無數次買入賣出才可獲利最大化的交易方式,均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裡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或者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也就是說,根據權利的行使方向,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認購權證屬於期權當中的「看漲期權」,認沽權證屬於「看跌期權」。
如果投資者看好上市公司的後市表現,應買入認購證。
例如,某認購證可在到期後以5元行使價買入股票,當個股的市場價格在行權期為7元、高但如果相關個股市場價格在行權期為4元、低於行使價,投資者如以5元買進、4元賣出還要再虧一筆,因此只能放棄行權、認購證的購買資金也就隨之打了水漂。於行使價時,投資者便可用5元買入個股,然後在市場上以市價7元賣出以賺取差價。
如果投資者看淡上市公司的後市表現,便應買入認沽證。例如,某認沽證可在到期後以5元行使價賣出股票,當個股的市場價格在行權期為3元、低於行使價時,投資者可以從市場上以3元買入個股,然後以行使價5元賣給發行人,從中賺取差價。但如果相關個股市場價格在行權期為6元、高於行使價,投資者如以6元買進、5元賣出還要再虧一筆,因此只能放棄行權,認沽證的購買資金血本無歸.
股指期貨與認沽權證同屬於金融衍生品,主要功能是風險管理功能,不同的是認沽權證主要用來對沖個股下跌風險,而股指期貨則主要用來對沖股市系統性風險,兩種產品的風險特徵不同,無法對比哪個風險更大.
近日,深度價外的招行認沽權證(580997)價格大幅波動,由於招商銀行股價近期在21元左右,而該認沽權證的行權價為5.48元,且即將於8月底到期,這意味著到期到期時持有招行認沽權證的投資者有權以5.48元的價格將市場價為21元的招商銀行股票賣給權證發行者,顯然從當前市場行情看,屬於深度價外權證,理論價值都為零,有可能到期是一張廢紙
目前兩市權證市場總共有14隻權證,其中,5隻是認沽權證,9支是認購權證。
價外風險。權證按價值分為價內權證和價外權證,內在價值大於零的為價內權證,內在價值為零即無行權可能的為價外權證。例如,在深交所掛牌的鉀肥認沽權證將於今年6月25日進入行權期,行權價為15.1元,6日權證價收盤報3.15元,而鹽湖鉀肥正股價為39.2元,鹽湖鉀肥至少跌至11.95元以下,權證才有行權的可能。
般來說,行權比例為1,標的證券的價格遠高於權證價格,所以,權證跌幅一般都會大於10%。
T+0風險。權證單個交易日可以來回買賣多次,蘊含的投機氣氛更濃,使投資者對於資金動向及買賣市場實況更加難以判斷,市場風險因而進一步加大。
行權風險。一部分投資者由於對權證的行權原理不太熟悉,有的投資者誤對價外權證行權,導致了巨大的損失。如今年2月至3月間竟有30名散戶對所持的3.8萬份大冶特鋼認沽權證,價外也行權,為此損失了20.63萬元。
市價委託風險。例如今年2月28日有投資者以市價委託賣出海爾認沽權證82萬份,當日的收盤價每份為0.699元,實際卻以0.001元成交,56萬元變成820元,損失慘重。因此投資者在買賣權證時,應謹慎使用市價委託方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權證本質上是一個期權合約,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標的資產、行權價格、行權比例、存續期限、行權期和結算方式等。
標的資產是指權證發行所依附的基礎資產,即權證持有人行權時所指向的可交易的資產。我國目前的權證產品均是以單一股票作為標的資產,如武鋼CWB1,其標的資產就是武鋼股份股票。行權價格又稱為執行價格,是發行人在發行權證時所訂下的價格,權證持有人在行權時以此價格向發行人買入或者出售標的股票。行權比例是指每持有1份權證可以買入或者出售正股的股數。如某認購權證規定行權比例為0.1,就表示行權時,權證持有人每持有10份權證可以以行權價買入1股標的股票。
存續期限是指權證存續的時間范圍。跟股票不同,權證一般都有一定的存續期限,過期的權證沒有任何價值。行權期即權證持有人可以行使權利的時間范圍。權證到期的結算方式主要有兩種:實物結算和現金結算。實物結算就是目前國內的證券給付方式。而現金結算更為簡便,只需根據行權價格和結算價格收取差價即可。在成熟市場中,現金結算方式佔主導地位。目前我國內地市場的權證行權均採取實物結算方式。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權證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一,按照權利的內容,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兩種。認購權證是一種買權,該權證持有人有權於約定期間或者到期日按約定價格向權證的發行人買進一定數量的標的資產。認沽權證是一種賣權,該權證持有人有權於約定期間或者特定到期日以約定價格向權證發行人出售一定數量的標的資產。
二,按照行權期間的不同,權證可以分為美式權證、歐式權證和百慕大式權證。美式權證是指權證持有人在到期日前,可以隨時提出履約要求以買進或出售約定數量的標的資產。而歐式權證,則是權證持有人只能於到期日當天,才可以提出買進或者出售標的資產的履約要求。百慕大式權證介於美式權證和歐式權證之間,是指權證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可以隨時提出買進或者出售標的資產的履約要求。
三,按照權證的發行人不同,權證可以分為股本權證和備兌權證。股本權證是由上市公司自己發行的,一般以融資為目的,它授予持有人一項權利,在到期日前特定日期(也可以有其它附加條款)以行權價購買公司發行的新股(或者是庫藏的股票)。備兌權證是由上市公司之外的第三方發行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投資工具,同時發行人也獲取一定的發行利潤。備兌權證是國際權證市場上的主流形式,例如香港權證市場,99的權證都是由券商等金融機構發行的備兌權證。
(1)內在價值是標的股票的價格與行權價之間的差額,即立刻行使權利的價值。
認購權證的內在價值=max〔標的股價-行權價,0〕;
認沽權證的內在價值=max〔行權價-標的股價,0〕。
假設標的股的股價為100元,認購權證的行權價為80元,則此權證的內在價值是20元。一般情況下,權證的價值最少應等於其內在價值,價平權證和價外權證的內在價值都等於零。
(2)權證即使在到期前的內在價值為零,也仍然存在一些價值。這部分價值被稱為權證的時間價值,代表著投資者為權證在到期時變為價內權證的可能性所支付的價格。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標的股價向有利方向變動的機會更小,權證在到期時擁有更高價值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權證的時間價值會隨著到期日的臨近而衰減,並在到期日變為零。值得注意的是,時間價值的損耗在臨近到期日有加劇的趨勢,且臨近到期的權證,流動性一般較差,因此對剩餘時間只有一兩個月的權證,一定要謹慎選擇。
因此,內在價值主要看標的價格與行權價格的差距,而不是看財務數據,假如中集市場價格是35元而認沽權證行權價格為10元,那麼它就是廢紙,價值就是0。
按照您現在的情況應該在行權前拋出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一、權證的基本概念
權證又稱為認股權證、認股證,它的英文單詞是Warrant,按照音譯也稱為「窩輪」。
權證實質反映的是發行人與持有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持有人向權證發行人支付一定數量的價金之後,就從發行人那獲取了一個權利。這種權利使得持有人可以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特定期間內,以約定的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出售一定數量的資產(如股票、指數、某種貨幣等等)。
持有人獲取的是一個權利而不是責任,其有權決定是否履行契約,而發行者僅有被執行的義務,因此為獲得這項權利,投資者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權利金)。認股權證的買賣方式和股票完全相同,並不像遠期、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因此非常受投資者歡迎。(與遠期或期貨的分別在於權證持有人所獲得的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權利,而遠期、期貨持有人需有責任執行雙方簽訂的買賣合約,即必須以一個指定的價格,在指定的未來時間,交易指定的相關資產。)
例子:假設寶鋼股份A股當前的價格是4.47元,有投資者看好其在未來一年的走勢,於是購買一個以寶鋼股票為標的的認購權證,約定價格4.50元,期限一年,權利金是0.80元/每份權證。這表明:投資者支付給權證發行者0.80元後,在未來的一年內,不管寶鋼股份漲到多少錢(5塊也好,6塊也罷),投資者都有權從權證發行者處以4.50元的價格買進一股寶鋼股份。如果屆時寶鋼股價為5.50元高於約定價格,投資者執行權利是有利的。投資者只要支付權證發行者給4.50元,就可得到一股價值5.5元的寶鋼股票(也可以直接進行現金結算:投資者要求執行權利時,權證發行者直接支付投資者5.50 - 4.50=1.00元,凈收益等於這部分收益減去權利金,即1.00-0.80 = 0.20元)。如果屆時寶鋼股價跌至4元,顯然用約定價格4.50元購買價值4元的股票是不合算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不行使買進寶鋼股票的權利,僅僅損失權利金0.80元。
二、權證的基本要素

從上面權證的定義可以看到,作為一種專門設計的金融衍生產品,權證通常包含如下幾個要素。
標的資產:
權證持有人行使權利時,購買或者出售的資產相應稱為權證的標的資產。權證的標的資產種類涵蓋廣泛。在國外的權證市場中,權證的標的包括以下各項:
1、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等;2、指數:如股價指數等;3、指標利率:如外幣、利率等;4、商品:如貴金屬等;5、衍生工具:如期權、期貨等;6、以上各項之任何組合。
以上各種標的所衍生出的權證種類,通常被冠以該標的的名稱,如標的資產是股票的權證叫做股票權證,標的資產是債券的權證叫做債券權證、標的資產是外幣的權證叫做外幣權證,標的資產是指數的權證叫做指數權證,其中以股票權證佔大多數。雖然由於其標的物的不同,以及特殊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場所,以上各類權證在產品的特性等方面會有所差異,但它們都具有權證產品的共同特性。
例子:目前市場已經推出的寶鋼權證和長電權證的標的資產為單只股票,而幾家知名券商如國泰君安、光大證券擬推出的ETF權證的標的資產為上證50ETF,是由上海交易所上市的50隻藍籌股票組成的一籃子股票組合。
行權價格:
行權價格也叫做執行價或者行使價,是權證發行人在發行權證時約定好的價格,權證持有人在選擇行使權利時以這個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者出售標的股票。一般來說,行權價格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當標的股票有增發、配股、股票合並、股票分拆、派送紅股、分發股息等行為時,要根據交易所權證管理辦法或者權證發行人的約定條款對行權價格進行調整。
有時發行人會在發行條款裡面事先做出約定,在一定的條件下改變行權價格。如有一種重設型權證,它在標的股票價格達到預先設定的上漲價位或者下跌價位時,可以重新設定行權價格,如同可轉債轉股價格的調整一樣.

㈡ 正股價和權證價具體有什麼內在關系

權證是一種股票期權,在港交所叫「渦輪」(warrant)。權證是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回或特定到期答日,有權按約定價格(行權價)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股票,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權證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持有認購權證者,可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股票,與目前流行的可轉債有權轉換成股票相類似;而持有認沽權證者的權利是能以約定價格賣出標的股票。
權證與股票有幾大區別。首先,有存續期(3個月以上18個月以下),一旦存續期滿將因行權或其他原因而消失,而股票只要不退市可以一直存續,可轉債為3到6年。其次,權證引入了做空機制,其中認沽權證可以通過標的股票的下跌而獲利。再次,權證的風險和收益遠遠大於股票,股票即使退市到三板,也可能有每股幾分錢,而權證到期不行權或不結算就血本無歸,權證盈利時也可能是數千倍的。最後,權證交易將採取T+0方式,漲跌幅限制也較標的股票相應放大,當權證的流通數量低於1000萬份時,只參加每日集合競價。另外,權證與期貨合約的區別是,權證只有行權的權利而無行權的義務,而期貨到期必須交割,因此權證不會受到逼倉。

㈢ 關於權證行權的問題

首先解決概念問題,權證的買賣如同股票一樣尋求低買高賣,權證的行權才涉及到認購與認沽的不同

1.認沽權證行權
認沽是看跌期權沒錯。用989舉例子:規定行權價7.43,行權比例2:1,也就是說權證到期可以行權了,你有2份權證就可以用一股南航股票然後以7.43的價格賣給發行人。你想啊,現在南航的股票20多,你要行權就必須去市場上買,買價20多,但是只能以7.43的價格賣給發行人,那也就是說行權就虧20塊以上了,但是如果現在南航的股票是2塊,那你去行權就賺了,所以說是看跌的期權,因為要南航的股票低於行權價你才有利可圖嘛。
認沽權證的價值分析:權證行權價—(權證買入價+正股價)要是一個正數,才說明該權證是有價值的權證,也叫價內權證,反之叫價外權證,是沒有價值的,我們都叫廢紙。

2.認購權證行權
認購權證行權是指到期後,你可以根據規定的行權比例和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對應的正股。用馬鋼權證舉例:行權價3.3,行權比例1:1,權證最近交易價8塊左右,馬鋼股票最近價13塊左右。行權了,你有一份權證就可以用3.3的價格向發行人購買一股馬鋼的股票。你想啊,現在馬鋼13塊了,行權的話我把權證買入成本加行權成本也才11左右,但是我馬鋼的價是13左右,行權了我就賺了,要是馬鋼的股票還在漲,那我不是賺更多了嗎?所以是一種看漲的期權,正股價離行權價越高越好。
認購權證價值分析:正股價格—(權證買入價格+行權價格),要是一個正數才是有價值的權證,也就是價內權證,反之價外、廢紙。

3.為什麼廢紙還會有人炒呢?
像989這樣的認沽權證,明明知道是沒有價值的,但是炒的很熱火,原因呢主要有這幾個:第一,權證採用T+0交易,也就是每天可以買賣無數次,只要我能低買高賣當天就可以賺錢,而且理論上可以賺很多次,雖然每次不會很多,但是積少成多嘛。第二,權證沒有到期就不用行權,誰知道到期會怎麼樣,要是到期了南航低於7.43那不是就變成價內的了,所以離到期越遠的權證其時間價值越高,現在的價外不代表以後也是價外。

4.正股的價格對權證影響
由於認購的權證只要正股漲其權證的價值就增加,所以表現的比較明顯的同向運動,正股漲權證漲,正股跌權證跌。認沽的權證炒作的因素更多一點,跟正股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因為現在的認沽對應的正股股價都是高高在上,跌一點也不能改變其深度價外是結果,但是由於現在的股市缺乏做空機制,炒認沽權證的人就把這個當作做空的工具,只要大盤一跌認沽馬上開始漲。
理論永遠是理論,實際操作當中還要綜合分析大盤走勢、個股走勢等來判斷買入賣出時機。

總之炒作權證一定要知道炒的是什麼類型的,以及該權證有沒有價值(主要針對認購的),還有權證期限是否快到等因素來綜合考慮。

權證交易費用
權證交易只有最高不超過0.3%,最低收5塊的傭金費用,資金量大的客戶可以獲得券商得到券商更低的優惠費率。

現在炒做權證的人基本上沒有人會想到要去行權,都是通過T+0交易來買賣權證賺取差價。前次的國電認購到期同樣是價內權證,但是行權的人很少。

㈣ 為什麼深高速初始行權價比正股價高

(1)初始行權價比正股價高的權證多如牛毛。也就是說,權證早已經淪為炒作的工具了,回他已經失去了真答正的投資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監管部門叫停權證的原因。現在市面上都是老權證,新權證都發不出來了。

(2)為什麼沒有投資價值的權證還有人買,因為他還有炒作價值,因為買的人賣的人差不多都是賭徒,如果不是賭徒的話那就是無知。

(3)沒有價值的權證一般人是不會去行權的。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就是願意去行權,他就是願意拿股票,那也是人家的權利。我願意你管得著嗎?!

㈤ 港股認沽證和熊證,誰能舉個例子,說明正股價、行權價、認證價之間的關繫到期的話,怎樣交換到現金。

認沽證其實就來是期權,到期有賣出股票源的權利,正股價就是認沽證對應的股票價格;行權價格是到期後有權按照行權價賣出股票;認證價就是權利金,想要獲得這樣的權利需要付出的成本。到期如果正股價格低於行權價格,你將有權按照行權價格賣出股票,如果到期正股價格高於行權價,你可以放棄行權,損失的是權利金。

㈥ 行權價與正股價

現在所有的股價是認抄沽權證行權價的襲1倍以上,那誰要一行權,就賠了50%,所以說認沽權證的風險太大。要是認沽權證最後交易日收盤時你手裡還有認沽權證,那就是說你的錢就等於沒了,因為沒有人去行權。現在炒認沽權證是機構和散戶們在博傻,看誰會炒短,機構最後幾天會往上拉認沽權證的股價,讓想炒短人買入,機構這時就會愉愉的出貨。看誰會接到這最後一天時的最後一棒,那時候機構早就出完貨了,我在網上還沒有看到說那個機構和基金買認沽權證到最後交易日後手裡還有認沽權證的,因為他們早就出完貨了,在旁邊一邊數錢一邊偷著樂,只有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散戶看到認沽權證越來越低,也想炒短,賺點差價不停地在進來。可是認估權證到收盤時會收在1分以下,也許只是幾厘錢。

閱讀全文

與渦輪到期行權價低於正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股票會出現低開 瀏覽:855
無錫理財網 瀏覽:216
股票概率學 瀏覽:651
廣泰公司抵押貸款 瀏覽:576
860日元兌換完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545
哪裡可以看個股實時資金流向 瀏覽:291
月供貸款費用 瀏覽:763
台灣中鋼股票 瀏覽:291
股票申報無效 瀏覽:170
軟銀投資毛豆新車 瀏覽:180
貸款50萬 瀏覽:781
三星鋰電股票 瀏覽:34
理財師人群 瀏覽:724
基金481006基金時 瀏覽:68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